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变迁中的中国社会
1
作者 王亚筑 《决策与信息》 2003年第4期26-27,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重大变迁虽然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为核心和主线的,但从本质上讲,改革所涉及的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体制。从固守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重大变迁虽然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为核心和主线的,但从本质上讲,改革所涉及的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体制。从固守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家控制全部经济和社会资源并管理全部经济和社会生活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变迁 社会生活形态 社会成员个体生活层次 行为目标 行为方式 社会组织形态 社会管理方式 价值观念 社会控制 社会整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贞妇美女形象——男性德色二元取向和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艺术符号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18,共8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大力提倡以及社会成员个体对道德自觉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德”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之中,并成为其最重要的内涵之一。由于“重德”精神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大力提倡以及社会成员个体对道德自觉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德”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之中,并成为其最重要的内涵之一。由于“重德”精神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获得过不同的历史特质。在中国古代,男性对社会统治权的掌握使得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笼罩着男尊女卑的巨大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妇 中国古代文学 道德自觉 社会成员个体 以色 民族精神 窦娥 文学作品 钱玉莲 团扇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亮 《理论与当代》 2021年第6期32-34,共3页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逻辑建构(一)土地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西方产权学说认为,土地产权是法律上对土地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这一理论更多涉及价值判断的成分,并未追溯到土地产权的概念本源。马克思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社...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逻辑建构(一)土地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西方产权学说认为,土地产权是法律上对土地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这一理论更多涉及价值判断的成分,并未追溯到土地产权的概念本源。马克思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分工—所有制—所有权"的逻辑考察线索,科学地揭示了土地产权的本质属性,即土地产权是生产力动态发展的结果,体现着经济权利在不同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分配,是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合并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产方式 土地产权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成员个体 逻辑建构 社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坊”的形成演变及功能化浅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国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回坊”指回族居住地区 ,是回族社会一种独特的社区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促进回回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维系回族社会。
关键词 回坊 回族地区 功能 文化传承 社会约束 个体成员社会 历史变迁 民族群体 自我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的,才是有品质的
5
作者 黄亦冰 《杭州(生活品质)》 2007年第1期35-35,共1页
时下,关于生活品质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政府及社会而言,生活品质更重视各类公共环境的打造,通过公共服务的提升,来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质量;而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生活品质是一种务实和感性的结合体,... 时下,关于生活品质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政府及社会而言,生活品质更重视各类公共环境的打造,通过公共服务的提升,来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质量;而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生活品质是一种务实和感性的结合体,就如同有关幸福的看法。很明显,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成员个体 公共环境 主流观念 设备装备 厨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期望的错位:分析道德绑架现象的一个新视角
6
作者 赵清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一般来说,一个道德绑架事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在某一特殊情境之下,行为当事人A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道德准则或道德义务选择了某种行为方式。第二,作为旁观者或评价者的其他社会成员甲(不确定的社会成员个体或群体)按照自己对行为正当... 一般来说,一个道德绑架事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在某一特殊情境之下,行为当事人A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道德准则或道德义务选择了某种行为方式。第二,作为旁观者或评价者的其他社会成员甲(不确定的社会成员个体或群体)按照自己对行为正当性的理解,认为行为当事人A的选择是不正确的,并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进行指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务 社会成员个体 道德绑架 道德准则 旁观者 特殊情境 基本环节 评价者
原文传递
流动社会中教师职业角色的构建与认同
7
作者 孙潇熠 周晓莹 《中华少年》 2016年第17期287-287,共1页
每次社会变革,都会促使社会成员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对社会成员本身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并建构自身身份认同。中国现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成员个体或群体特质在与其他人或群体的互动中经历着变动、迷乱甚至是认同感的消失。... 每次社会变革,都会促使社会成员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对社会成员本身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并建构自身身份认同。中国现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成员个体或群体特质在与其他人或群体的互动中经历着变动、迷乱甚至是认同感的消失。身份认同是人类自产生意识之后的必需,人类借助身份认同得以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安顿自己的身心,并就未来展开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角色 社会成员个体 环境变化 职业认同 行为规范 认同危机 工作压力 教育教学方式 心理机制 教育空间
原文传递
论自由、差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
8
作者 黄裕生 《中国哲学年鉴》 2023年第1期367-369,共3页
对自由的追问与讨论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哲学事业。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与自由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将尝试在保持社会视角这一前提下,先从作为社会成员个体的存在方式的自由出发,讨论自由如何构成人的差异化存... 对自由的追问与讨论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哲学事业。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与自由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将尝试在保持社会视角这一前提下,先从作为社会成员个体的存在方式的自由出发,讨论自由如何构成人的差异化存在与社会性存在的基础,以及如何构成体现人的社会性存在的语言和历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视角 人的社会 社会成员个体 差异化 论自由 社会性存在 全球化 近代以来
原文传递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9
作者 陈翠荣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2年第7期17-18,共2页
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类: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外界对社会成员个体实施的一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主动向自身提出任务,能动、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并积极... 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类: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外界对社会成员个体实施的一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主动向自身提出任务,能动、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并积极付诸实践,从而形成思想品德的活动。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自我教育就是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大自然、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能力 社会成员个体 学校教育 思想品德 意志行动 教育过程 自我实现 霍姆林斯基 情感丰富 思想转化
原文传递
宗教对话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尤佳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45,共2页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四要原则",即中国与中亚国家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四要原则",即中国与中亚国家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而言,仅有国家间的政治与外交、经济方面的框架协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宗教对话的"嵌入"所凝聚的广泛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纳扎尔巴耶夫 世代友好 区域合作 中亚国家 互利共赢 社会参与 西部地区发展 实践路径 社会成员个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