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血管耦合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红 张敏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2,共3页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CSVD是多种病因累及脑部穿支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障碍、老年人情绪障碍等。CSVD累及的血管直径通常极其微小,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作为其主要诊断依据,通常无法观察到脑小血管的早期病变^([3])。然而,NVC功能在CSVD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认知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耦合在骨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姝航 郭尚春 陶诗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骨内的神经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与骨内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调节骨组织再生。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尝试基于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生物材料设计,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该文对神经与骨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利用神经血... 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骨内的神经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与骨内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调节骨组织再生。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尝试基于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生物材料设计,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该文对神经与骨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利用神经血管耦合设计和制造可用于骨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为充分理解和利用神经血管耦合在骨修复中的功能提供新视角,为骨修复策略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骨修复 骨内神经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储备、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杨文霞 周亮 +5 位作者 徐莉力 吕子鑫 胡万均 刘阳 李大瑞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6,52,共7页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方法,探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在轻度认知障碍(ml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方法,探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在轻度认知障碍(ml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血管耦合机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40例MCI患者和2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机器采集ASL、rs-fMRI图像,所有受试者接受标准化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中文版)、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所有受试者接受CR评估,根据两组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业余活动时间和工作经历生成认知储备指数问卷(Cognitive Reserve Index questionnaire,CRIq)评分。基于体素水平获取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ALFF,fALFF)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计算CBF/ALFF及CBF/fALFF比值,以评估神经血管耦合,并选择CBF/ALFF和CBF/fALFF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脑区作为ROI,进一步提取ROI平均值,与各认知功能及认知储备量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阐明CR、神经血管耦合和认知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MCI组CRIq得分明显低于HC组(89.23±11.03 vs.98.70±12.75);在MCI及HC组中,CRIq得分与MoCA和AVLT得分均呈正相关(r=0.447,P=0.004;r=0.344,P=0.030;r=0.245,P=0.050;r=0.900,P<0.001);与HC相比,MCI患者双侧颞中回CBF/ALFF比值显著升高(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39),双侧眶部额下回、额中回CBF/ALFF比值显著降低(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93);双侧颞下回CBF/fALFF比值升高(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53)。此外,MCI组中,左侧眶部额下回CBF/ALFF比值与CRIq得分及MoCA、AVLT得分均呈负相关(r=-0.417,P=0.007;r=-0.336,P=0.034;r=-0.378,P=0.016)。结论CR较高的人群表现出更好的认知功能水平,且CR越高的MCI患者左侧眶部额下回CBF/ALFF比值越低,即出现了神经血管解耦合现象,表现出更严重的脑病理,但其尚能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提示大脑的神经血管耦合和解耦合可能是CR在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一种潜在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认知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价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斯文 陈旺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66-167,共2页
神经血管耦合揭示了大脑神经元活动与脑血流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中枢神经影像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角度。然而,神经血管耦合能运用在临床上的技术,主要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以及氙清除技术等;这些技术由于不能... 神经血管耦合揭示了大脑神经元活动与脑血流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中枢神经影像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角度。然而,神经血管耦合能运用在临床上的技术,主要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以及氙清除技术等;这些技术由于不能深入探究疾病背后的病理过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与前述技术相比,磁共振成像展现出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零辐射的优势,因此近些年经在磁共振成像在神经血管耦合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现阶段已经进行了众多的实际操作研究,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这些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描述,为广大的研究学者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血糖控制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
5
作者 唐玮婷 李姝莹 +7 位作者 刘佳欣 祁璐璐 罗雨巍 刘新浩 杨雪怡 何茂坤 张进伟 游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82-886,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血糖控制对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3年5月30日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前、后检查时间点,将T2DM组分为T2DM血糖控制前组(T2DM...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血糖控制对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3年5月30日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前、后检查时间点,将T2DM组分为T2DM血糖控制前组(T2DM-Pre-c)和T2DM血糖控制后组(T2DM-Pro-c)。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C)。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屈肘运动时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脑血流速度(Vm)等脑血流参数,对比T2DM与HC组及T2DM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T2DM患者和36例HC。T2DM-Pre-c组运动诱发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及Vm达峰时间(TTP-Vm)均显著高于HC组(均P<0.05)。T2DM-Pre-c组运动Vm斜率显著低于HC组(P=0.031)。与血糖控制前相比,T2DM-Pro-c Vm斜率显著升高、TTP-Vm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存在神经血管耦合功能受损,短期内血糖控制可改善神经血管耦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糖 神经血管耦合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思明 汪露 +3 位作者 杨静雯 曹燕 苏鑫童 刘存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7-672,共6页
人脑基本生理活动及认知功能需要精确的脑血流调控机制以供应充足的氧和葡萄糖,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实现脑内血流自主调控的重要机制,具有多通路、响应迅速的特点。作者总结了皮质内、皮质下、节后神经元等3种NVC调节的基本生理机制,... 人脑基本生理活动及认知功能需要精确的脑血流调控机制以供应充足的氧和葡萄糖,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实现脑内血流自主调控的重要机制,具有多通路、响应迅速的特点。作者总结了皮质内、皮质下、节后神经元等3种NVC调节的基本生理机制,论述了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与NVC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对NVC未来机制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脑血流 自发调节 血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老年人性激素、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慧 李晓舒 +4 位作者 高子雯 朱婉秋 黄子昂 李雨晴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以多模态MRI观察健康中老年人性激素、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认知能力正常的健康中老年志愿者采集MR高分辨3D T1WI、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及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fMRI),并行标准化神经心理学评估;... 目的以多模态MRI观察健康中老年人性激素、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认知能力正常的健康中老年志愿者采集MR高分辨3D T1WI、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及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fMRI),并行标准化神经心理学评估;基于体素水平评价短程功能连接强度(sFCS)及脑血流量(CBF),计算CBF/sFCS,以评估神经血管耦合;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以相关性分析和中介分析观察性激素、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43名志愿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中位得分28.00(27.00,29.50)分,听觉语言学习测验(AVLT)-即刻评分为6.93±2.26,AVLT-延迟评分为7.10±3.97,AVLT-再认评分为13.00(12.00,14.00),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分为6.30(5.00,7.00),波士顿命名测试(BNT)评分为22.47±4.26;血清雌二醇44.77(47.44,131.84)pmol/L,促卵泡生成素(FSH)54.78(12.56,78.83)IU/L,黄体生成素(LH)19.72(7.57,30.13)IU/L,泌乳素(PRL)241.8(189.7,313.45)mIU/L,孕酮(Prog)0.46(0.47,0.83)nmol/L,睾酮(TES)0.54(0.30,7.34)nmol/L。双侧楔叶、双侧中央后回及左侧内侧额上回等脑区CBF/sFCS与血清FSH、LH、TES均呈正相关(r=0.599~0.817,P均<0.05);左侧内侧额上回CBF/sFCS与BNT呈正相关(r=0.311,P=0.042)。左侧内侧额上回CBF/sFCS部分介导TES对BNT的效应,其中介效应值0.479[95%CI(0.051,0.808)]。结论健康中老年人部分性激素水平与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老年人 性腺甾类激素 神经血管耦合 血管循环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星形胶质细胞TRPV4通道在神经血管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兴 胡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3-937,共5页
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紧密配合,这种机制称为神经血管耦合,其对于神经元兴奋所致的大脑局部血流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脑星形胶质细胞 TRPV4通道 神经血管耦合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MRI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邱翔 曾学文 +2 位作者 秦梦 邓利俊 蔡叶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神经血管耦合(NVC)功能的变化,探究这种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认知功能障碍中发生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将29例MHD患者和2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神经血管耦合(NVC)功能的变化,探究这种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认知功能障碍中发生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将29例MHD患者和2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搜集MHD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透析时长)。所有受试者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随后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s-fMRI)及三维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MRI检查,分别获得低频振荡振幅(ALFF)及脑血流量(CBF)图,计算灰质模板内CBF与ALFF的比值,即得到神经血管耦合(NVC)图;提取组间差异显著脑区的NVC值,并与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MHD患者双侧海马、双侧颞下回、双侧豆状壳核、左侧梭状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回以及右侧尾状核的NVC值减低(P<0.05,FDR校正)。左侧颞下回和右侧海马旁回的NVC值与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呈负相关(P<0.05);右侧豆状壳核的NVC值与语言功能呈正相关(P<0.05);左侧海马和左侧梭状回的NVC值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透析时长呈负相关(P均<0.05);右侧尾状核的NVC值与透析时长呈负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VC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NVC通过不同神经血管调控通路调节MHD患者的认知功能。此外透析时长、血肌酐水平可能导致大脑内稳态失衡,造成NVC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神经血管耦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信号装置及其在神经血管耦合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雅檬 宁雪 +2 位作者 姚柳叶 钱志余 李韪韬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3期95-101,共7页
介绍了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从技术原理、技术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光-电信号装置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神经血管耦合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光-电信号装置在神经血管耦合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未来光-电信号装置将为神经科学的脑... 介绍了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从技术原理、技术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光-电信号装置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神经血管耦合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光-电信号装置在神经血管耦合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未来光-电信号装置将为神经科学的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认知障碍疾病诊断和监测提供新的方向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光-电信号装置 神经科学 脑疾病 光-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MRI的神经血管耦合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海峰 张体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容易造成不可逆损伤、预后较差的疾病,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是维持人脑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神经机制,NVC失耦合可能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容易造成不可逆损伤、预后较差的疾病,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是维持人脑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神经机制,NVC失耦合可能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RI, fMRI)是无创研究人脑功能最为有效的成像技术,利用fMRI无创研究疾病状态下的NVC改变,对于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fMRI的NVC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探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影像生物标记物,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客观依据,为未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血管耦合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和嗅鞘细胞之间的Panglial缝隙连接介导Ca^(2+)瞬变的传递和神经血管耦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Beiersdorfer A Scheller A +2 位作者 Kirchhoff F Lohr C 聂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星形胶质细胞排列在有高度组织性的缝隙连接耦合网络中,通过Ca^(2+)波的传播进行通信。星形胶质细胞不仅与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结合,而且还与少突胶质细胞偶联,形成panglial合胞体。但panglial合胞体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通过Ca^(2+)信... 星形胶质细胞排列在有高度组织性的缝隙连接耦合网络中,通过Ca^(2+)波的传播进行通信。星形胶质细胞不仅与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结合,而且还与少突胶质细胞偶联,形成panglial合胞体。但panglial合胞体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通过Ca^(2+)信号传递信息尚不清楚。我们使用共聚焦Ca^(2+)成像来研究小鼠嗅球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嗅鞘神经胶质细胞(OECs)之间的细胞间通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笼状" ATP和"笼状" tACPD的局部光解可引起的肾小球旁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a^(2+)瞬变,导致OEC中随之而来的Ca^(2+)反应。这种从星形胶质细胞到OEC的Ca^(2+)反应的传递在神经元抑制的情况下持续存在,但是当用甘珀酸抑制缝隙连接偶联时消失。当通过DHPG的抽吸在OEC中直接诱发Ca^(2+)瞬变时,它们导致肾小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a^(2+)反应延迟,表明Ca^(2+)信号的panglial传递以双向方式发生。此外,从星形胶质细胞到OEC的Ca^(2+)信号的panglial传递导致嗅觉神经层中OEC相关血管的收缩。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在缝隙连接耦合的panglial网络中,不同类别的神经胶质细胞之间通过Ca^(2+)进行信号传递,并借此调节嗅球中血管的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钙信号 缝隙连接 神经血管耦合 嗅鞘细胞 panglial网络 合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单元和神经血管耦合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叶伟浩 叶子明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42-1448,共7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着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现有的医学手段未能有效控制SAH带来的不良结局,积极寻找改善SAH患者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新治疗方向十分重要。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不再单一将某种细胞作为神经保护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着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现有的医学手段未能有效控制SAH带来的不良结局,积极寻找改善SAH患者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新治疗方向十分重要。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不再单一将某种细胞作为神经保护的主要方向,而是把各种相互联系的细胞成分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在脑部疾病治疗时的整体性,为SAH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目标。同时,以神经血管单元为基本功能单位的神经血管耦合,在调控脑血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发生障碍时可能导致组织缺血、迟发性脑缺血等不良事件,分析总结SAH损伤神经血管单元和神经血管耦合障碍的病理机制,可为探究SAH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血管耦合 神经 内皮细胞 胶质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耦合在脑小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月 吴多 +1 位作者 陈梓焜 莫雪妮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调节脑血流重要的机制,可根据脑活动需求及时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大脑内环境稳态。脑小血管在大脑的自动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主要依赖于NVC的正常运行。NVC机制受损,可导致位于脑微循环终末端的小血管缺血缺... 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调节脑血流重要的机制,可根据脑活动需求及时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大脑内环境稳态。脑小血管在大脑的自动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主要依赖于NVC的正常运行。NVC机制受损,可导致位于脑微循环终末端的小血管缺血缺氧,局部脑血流无法响应神经元信号传导,引起或加重脑小血管疾病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近年来,NVC因其在大脑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了解NVC在脑小血管病中的调节机制,对于阻止脑小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脑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就NVC在脑小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脑小血管 脑微循环 认知功能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多模态监护与神经血管耦合强度的应用
15
作者 侯新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预后, 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 实现"诊疗前移", 以改善预后。现有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手段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 多模态床旁脑功能监测综合多种评估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预后, 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 实现"诊疗前移", 以改善预后。现有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手段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 多模态床旁脑功能监测综合多种评估方法, 可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实现不同模态数据优势互补, 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多维度的监测与评估, 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对新生儿HIE的脑功能监护现状与多模态监护方法进行总结, 并阐述神经血管耦合强度定量新参数在HIE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功能监护 多模态 神经血管耦合强度 神经发育预后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血管耦合障碍的影像学进展
16
作者 李婷 戚荣丰 张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实现疾病早期诊断以及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脑血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AD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神经血管耦合作为神经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实现疾病早期诊断以及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脑血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AD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神经血管耦合作为神经活动与血管反应的桥梁,成为AD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新前沿,为揭示血管病理学和AD病理学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梳理归纳已有研究,基于多种影像学技术在神经血管耦合中的应用,探讨AD连续谱系的大脑血流灌注和神经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多种影像技术中均能观察到AD脑血流灌注的代偿机制,并且大脑血流灌注和神经电活动的减少与认知功能的恶化相关。基于多模态影像学得到的神经血管耦合指标,在区分健康人以及不同认知障碍程度患者时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评估AD的有效影像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血管耦合 脑功能成像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原文传递
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玉辉 王音 +3 位作者 李伟 徐蕾 龚涛 乔金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神经功能活动和代谢的基础,其功能障碍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fTCD)能评估NVC功能.fTCD研究显...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神经功能活动和代谢的基础,其功能障碍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fTCD)能评估NVC功能.fTCD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血管性认知损害等患者存在NVC功能障碍.文章对fTCD检查NVC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探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卒中 脑缺血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MRI研究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维度脑耦合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雯 罗天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35,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脑结构-功能耦合、神经-血管耦合关系改变对于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MRI研究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维度脑耦... 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脑结构-功能耦合、神经-血管耦合关系改变对于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MRI研究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维度脑耦合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神经血管耦合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rTMS对对侧运动区神经血管变化及耦合关系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睿旭 靳静娜 +3 位作者 王欣 周晓青 刘志朋 殷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6期24-28,4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用下,对侧大脑运动区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发生的变化。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获得不同刺激频率下受试者脑电(electroencephal... 目的:探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用下,对侧大脑运动区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发生的变化。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获得不同刺激频率下受试者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信号和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信号,计算r TMS时对侧运动区EEG各频段功率谱和NIRS的血氧(Hb)信号变化特点以及两信号间相关关系。结果:对于不同刺激频率,EEG各频段能量均在刺激后相对刺激前增高,随后快速下降;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在刺激过程中降低,刺激结束后增高。不同刺激频率引起2种信号变化速率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EEG功率谱与Hb O2浓度在刺激后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且均在刺激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迟滞效应。结论:EEG联合NIRS的研究能可靠地揭示r TMS对对侧运动区NVC过程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rTMS治疗参数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血管耦合 脑电 近红外光谱 对侧运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会”“四神聪”放血对颅内低灌注模型大鼠脑微梗死及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晴殷 王少松 +5 位作者 王鑫 李倩倩 崔莹雪 张文旭 王子仪 岑盼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872-1879,共8页
目的探讨“百会”“四神聪”放血对颅内低灌注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空白组各10只。实验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颅内低灌注大鼠模型。实验组造模1周后开始给予... 目的探讨“百会”“四神聪”放血对颅内低灌注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空白组各10只。实验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颅内低灌注大鼠模型。实验组造模1周后开始给予“百会”“四神聪”放血,每周一、三、五放血,干预4周,共12次;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不做干预。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包括隐蔽平台实验(持续5天,记录每天逃避潜伏期时间)和空间探索实验(隐蔽平台实验结束24 h后开始,记录大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平台位置穿越次数、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水迷宫实验完成后取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根据染色结果统计脑微梗死灶数量,观察脑白质损伤情况并分为0度、Ⅰ度、Ⅱ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花生二烯酸(AA)、神经胶质抗原2(NG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同时间比较,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隐蔽平台实验第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实验组大鼠第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平台位置穿越次数、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脑微梗死灶数量增多,脑白质损伤程度分级以Ⅱ度为多,脑组织MBP、NG2、AA蛋白表达和外周血清N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白质损伤程度分级以0度和Ⅰ度为主,脑组织MBP、NG2蛋白表达和外周血清NO含量降低,AA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微梗死灶数量有减少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四神聪”放血可以改善颅内低灌注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脑白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质神经元介导的神经血管耦合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梗死 颅内低灌注 认知障碍 神经血管耦合 放血疗法 百会 四神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