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区或社区康复模式对脊髓损伤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艳 李惠玲 +6 位作者 于慧金 赵腾蛟 牛见升 曾伟杰 赵力生 孙军弟 张亦舒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比较病区和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SCI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服务模式,观察组给予病区康复服务模式;均康复1个月... 目的:比较病区和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SCI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服务模式,观察组给予病区康复服务模式;均康复1个月。于康复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WHOQOL-BREF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统计2组痉挛、异位骨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康复治疗后,对照组WHOQOL-BREF量表的心理领域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其他指标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过程中,对照组痉挛、异位骨化、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结石、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病区康复服务模式,可显著提高SCI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减少SCI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病区康复模式 社区康复模式 生存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翠环 陈艳 +3 位作者 万新炉 何镜清 罗爱华 范永翔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一36评分分别为93.6、95.42、99.54、100.3;出院后未坚持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9.86、99.3、97.92、96.23。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障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模式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弱智、脑瘫患儿中西医治疗社区康复模式研究的设想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馨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探索弱智、脑瘫患儿中西医治疗社区康复模式的方法 ,认为只有通过模式研究 ,才能形成系统、科学、实用的社区康复理论。只有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才能迅速、广泛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残疾... 探索弱智、脑瘫患儿中西医治疗社区康复模式的方法 ,认为只有通过模式研究 ,才能形成系统、科学、实用的社区康复理论。只有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才能迅速、广泛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还不尽人意 ,尤其中医药还未能完全参与其中 ,这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极不相符。建议采取分层选择 ,随机分类法 ,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弱智、脑瘫患儿中西医治疗社区康复试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智 脑瘫 患儿 社区康复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4
作者 林航 王爱红 +1 位作者 李丹丹 蒋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3-1206,共4页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750万,且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250万,其中70%-80%留有后遗症,重度致残占40%以上。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750万,且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250万,其中70%-80%留有后遗症,重度致残占40%以上。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社区康复模式 脑卒中康复 致残率 人类健康 循证医学 发病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及干预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竹洁 薛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及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8例肢体残疾人,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干预,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大部分患者都对社区康复有需求,通过社区康复干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有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及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8例肢体残疾人,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干预,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大部分患者都对社区康复有需求,通过社区康复干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有明显改善,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结论对社区肢体残疾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模式 残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彭达意 张国顺 任浩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指导家庭康复护理,并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人员培训、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及康复目标的实施等社区康复措施。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 lindex of ADL)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及吞咽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结论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可有效的改善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促进恢复吞咽功能,可显著的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 社区康复模式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在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陈雄 林志雄 +2 位作者 黄爱青 陈叶林 郑小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在社区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广前社区在册的144例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抽取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基本公共卫生常规服务模式,试... 目的观察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在社区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广前社区在册的144例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抽取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基本公共卫生常规服务模式,试验组接受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连续观察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与康复情况,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治疗效果,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康复效果,同时比较两组上述两量表总分。每15d评价1次,连续评价7次,历时3个月。结果2~6时点试验组BPR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6时点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6时点试验组BPRS与SDSS总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可提高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严重精神障碍 改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 疗效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同伴互助干预与社区康复模式探索
8
作者 黄浩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347-349,共3页
本文旨在观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社区同伴互助干预应用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组别情况:依照加入日期不同分组,对照H组(单号:予以同伴互助干预)、社区康复S组(双号:予以同伴... 本文旨在观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社区同伴互助干预应用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组别情况:依照加入日期不同分组,对照H组(单号:予以同伴互助干预)、社区康复S组(双号:予以同伴互助干预+社区康复模式);干预效果观察:患者干预6月后临床稳定性、患者独立生活功能、家属同伴服务接受度、患者及家属同伴服务满意度。结果:社区康复S组(VS)对照H组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家属同伴服务接受度上无统计意义(P>0.05);社区康复S组患者及家属同伴服务满意度、PANSS总评分、P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H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同伴互助干预+社区康复模式应用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干预中,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稳定性、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等具有积极意义,且此种方式患者家属接受度与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互助干预 社区康复模式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PANSS总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2期387-388,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 脑卒中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不可能在医院内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因此社区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康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的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贤明 杨馨梅 +2 位作者 余皓 蒲奎江 姜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诊疗模式。方法:选取崇州市各社区医疗机构接诊的偏瘫病人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崇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偏瘫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一直在医院康复中心进行系统性的... 目的:探索基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诊疗模式。方法:选取崇州市各社区医疗机构接诊的偏瘫病人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崇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偏瘫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一直在医院康复中心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依托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6个月后,采用简易Fugl-Meyer(FMA)量表、改良Barthel(BI)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病人的康复治疗费用。结果:康复前,2组病人的FMA、BI、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6个月后,2组FMA、BI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1),HAMA评分均低于康复前(P<0.05);2组病人的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康复治疗平均总费用为(24 674.8±3 861.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 672.5±6 167.4)元(P<0.01)。结论:社区医院在综合医院的参与指导下共同管理偏瘫病人,对其进行身躯康复治疗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并对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社区康复模式 综合医院 康复医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卓振海 董学曼 鲁亚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每组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每组45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1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与生活表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可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平衡能力及步态情况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 脑瘫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唐欢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79-0082,共4页
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康复干预方法,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应用后观察效果,重点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对象确定,符合本院就诊、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肢体障碍、年龄18岁以上等要求,共计患者80例,2... 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康复干预方法,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应用后观察效果,重点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对象确定,符合本院就诊、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肢体障碍、年龄18岁以上等要求,共计患者80例,2022全年-2024年上半年(1月-6月)就诊时间,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划分组别,CG组(正面)—常规康复模式,ZH组(反面)—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比ZH组、CG组康复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干预后ZH组、CG组情况,简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分数对比结果(t值8.203)、Fugl-Meyer(上肢)分数对比结果(t值8.758)、Fugl-Meyer(下肢)分数对比结果(t值8.314),ZH组NIHSS更低,ZH组Fugl-Meyer分数更高(P<0.05)。干预后ZH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100)的各项分数(t值11.140、7.207、11.436、5.810)、Barthel指数(t值10.723)均>CG组(P<0.05)。干预后ZH组、CG组遵医嘱护理率对比结果(值6.275)、遵医嘱饮食率对比结果(值6.135)、遵医嘱运动率对比结果(值6.275),ZH组均>CG组(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开展护理中,选择采用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遵医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陈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探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为其提供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研究自2022-4起、2024-1止,以脑卒中为选取对象,例数为50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2组,选择常规护理者合计25例为对照,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者合计25例为... 探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为其提供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研究自2022-4起、2024-1止,以脑卒中为选取对象,例数为50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2组,选择常规护理者合计25例为对照,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者合计25例为观察。对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就4项结果而言,观察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升高,P值<0.05;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P值<0.05;就对照组护理方案而言,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而心理弹性更高,P值<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升上肢、下肢功能,改善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 神经功能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徐梅 吴建贤 +1 位作者 黄金华 赵敬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小儿脑瘫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即家庭康复组,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康...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小儿脑瘫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即家庭康复组,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在入组时、6月时采用ADL评估量表和GMFM-88项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患儿入组时ADL评分和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组时与6月时ADL评、GMFM-88项总百分比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6月时患儿ADL百分比、ADL有效值、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有提高(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可以明显地促进脑瘫患儿ADL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小儿脑瘫 ADL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0
15
作者 郭晶 刘素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3-945,共3页
日间手术模式在欧美国家已开展了30余年,并逐步建立了从院内到院外的连续性康复模式以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但由于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的协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院后支持薄弱,患者后续医疗护理问题仍... 日间手术模式在欧美国家已开展了30余年,并逐步建立了从院内到院外的连续性康复模式以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但由于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的协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院后支持薄弱,患者后续医疗护理问题仍显突出。本文通过对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团队建设、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连续性康复模式 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勇强 郑少雄 +2 位作者 洪晓虹 庄希航 陈平周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对精神疾病的作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法 对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的覆盖率进行评估 ,同时对主要病种精神分裂症持续 5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病社区... 目的 探讨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对精神疾病的作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法 对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的覆盖率进行评估 ,同时对主要病种精神分裂症持续 5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病社区康复覆盖率达 2 6 .4 3% ,主要病种精神分裂症 5年社区康复疗效显著 ,5年显进率达 93.91% ,复发率 2 5 .0 0 % ,对照病例则无变化或恶化 ,显进率 2 9.17% ,复发率 95 .2 4 %。结论 本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是可行和可持续的 ,能有效控制精神疾病病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市 精神病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杨慧敏 洪慧肖 +1 位作者 陈爱红 李卫青 《护理与康复》 2010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并采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入院时和干预6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并采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入院时和干预6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分值。结果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玉英 张紫娟 +1 位作者 王学庆 王妙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训练组(n=50)。对照组患者每月随访1次;训练组患者参加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 目的探讨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训练组(n=50)。对照组患者每月随访1次;训练组患者参加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同步测定并比较;用自设问卷,于入组前和训练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同步评定并比较。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SDSS、幸福感、自尊程度、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无差异(P>0.05),训练结束后训练组以上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总体幸福感和自尊心,同时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诊疗背景下日间手术患者社区延伸康复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惠丽 刘静 +2 位作者 梁泽峰 张芳 路伟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在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界定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概念、梳理日间手术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日间手术患者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建立,以期保证患者安全,规范患者就医的合理路径,促进实现分级诊疗制度。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日间手术 社区延伸康复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社区日间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精神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7期184-187,192,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式社区日间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的精神分裂症致残者36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分析多模式社区日间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的精神分裂症致残者36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干预,观察组接受多模式社区日间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共情能力、精神症状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个人痛苦登等共情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总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中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症状行为表现等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多模式社区日间康复可优化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致残者 模式社区日间康复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