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秋菊 孙珊珊 陈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定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活动功能,并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对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自我感受负... 目的了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定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活动功能,并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对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总分(41.45±6.14)分,其中自我感受负担轻度占20.4%,中度占60.2%,重度占19.4%;社会功能活动问卷总分(20.57±5.49)分,其中社会活动功能严重缺失占15.7%,缺失占62.0%,部分缺失占22.2%。社会活动功能严重缺失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高于部分缺失/缺失的患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与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是社会活动功能严重缺失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其社会活动功能,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自我感受负担 社会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滞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闫俊 柴旭兵 +5 位作者 刘立平 朱葛敏 叶楠 高亚亚 杨莹 曹团平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血滞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血滞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月及6月后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及社会活动功能量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评估。结果:1)治疗3个月试验组致残率为14.8%(9/61),低于对照组的30.9%(21/68)(P<0.05);两组间m RS评分、FAQ评分及社会活动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试验组致残率为4.9%(3/61),低于对照组的17.6%(12/68),同时m RS评分、FAQ评分及社会活动功能障碍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联用血滞通胶囊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神经功能 社会活动功能 血滞通胶囊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随访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闫俊 朱葛敏 +4 位作者 刘道申 叶楠 高亚亚 刘立平 曹团平 《中国康复》 2019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院外定期随访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共151例,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7例。出院后医务人员根据自制随访流程对观察组进行2周1次...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院外定期随访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共151例,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7例。出院后医务人员根据自制随访流程对观察组进行2周1次的随访,对照组未进行随访,3个月、1年后分别对2组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及社会活动功能量表(FAQ)评估。结果:出院3个月后,2组mRS评分、FAQ评分及社会活动功能评定未见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2组的mRS评分、致残率、FAQ评分及社会活动障碍率均低于3个月时(P<0.05,0.01),且观察组mRS评分、致残率、FAQ评分及社会活动功能障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院外定期随访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恢复,功能的恢复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随访 神经功能 社会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社交康复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临床研究
4
作者 靖新丽 朱敏 牛雨佳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ADHD儿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ADHD儿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1次/d,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rTMS联合社交技能教育和提升项目(PEERS)社交康复训练,其中rTMS治疗15 min/次,2次/周,持续治疗12周;PEERS社交康复训练课程包含沟通、信息交互、游戏启动、自我倡议、分歧解决、社会语用学6个部分,共12次课,50 min/次,1次/周,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评分评价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情况;采用Wei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父母版)(WFIRS-P)评价患儿社会功能领域功能缺陷情况;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价患儿焦虑情绪;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价患儿抑郁情绪;并分析WFIRS-P家庭评分、社会活动评分与SNAP-Ⅳ评分、SASC评分和DSR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 SNAP-Ⅳ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NAP-Ⅳ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NAP-Ⅳ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2) WFIRS-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FIRS-P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和冒险活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WFIRS-P家庭和社会活动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3) SASC、DSRS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ASC、DSRS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ASC、DSRSC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4)相关性分析:WFIRS-P家庭评分与SNAP-Ⅳ多动/冲动及对立违抗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57,P=0.005;r=0.284,P=0.028),与SASC评分(r=0.352,P=0.006)和DSRSC评分(r=0.353,P=0.006)均呈正相关关系。WFIRS-P社会活动评分与SNAP-Ⅳ对立违抗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93,P=0.023),与DSRSC评分(r=0.347,P=0.007)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ADHD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家庭及社会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社交康复训练 社交技能教育与提升项目 社会活动功能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残疾接受度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艳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7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残疾接受度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DS)评估患者的残疾接受度,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ADS评分,分析该类患者残...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残疾接受度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DS)评估患者的残疾接受度,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ADS评分,分析该类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的ADS评分(73.65±7.37)分,为中等水平。不同年龄、病程、抑郁情绪、家庭支持度、社会活动功能的患者ADS评分对比(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程<3个月、有抑郁情绪、家庭支持度低下、社会活动功能低下是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残疾接受度较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残疾接受度为中等水平,患者年龄<60岁、病程<3个月、家庭支持度低下、有抑郁情绪、社会活动功能低下是其残疾接受度较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残疾接受度 抑郁 家庭支持度 社会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包烨华 冯伟民 +4 位作者 朱国祥 邹超 龚燕 纪晨彤 李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对血管性痴呆 (VD)的作用差异。方法 :将 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头穴久留针组(A组 ) ,应用头针穴位长时间留针治疗 (留针 1 0h) ;头穴电针组 (B组 ) ,应用常规头针穴位电刺激治疗 (留针 30min) ;药物治疗... 目的 :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对血管性痴呆 (VD)的作用差异。方法 :将 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头穴久留针组(A组 ) ,应用头针穴位长时间留针治疗 (留针 1 0h) ;头穴电针组 (B组 ) ,应用常规头针穴位电刺激治疗 (留针 30min) ;药物治疗组 (C组 ) ,口服脑通片 (1 0mg,每日 3次 )。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 (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 (FAQ)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分 ,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 、T4、FT3 指标。结果 :治疗后 3组HDS、MMSE、FAQ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A组与B组上述评分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后各组血清T3 、FT3 水平升高 ,其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 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头穴留针 1 0h与留针 30min均可促进VD患者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血管性痴呆 随机对照研究 智能 社会活动功能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琳 葛兆霞 邓小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怀旧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怀旧疗法,包括确定12个怀... 目的探讨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怀旧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怀旧疗法,包括确定12个怀旧话题,实施引入、回忆唤起、人生经历呈现、人生经历分享等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测评。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MMSE中的记忆力、回忆力、语言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CSDD、FA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QOL—AD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怀旧疗法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情绪、社会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怀旧疗法 心理干预 认知功能 情绪 社会活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品萱 徐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在帕金森(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评估2组干预前后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社会功能变...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在帕金森(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评估2组干预前后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社会功能变化,对比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2组Ashw orth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运动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理用药、科学饮食、适量锻炼、按时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F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亲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家庭护理 亲情护理 治疗依从性 社会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4例PULSES康复评定的意义
9
作者 曹慧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8期2595-2595,共1页
目的了解使用PULSES评定系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对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无影响肢体活动基础疾患的老年患者24例进行一次性床旁询问、观察患者自主活动和指挥其按口令活动,用PULSES... 目的了解使用PULSES评定系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对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无影响肢体活动基础疾患的老年患者24例进行一次性床旁询问、观察患者自主活动和指挥其按口令活动,用PULSE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和记录。结果24例患者入院时平均PULSES积分为18.2,出院时PULSES平均积分为11.6分,平均改善率为36.3%,其中改善率最高的是E记分,最低的是S2记分。结论用PULSES评分系统评定老年COPD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情况有较好的客观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家庭锻炼、护理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住院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ULSES 康复 COPD 日常生活自理 社会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