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本”教育、“物本”教育、“人本”教育——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桂花 孙秀云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共2页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考察,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与古代社会的"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相适应的"神本"教育、与近代社会的"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相适应的"物本"教育、...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考察,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与古代社会的"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相适应的"神本"教育、与近代社会的"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相适应的"物本"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相适应的"人本"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教育发展 神本”教育 “物本”教育 “人本”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主义人性观和扁平人物——兼分析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人物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宇洁 张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入注意,在奥康纳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中鲜有正面形象,而奥康纳对笔下人物所表现的冷漠和其中所反映的反人本主义的人性观念,曾招致广泛的误读。应该把奥康纳的创作主旨纳入对其人物分析的研究...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入注意,在奥康纳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中鲜有正面形象,而奥康纳对笔下人物所表现的冷漠和其中所反映的反人本主义的人性观念,曾招致广泛的误读。应该把奥康纳的创作主旨纳入对其人物分析的研究视野之内。奥康纳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观念对她的文学创作具有一种根本的规定性。在基督教神本主义人性观的视角下,神性启示是言说人性的一个基本前提,奥康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具有自足价值。以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为例,在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叙述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该作品中的人物为扁平形象。扁平人物的塑造是奥康纳对基督教神本主义人性观的文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基督教 神本主义人性观 扁平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內经》的”神本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匡调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0-2784,共5页
《内经》自问世2500余年来,大多认同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形神合一和藏象经络学说。再次认真研读后提出:《内经》的核心思想应是"神本论"。全经共提"神"字达176次,养生先养神,诊病先察神,治病先治神。&q... 《内经》自问世2500余年来,大多认同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形神合一和藏象经络学说。再次认真研读后提出:《内经》的核心思想应是"神本论"。全经共提"神"字达176次,养生先养神,诊病先察神,治病先治神。"上守神,粗守形","神舍于心",使心成为五藏之大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结论:西方医学治局部微观的细胞的病,传统中医药学治整体的宏观的证,匡调元体质病理学调治个性化的人,此"神本论"兼调每个人的"心神"(Spir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神本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物本”与远神傲物——中西“神”、“物”对照下的人本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齐瑞花 王英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8,共6页
在西方社会思想中,“以人为本”直接对立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先是反抗“神本”的宗教桎梏,后是反思“物本”的社会异化。中国社会思想对“神”敬而远之,反对人为“物”役,社会价值取向不以“神”或“物”为本。... 在西方社会思想中,“以人为本”直接对立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先是反抗“神本”的宗教桎梏,后是反思“物本”的社会异化。中国社会思想对“神”敬而远之,反对人为“物”役,社会价值取向不以“神”或“物”为本。中国思想传统“唯人为贵”,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有着深厚的人本资源。当代中国社会的以人为本,既要开新本土的人本传统,又要借鉴西方社会的人本经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神本 物本 傲物 唯人为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成岗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9,共4页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 ,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 ,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 ,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 ,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 ,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 ,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兴”时期 ,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 ,作为一种传统 ,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 ,不断震荡前进 ,或强或弱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 ,不能绕过“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精 神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关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大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53,共10页
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看到了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异教精神的渗入,宗教宽容精神和宗教怀疑主义的发展,这一切唤起了人的觉醒,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社会上产生了一批最先觉醒的人,历史学家把这一批特殊人物称为“... 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看到了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异教精神的渗入,宗教宽容精神和宗教怀疑主义的发展,这一切唤起了人的觉醒,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社会上产生了一批最先觉醒的人,历史学家把这一批特殊人物称为“再生人”,即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理想中的人。“再生人”在精神气质上的最大特点是他们在宗教信仰上已不再囿于传统教义的束缚,对上帝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对知识的景仰,对灵魂不死的信仰逐步转变为对声名不朽的追求,支配他们言行的准则已不是传统的宗教与道德,而是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神本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哲学 布鲁诺 基督教 人本主义 库萨的尼古拉 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时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祁志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个启蒙是以周代的人本思想取代夏商蒙昧的神本思想为标志的。夏代继承并沿袭了上古神话的神灵崇拜思想;商代诞生了甲骨卜辞,鬼神崇拜得到充分发展,集中体现为祖先神崇拜、上帝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其...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个启蒙是以周代的人本思想取代夏商蒙昧的神本思想为标志的。夏代继承并沿袭了上古神话的神灵崇拜思想;商代诞生了甲骨卜辞,鬼神崇拜得到充分发展,集中体现为祖先神崇拜、上帝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其中自然神崇拜又表现为天神地祇崇拜和动物神灵崇拜。本文依据殷商卜辞和后世文献的研究成果,集中考辨、阐释了夏商时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以期为人们完整把握这个时期的思想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崇拜 神本 灵至上 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上帝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黑格尔“理性的狡计”——神本形式下的人本内容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玲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21,共4页
"理性的狡计"是黑格尔用来说明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理性的狡计"即理性利用热情的巧妙安排这一神本形式下包含着深刻的人本内容:历史发展以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为本;历史发展以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历... "理性的狡计"是黑格尔用来说明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理性的狡计"即理性利用热情的巧妙安排这一神本形式下包含着深刻的人本内容:历史发展以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为本;历史发展以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历史发展以少数英雄人物的精神活动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理性的狡计" 神本 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主义对专制和民本的超越——墨家“尚同”说评议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深 《职大学报》 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
学术界对于墨子"尚同"说一般持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一派主张"尚同"专制说,另一派主张"尚同"民主说。我们认为,这一论争主要源于对"专制"概念的抽象化理解和墨子"尚同"说的复杂性。墨子... 学术界对于墨子"尚同"说一般持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一派主张"尚同"专制说,另一派主张"尚同"民主说。我们认为,这一论争主要源于对"专制"概念的抽象化理解和墨子"尚同"说的复杂性。墨子"尚同"说既有"专制"又有"民主",然而这两者皆非"尚同"说的本质所在,其本质是超越人治的神本主义,即"尚同"说的本质在"尚同于天",其价值也就在于此。另外,通过与基督教"合一"理论进行比较,指出墨子"尚同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同 专制 民主 神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物本、人本——从“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变论其含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平 张云秀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的超越意味着理性的胜利,而理性的片面化则导致“物本”。“以人为本”的最终含义是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神本 物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天德 张宗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由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文化被后世的儒家继承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规定了中国基本走向。将它与西方人文主义进行必要的比较,可以凸现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商朝 文化特征 原始思维 人本文化 神本文化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针刺治疗的阴阳互求法的神本原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农 《广西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针刺作为中医独有的治疗手段在当代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简单实用,方法非常丰富,阴阳互求法即其核心方法之一。什么是针灸治疗的阴阳互求法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交叉刺法,即病在左,治从右刺,病在右,治从左刺;病在上,治从下刺,病在下... 针刺作为中医独有的治疗手段在当代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简单实用,方法非常丰富,阴阳互求法即其核心方法之一。什么是针灸治疗的阴阳互求法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交叉刺法,即病在左,治从右刺,病在右,治从左刺;病在上,治从下刺,病在下,治从上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阴阳互求 神本 道术合一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文《那氏谱单》及神本述评
13
作者 薛柏成 姜小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4-46,共3页
满文《那氏谱单》所记人名多附有官职与身份,纠正了所有叶赫那拉氏均为星根达尔汗一支的错误认识,对研究叶赫那拉氏的组成及族源问题有较大帮助。《那氏谱单》所附神本神辞反映了满族野神祭的情况,为满族萨满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远... 满文《那氏谱单》所记人名多附有官职与身份,纠正了所有叶赫那拉氏均为星根达尔汗一支的错误认识,对研究叶赫那拉氏的组成及族源问题有较大帮助。《那氏谱单》所附神本神辞反映了满族野神祭的情况,为满族萨满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远比汉文谱的价值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氏谱单》 叶赫那拉氏 神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艺术与人本艺术
14
作者 江澜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0-91,共2页
神本艺术是指建筑在泛神论及神灵崇拜基础上的艺术,但本文通过对神本浅层次的挖掘和引申,将"神"的含义从"神灵"扩展至"精神",并将神本艺术和人本艺术进行阐述与对应比较,揭示各自不同的精神内核,以及反... 神本艺术是指建筑在泛神论及神灵崇拜基础上的艺术,但本文通过对神本浅层次的挖掘和引申,将"神"的含义从"神灵"扩展至"精神",并将神本艺术和人本艺术进行阐述与对应比较,揭示各自不同的精神内核,以及反思它们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联系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本 人本 崇拜 古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走向人本——兼论夏商周文化的基本趋势
15
作者 余冬林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4期52-53,共2页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了殷商文化的一绪,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西部特征。周人完成了祖先神与至上神的二元化革命。周人的伦理政...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了殷商文化的一绪,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西部特征。周人完成了祖先神与至上神的二元化革命。周人的伦理政治孕育了民本主义思潮的萌芽。这种人本主义思潮的萌动,更鲜明具体地体现在周公制礼作乐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完成了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本 人本 文化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霍尔巴赫对神本史观的竭力批判
16
作者 戴逢国 周能寿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年第5期272-273,共2页
本文从社会历史观角度,首先阐述了神本史观产生的历史根源,其次重点分析了霍尔巴赫对神本史观的理论基础的分析与批判。这对于研究和探讨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神本史观 历史根源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两希神话思想特色之不同
17
作者 曹炫洁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26-129,共4页
古希腊神话与古希伯来神话因其不同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各自的文化魅力,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特征。在对世界起源、神的世界、神与人三方面的探究中,可以发现,两者的本质不同在于:前者是以人为本的世俗人本主义,后者是以神为本的神本主义。
关键词 古希腊 古希伯来 人本主义 神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向人本的回归——兼论灵岩寺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色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8-65,共8页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 ,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 ,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 ,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 ,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 ,越来越世俗化...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 ,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 ,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 ,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 ,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 ,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迸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 ,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 ,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 ,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灵岩寺 宋代佛教雕塑 罗汉塑像 神本 人本 艺术精 审美理想 世俗化 审美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本文化到人本文化——古琴审美功能转型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燕丽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神本文化 人本文化 古琴 审美功能 礼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本主义之爱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静 《天中学刊》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基督教教义在西方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爱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爱作为精神和理性的本体,是认识和行动的基础,是获得救赎和幸福的根本力量。爱植根于神本主义传统之中,使基督教成为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爱是联结神和人的... 基督教教义在西方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爱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爱作为精神和理性的本体,是认识和行动的基础,是获得救赎和幸福的根本力量。爱植根于神本主义传统之中,使基督教成为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爱是联结神和人的关系纽带。爱不仅是神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所在,体现了宗教对人类价值和终极目标的深切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完善和超越自我,达到永恒和完美的伟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神本主义 现代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