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禅母类变管测
1
作者 于志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72-75,共4页
以“类同变化同”的语音通则解释禅母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分化,总结禅母类变规律;以“古无今有难”语音发展事实为根据,提出中古禅、船同类,禅母在中古应是浊塞擦音的意见,为禅母的类变规律提供依据。
关键词 音类 音值 中古音 禅母 浊塞擦音 语音 类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方方言里“肾、 、睡”白读音看禅母古读 被引量:4
2
作者 严修鸿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9,封三,共8页
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是 Klj 型的 ,前人只注意到闽语中章、昌母读如K 类声母的古音残余现象。本文则认为章系声母读舌根音的存古现象不限于闽语及章昌母。笔者通过对南方汉语方言 (包括闽、粤、客、赣、湘、徽、吴... 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是 Klj 型的 ,前人只注意到闽语中章、昌母读如K 类声母的古音残余现象。本文则认为章系声母读舌根音的存古现象不限于闽语及章昌母。笔者通过对南方汉语方言 (包括闽、粤、客、赣、湘、徽、吴语及平话等 )的比较研究 ,从语音、语义角度充分证明许多南方方言点里表示“肫肝”、“站立”、“疲倦”三个意义的字分别是“肾”、“”和“睡”。本文结论若能成立 ,那么对禅母乃至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禅母 上古音 本字考证
原文传递
杭州话从邪崇船禅母的塞擦音/擦音异读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庸 陈忠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从邪崇船禅母,今杭州话有成系统的塞擦音/擦音异读。与周边吴语不同,杭州话读塞擦音是本土的,读擦音是从周边吴语借入的,属于语言接触造成的层次。借入时杭州话在音值上有所调整,把周边吴语的[■]调整为[■]。
关键词 杭州话 吴语 从邪崇船禅母 塞擦音/擦音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船禅二母研究
4
作者 赵云霞 《文教资料》 2009年第7期38-39,共2页
船母和禅母在上古的语音状况历来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运用《说文通训定声》中的通假字材料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语音构拟进行简单的认定和取舍。
关键词 《说文通训定声》 通假字 禅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古地名异称看上古声母——上古地名研究之一
5
作者 张树铮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7-62,共6页
地名的异称,即一地异名。本文所谓“异称”,是就文字形式而言,既包括不同字也不同音的异称,也包括音同或音近但字不同的异称。因此,我们把上古地名的异称分成两大类:甲类异称之间没有语音联系,乙类异称之间有语音联系。
关键词 异称 古地名 三等韵 上古声 谐声 知组 禅母 组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邪床禅在丹阳方言中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娟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7,共9页
中古的从、邪、床、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 中古的从、邪、床、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的,但更早时可能有共同来源;而中古的床母、禅母在这一带则倾向于不分或相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母 丹阳方言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玉篇》看照系三等声母的产生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声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1-93,共3页
清·邹汉勋在《五均论》中提出床三和禅母在上古归定澄。黄侃在《音略》中认为,中古照三系从上古端系分化而来。周祖谟认为,禅母与定母关系最密。从中古上溯上古而言,这叫“照三归端”,从上古下沿中古而言,叫从端系分化出照三。这... 清·邹汉勋在《五均论》中提出床三和禅母在上古归定澄。黄侃在《音略》中认为,中古照三系从上古端系分化而来。周祖谟认为,禅母与定母关系最密。从中古上溯上古而言,这叫“照三归端”,从上古下沿中古而言,叫从端系分化出照三。这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用的古音规律。那么,照系最早什么时候从端系中分化出来的?分化的情况大概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禅母 齿音 全浊声 反切 集韵 舌上音 正齿 古音 广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声母分合(续)——《扬雄方言音辨》问题之一
8
作者 黃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1期139-174,共36页
贰舌尖前音一、 t——t《尚书、禹贡》:“大野既猪”,“彭蠡既猪”,“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猪”又作“都”。《周礼、职方氏》:“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播既都。”又:“其泽薮曰望诸。”《史记、夏本纪》... 贰舌尖前音一、 t——t《尚书、禹贡》:“大野既猪”,“彭蠡既猪”,“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猪”又作“都”。《周礼、职方氏》:“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播既都。”又:“其泽薮曰望诸。”《史记、夏本纪》“望诸”作“明都。”《礼记、檀弓》下:“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方言音变 山海经 分合 诗经 公羊传 史记 禅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禅二母佛典译音补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聂鸿音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2,共2页
古汉语的床母和禅母在佛典译音中的面貌与宋元等韵图标示的相反。文章指出这是早期译经者在初学第二语言时发生语音替代的结果,不一定意味着古汉语某个方言把床母读成了擦音而把禅母读成了塞擦音。由把床母读成擦音而把禅母读成塞擦音... 古汉语的床母和禅母在佛典译音中的面貌与宋元等韵图标示的相反。文章指出这是早期译经者在初学第二语言时发生语音替代的结果,不一定意味着古汉语某个方言把床母读成了擦音而把禅母读成了塞擦音。由把床母读成擦音而把禅母读成塞擦音产生的音系不代表某个实际的汉语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 译音 汉语音韵学 禅母
原文传递
楚地“句亶”、“越章”新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锡全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2-85,共4页
《史记·楚世家》:“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这段... 《史记·楚世家》:“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这段记述,是司马迁写《楚世家》关于武王以前之事最为详细的一段,不仅简要描述了西周后期王室衰弱、楚国一度强盛并趁势向外扩张的大致面貌,而且提到了几处地名或封国名,对于楚史、楚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材料,凡是研究楚史、楚地理、甚至研究越史的, 没有不引证的。可是,这段记载有不少疑难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者所持的观点不同,看法也不一致。笔者不打算在此涉及过多的问题,只是就“句亶”、“越章”二地及其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世家 江陵 汉水流域 楚史 沮漳河 史记 赵逵夫 禅母 江汉 斧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60年前上海话声母[dz]/[z]变异——兼论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读音变异现象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忠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0-345,共6页
本文分析160年上海方言声母[dz]/[z]变异,指出是一种文白异读现象;根据历史文献及现代北部吴语相关读音,证明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原先的读音是浊擦音,读[dz]是杭州半官话的文读渗透层。随着杭州话权威地位式微,文读层在吴语里呈消... 本文分析160年上海方言声母[dz]/[z]变异,指出是一种文白异读现象;根据历史文献及现代北部吴语相关读音,证明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原先的读音是浊擦音,读[dz]是杭州半官话的文读渗透层。随着杭州话权威地位式微,文读层在吴语里呈消退趋势;各地消退的程度不一,所以对应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语音变异 文白异读 从邪澄崇船等六
原文传递
说“一”、“禃”和“蜀”
12
作者 周长楫 《语言研究》 198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一数词"一"这个概念,在厦门话里有三个说法:it<sup>6</sup>、tsit<sup>7</sup>和so<sup>?</sup>。例如:it<sup>6</sup>: si<sup>4</sup> tsap<sup>7</... 一数词"一"这个概念,在厦门话里有三个说法:it<sup>6</sup>、tsit<sup>7</sup>和so<sup>?</sup>。例如:it<sup>6</sup>: si<sup>4</sup> tsap<sup>7</sup> it<sup>6</sup> (四十一)|te<sup>5</sup> it<sup>6</sup>(第一)tsit<sup>7</sup>: tsit<sup>7</sup> tsia<sup>?</sup> kue<sup>1</sup>(一隻鸡)|tsit<sup>7</sup> ts(?) tsit<sup>7</sup> pa<sup>?</sup>(一千一百)so<sup>?</sup>: k’ui<sup>1</sup> tik<sup>6</sup> li<sup>3</sup> tse<sup>3</sup> hian<sup>2</sup> ts’e<sup>1</sup>li<sup>2</sup>, so<sup>?</sup> sin<sup>1</sup> bu<sup>2</sup>i<sup>1</sup>.(亏得你这贤妻儿,一身无依。)so<sup>?</sup> sim<sup>1</sup> ai<sup>4</sup> kau<sup>4</sup> gua<sup>3</sup> kun<sup>1</sup> hi(?)li<sup>3</sup>。,tsuan<sup>2</sup> lian<sup>2</sup> hiau<sup>1</sup> hiam<sup>3</sup>,gua<sup>3</sup> ia<sup>?</sup> sit<sup>7</sup> lan<sup>2</sup> pi<sup>5</sup>.(一心爱到我君乡里,全然侥险,我亦实难避。)有人说,it<sup>6</sup>、tsit<sup>7</sup>就是"一"字的文白两读。我们认为这个说法不能成立。"一",《广韵》於悉切,中古属臻摄开口三等入声质韵影母,依照这个切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闽方言 广韵 汉语方言 数词 基本词汇 禅母 概念 文白读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知照系字在嘉鱼方言中的流变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13
作者 谢文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1-62,共2页
古知照系字在嘉鱼方言中的流变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①谢文芳古知照系字在普通话中主要合流为今翘舌音字,在嘉鱼话中分流为四类,即今翘舌音字、平舌音字、舌面音字和零声母字。只是翘舌音的音值较普通话略靠前。这种流变有规律可循... 古知照系字在嘉鱼方言中的流变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①谢文芳古知照系字在普通话中主要合流为今翘舌音字,在嘉鱼话中分流为四类,即今翘舌音字、平舌音字、舌面音字和零声母字。只是翘舌音的音值较普通话略靠前。这种流变有规律可循的,试分述如下:一、古假蟹止效流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嘉鱼话 平舌音 舌音字 舌面音 零声 禅母 翘舌音 方言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韵目今读表》再申释
14
作者 鲁国尧 吴葆勤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95,共5页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是音韵学者、方言学者不可须臾离的术语。但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字如何称说,学界存在歧读的现象,需要规范,因此我们制作,并发表了《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韵目今读表》。这个今读表获得了许多同...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是音韵学者、方言学者不可须臾离的术语。但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字如何称说,学界存在歧读的现象,需要规范,因此我们制作,并发表了《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韵目今读表》。这个今读表获得了许多同道认可,但也有同道对个别字的读音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现将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的定音工作总结为三原则,再作较详细的申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同原则 微调原则 有据原则 切韵家 禅母
原文传递
苗语黔东方言的系词ti^(13)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翠云 《民族语文》 1981年第3期54-56,共3页
苗语黔东方言中有个作系词用的ti<sup>13</sup>(是)。但在判断句中又不常用,经常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这个词是不是苗语黔东方言最初就有的呢?如果没有,它是怎样产生的?产生了多久?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 苗语黔东方言中有个作系词用的ti<sup>13</sup>(是)。但在判断句中又不常用,经常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这个词是不是苗语黔东方言最初就有的呢?如果没有,它是怎样产生的?产生了多久?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养蒿苗话,对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语 系词 判断句 方言 现代汉语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指示代词 禅母 贵州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