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祁山古城及其名称的变易
1
作者 马建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祁山古城地扼陇蜀要冲,位于礼县城东45华里处西汉水北岸的祁山之上,西距唐宋时期长道县治十里,东距盐官古城二十里,始建于西汉时期,今名祁山堡,城堡顶部建有祁山庙,现名"祁山武侯祠"。祁山城名称几经变易,初称"祁山城&qu... 祁山古城地扼陇蜀要冲,位于礼县城东45华里处西汉水北岸的祁山之上,西距唐宋时期长道县治十里,东距盐官古城二十里,始建于西汉时期,今名祁山堡,城堡顶部建有祁山庙,现名"祁山武侯祠"。祁山城名称几经变易,初称"祁山城",北魏时为"祁山军",宋代称"祁山寨",南宋中期后称"祁山堡"至今。据史料记载,从东汉建安中期至1949年1700多年间,祁山城历经大小战事数十次。可惜当代不少学者研究祁山,却无视今祁山堡古城遗迹,模糊了祁山古城是祁山文化根基所在的历史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山古城 祁山 祁山 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蒲向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3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以长... 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3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以长道——汉武都(今成县)为主的中段呈主辅分布,文化遗存广泛,在南北丝路的连接和枢纽方面有重大作用;以汉武都——川蜀为主的南段,有较多分支和走向,发挥沟通丝路的南北走廊作用。祁山古道与南北丝路、茶马互市的兴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山古道 南北丝路 陇蜀 文献和文学 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祁山道 被引量:8
3
作者 苏海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早在秦代,蜀地丝绸可能经祁山古道北运,供应官府需求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东汉时,佛教、摇钱树等信仰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早在秦代,蜀地丝绸可能经祁山古道北运,供应官府需求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东汉时,佛教、摇钱树等信仰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今成县西北)至沮县(今勉县西北)的嘉陵江水道后,蜀地大米、食盐等商品大量输入陇南,陇蜀两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东晋南朝时期,生活在今陇南地区的氐人在南北贸易中十分活跃,获利颇丰,以祁山古道为中介的陇蜀两地之间的佛教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佛教 商业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苏海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3,共5页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或稠泥河,后折西南顺西汉水至礼县长道镇;阳溪支道北起洛门,南经渭河支流大南河,西汉水支流固城河或崖城河南下至礼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北秦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海洋 雍际春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4期5-8,共4页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中心.东连渭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乃至中原,南经陇南至川北嘉陵江上游,然后经涪江、成都平原、大渡河下游至云贵高原西北的彩陶文化传播线路。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夏文化、西北寺洼和早秦文化经天水、陇南与早蜀文明发生了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在区域交通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线路形成了川蜀经陇南、天水与中亚、西亚、北亚地区联通的国际贸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祁山古道 陇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山古道中段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苏海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祁山古道中段指西秦岭南支和北支之间的部分,分为寒峡支道和黑谷支道。一、寒峡支道。起于今礼县长道镇,溯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南下至西和县城附近,经骆谷径、龙门径和威武径南下与南段接通:1、骆谷径。在今西和县城折向西南顺洛峪河南下,... 祁山古道中段指西秦岭南支和北支之间的部分,分为寒峡支道和黑谷支道。一、寒峡支道。起于今礼县长道镇,溯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南下至西和县城附近,经骆谷径、龙门径和威武径南下与南段接通:1、骆谷径。在今西和县城折向西南顺洛峪河南下,渡西汉水,在今平乐镇与覆津道连接。2、龙门径。在今西和县城向东南翻越红岭山,经石峡镇坛土关至成县纸坊镇分三路,一路顺甘沟河南下,经府城镇至太石河渡西汉水,接南段覆津支道;一路经小川镇南下,于镡河南渡西汉水接唐鸣水道;第三路东经殿山梁、白洼崖或西狭栈道至同谷古城,接青泥河道、木皮岭道、白水路和青泥岭道。3、威武径。起于西和县城北,东南经芦河、草关村、上六巷、下六巷至石峡镇与龙门径汇合。二、黑谷支道。该道起于白关堡,经汪川、苏城、黄渚、水泉南下至成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中段 寒峡支道 黑谷支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水上游乞巧民俗的地域文化蕴涵初论——以礼县祁山镇西汉村的调查为支点 被引量:2
7
作者 蒲向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6-24,共9页
西汉水上游及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鲜明,文化积淀丰厚;乞巧民俗在此区域流传历史长远,现实分布广泛。祁山处于西汉水和漾水河的交汇地域,属于周秦故地,历史上一直为军事、交通、文化交流之要冲,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都证明了文化... 西汉水上游及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鲜明,文化积淀丰厚;乞巧民俗在此区域流传历史长远,现实分布广泛。祁山处于西汉水和漾水河的交汇地域,属于周秦故地,历史上一直为军事、交通、文化交流之要冲,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都证明了文化在此厚积和沉淀的种种情形,为乞巧民俗在此带着浓厚的秦汉原始文化痕迹,也为保留下来七天八夜的完整过程提供了涵养和庇佑。通过对祁山镇西汉村乞巧民俗的全程、定点考察,可以发现西汉水流域乞巧民俗所包含的地域文化蕴涵,诸如与三国文化、民间传说和地方小戏"陇南影子腔"、"陇南花灯戏"等的种种联系和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上游 乞巧民俗 地域文化 礼县祁山 西汉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六出祁山”行军路线及其战略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温虎林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贯彻“西和诸戎”之策的战略行动,也是“平取陇右”的具体实践,更是诸葛亮晚年北伐经历的经典概括。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行军路线,结合《三国志》《诸葛亮集》以及地方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一条不同于唐宋之际“青泥...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贯彻“西和诸戎”之策的战略行动,也是“平取陇右”的具体实践,更是诸葛亮晚年北伐经历的经典概括。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行军路线,结合《三国志》《诸葛亮集》以及地方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一条不同于唐宋之际“青泥古道”的陇蜀古道,沮县、下辨、武都、建威是“六出祁山”的关键道路名称标识。诸葛亮“平取陇右”,既能汇入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又能阻断曹魏与西域的商贸往来,削弱曹魏的经济实力,还能扩大蜀国势力范围。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都证实东汉至三国时期丝绸之路上蜀锦商贸流通情况,蜀锦也是蜀军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诸葛亮北伐之路也是开通蜀锦贸易的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沮道 下辨 六出祁山 西和诸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六出祁山”诸问题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晏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5-148,144,共5页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与魏延行军风格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祁山 斜谷道 子午奇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时期祁山地望小考——兼论“六出祁山”名称的由来
10
作者 张连杰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61-64,共4页
文章首先梳理出了有关三国时期祁山的地理位置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接着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辨别和考证,并得出了祁山的具体地理位置(即地望)的相关结论,最后解释了时人和后人普遍认为“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的六次对魏战争又叫诸葛亮... 文章首先梳理出了有关三国时期祁山的地理位置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接着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辨别和考证,并得出了祁山的具体地理位置(即地望)的相关结论,最后解释了时人和后人普遍认为“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的六次对魏战争又叫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具体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祁山 地理位置 诸葛亮 “六出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抗金保蜀”战略中的盐、马通道: 祁山古道、牛尾古道
11
作者 鲁建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陇蜀古道在甘肃陇南地区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将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蜀大地与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陇原大地连接互通。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将土地肥沃、生态良好、素有“陇右粮仓”之称的徽成盆地,水草肥美、井盐资源富集的西垂(甘肃... 陇蜀古道在甘肃陇南地区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将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蜀大地与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陇原大地连接互通。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将土地肥沃、生态良好、素有“陇右粮仓”之称的徽成盆地,水草肥美、井盐资源富集的西垂(甘肃省礼县西汉水上游地区),盛产骡马的宕昌舟曲等藏羌民族聚居地区与汉中及川蜀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宋金时期,这一线路连接的陇南西北部(宕昌、礼县、西和、成县、徽县)既是宋金对峙的前沿阵线,更是陇南“抗金保蜀”的第一道战略防线,有力保障了川蜀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祁山古道是陇南北部地区与汉中川蜀地区之间重要的盐、马交易通道;牛尾古道是陇南北部抗金前线藏羌马、西垂马的重要运输供给通道。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在促进陇南与汉中、川蜀地区马匹、食盐、茶叶等物资交流及商贸往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抗金保蜀” 通道 祁山古道 牛尾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祁山三日记
12
作者 彭丹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52-53,共2页
2012年8月4日到达保定的第一天上午,在宾馆稍稍休息后,齐树干先生就带着张京华老师、汤军、石强、崔凯、张翕和我六人登伊祁山。齐先生是顺平人,平时爱好登山,这次伊祁山上的石刻,便是他发现后拍照发布到博客,张老师才能得知。明... 2012年8月4日到达保定的第一天上午,在宾馆稍稍休息后,齐树干先生就带着张京华老师、汤军、石强、崔凯、张翕和我六人登伊祁山。齐先生是顺平人,平时爱好登山,这次伊祁山上的石刻,便是他发现后拍照发布到博客,张老师才能得知。明清方志对伊祁山的记载较多。万历《保定府志》云:“伊祁山在完县西,尧母所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山 日记 保定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祁山三日记
13
作者 汤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48-51,共4页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有伊祁山,其山法华岩中现存五公山人王余佑诗刻,初未知。后业师张京华教授承王树森先生告知,在齐树千先生博客中见到了王余佑诗刻照片,方知其事。王余佑,河北献县人,先后师从鹿善继、孙奇逢等,其身处明清鼎革...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有伊祁山,其山法华岩中现存五公山人王余佑诗刻,初未知。后业师张京华教授承王树森先生告知,在齐树千先生博客中见到了王余佑诗刻照片,方知其事。王余佑,河北献县人,先后师从鹿善继、孙奇逢等,其身处明清鼎革之际,欲图恢复而不果,遂奉父母隐居山中。王余佑作为明朝遗民,虽未能力挽狂澜,支柱将倾,却使他在痛定思痛之后,黜玄虚而崇实学,开一代之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山 日记 明清鼎革 明朝遗民 河北省 顺平县 保定市 孙奇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与祁山历史遗迹考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利民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0-82,共3页
祁山是三国魏蜀争夺中一个战略要塞和重要城堡,诸葛亮两次北伐曾兵临祁山。围绕祁山争夺在天水一带发生过一系列战事,大多都有遗址可寻。今甘肃礼县及周围一带,与祁山相关的三国历史遗迹尚有百城堡、祁山堡、观阵堡、点将台、圈马沟、... 祁山是三国魏蜀争夺中一个战略要塞和重要城堡,诸葛亮两次北伐曾兵临祁山。围绕祁山争夺在天水一带发生过一系列战事,大多都有遗址可寻。今甘肃礼县及周围一带,与祁山相关的三国历史遗迹尚有百城堡、祁山堡、观阵堡、点将台、圈马沟、藏兵湾、铁笼山和木门道等遗迹,它们都是祁山攻防体系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文化 祁山 历史遗迹 百城堡 观阵堡 圈马沟 九古堆 铁笼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秦陇通道和祁山之战的形势探讨街亭的地理位置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26-34,共9页
街亭和赤壁一样,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地名,也是有争议的历史地名。街亭在今何处?人们的回答是不一的:有人认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也有人说街亭在三国时的西县境内,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甚至还有人说街... 街亭和赤壁一样,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地名,也是有争议的历史地名。街亭在今何处?人们的回答是不一的:有人认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也有人说街亭在三国时的西县境内,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甚至还有人说街亭是隋代汉川郡西县境的街亭山,在今陕西勉县境内。在上述三说中,无论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今人的研究成果中,第一说可以说是古今人们公认的说法。第三说是完全错误的,其致误的原因是由于古人的附会,后人的误从。第二说与第一说相近,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由于很少有人对街亭位置作专门的考证,或对上述三说作比较研究,所以关于这一问题还时有异说,也就没有形成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秦安县 祁山 陇右 通道 甘肃天水 地理位置 历史地名 略阳 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首出祁山之役考述——兼论街亭的地理位置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洁生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4期89-94,共6页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首出祁山,攻魏陇右。对此役,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很不统一,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诸葛亮 地理位置 祁山 街亭 考述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现代启蒙——从川剧《夕照祁山》的启蒙精神谈起
17
作者 洪霞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3,共5页
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进程与发生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董健先生在《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一文中指出:在20世纪初,当戏... 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进程与发生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董健先生在《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一文中指出:在20世纪初,当戏剧的现代化刚刚起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现代化 《夕照祁山 启蒙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戏剧 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出祁山”小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天佑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5-46,共2页
史籍所载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与习称的“六出祁山”不符。案《三国志》,诸葛亮在首次北 伐后,又在当年“冬,亮复出散关”。则知建兴六年,诸葛亮三次组织北伐。所以“六出祁山”之说是真实 可信的。
关键词 诸葛亮 六出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六出祁山”探踪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6-8,共3页
诸葛亮在汉中的八年北伐,习称“六出祁山”。依次是公元228年4月出兵祁山,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而马谡失街亭;228年12月出兵大散关攻陈仓;229年正月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安抚氐羌;230年7月击退魏将司马懿等三路来敌;231年出兵祁山,6... 诸葛亮在汉中的八年北伐,习称“六出祁山”。依次是公元228年4月出兵祁山,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而马谡失街亭;228年12月出兵大散关攻陈仓;229年正月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安抚氐羌;230年7月击退魏将司马懿等三路来敌;231年出兵祁山,6月在上邽大破魏军,后因军粮不济,撤兵途中射杀张郃;234年2月出兵驻守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对阵半年,病卒子军中,遗命归葬沔水南定军山。八年北伐中有过:上奏《出师表》、收姜維、赵云箕谷置疑兵、马谡失街亭、赵云火烧赤崖、挥泪斩马谡、推演八阵图、制木牛流马、筑汉城乐城、用计伏兵射张郃、比巾帼羞辱司马懿、将星殒落五丈原、死诸葛走生仲达、怀西蜀命葬定军山、石马坡马岱斩魏延等历史活剧。至今还遗存有剑阁险关、街亭山、子龙山、大散关、赤崖栈道、制木牛流马处、定军山、读书台、马超墓、武侯墓、武侯祠等古迹文物名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出祁山 街亭山 《出师表》 五丈原 上邽 大散关 蜀军 失街亭 马超墓 武侯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六出祁山质疑
20
作者 许卜年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三国》 诸葛亮 “六出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