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花香醒脑,驱散秋乏的疲惫感
- 1
-
-
作者
李霞
张洁
沈潇
-
机构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中国芳香疗法研究院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9期39-41,共3页
-
文摘
当夏日的热烈逐渐褪去,秋季悄然登上舞台,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气候也慢慢干燥起来,此时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炎夏给人们造成的消耗一时间并不能完全补回,所以不少人在秋季会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睡意连绵、哈欠不断,即便食欲增强但消化功能却不佳。这类状态常被称为秋乏。
-
关键词
周期性调整
消化功能
疲惫感
昼夜温差
生理机能
秋乏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五种疾病发作不要误当秋乏
- 2
-
-
作者
彭玉清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5年第10期47-47,共1页
-
文摘
进入秋季后,很多人都出现乏力、疲劳等秋乏现象,对此,多数人都是通过多休息来解乏。但这个季节有五种疾病发作后,患者都会感到疲惫、没精神、食欲不好,如有些老年人发作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后也会感觉很累,往往被误认为是秋乏而被忽视。因此,要注意鉴别,以免贻误治疗。
-
关键词
疾病发作
秋乏
发作后
呼吸道
老年人
心血管
-
分类号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处暑过后多伸懒腰解秋乏
- 3
-
-
作者
王国玮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年第9期19-19,共1页
-
文摘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处暑养生,防秋乏是重点。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另外,处暑期间,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较重,脾被湿困住,也容易感到疲乏。
-
关键词
秋乏
伸懒腰
四肢无力
意味着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解秋乏、“减秋膘”健康运动度过“多事之秋”
- 4
-
-
作者
李娜
-
机构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普中心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2年第10期25-26,共2页
-
文摘
在秋冬交替之际,迎来气温骤降,人体被迫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接受天气的巨大变化,产生种种不适,实属正常现象。不少人会在有秋乏、秋燥之感的同时“衣带渐紧”--体重慢慢攀升。这样的身体状态很容易影响生活、工作质量,甚至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的频繁出现。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能提高身体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体平稳度过“多事之秋”。
-
关键词
身体状态
上呼吸道感染
身体机能
多事之秋
气温骤降
正常现象
秋乏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莫把心脏病当秋乏
- 5
-
-
作者
凌云鹏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出处
《健康博览》
2020年第10期30-31,共2页
-
文摘
进入秋季后,凉爽的天气褪去了炎热,但却让人感觉疲乏。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调节功能差,更容易在秋天感到疲惫。“秋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于疾病,但并非所有的疲劳现象都属于“秋乏”,尤其是心脏病,如果当成秋乏就会延误病情。
-
关键词
疲劳现象
心脏病
生理现象
中老年人
调节功能
秋乏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处暑节气到,养生防秋乏
- 6
-
-
作者
王国玮
-
机构
北京中医医院
-
出处
《保健医苑》
2021年第8期34-36,共3页
-
文摘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今年是阳历8月23日,它是指暑气结束的时节。《七修类稿》有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之后,我国的很多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所以处暑来临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
-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七修类稿
消退
秋乏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拿什么拯救你的秋乏
- 7
-
-
作者
李霾
杨力
张艳
-
机构
不详
中国中医科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2年第9期33-33,共1页
-
文摘
秋乏是“夏耗”的结果人们在夏天最容易出现的是多汗和脾阳不振。其中,出汗虽然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津血同源”,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出汗过多容易耗伤心血。
-
关键词
秋乏
出汗过多
生理反应
津血同源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解秋乏 支妙招
- 8
-
-
作者
季辰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家致富》
2021年第20期59-59,共1页
-
文摘
秋季凉爽舒适的天气不仅缓解了夏天的炎热,还带来了凉凉的秋风。不过这样的天气总让人想睡觉,总觉得睡不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那么,如何让“秋乏”不再跟随我们,缓解秋季的疲惫感呢?
-
关键词
疲惫感
妙招
秋乏
天气
缓解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秋乏,吃之过
- 9
-
-
作者
蒋月娥
-
出处
《中国健康月刊》
2004年第9期76-76,共1页
-
文摘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困倦现象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很少有人想到疲乏状态却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那么哪些不当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疲乏犯困呢?
-
关键词
秋季
秋乏
脑功能
困倦现象
营养学
色氨酸
乳酸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春困秋乏夏打盹 建议查查甲状腺
- 10
-
-
作者
余飞
-
出处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4年第4期35-35,共1页
-
文摘
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夜生活的丰富,使得罹患睡眠障碍的人日渐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天昏昏沉沉睡不醒的也大有人在。面对“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尴尬,相信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求助于咖啡、浓茶或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殊不知单靠外界化学物质的刺激,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关键词
打盹
秋乏
春困
甲状腺
生活压力
睡眠障碍
化学物质
咖啡因
-
分类号
R163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中医教你轻松解“秋乏”
- 11
-
-
-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166-166,共1页
-
文摘
每天多睡1h夏季夜短昼长,很多人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秋季来临,这种习惯就要注意调整了,晚上争取在10∶30前睡觉,因为11∶00就是"子时",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同样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当然,睡觉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保证7-8h的睡眠时间即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以让大脑的氧气变得充足,缓解脑疲劳,比如太极拳、羽毛球、
-
关键词
“秋乏”
松解
中医
器官功能
睡眠时间
有氧运动
运动适当
习惯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教你几招防秋乏
- 12
-
-
作者
夏来顺
-
机构
煤炭部镇江疗养院
-
出处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7年第19期33-33,共1页
-
文摘
正当秋高气爽时,有些人反而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这就是人们常言的“秋乏”。那么,应当怎样应对“秋乏”呢?
-
关键词
“秋乏”
褪黑激素
睡眠
锻炼
营养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初秋养生:御暑热、保脾胃、解秋乏
- 13
-
-
作者
宁蔚夏
-
出处
《中老年保健》
2016年第8期53-53,共1页
-
文摘
御暑热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秋老虎”还会惩凶,因而仍要加强各种解暑降温保健措施.预防中暑。由于暑热最易伤心,因而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
关键词
养生
脾胃
秋乏
不良情绪
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防中暑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消除“秋乏”有妙招
- 14
-
-
作者
刘昌宇
-
出处
《健康向导》
2013年第5期59-59,共1页
-
文摘
秋天,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容易给我们带来"秋困",而如何消除"秋乏",让我们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以下几种小妙招不妨一试.多晒太阳 秋季,阳光的照射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雨天也会增多,这样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而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所以,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阴雨天,可以将屋内的照明设施打开,同样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
-
关键词
“秋乏”
褪黑色素
甲状腺素
肾上腺素
精神
太阳
阳光
分泌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处暑多伸懒腰解秋乏
- 15
-
-
作者
王国玮
-
出处
《决策探索》
2013年第17期88-88,共1页
-
文摘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处暑养生,防秋乏是重点。
-
关键词
处暑
伸懒腰
保健法
秋乏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四招帮您解秋乏
- 16
-
-
作者
季卫华
-
出处
《解放军健康》
2006年第5期22-22,共1页
-
文摘
适当增加睡眠: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也顺应了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早睡和午休是增加睡眠的好方法。
-
关键词
秋乏
消除疲劳
养生法则
睡眠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预防秋乏 现在行动
- 17
-
-
作者
刘涓
-
出处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8年第10期56-56,共1页
-
文摘
秋季温度适中,很容易让人有慵懒的感觉。那么,该如何防止秋乏呢?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秋季锻炼一开始强度不宜太大,应视身体状况逐渐增强.切不可过度运动,否则将会增加疲惫感,不利于身体恢复。
-
关键词
秋乏
预防
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过度运动
身体状况
身体恢复
疲惫感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161.7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秋高气爽话“秋乏”
- 18
-
-
作者
徐卿
-
出处
《养生大世界(B版)》
2008年第9期32-33,共2页
-
文摘
天凉好个秋,终于盼来了天高气爽的好气候,然而在这本应是人体感觉最舒服的季节里,为什么身体有时还会莫名地感到有疲惫感呢?
-
关键词
“秋乏”
高气
人体感觉
疲惫感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852.15
[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
题名五招助你赶跑“秋乏”
- 19
-
-
-
出处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2年第10期57-57,共1页
-
文摘
自古就有老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困倦现象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特别是对于刚经历了中秋、国庆两个假期的上班族而言,再次投入紧张工作中难免会无所适从。
-
关键词
秋乏
秋季
保健知识
个人卫生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16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秋乏可能是营养失调
- 20
-
-
-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5年第10期2-2,共1页
-
文摘
秋季,很多人总有莫名其妙的疲惫感,干什么都觉得累,每天像睡不够似的,这些现象看似是秋乏在作祟,但也可能是缺乏某些营养素的信号。
-
关键词
营养失调
秋乏
疲惫感
营养素
-
分类号
R459.3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