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滨湖科学城,是一座什么城
1
作者 王运宝 王牧寅 《决策》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中国量子信息开拓者郭光灿院士来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了,“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建刚院士来了……这些科学大咖为何齐聚合肥?2024年12月,当3000驾无人机在合肥上空闪耀,“科晚”刷屏朋友圈!《决策》杂志注意到,首届... 中国量子信息开拓者郭光灿院士来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了,“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建刚院士来了……这些科学大咖为何齐聚合肥?2024年12月,当3000驾无人机在合肥上空闪耀,“科晚”刷屏朋友圈!《决策》杂志注意到,首届“科晚”的举办地,正是合肥滨湖科学城的骆岗公园。作为合肥科技创新打头阵的地方,很多人好奇:滨湖科学城是一座什么城?在推进科技创新打头阵的进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科学城 朋友圈 吴伟仁 项目负责人 举办地 李建刚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引领贵州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研究
2
作者 邱龙云 石庆波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贵州科学城是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来黔转化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探索京黔科技创新合作“飞地”模式,以及立足贵阳贵安辐射全省的企业研发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贵州科学城是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来黔转化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探索京黔科技创新合作“飞地”模式,以及立足贵阳贵安辐射全省的企业研发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核心,聚焦如何实现贵州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访谈、对标国内外科学城经验模式等,查找贵州科学城探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发展路径和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科学城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视角下的丘陵地区城市设计思维与方法——以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城市设计为例
3
作者 黄浩彦 蒙姗姗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82-185,共4页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变迁,理想城市的探索和讨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希望能便捷地置身于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与工作、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交融。因此文章结合《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探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变迁,理想城市的探索和讨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希望能便捷地置身于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与工作、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交融。因此文章结合《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探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背景下结合科研人员行为特征和空间需求,并在服务设施配置、场所环境营造和实施保障等维度思考针对科研人群的城市设计技术方法,以期对未来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并为其他城市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同时塑造“以人为本”的丘陵地区科学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视角 丘陵地区 科学城 场所感知和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科学城“科学”+“城”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4
作者 刘娟 《中国科技产业》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国内外科学城建设实践表明,科学城既要有“科学”,也要有“城”,是“科学”+“城”的统一体。本文结合科学城内涵、功能、发展趋势,以北京未来科学城为实践案例,构建出集体系要素、体系平台、体系内容、体系功能、体系目标、体系使命为... 国内外科学城建设实践表明,科学城既要有“科学”,也要有“城”,是“科学”+“城”的统一体。本文结合科学城内涵、功能、发展趋势,以北京未来科学城为实践案例,构建出集体系要素、体系平台、体系内容、体系功能、体系目标、体系使命为一体的“科学”+“城”框架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导,优化布局科学城“科学+城”框架体系,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城 科学”+“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城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5
作者 乔为国 周娟 杨辉 《科技促进发展》 2024年第8期736-741,共6页
科学城建设是我国一个热点科技经济现象,但其概念有待进一步阐释明确。基于对国内外科学城发展历史回顾,本研究提炼出了现代科学城定义,认为现代科学城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大量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科创主体,依... 科学城建设是我国一个热点科技经济现象,但其概念有待进一步阐释明确。基于对国内外科学城发展历史回顾,本研究提炼出了现代科学城定义,认为现代科学城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大量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科创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条件平台,以科学研究和源头技术创新为主要活动,科技、产业与经济社会紧密融合的新型宜居城市功能区和创新高地。进而分析了现代科学城应具备的4个特征,包括原始创新活动为主、科研资源高度密集、现代城市功能完善、引领驱动未来发展。本研究也简要探讨了现代科学城和大科学设施、产业发展、企业等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城 科学城内涵 科学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城融合国际范式及对东南科学城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斌 黄启才 魏国江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传统“重产轻城”、“产城分离”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科学城新模式。通过比较国际典型科技园在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化的创新生态、传统与去中介化模式条件下的不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传统“重产轻城”、“产城分离”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科学城新模式。通过比较国际典型科技园在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化的创新生态、传统与去中介化模式条件下的不同发展历程,总结产城融合经验,提出福建省推动东南科学城建设的启示和建议。福建省推动东南科学城融合发展应强化平台建设、优化政策供给、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东南科学城 产城融合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科学城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谈起 被引量:2
7
作者 蔺洁 王婷 池康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兴起,以新一代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为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创新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新一代科学城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科学城是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 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兴起,以新一代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为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创新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新一代科学城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科学城是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集聚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水平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发水平,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科学发现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创新链整合,并拥有高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组成部分。从科学要素、产业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影响要素等五方面分析新一代科学城的构成,并基于此探讨了新一代科学城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城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发展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涵 杨辉 李宏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科学城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合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载体。研究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剖析其协同机制和演进过程,是促进科学城高... [研究目的]科学城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合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载体。研究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剖析其协同机制和演进过程,是促进科学城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科学城案例,分析科学城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以及其在各阶段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类主体的合作形式,总结提出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的基本框架。[研究结论]科学城发展的过程经历成长与发展期、成熟期等主要阶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此过程中承担了集聚创新要素以及融通科创生态的作用。各类创新主体在融通发展模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建议通过分类布局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建立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实现融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城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 融通发展模式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路径:东南科学城的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军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建设东南科学城,是福建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分析世界知名科学城,其发展路径可以分为新城新建型、大学衍生型、园区升级型三类。借鉴世界知名科学城的发展经验,结合现实条件,研究认... 建设东南科学城,是福建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分析世界知名科学城,其发展路径可以分为新城新建型、大学衍生型、园区升级型三类。借鉴世界知名科学城的发展经验,结合现实条件,研究认为东南科学城要综合借鉴三类科学城的建设路径,对标科学城内涵,以建设高水平科研院所为起步抓手,通过高水平科研院所的集聚,为高尖端科学装置的落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创造科研载体,建立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集群的壮大;同时,以国家东南科技创新中心、智造中心、高品质新城为目标加快推进建设,以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为科学人、科学研究、科学产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建设路径 建设策略 东南科学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推动怀柔深度融合发展
10
作者 郭延红 《前线》 2024年第8期97-100,共4页
怀柔区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全力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改革创新... 怀柔区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全力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改革创新、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学+城”深度融合五个方面抓突破,辐射带动生态涵养区建设、国际会都建设和中国影都建设协同发展,激活区域发展澎湃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柔科学城 生态涵养区 国际会都 中国影都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未来科学城:树产教融合标杆 筑全球创新高地
11
作者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26-26,共1页
北京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连接点上,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枢纽型主平台。2009年,未来科技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指出,要抓好“三城一区”建... 北京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连接点上,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枢纽型主平台。2009年,未来科技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指出,要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未来科技城随后更名为“未来科学城”。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未来科学城规划(2017年-2035年)》,规划面积扩展至170.6平方千米,规划范围内的“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形成“两谷一园”创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关村科学城 枢纽型 主平台 未来科技城 连接点 昌平区 创新高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加快建设西部(四川)科学城的经验启示和对策建议
12
作者 范文博 莫家玉 +1 位作者 郭雨奇 马杰 《决策咨询》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旨在总结摸清西部(四川)科学城建设现状基础上,重点研究上海、合肥、深圳等城市科学城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为下一阶段加快建设西部(四川)科学城,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学城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关村科学城: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勇担重任
13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本刊讯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对标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重点方向,在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近年来... 本刊讯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对标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重点方向,在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近年来,中关村科学城持续完善基础研究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村科学城 人工智能 原始创新 区块链 量子信息 自主创新 功能定位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核心引擎 铸牢国家科技攻坚的“定海神针”
14
作者 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2023年5月25日,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256核高性能区块链加速芯片,一个大规模稳定运行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诞生,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重要进... 2023年5月25日,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256核高性能区块链加速芯片,一个大规模稳定运行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诞生,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重要进展与成效显著……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潜力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领域 定海神针 区块链 量子计算 中关村科学城 云平台 量子信息科学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态图
15
《今日教育》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1,共2页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确立“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大力构建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构建了学前“五朵金花盛开”、小学“七仙女下凡”、中学“八匹马赛跑”集团办学新格局...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确立“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大力构建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构建了学前“五朵金花盛开”、小学“七仙女下凡”、中学“八匹马赛跑”集团办学新格局,描绘了“百花盛开、万马奔腾、群星璀璨”的高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态图。教育观念系统重塑。“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更加突显;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育人者”,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协同育人 育人者 五育 集团办学 教书匠 群星璀璨 科学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智慧教育”先锋实践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今日教育》 2024年第5期6-7,共2页
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之下,一座科创新城正式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历经四年的体系重构、流程再造、纵深推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紧紧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 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之下,一座科创新城正式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历经四年的体系重构、流程再造、纵深推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紧紧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打造以“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内涵的“西部基础教育特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再造 智慧教育 体系重构 重庆高新区 先行区 成渝地区 科学城 教育高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的巨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计初探 以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为例
17
作者 徐甘 文小琴 曾群 《时代建筑》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通过对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的设计介绍和研究,文章从地标形象的塑造、社会化空间的建构、空间的共享与连接、在地性的隐性显现,以及复杂技术设计整合等多个方面,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新型建筑类型的设计展开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光明科学城 巨构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光明科学城超级联赛足球公开赛 圆满收官!
18
《体育风尚》 2024年第12期16-17,共2页
5月21日—6月15日,2024光明科学城超级联赛足球公开赛在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激情开赛。本次比赛为七人制足球赛,分为公开组、科学城组两个组别,赛事总奖金高达58000元。吸引了来自光明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岗区、宝安区... 5月21日—6月15日,2024光明科学城超级联赛足球公开赛在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激情开赛。本次比赛为七人制足球赛,分为公开组、科学城组两个组别,赛事总奖金高达58000元。吸引了来自光明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岗区、宝安区的机关单位、科研高校、高新技术企业、街道社区等众多足球爱好者共26支队伍468人参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联赛 足球爱好者 总奖金 公开赛 七人制 龙岗区 科学城 街道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F国际网球运动员深度打卡光明科学城
19
《体育风尚》 2024年第9期6-8,共3页
4月,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2024“科学城杯”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站(W50)、2024ITF国际网联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站(J60)两项国际网坛盛事在光明轮番上演,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4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名女... 4月,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2024“科学城杯”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站(W50)、2024ITF国际网联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站(J60)两项国际网坛盛事在光明轮番上演,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4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名女子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报名参赛。最终共有412名运动员分别获得女子网球巡回赛和国际网联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参赛资格,于4月7日-4月21日,齐聚光明区群众体育中心,开展218场精彩对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网联 参赛资格 女子网球 网球运动员 群众体育 巡回赛 科学城 I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厦泉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初探
20
作者 李丽婷 《厦门科技》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提升福厦泉科学城科技竞争优势,打造全省技术创新高地,提升福厦泉自创区创新体系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本文分析福厦泉科学城协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借鉴西部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探讨福厦泉科学城... 为提升福厦泉科学城科技竞争优势,打造全省技术创新高地,提升福厦泉自创区创新体系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本文分析福厦泉科学城协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借鉴西部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探讨福厦泉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对策,建议福厦泉三地建立福厦泉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从创新平台共建、科技资源共享、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化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利用“海丝”等区位优势高水平推进开放创新,打造一流科学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城 区域协同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