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陕南祈雨习俗研究
1
作者 赵东科 卫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往研究认为陕南自然条件优越,祈雨习俗并不发达。事实上,陕南旱灾主要集中于山区,呈现出频发性、局部性特点,因此,陕南的祈雨习俗十分发达。陕南祈雨方式多样,以取水为主,地点大多位于山上,人员以山民为主,祈雨过程中地点和流程会发... 以往研究认为陕南自然条件优越,祈雨习俗并不发达。事实上,陕南旱灾主要集中于山区,呈现出频发性、局部性特点,因此,陕南的祈雨习俗十分发达。陕南祈雨方式多样,以取水为主,地点大多位于山上,人员以山民为主,祈雨过程中地点和流程会发生变动。雨神祠庙的数量和分布受灵验程度、资金情况和聚落分布影响,并不能反映陕南祈雨习俗发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南 旱灾 祈雨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祈雨习俗与文化传承——以静海县大六分村登杆圣会的当代传承为个案
2
作者 史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12,共5页
天津市静海县大六分村登杆圣会相传兴起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与祈雨习俗密切相关。登杆圣会以仪式展演通过了集体性的对付危机的过渡仪式,是审视其精神世界和信仰世界的一个视角。与此同时,大六分村最主要的信仰是药王,药... 天津市静海县大六分村登杆圣会相传兴起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与祈雨习俗密切相关。登杆圣会以仪式展演通过了集体性的对付危机的过渡仪式,是审视其精神世界和信仰世界的一个视角。与此同时,大六分村最主要的信仰是药王,药王神像存放于登杆圣会会所中,保佑着村民与杆会会员的平安。登杆圣会的文化传承与地方性知识是考察祈雨习俗事项化表现的一个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雨习俗 药王信仰 登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祈雨习俗及祈雨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郜迪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8-42,46,共6页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祈雨展开探讨。其中祈雨习俗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祈雨仪式的发展演变、特点、目的功能等方面。祈雨文学研究则对涉及祈雨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探讨,挖掘其思想及文献价值。同时,文章对祈雨文学研究发展寄予...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祈雨展开探讨。其中祈雨习俗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祈雨仪式的发展演变、特点、目的功能等方面。祈雨文学研究则对涉及祈雨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探讨,挖掘其思想及文献价值。同时,文章对祈雨文学研究发展寄予了新的展望,强调关注祈雨文学的文学性,在坚持"文学本位"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交叉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雨习俗 祈雨文学 文学本位 交叉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叙事视角下的祈雨习俗研究——以晋西北后会村文殊信仰圈为例
4
作者 刘佩川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97-99,共3页
文章的研究发现,特殊的生态环境为灾害叙事的生成基质,地方庙宇是灾害记忆的物象表达;祈雨仪式则是传承民众御灾经验的行为叙事;灵验传说是加强信仰传播的语言叙事;因村落间文化亲缘而结成的神亲关系稳固了文殊信仰,围绕灾害建构的信仰... 文章的研究发现,特殊的生态环境为灾害叙事的生成基质,地方庙宇是灾害记忆的物象表达;祈雨仪式则是传承民众御灾经验的行为叙事;灵验传说是加强信仰传播的语言叙事;因村落间文化亲缘而结成的神亲关系稳固了文殊信仰,围绕灾害建构的信仰圈加强了对灾害文化的传播。总之,灾害记忆构筑的综合叙事体系是祈雨习俗得以传衍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叙事 祈雨习俗 晋西北 文殊信仰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祈雨习俗及其地域差异——以传统社会后期的江南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涓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5,共9页
江南地区虽属平原水乡泽国 ,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缘故 ,降水变率大 ,往往旱涝不常。所以旱期祈雨 ,在江南水乡也很普遍。江南地区的祈雨一般选择在龙王庙、观音庙、城隍庙以及其他神灵和已故乡贤名宦的祠庙中进行。本文研究表明 ,江南有... 江南地区虽属平原水乡泽国 ,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缘故 ,降水变率大 ,往往旱涝不常。所以旱期祈雨 ,在江南水乡也很普遍。江南地区的祈雨一般选择在龙王庙、观音庙、城隍庙以及其他神灵和已故乡贤名宦的祠庙中进行。本文研究表明 ,江南有共同的祈雨对象 ,但区域内部这种祈雨却呈现了多样化 ,有其各自的特色和主要的侧重对象 ,并且在地域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认为 ,江南地区祈雨神灵的分布特点和地区差异完全是受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雨习俗 地域特色 祈雨对象 民间习俗 江南地区
原文传递
清代宫廷的龙神信仰与旱灾祈禳
6
作者 朱家英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159,共12页
清代宫廷通过新建、重修、敕封等方式,在宫苑内外建造龙神庙有二十余座,其密集程度远高于同时期的地方州县,部分祠庙因宫廷崇祀而列入国家祀典;同时宫廷又对各地龙神不断加封,努力构建全国龙神信仰的祠祭体系,以此奠定皇室对龙神信仰的... 清代宫廷通过新建、重修、敕封等方式,在宫苑内外建造龙神庙有二十余座,其密集程度远高于同时期的地方州县,部分祠庙因宫廷崇祀而列入国家祀典;同时宫廷又对各地龙神不断加封,努力构建全国龙神信仰的祠祭体系,以此奠定皇室对龙神信仰的主导权。清帝除了赴龙神庙拈香礼拜、定期致祭外,还会在旱灾期间进行祈雨活动。皇帝的个人喜好不尽相同,导致不同时期宫廷对龙神的崇祀活动存在差异,旱灾祈禳仪式中龙神的地位也多有起伏。清代宫廷的龙神供奉及相关祈禳仪式既是信仰活动,又因攸关水旱灾荒与民生福祉而成为一种国家治理的政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祈雨习俗 龙神崇祀 旱灾祈禳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祈雨碑文的特点、分类与功能
7
作者 苑利 《甘肃民族研究》 2002年第2期96-101,共6页
作为观念载体,华北地区祈雨习俗中的文本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应有关注。其实,无论是与祈雨有关的神话、传说、个人经历故事,还是祈雨歌谣,只要承认祈雨文本的实用性,我们就很难否认它们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传说及个人亲历故事自不必说... 作为观念载体,华北地区祈雨习俗中的文本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应有关注。其实,无论是与祈雨有关的神话、传说、个人经历故事,还是祈雨歌谣,只要承认祈雨文本的实用性,我们就很难否认它们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传说及个人亲历故事自不必说,就是用韵文形式记录着“此时此景”的祈雨歌谣,也蕴含有不可否认的史料价值。但这些文本样式毕竟不是为记录历史而生,因此,其史料价值极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祈雨碑文 祈雨习俗 史料价值 史实录碑 乡规民约碑 社会秩序 社会道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