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火脸谱元素在皮雕艺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瑞瑶 侯志琨 白刘瑜 《中国皮革》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社火脸谱是中国脸谱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不仅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而且社火脸谱元素丰富多彩,在各种产品的设计中也能灵活运用。本文分析了社火脸谱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意义,探讨了社火脸谱元素在皮雕艺术中的应用,期望探索... 社火脸谱是中国脸谱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不仅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而且社火脸谱元素丰富多彩,在各种产品的设计中也能灵活运用。本文分析了社火脸谱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意义,探讨了社火脸谱元素在皮雕艺术中的应用,期望探索出更好的设计创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脸谱 皮雕艺术 发展历程 应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师白杨市举办元宵社火活动
2
作者 马荣 苟汇敏 《兵团工运》 2025年第1期52-52,共1页
2月12日,九师白杨市举办“金蛇舞动和美白杨”元宵社火巡演活动。来自师市13个社火节目的表演队同台亮相、为职工群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师市世纪广场设置集中展示区,社火队伍进行了专门的停留表演,各表演队伍大显身手。观... 2月12日,九师白杨市举办“金蛇舞动和美白杨”元宵社火巡演活动。来自师市13个社火节目的表演队同台亮相、为职工群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师市世纪广场设置集中展示区,社火队伍进行了专门的停留表演,各表演队伍大显身手。观众刘静域说:“今年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的好,也非常的丰富多彩,内容也非常的丰富,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演员张春华说:“我们舞蹈队为此活动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非常的用心,希望我们的舞蹈能给第九师文化事业添一份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盛宴 社火 元宵 舞蹈队 白杨 职工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师三十一团罗杨镇:社火欢腾闹元宵
3
作者 李春霞 刘春林 李广亮 《兵团工运》 2025年第1期52-52,共1页
2月12日,二师三十一团罗杨镇元宵节社火巡游展演活动在胡杨广场精彩开演。活动现场,舞龙、舞狮、锣鼓、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社火节目轮番上演。媒婆、唐僧师徒、四大才子等一众经典角色纷纷亮相,让人应接不暇。演员们踏着整齐的鼓点,... 2月12日,二师三十一团罗杨镇元宵节社火巡游展演活动在胡杨广场精彩开演。活动现场,舞龙、舞狮、锣鼓、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社火节目轮番上演。媒婆、唐僧师徒、四大才子等一众经典角色纷纷亮相,让人应接不暇。演员们踏着整齐的鼓点,身姿轻盈、步调从容,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观众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现场暖意融融,映衬出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景象。六连社火表演者于增辉说:“参与这次社火活动,我收获颇丰,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师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元宵节 社火 展演活动 闹元宵 罗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州社火“地蹦子”舞蹈表演形态研究
4
作者 陈吉刚 《河西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地蹦子”是河西地区众多社火中的一个独特艺术样式,是集于歌曲、音乐、舞蹈等为一体,同时具有表演特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传承中,甘州“地蹦子”形成了独有的表演形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甘州社火“地蹦子”典型舞蹈动作... “地蹦子”是河西地区众多社火中的一个独特艺术样式,是集于歌曲、音乐、舞蹈等为一体,同时具有表演特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传承中,甘州“地蹦子”形成了独有的表演形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甘州社火“地蹦子”典型舞蹈动作、典型舞畴、表演场图、音乐等方面进行了整理研究。它融合了农耕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州社火 地蹦子 表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州社火:燃烧在黄土高原上的激情
5
作者 贺娇 《西部大开发》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丰饶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故事,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陇州社火,就是西北地区这片硬朗而广阔的土地上,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关键词 华夏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民的智慧 陇州社火 民间艺术形式 西北地区 黄土高原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乡村社火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振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54-57,共4页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在靖远乡村,社火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庆祝丰收的仪式,到后来融入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在靖远乡村,社火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庆祝丰收的仪式,到后来融入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等元素,逐渐成为靖远乡村居民精神追求的一部分。靖远乡村社火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既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促进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又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火 靖远社火 传统民俗 价值意蕴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7
作者 高强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陇县社火是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演出、具有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以陇县社火为代表的宝鸡社火2016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研究以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为切入... 陇县社火是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演出、具有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以陇县社火为代表的宝鸡社火2016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研究以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为切入点,探讨其生成发展的原因,从民俗艺术的角度,阐释粗犷张扬的形式美感背后,所蕴藏的驱邪纳福、热闹喜庆的色彩文化意蕴。将非遗文化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设计创新运用,以更好的传承、保护、创新陇县社火服饰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县社火 服饰色彩 传承与创新 服装设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北庭地区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8
作者 贾秀慧 王康乐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清末民初,社火文化通过“百艺进疆”传入新疆北庭地区。北庭地区地处新疆农牧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是中原地区向西域传播灿烂文化的重要腹地。文章系统论述了社火文化在近代北庭的传播发展、北庭地区社火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 清末民初,社火文化通过“百艺进疆”传入新疆北庭地区。北庭地区地处新疆农牧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是中原地区向西域传播灿烂文化的重要腹地。文章系统论述了社火文化在近代北庭的传播发展、北庭地区社火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新时代以北庭地区社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推动新疆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北庭 社火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关中社火”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9
作者 乔露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243-245,共3页
在新媒体时代,“关中社火”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其发展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立足于“关中社火”的发展与传承,以新媒体时代为视野,通过对“关中社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 在新媒体时代,“关中社火”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其发展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立足于“关中社火”的发展与传承,以新媒体时代为视野,通过对“关中社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关中社火”在乡村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与传承 新媒体时代 可持续发展 社火 关中 实践指导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陕西社火文化与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子璇 马箖珺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陕西社火文化传播和纸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于社火文化,强调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性,提出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增强文化体验。对于纸业,建议采取环保... 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陕西社火文化传播和纸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于社火文化,强调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性,提出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增强文化体验。对于纸业,建议采取环保创新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市场。此外,还讨论了政府在促进文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旨在为陕西社火文化的传承和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社火文化 纸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陇南民间社火的文化内涵初探——以西和县洛峪镇剡庄村社火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剡自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原生态陇南民间社火具有神社火、武社火、俗社火三种文化形态,它包含着礼天的宗教文化、不同民族间的战争文化以及陇南人民的生活文化,是陇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积淀,是陇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 社火 社火 社火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火文化元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单凌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社火文化元素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社火是指传统节日用来祭祀的杂戏,包括秧歌、龙舟、舞狮等娱乐表演活动。当前,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国发展底色。人们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把社火文化元素融入皮革服装设计中,在图案和色彩上能够传达喜庆... 社火文化元素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社火是指传统节日用来祭祀的杂戏,包括秧歌、龙舟、舞狮等娱乐表演活动。当前,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国发展底色。人们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把社火文化元素融入皮革服装设计中,在图案和色彩上能够传达喜庆、吉祥的氛围,符合人们的审美预期。本文以社火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分析社火文化元素的特色,并研究了社火文化元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传播社火文化,增强皮革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文化元素 皮革服装设计 民俗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中的思政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浩 张瑜 +1 位作者 薛媛 刘旭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138-142,共5页
社火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林类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价值可概括为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推进耕读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研究... 社火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林类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社火文化在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价值可概括为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推进耕读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研究视角、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和促进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育人的进一步融合等。农林类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社火文化理论研究,构建具有涉农高校特色的思政教研体系;丰富社火文化研学活动,推进耕读教育,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社火文化的传播途径。通过社火文化的价值研究和实际应用,可提升农林类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培育出大批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林人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文化 农林类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研究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社火”与“舞队”之比较
14
作者 杨路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社火”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书录中,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神诞日,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与此同时,舞队诞于南宋临安城,同为沿街游行的表演形式及诸多留溯至今的名目使得治史者多将二者归为同一,认为南宋舞队就是社火在宋代的称谓。然而以社... “社火”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书录中,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神诞日,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与此同时,舞队诞于南宋临安城,同为沿街游行的表演形式及诸多留溯至今的名目使得治史者多将二者归为同一,认为南宋舞队就是社火在宋代的称谓。然而以社火于宋代的释义来看,宋代诸多神日及社日时所摆设的露台所上演的综合鼓乐表演更符合宋代社火释义,其源于人们对天神地祇祭祀,二者殊途同归,并非辩驳“舞队”等同于“社火”,而是拓宽宋代“社火”概念,以宋代笔记文学作为主体视角,对宋代的社火与舞队的异同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社火 舞队 鼓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15
作者 白玉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桃林坪花脸社火是流传于冀中地区的民间节庆民俗表演活动。“香头会”是桃林坪花脸社火的传承组织。桃林坪花脸社火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桃林坪花脸社火“二十四回”剧目取材于明清章回小说、稗史小说和民间口头故事。桃林坪花脸社火... 桃林坪花脸社火是流传于冀中地区的民间节庆民俗表演活动。“香头会”是桃林坪花脸社火的传承组织。桃林坪花脸社火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桃林坪花脸社火“二十四回”剧目取材于明清章回小说、稗史小说和民间口头故事。桃林坪花脸社火具有祭祀与祈吉、狂欢与道德宣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林坪花脸社火 文化传承 “二十四回”剧目 艺术特征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项目洋县悬台社火的保护与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张嘉倩 《今传媒》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洋县悬台社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洋县悬台社火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了瓶颈期,因此,探讨摆脱现实困境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考察及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洋县悬台社火... 洋县悬台社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洋县悬台社火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了瓶颈期,因此,探讨摆脱现实困境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考察及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洋县悬台社火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探讨其历史嬗变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剖析其面临的困境,并从政府和社火传承者两个视角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对策,旨在为社火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县悬台社火 历史嬗变 艺术价值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宝鸡社火脸谱研究——基于非遗传承人张孟社脸谱艺术个案的考察
17
作者 高海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办洪源村张孟社为代表的社火脸谱艺术传承人为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试图从民间美术这一领域深入展开,考察陕西宝鸡社火脸谱艺术的起源、传承以及当今的状况,从中探寻重要的艺术信息、文化因子。
关键词 宝鸡社火 非遗传承人 张孟社 脸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周至社火的现状与发展
18
作者 侯志琨 杜忠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社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以西安市周至县社火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当地社火民俗的文化生态变...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社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以西安市周至县社火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当地社火民俗的文化生态变迁及其发展困境,揭示其传承和发展前景,为保护和传承社火民俗文化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周至社火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社火民俗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19
作者 侯志琨 杜忠全 《中国市场》 2024年第30期58-61,共4页
社火作为广泛流行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的一种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产业化无疑是推进社火民俗体育文... 社火作为广泛流行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的一种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产业化无疑是推进社火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并论述了城市化进程对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并对社火民俗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社火民俗体育 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民俗到公共文化:扬州吴桥社火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趋向
20
作者 王颖 张兴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常生活领域动员地方政府、学界和商家等多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逻辑问题。研究发现,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乡村中留存的仪式内容往往被简化,但是其内嵌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意义却在代际记忆中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彰显乡土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同时,民俗类非遗借助乡村公共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利用机制,能够进一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公共文化 吴桥社火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中间人” 乡村振兴 民族类非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