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3年全国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抽检不合格情况分析
1
作者 单会娇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为控制果实种子类中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国家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抽检信息及相关文献,对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抽检不合格情况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当前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存在质量标准亟须完善,... 目的:为控制果实种子类中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国家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抽检信息及相关文献,对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抽检不合格情况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当前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存在质量标准亟须完善,药材在种植、运输、贮存过程中外源性污染、变质问题突出,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指导原则问题。结论:应完善质量标准,加强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在种植、流通及贮存过程中的管理,制定相应质量管理体系及指导原则,保证药材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抽检 不合格 外源性污染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类中药炮制前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几点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庄延双 秦昆明 +2 位作者 蔡皓 刘晓 蔡宝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8-232,共5页
该文对种子类中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种子类饮片一般都沿用了原药材的质量标准,且有些种子类饮片质量缺失,故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迫在眉睫。种子类中药的研... 该文对种子类中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种子类饮片一般都沿用了原药材的质量标准,且有些种子类饮片质量缺失,故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迫在眉睫。种子类中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GAP标准化种植种子类药物,采用规范的炮制工艺,运用液质连用及气质连用技术深入研究种子类中药炒制的机理,采用一测多评及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的质量标准。只有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的质量标准才能达到规范种子类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目的,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质量标准 炮制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种子类中药药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辉 孙文平 +1 位作者 杨光 王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药性 化学成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细小果实种子类中药经验鉴别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雪莹 王苏丽 刘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1011-1012,共2页
果实种子类中药尤其是种子类中药因为其体积较小,肉眼难以分辨,因此很多种子均有伪品或混淆品,基层单位没有条件用现代化检测手段进行检验,只能用眼看、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传统经验进行性状鉴别。现对20种细小果实种子类中药... 果实种子类中药尤其是种子类中药因为其体积较小,肉眼难以分辨,因此很多种子均有伪品或混淆品,基层单位没有条件用现代化检测手段进行检验,只能用眼看、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传统经验进行性状鉴别。现对20种细小果实种子类中药经验鉴别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药经验鉴别 基层单位 性状鉴别 传统经验 混淆品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逢子必炒与果实种子类中药的炮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志颖 陆卫军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果实种子类药物素有“逢子必炒”之说,通过对中药中有“子”之称的药物来源分析,以分清“子”药与果实种子类中药的相关性;通过对种子果实类中药采用炒法和其他方法炮制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果实种子类中药的炮制意义。炒法炮制对于果... 果实种子类药物素有“逢子必炒”之说,通过对中药中有“子”之称的药物来源分析,以分清“子”药与果实种子类中药的相关性;通过对种子果实类中药采用炒法和其他方法炮制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果实种子类中药的炮制意义。炒法炮制对于果实种子类药物有着必不可少的炮制作用和疗效意义,“逢子必炒”只适用一部分药物的加工。由于果实种子类药物的性昧、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各不相同,为适应中医临床辩证论治的需要,应当论其性味及作用加以炮制,遵循中医理论为前提,科学合理进行“必炒”与“非炒”,或生用、或炒用、或后下、或与辅料共制,在炮制原理的指导下使加工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炮制方法 逢子必炒 炒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闫斌 陈洪燕 +5 位作者 孙婉瑾 朱田密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测定的相对密度验证数学模型。结果45种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校正的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04 X+0.9975,r=0.9770,线性范围为1.9%~73.3%,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煎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为:Y预测=(0.0004 X复方+0.9975)±0.00274×√46/45+(X复方-21.5)^2/12153.9,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的相对密度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汤剂的相对密度,可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版《中国药典》果实种子类中药功能及应用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欣欣 刘茜茜 +2 位作者 孔小莉 白莉 苗明三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605-1611,共7页
目的总结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果实种子类中药的功能及应用特点,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果实种子类中药逐一录入Excel表格,分析其科属、入药部位、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炮制方法、注意事项。结果2020年版... 目的总结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果实种子类中药的功能及应用特点,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果实种子类中药逐一录入Excel表格,分析其科属、入药部位、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炮制方法、注意事项。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录果实种子类中药127种,以豆科、芸香科、蔷薇科、葫芦科多见,多在夏、秋两季采摘;可外用的有22种,有毒或孕妇慎用的果实种子类中药30种,记载详细炮制方法的有97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主入肝、胃、肺、脾、肾经;临床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和男科;以9~15 g、3~10 g、3~9 g和5~10 g用量较常见。结论合理充分使用果实种子类中药,加强对果实种子类中药质量的监管制度,完善果实种子类中药的主治功能、用法用量与炮制方法,开发新的药用价值,是日后需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国药典》 功能主治 炮制 用法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类中药材油脂过氧化值的荧光半定量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廷秀 罗红元 +3 位作者 范晓萱 米燕 余亚选 陈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8-1193,共6页
该文基于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9-十八烯基碘化胺(OA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OAmI中的碘离子易与铯铅溴钙钛矿纳米晶(CsPbBr3 NCs)中的溴离子发生卤素交换并引起CsPbBr3 NCs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颜色改变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发射波长... 该文基于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9-十八烯基碘化胺(OA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OAmI中的碘离子易与铯铅溴钙钛矿纳米晶(CsPbBr3 NCs)中的溴离子发生卤素交换并引起CsPbBr3 NCs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颜色改变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发射波长移动检测富含油脂的种子类中药材过氧化值(PON)的方法,并根据钙钛矿纳米晶颜色变化初步制作了荧光半定量比色卡。结果表明,对比国家标准方法,该荧光发射波长移动法检测PON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通过颜色变化,可快速判断中药材油脂的氧化程度,实现苦杏仁、桃仁等种子类中药材油脂氧化程度的荧光半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油脂氧化 过氧化值 荧光半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果实种子类中药炒制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姚瑞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期241-242,共2页
在中药中,果实种子类中药占有较大的比重,应用也广泛,且多经炒制后方入药供用,今谈谈笔者在工作中对其清炒、加液体或固体辅料炒的作用。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炒制法 中药 药物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来源信息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威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信息。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建立数据库分析其数量、基原植物、药用部位等。结果:2020年版《...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信息。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建立数据库分析其数量、基原植物、药用部位等。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59科142种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包括85种果实类中药和57种种子类中药,占其收载616种药材和饮片的23.05%。药材数量最多的10科是豆科14种、芸香科11种、葫芦科9种、蔷薇科9种、大戟科6种、姜科6种、禾本科4种、菊科4种、茄科4种、使君子科4种。有31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2种,占比为21.83%。基原植物数为4种、3种、2种的药材分别有1种、5种、19种,且有6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不明。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分为完整果实、果实的一部分、完整种子、种子的一部分,各含71种、14种、51种、6种药材。85种果实类中药涉及20种果实类型,如核果、蒴果、浆果、柑果、聚合浆果等。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数量较多,药材的来源科属、药用部位和果实类型有多样性,还需深入分析《中国药典》记载的相关内容,以发掘该类药材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基原 药用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对种子类中药材进行炮制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11
作者 戴作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8期182-184,共3页
种子类中药材是指具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植物种子,是中药材的常见类型。中药材多取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材除了含有药用成分外,也含有一些非药用成分。这些非药用成分可影响中药材的药效,也可增加其毒性。因此,需要对中药材... 种子类中药材是指具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植物种子,是中药材的常见类型。中药材多取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材除了含有药用成分外,也含有一些非药用成分。这些非药用成分可影响中药材的药效,也可增加其毒性。因此,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炮制,以调整其药性,降低其毒性,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对种子类中药材进行炮制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炮制 目的 方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静 童黄锦 +3 位作者 曾庆琪 蔡宝昌 蔡挺 秦昆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48-2556,共9页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和炮制机制研究,而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种子类中药素有"逢子必炒"...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和炮制机制研究,而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种子类中药素有"逢子必炒"之说,其理论基础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的证实,对临床常用种子类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进行概述,总结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的共性规律,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且成分变化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即一般发生分解反应,达到炒制增效、减毒的目的。"逢子必炒"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阐明,进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炮制 炮制机制 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逢子必炒
原文传递
如何运用种子类中药治疗男科疾病
13
作者 文双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6-856,共1页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 男科疾病 中药治疗 中医理论 比象 植物种子
原文传递
承德果实种子及全草类常用中药材资源考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学文 池红井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822-1824,共3页
承德中药材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全草入药的有一百二十多种,其中常用中药材六十余种,分别归属于三十六科,其产地分布与资源状况如下:
关键词 常用中药材果实种子全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模型的优化及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力 赓迪 +2 位作者 张媛媛 王春梅 乔延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优化MTT法测定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的实验条件 ,并对 6种种子类中药的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脾脏 ,制备脾淋巴细胞 ,与待测药物预孵 1h后 ,加入刀豆蛋白A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72h后收获细胞 ,进行MTT染色 ,以酶标... 目的 :优化MTT法测定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的实验条件 ,并对 6种种子类中药的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脾脏 ,制备脾淋巴细胞 ,与待测药物预孵 1h后 ,加入刀豆蛋白A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72h后收获细胞 ,进行MTT染色 ,以酶标仪进行测定。结果 :应用MTT法 ,在 (2~ 3 0 )× 10 9/L范围内细胞密度与A值呈线性正相关 ,优化后的测定条件为细胞悬液中加入 10 μl的ConA ,孵育 72h后再加入 2 0 μl的MTT ,继续孵育 4h ,测定波长为 5 12nm。结果表明 ,这 6种种子类中药对小鼠T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用于进行中药的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的体外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 体外T淋巴细胞模型 种子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GC-MS/MS法测定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残留量及其初步风险评估
16
作者 刘丽娜 左甜甜 +2 位作者 昝珂 金红宇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4-702,共9页
目的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法测定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的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评价种子果实类中药材安全性提供有效分析手段。方法采用氘代多环芳烃同位素内标,... 目的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法测定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的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评价种子果实类中药材安全性提供有效分析手段。方法采用氘代多环芳烃同位素内标,样品以正己烷提取,经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G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DM-17ms(0.25 mm×30 m,0.25μm),程序升温,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检测。采用毒性当量因子法对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多环芳烃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结果18种多环芳烃在2~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在2~50μg·kg^(-1)内的平均回收率为77.25%~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4%~15.89%(n=3);方法定量限为0.2~1μg·kg^(-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部分品种ILCR值介于10-4与10-6之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满足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残留的定量检测工作。部分种子果实类中药多环芳烃残留量可能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种子果实中药 同位素内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α-亚麻酸药理作用和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司秉坤 赵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 1113-1114,共2页
α-亚麻酸(α-LNA)作为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而倍受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种子类中药中大都含有α-LNA,但所含的量差异很大,其中以紫苏籽和亚麻籽中最高,前者α-LNA高达74.6... α-亚麻酸(α-LNA)作为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而倍受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种子类中药中大都含有α-LNA,但所含的量差异很大,其中以紫苏籽和亚麻籽中最高,前者α-LNA高达74.66%,占总脂肪酸的84.50%;后者α-LNA占总脂肪酸的83.84%[1].又有报道喜树果实油脂中含α-LNA约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药理作用 提取分离技术 多不饱和脂肪酸 种子类中药 营养价值 喜树果实 ω-3 营养学 亚麻籽 紫苏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18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2期19-19,共1页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王永炎院士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本书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王永炎院士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本书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从根及根茎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种子类中药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种质资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 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药 科学技术 生物技术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19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期50-50,共1页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王永炎院士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本书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王永炎院士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本书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从根及根茎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种子类中药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种质资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 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药 科学技术 生物技术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逢子必炒”炮制理论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石芸 徐长丽 +5 位作者 金俊杰 殷放宙 吴皓 蔡宝昌 秦昆明 李伟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7-2236,共10页
“逢子必炒”是种子类中药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传统认为种子类中药炒制的目的主要包括增效减毒、缓性以及祛除非药用部位等。现代研究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后对于成分的溶出、主要... “逢子必炒”是种子类中药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传统认为种子类中药炒制的目的主要包括增效减毒、缓性以及祛除非药用部位等。现代研究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后对于成分的溶出、主要成分结构变化、成分的体内吸收和毒效作用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阐明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科学内涵具有指导意义,为种子类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提出开展“逢子必炒”炮制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种子类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逢子必炒 炮制理论 传统认识 种子类中药 科学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