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为加速推进社会认识论研究,加速构建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经有关领导、主管部门审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 为加速推进社会认识论研究,加速构建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经有关领导、主管部门审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办,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社会认识论研究国际联盟(筹)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认识论研究 社会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 国际联盟 新质 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
2
作者 苏晓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0页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介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具体方式;就社会认识形式而言,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努力使各种形式的社会认识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社会认识虽然是一种悖论式的认识,但其客观性、真理性与现实仍占主导和决定地位,科学化仍是人们进行社会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认识的功能而言,人们解释社会、规范社会及改变社会的活动也都要求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因此,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努力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社会认识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科学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透视
3
作者 周丽昀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但社会认识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影响了社会认识科学化的程度 ,也对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本文提出如下构想 :( 1 ) )对社会认识进行全时空研究 ;( 2 )解决社会认...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但社会认识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影响了社会认识科学化的程度 ,也对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本文提出如下构想 :( 1 ) )对社会认识进行全时空研究 ;( 2 )解决社会认识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 3)适度引进自然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评价标准 指标体系 自然科学方法 社会认识 科学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会认识论: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选择性信任 被引量:18
4
作者 袁鸣 邓铸 季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6,共7页
个体掌握的知识很多来自于他人的传授。从4岁起,儿童就意识到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在可靠性上存在差异。他们根据与提供者间的熟悉程度、提供者过往陈词的准确性、以及来自他人的线索等策略对于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谁更值... 个体掌握的知识很多来自于他人的传授。从4岁起,儿童就意识到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在可靠性上存在差异。他们根据与提供者间的熟悉程度、提供者过往陈词的准确性、以及来自他人的线索等策略对于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谁更值得信任。未来关于儿童对于信息提供者选择性信任的研究应从扩展探究的知识领域、对于信息提供者其他特征的操纵、以及潜在文化差异检验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信息提供者 陈词 信任 批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分类发展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以“自我-社会认识”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志峰 罗梦辉 王春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56,65,共7页
基于行政导向和教师导向的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存在着同一性和控制性的缺陷。基于学生的"自我-社会认识"和大学教育的"射程"两个维度,可以把学生分为高... 基于行政导向和教师导向的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存在着同一性和控制性的缺陷。基于学生的"自我-社会认识"和大学教育的"射程"两个维度,可以把学生分为高度匹配型、独立型、被动顺应型和排斥型等几种类型。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型来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多样化和更为自主性的管理范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教学分类管理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分类 教学管理制度 “自我-社会认识 大学教育“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 被引量:12
6
作者 殷杰 尤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1,共6页
文章分析了认知活动和推理中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阐述了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勒尔和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指出社会认识论是在新的认知机制上解读认知偏见的新进路。
关键词 认知偏见 认知机制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畏 廖加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至少可以有三种分属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工程哲学范式,即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决策者的工程哲学;第三,通过思考工程哲学的前景由什么来决定,我们可设想开放的、共和的、正义的工程哲学三种可能的发展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哲学 “元”哲学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与社会:对谢拉“社会认识论”的学与思 被引量:18
8
作者 谷秀洁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3,共7页
梳理了谢拉“社会认识论”的产生背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认识图书馆的“社会中介”作用;运用谢拉的宏观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中观层面,指出图书馆面临的四项竞争;在对图书馆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图书馆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关键词 谢拉 社会认识 图书馆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上) 被引量:6
9
作者 殷杰 尤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94,共8页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上)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缘起背...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上)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缘起背景和思想根源,描述了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研究进路,分析了社会认识论形成原因,指出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转向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理论特征,重点介绍了戈德曼、凯彻尔及富勒尔三位代表人物的社会认识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知识合法化的新解释——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被引量:3
10
作者 殷杰 尤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2,共5页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它对于理解科学知...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它对于理解科学知识民主化、科学的运行以及科学的大众参与,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 合法化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认识论”、“知识交流论”到隐性知识交流——图书馆活动本质的新思考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才唤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7,共8页
国际图联确立的新主题为图书馆事业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将推动图书馆发展从"技术"到"人文"的回归。"社会认识论"和"知识交流论"基本勾画出20世纪中西方图书馆学"理性思潮"的演进... 国际图联确立的新主题为图书馆事业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将推动图书馆发展从"技术"到"人文"的回归。"社会认识论"和"知识交流论"基本勾画出20世纪中西方图书馆学"理性思潮"的演进脉络。它们对图书馆活动本质的积极探索和对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两论"深入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引入组织管理学的"SECI模型"试图突破先前理论的时代局限进行理论拓展,并提出隐性知识交流作为知识"直接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符合当今社会知识交流习惯,有利于全社会知识共享和创新,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间接交流"中"作者"与"文献/信息/知识"的"不同一性"问题,试图为图书馆在新时期发挥"空间"价值的实践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确立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交流机构的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知识交流论 隐性知识交流 图书馆 本质 直接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目录学的社会认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庆新 王婧之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0,共7页
目录学作为一种体现历代政教意图的文化传统,是历代知识群体介入文献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物。通过研究目录学知识,历代知识群体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献生产与流传的价值导向,均能够产生一种接触刺激后的批判性反应。因此,学界开展涵盖知识... 目录学作为一种体现历代政教意图的文化传统,是历代知识群体介入文献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物。通过研究目录学知识,历代知识群体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献生产与流传的价值导向,均能够产生一种接触刺激后的批判性反应。因此,学界开展涵盖知识“语义化”与“语用化”特性的传统目录学研究,须充分强调知识生产、消费时感性认识与理性接受相结合的文化维度,亦应细究其被社会认识时的精神价值及社会境界,建立本土化的目录学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社会认识 知识实践 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概念的哲学阐释及其社会认识论意蕴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没有普遍性地采取商品形式,商品并未成为社会结构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得到充分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对商品进行哲学思考才可能获得普遍性意义。二重性是商品的本...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没有普遍性地采取商品形式,商品并未成为社会结构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得到充分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对商品进行哲学思考才可能获得普遍性意义。二重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交换价值取代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取代具体劳动创造了一个颠倒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资本论》对商品及其二重性的分析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论意蕴,这种社会认识论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客观描述,而是一种科学的历史批判。在对商品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历史特殊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存在方式的悖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交换价值 抽象劳动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下) 被引量:4
14
作者 殷杰 尤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5,31,共8页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文章最后揭示了在当代知识背景下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文章认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对于"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向的明确化,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中国语境下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6-39,101,共5页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 ,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 ,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 ,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 ,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 ,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 ,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 ,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 ,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会认识论之别。在概念上和翻译上较明确地区分这两对概念对于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知识论 社会认识 社会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兵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7,共8页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下结合"的认识路线是未来教育改革认识路线的逻辑发展;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决策模式主要有"草根式"与"精英式"两种基本模式,未来教育改革决策的发展方向是从"利益分割"走向"利益多赢";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行动策略包含微观与宏观两个基本维度,在实现微观的"静悄悄的教室革命"和宏观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建构"过程中,必将走向"个人行动"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因此,遵循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未来教育改革需要在合理、规范的教育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在培育和谐、合作、互动的教育改革文化的过程中,营造良性的社会理解基础,在多元利益主体协商与对话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教育决策平台,在多元社会立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营造教育改革的良性社会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社会认识 认识路线 决策模式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的认知基础——耶希·霍克·沙拉的社会认识论构想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五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6,41,共5页
沙拉的社会认识论把知识理解为“书写记录”,并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而传播则构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思想对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的主要作用:规范性的理论框架、信息分类的规范性扩展、信息仲裁... 沙拉的社会认识论把知识理解为“书写记录”,并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而传播则构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思想对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的主要作用:规范性的理论框架、信息分类的规范性扩展、信息仲裁服务和专家意见的批判性完善。最后本文指出了其所面临的信息哲学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拉 社会认识 “书写记录” 信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层次论:一个图书馆情报学基础理论框架的检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文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6,共8页
文章立足于图书馆职业实践,以谢拉所创立的社会认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记录(资源)与用户之间的匹配,构建社会认识层次论框架,并试图将其作为图书馆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以LISTA数据库的文献为语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应用聚类分析、基... 文章立足于图书馆职业实践,以谢拉所创立的社会认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记录(资源)与用户之间的匹配,构建社会认识层次论框架,并试图将其作为图书馆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以LISTA数据库的文献为语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应用聚类分析、基于CONCOR的子群分析和因子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检验,发现该理论框架与图书馆情报学的实际研究议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契合性。这一理论框架可望为图书馆情报学形成内在统一的解释逻辑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 图书馆情报学 社会认识层次性 图书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认识论的解释学——利科的阐释策略新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士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35-41,共7页
利科的解释学不仅提出了阐释“本文世界”的任务,而且基于“本文的运作”与人的“行动”的相似性,进一步提出了阐释社会行动的辩证法,揭示了从本文解释学向社会现象学扩展的合法性。解释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或社会研究方法,因而可以... 利科的解释学不仅提出了阐释“本文世界”的任务,而且基于“本文的运作”与人的“行动”的相似性,进一步提出了阐释社会行动的辩证法,揭示了从本文解释学向社会现象学扩展的合法性。解释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或社会研究方法,因而可以像阅读本文那样认识社会行动,这种看法虽然略显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社会行动 行动理论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以传道: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认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瑛琦 蒋永福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图书馆是中国古代社会完成自我认知的社会认识机制之一,“道”是中国古代社会认识的最高标准。“文以载道”是社会认识的选择机制;目录明道是社会认识的规训机制;馆阁传道是社会认识的传承机制,并最终通过读书治学与参赞政治的方式实现... 图书馆是中国古代社会完成自我认知的社会认识机制之一,“道”是中国古代社会认识的最高标准。“文以载道”是社会认识的选择机制;目录明道是社会认识的规训机制;馆阁传道是社会认识的传承机制,并最终通过读书治学与参赞政治的方式实现社会认识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 古代图书馆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