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私权内容探讨 被引量:140
1
作者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3,79,共8页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作者认为,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秘密、私生活空间以及私生活的安宁状态等内容,作者结合隐私权的发展,将隐私权的上述内容在文中做了具体探讨,并在文中对隐私权的限制、义务人所承担的相关保密义务等问题提出了...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作者认为,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秘密、私生活空间以及私生活的安宁状态等内容,作者结合隐私权的发展,将隐私权的上述内容在文中做了具体探讨,并在文中对隐私权的限制、义务人所承担的相关保密义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私生活秘密权 私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侵权的防范和补救
2
作者 魏永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9,共2页
自1987年《民法通则》生效以来,因新闻媒介发表作品而引起的侵权诉讼时有发生。已经引起新闻界许多同行的关注。一一般人以为新闻失实就会造成侵权,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失实,是新闻工作中的概述。侵权,则是个法律概念,两者既... 自1987年《民法通则》生效以来,因新闻媒介发表作品而引起的侵权诉讼时有发生。已经引起新闻界许多同行的关注。一一般人以为新闻失实就会造成侵权,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失实,是新闻工作中的概述。侵权,则是个法律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言之,有的新闻失实并不一定构成侵权,有的真实的新闻恰恰也可能构成侵权。最常见的新闻侵权是对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名誉权的侵害。所谓名誉,就是社会上根据他人自身的品德、思想、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侵 民法通则 诉讼 新闻失实 新闻工作 新闻媒介 民事侵行为 私生活秘密权 过错责任原则 精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人隐私权的税法保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种君 《江南论坛》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一、隐私权的定义和其面临的新问题 (一)隐私权的定义隐私权的最初定义来源于《论隐私权》,这是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其中将隐私权定义为“免受外界干扰的、独处的”。最初隐私权是被作为... 一、隐私权的定义和其面临的新问题 (一)隐私权的定义隐私权的最初定义来源于《论隐私权》,这是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其中将隐私权定义为“免受外界干扰的、独处的”。最初隐私权是被作为“独处权”理解的,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又提出了多种隐私权的不同定义,国内有关隐私权的定义也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纳税人 哈佛法律评论 王利明教授 税收法律关系 私生活秘密权 公民隐私 网络隐私 尹田 传统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一些国家法律中对公民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各种规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忠宝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87年第1期31-37,共7页
西方国家被称为“自由世界”,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自由世界”最自由,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决定自己的言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并非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在规定公民可以享受的各... 西方国家被称为“自由世界”,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自由世界”最自由,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决定自己的言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并非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在规定公民可以享受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往往加以种种限制性的规定。这里,我们对这些规定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使大家对西方的“民主自由”能有比较准确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和自由 公民民主 西方国家 宗教信仰自由 言论自由 民主自由 投票人 私生活秘密权 无偿还能力 联邦最高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篇“新闻官司”面面谈(之三) 发表二十年前病害照引起的纠纷——谈谈隐私权问题
5
作者 魏永征 杨望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28,共2页
不久前,上海发生了一起独特的“新闻官司”。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专拦新闻。报道一位医生对一种疑难病症有显著疗效;作为例证,配发了一个女孩在治愈前和治愈后的照片各一张。这两张照片医生作为医案资料已保存了二十二年。如今,这个女孩... 不久前,上海发生了一起独特的“新闻官司”。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专拦新闻。报道一位医生对一种疑难病症有显著疗效;作为例证,配发了一个女孩在治愈前和治愈后的照片各一张。这两张照片医生作为医案资料已保存了二十二年。如今,这个女孩已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看到报纸后,深为不满,向法院起诉报社和医生侵害了她的肖像权,请求追究民事责任。①这件事在上海法律界、新闻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问题 新闻官司 医务界 隐私保护 隐私案件 民法通则 私生活秘密权 新闻法 个人隐私 精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杂说隐私权
6
作者 秦泽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21,1,共6页
随着社会新闻的兴起,新闻大特写、背景新闻、热点追踪报道、内幕大曝光之类的新闻文体应运而生,新闻闯入个人隐私误区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秦泽撰《纵横杂说隐私权》一文,论述我国现行法制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尚不完善,有关的法制观念和道... 随着社会新闻的兴起,新闻大特写、背景新闻、热点追踪报道、内幕大曝光之类的新闻文体应运而生,新闻闯入个人隐私误区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秦泽撰《纵横杂说隐私权》一文,论述我国现行法制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尚不完善,有关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为薄弱,这个情况亟待引起法律界和新闻界的密切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民法通则 热点追踪 大特写 隐私问题 二审判决 隐私 私生活秘密权 法律保护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掀不得的“盖头”——关于国民隐私权的特别报道
7
作者 于云想 《健康大视野》 1994年第12期8-12,共5页
尊重隐私,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摘自作者采访笔记 西北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不知唱得多少人如醉如痴。歌中唱的掀开盖头,是为了一睹新人风采。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入有些不愿告诉别人的私事,遂用心灵的“盖头”来隐藏... 尊重隐私,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摘自作者采访笔记 西北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不知唱得多少人如醉如痴。歌中唱的掀开盖头,是为了一睹新人风采。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入有些不愿告诉别人的私事,遂用心灵的“盖头”来隐藏。这就是人的隐私。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利。然而,经常有人用口舌掀开别人的“盖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保护 采访笔记 私生活秘密权 民法通则 保护他人 精神损失费 现实生活 美国小姐 侵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报道要尊重“隐私权”
8
《新闻知识》 1986年第11期36-37,共2页
“隐私权”概念来源于西方,又称“个人私生活秘密权”。美国法学家荷尔下的定义是:“一种每个人要求他的私人事务未能得到他的同意前,不能公之于众的自然权利。”廖晓英在《新闻法通讯》总15期著文说:我国宪法及法律对保护个人隐私不受... “隐私权”概念来源于西方,又称“个人私生活秘密权”。美国法学家荷尔下的定义是:“一种每个人要求他的私人事务未能得到他的同意前,不能公之于众的自然权利。”廖晓英在《新闻法通讯》总15期著文说:我国宪法及法律对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已有明确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生活秘密权 私人事务 美国法学家 新闻法 人格尊严 新闻报道 个人要求 荷尔 荣誉 姓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权研究 被引量:84
9
作者 张新宝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6-67,共12页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交际手段和传播媒介愈现代化,人们愈觉得有必要保留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安宁(peace of mind)以及与纷乱复杂的外界相对隔离的宁居或说独处环境(to be let alone).现代社会这种普遍的公众心态,经过法学家们的理性...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交际手段和传播媒介愈现代化,人们愈觉得有必要保留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安宁(peace of mind)以及与纷乱复杂的外界相对隔离的宁居或说独处环境(to be let alone).现代社会这种普遍的公众心态,经过法学家们的理性化提纯以及立法者、法官的认可,便发展成为人身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隐私权(the right of privacy或the right to privacy).在中文译名中,也有人将隐私权称作'个人生活秘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公民隐私 民法通则 姓名 法律保护 私生活秘密权 社会物质文明 中文译名 人格尊严 不公开审理
原文传递
偷拍但未传播属于侵害隐私权吗?
10
《司法业务文选》 2005年第26期49-49,共1页
2004年6日,单某来到某营业厅,假装向营业员小丽咨询有关的通讯业务,趁机用数码相机对小丽的裙内进行偷拍。保安发现后,责令其打开相机,发现里面确实有几张偷拍的小丽的照片,遂将单某带到办公室,然后报警。小丽向法院起诉要求单某赔礼道... 2004年6日,单某来到某营业厅,假装向营业员小丽咨询有关的通讯业务,趁机用数码相机对小丽的裙内进行偷拍。保安发现后,责令其打开相机,发现里面确实有几张偷拍的小丽的照片,遂将单某带到办公室,然后报警。小丽向法院起诉要求单某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问:单某虽对小丽进行了偷拍,但未将偷拍照片予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抚慰金 私生活秘密权 通讯业务 起诉要求 我国民法通则 生活安宁 人格利益 民法典草案 民事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