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神经导管对外周神经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红斌 马敬 +3 位作者 杨银书 刘旭东 董菊子 马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00-10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神经导管 京尼平 川芎嗪 神经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导管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寅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较短的神经缺损用生物导管(自体静脉等)桥接,通过趋向吸引使神经的运动和感觉轴索有选择性对接,可获得良好结果。而对于长于1cm的神经缺损,生物导管还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生物导管 神经缺损修复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缺损套管修复技术新进展
3
作者 夏许可 章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种方法。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自体神经移植、神经束膜直接缝合及神经套管修复技术。其中,周围神经套管技术在应用范围、制作材料以及疗效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种方法。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自体神经移植、神经束膜直接缝合及神经套管修复技术。其中,周围神经套管技术在应用范围、制作材料以及疗效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修复技术 神经套管 自体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修复 直接缝合 神经束膜 套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一院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新型材料成功研发
4
作者 彭福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年第18期7-7,共1页
日前,中山大学宣布“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用于桥接神经缺损,是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 日前,中山大学宣布“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用于桥接神经缺损,是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型材料。“神桥”系列研究成果在月前由广东省科技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修复 周围神经缺损 修复材料 中山大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同种异体神经 临床使用 自体神经
原文传递
合成材料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罗鹏 彭邱亮 +1 位作者 向剑平 戚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3010-3017,共8页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近年来常用的胶原神经导管、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聚乙醇酸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虽然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在理论上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不同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存在明显差异性,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聚乙醇酸神经导管因自身的因素影响其降解性能,在3种神经导管中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最差,胶原神经导管需要交联剂改善其机械性能,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因此,这3种神经导管在神经功能再生方面还有潜在的缺陷,不能完全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而且3者之间的性价比,还缺少足够的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来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周围神经导管 周围神经缺损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神经移植 合成材料 可降解生物材料 DL-乳酸-ε-己内酯 聚乙醇酸 胶原蛋白 电生理学 病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解毒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损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涛 刘宏祥 +5 位作者 王颖 齐姣 史小盼 陈小静 闫丽静 王珍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58-1560,156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解毒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化痰解毒汤。2周后对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解毒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化痰解毒汤。2周后对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的组内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则有进一步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解毒汤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清热化痰解毒汤 缺损神经功能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碧菠 戴传昌 +3 位作者 钟斌 金羽青 祁佐良 董佳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1-44,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方法在两段同种异体大鼠的脱细胞坐骨神经之间置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形成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与单纯基膜管、硅胶管带自体神经、单纯硅胶管、自体神经等其他桥接物比较修复神经缺...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方法在两段同种异体大鼠的脱细胞坐骨神经之间置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形成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与单纯基膜管、硅胶管带自体神经、单纯硅胶管、自体神经等其他桥接物比较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分组动物实验显示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组的神经功能、形态恢复最佳。结论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简单有效,并能延长修复长度,在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 自体神经 嵌合体 大鼠 周围神经缺损 实验研究 Peripheral NERVE 坐骨神经 修复神经缺损 硅胶管 应用前景 形态恢复 同种异体 神经功能 方法 动物实验 脱细胞 桥接物 显示 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联合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影响
8
作者 王红燕 王贺颖 +5 位作者 梁雪云 贾桦 段昉 张博闻 仇莽莽 何仲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研究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ANX)联合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单纯ANX组和ANX+MenSCs共培养组,制备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不同组的桥接体移植到SD大鼠右... 目的:研究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ANX)联合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单纯ANX组和ANX+MenSCs共培养组,制备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不同组的桥接体移植到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处,移植术后8周,用热板实验检测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斜坡实验来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通过胫骨前肌湿重比率检测神经肌肉的功能,用透射电镜来观察髓鞘的恢复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ANX组内原有的细胞及结构基本去除,完整保留了神经的基膜及外膜,ANX+MenSCs组可见圆形的细胞在基膜间稳定黏附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在ANX+MenSCs共培养组中有阳性表达;移植术后8周,ANX+MenSCs组的患肢回缩时间显著短于单纯ANX组(P<0.05),爬坡坡度、SFI值以及胫骨前肌湿重比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NX组(P<0.05),ANX+MenSCs组与自体组相比,两组的患肢回缩时间、爬坡坡度以及胫骨前肌湿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自体组的SFI值显著增高(P<0.05);透射电镜显示与单纯ANX组相比,ANX+MenSCs组和自体组的髓鞘结构更完整,虽有水肿,但形状小而均匀致密。结论:ANX联合MenSCs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良好,MenSCs可能成为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的潜在候选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 共培养体系 坐骨神经缺损修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导管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向杰 黄继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7-589,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是显微外科的难题之一,神经缺损修复,尤其是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重建仍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上已广泛应... 周围神经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是显微外科的难题之一,神经缺损修复,尤其是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重建仍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也是衡量各种神经桥接材料的“金标准”。但往往会造成供体神经支配区感觉、功能障碍,且自体神经来源有限,因而临床上迫切需要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组织工程化神经为提高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希望,因此,寻找合适的组织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是目前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导管 临床研究 神经缺损修复 周围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 组织工程化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旭昇 李宝兴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82-284,287,共4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修复 自体神经移植 临床应用价值 合成材料 自体骨骼肌 周围神经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瑞斌 沈尊理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70-171,共2页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修复 脱细胞 自体神经 神经移植术 神经材料 导管技术 人工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
12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8年第6期306-306,共1页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诱导颅神经嵴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表型分化;同种异体神经行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初步应用;大鼠与家兔面神经颅外段解剖的比较研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治进展(述评)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成牙本质细胞 神经嵴干细胞 神经缺损修复 神经颅外段 表型分化 蛋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永松 胡开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58-60,共3页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及评价。方法选取190例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显微外科技术对骨缺损、断指(断肢)、血管神经极端缺损修复、复...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及评价。方法选取190例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显微外科技术对骨缺损、断指(断肢)、血管神经极端缺损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治疗。结果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1.53%(54/59),断肢再植成活率为95.52%(64/67),手指再造成活率为87.50%(28/32),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88.89%(16/18),带血管蒂骨的成活率为92.86%(13/14)。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从而应在骨科等外科专业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展望未来,显微外科技术定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科创伤 修复 缺损 血管神经极端缺损修复 复合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海山 肖波 +4 位作者 王晓冬 李东印 宋悦宁 郑辉 刘晓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切取对侧正常坐骨神经桥接缺损并施以SLES,对照组同法修复神经缺损但不予以电刺激。修复术后1、2、7 d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段(L_(4、5))以及相应背根神经节,行抗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s 43,GAP-43)及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修复术后3个月行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取再生神经组织中段作横、纵冰冻切片,分别行Meyer神经三色染色和抗鼠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取术侧远端神经行透射电镜观察,测量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计算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取术侧腓肠肌计算相对湿重比,并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修复术后1、2 d,术侧对应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和BDNF表达上调快于对照组。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示,实验组术侧脊髓前角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标记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生神经Meyer神经三色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再生神经组织发育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示再生神经纤维成簇分布,实验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侧腓肠肌相对湿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腓肠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示,实验组运动终板的形态和数量略优于对照组。结论术中SLE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短期(1个月)长距离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低频电刺激 周围神经 陈旧性损伤 神经缺损修复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