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社会性存在与个体主体性成长困境的突破:以鲁滨逊形象为例 |
王仪舒
彭萍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网络教育课程论坛的社会性存在个案研究 |
杨素娟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3
|
基于社会性存在的贫困概念剖析 |
毛娅萍
陈荣晶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18 |
0 |
|
4
|
学以成人:社会性存在的建构及其挑战 |
黄凯锋
孙越
|
《岭南学刊》
|
2018 |
0 |
|
5
|
网络课程中增进学习者社会性存在的策略研究 |
姚勇娜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 |
0 |
|
6
|
人工物的社会性存在与生成及其四种社会情境 |
李福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7
|
人的生命是社会性存在和自然性存在的有机统一 |
郭慧敏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0 |
0 |
|
8
|
论自由、差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 |
黄裕生
|
《中国哲学年鉴》
|
2023 |
0 |
|
9
|
网络学习社区中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
王靖
董玉琦
孔丽丽
马志强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10
|
虚拟学习社区中提高教学性存在的实践指导原则 |
D.R.Garrison
Terry Anderson
张秀梅(编译)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8 |
8
|
|
11
|
对远程虚拟交往与三种存在理论的思考 |
王昭君
谢伶俐
|
《软件导刊》
|
2007 |
2
|
|
12
|
在线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某师范类大学四个不同专业的800个研究样本 |
白雪梅
马红亮
吴海梅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7 |
14
|
|
13
|
基于网络新技术的远程教学生态重构研究 |
陈仕品
张剑平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14
|
网络教育课程论坛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 |
莫冬敏
杨素娟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 |
5
|
|
15
|
多校学生共同参与课程BBS讨论的交互分析 |
武丽志
缪玲
|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6
|
谈“吴荪甫”和“周朴园”历史宿命的互补性 |
刘艳宗
|
《大舞台》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