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辞所见商代社会底层的犯罪与惩罚
1
作者 周博 《法律史评论》 2024年第1期71-92,共22页
殷墟卜辞所见商代的社会底层有臣妾(婢)、刍人、被奠者等,属于商王朝的法权管理对象。他们的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逃亡,一次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更有携家带口的,被商王视作灾咎事件,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商王对于抓捕事宜颇为关心,屡次占... 殷墟卜辞所见商代的社会底层有臣妾(婢)、刍人、被奠者等,属于商王朝的法权管理对象。他们的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逃亡,一次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更有携家带口的,被商王视作灾咎事件,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商王对于抓捕事宜颇为关心,屡次占卜能否抓获逃亡者。其抓捕力度与规模亦较大,发动大量的贵族参与行动。对于抓获的底层逃亡者,商王朝的惩罚措施主要表现为刑罚,包括肉刑与死刑。在肉刑方面,主要施以刖刑,幸存的刖足者要继续受到役使,从事于守门等工作;在死刑方面,通过将底层逃亡者与祭祀相结合,以用为人牲的方式剥夺其生命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商代 社会底层 犯罪 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社会底层群体的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小普 刘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1-48,共8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推动了传播主体的流动和传播结构的变迁,社会底层群体成为了新媒介传播的重要主体,因之开启了个体叙事重构的时代,其主体话语的表达渠道得以拓宽,并形成了网络自组织化的新协同机制。在这种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推动了传播主体的流动和传播结构的变迁,社会底层群体成为了新媒介传播的重要主体,因之开启了个体叙事重构的时代,其主体话语的表达渠道得以拓宽,并形成了网络自组织化的新协同机制。在这种新的传播结构中,曾经"失声"、处于话语弱势地位的社会底层群体,甚至可以建构自己的"话语",实现"弱话语"到"强话语"的转换,从而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语境下,为了提高社会底层群体的阶层地位,化解其因权利受损导致的社会矛盾、冲突风险,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技术背景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城乡融合的政策环境,从为社会底层群体赋权到赋能、培育职业社群共同体、构建良性的传播生态等方面着手,使社会底层群体的声音更好地被倾听,阶层间日益扩大的区隔得到进一步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底层群体 传播结构 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促进中国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简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志伟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社会底层群体及其流动性缺失的问题。研究表明,教育是社会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并且积极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应以公平为原则推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社会底层群体及其流动性缺失的问题。研究表明,教育是社会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并且积极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应以公平为原则推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底层群体 社会流动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底层经济与社会冲突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少勇 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07年第5期21-23,共3页
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占道经营,乱搭乱盖,满街摩的等对公共空间的侵犯行为;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随地丢弃垃圾等污染公共环境行为;盗窃强奸等犯罪,制造伪劣消费品危害城市居民安全的行为,直至大小人群骚乱等治安... 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占道经营,乱搭乱盖,满街摩的等对公共空间的侵犯行为;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随地丢弃垃圾等污染公共环境行为;盗窃强奸等犯罪,制造伪劣消费品危害城市居民安全的行为,直至大小人群骚乱等治安问题。在造成政府加大规模进行管制、城市管理成本节节上升的状态下,仍有增无减。这些问题与持续的高失业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社会阶层冲突有密切关系。社会和谐,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阶层间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冲突的认识和解决是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本文尝试从城市社会底层经济状态的角度作分析,探讨社会冲突的形成机制,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过程 城市居民 社会冲突 社会底层 侵犯行为 社会阶层 社会和谐 经济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选择的困境与社会底层再生产——以宁夏山区深度贫困洼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159,共6页
对国家而言,教育是立国之本,但对宁夏山区深度贫困的洼村村民而言,教育则是基于生计选择的立家之本,是洼村人生活样态形成的主要载体。以宁夏山区深度贫困洼村为例,旨在探讨当前西部山区深度贫困村落学校义务教育的现状、教育机制对贫... 对国家而言,教育是立国之本,但对宁夏山区深度贫困的洼村村民而言,教育则是基于生计选择的立家之本,是洼村人生活样态形成的主要载体。以宁夏山区深度贫困洼村为例,旨在探讨当前西部山区深度贫困村落学校义务教育的现状、教育机制对贫困的影响力,以及义务教育在满足生存条件下底层社会身份再生产机制的最终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选择 社会底层再生产 西部山区 深度贫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 为精准扶贫把“心脉”——以西安市城乡社会底层心态研究为例
6
作者 马晓琴 李亚绒 +1 位作者 韩雪松 范钰玺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4-48,共5页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以广泛深入的调研,用事实数据作支撑,研究西安市城乡底层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的社会认知(自我阶层认同、贫困原因认知、扶贫政策知晓)、社会支持感(对帮扶的感受度、信赖度、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以广泛深入的调研,用事实数据作支撑,研究西安市城乡底层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的社会认知(自我阶层认同、贫困原因认知、扶贫政策知晓)、社会支持感(对帮扶的感受度、信赖度、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信心度、目标愿景、努力途径),了解城乡底层群众所思所想所愿,能够为"精准扶贫"把握"心脉",为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凝聚共识,激发城乡底层群众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议高度重视精神扶贫,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促进底层群众的社会参与,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层 社会底层心态 社会认知 社会支持感 生活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底层卑微人生个体日常生存的关注——读王祥夫的新世纪小说 被引量:1
7
作者 傅书华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社会底层卑微人生的个体日常生存,在中国新文学中,除五四时期、三十年代的部分作品外,向来缺少"本体性"的存在位置,其在"宏大叙事"中,或者被赋予了阶级压迫的厚重意蕴,或者被提升到了政治解放的高度.
关键词 社会底层 生存 个体 人生 卑微 王祥夫 小说 世纪 中国新文学 五四时期 三十年代 宏大叙事 阶级压迫 政治解放 贫富悬殊 本体性 意蕴 放逐 物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ECFA时代台湾电影中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帅 《电影世界》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ECFA时代台湾电影的一个重要叙事主题就是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形象建构,本文通过对影片中出现的残障人士、性工作者等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的梳理,发现并展现了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的新面貌与被压抑已久的主体性,也反映了创作者... ECFA时代台湾电影的一个重要叙事主题就是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形象建构,本文通过对影片中出现的残障人士、性工作者等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的梳理,发现并展现了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的新面貌与被压抑已久的主体性,也反映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多元文化价值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FA时代 台湾电影 社会底层 边缘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写社会底层流浪者的生存欲求曲——读修白中篇《空洞的房子》有感
9
作者 朱德发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5期59-65,共7页
作为叙事文学正宗的小说体式,不论长篇、中篇或短篇,写得成功与否,主要不是考量它们的谋篇布局,也不是探察其思想主题,而是观照它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是独一无二的。即任何形象不可取代的独创人物,这是判断作家创构的小说是否... 作为叙事文学正宗的小说体式,不论长篇、中篇或短篇,写得成功与否,主要不是考量它们的谋篇布局,也不是探察其思想主题,而是观照它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是独一无二的。即任何形象不可取代的独创人物,这是判断作家创构的小说是否达到创新趋优的根本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层 中篇 流浪者 房子 空洞 欲求 人物形象 小说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伊豆的舞女》透析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
10
作者 王淑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杰出短篇小说,是其前期创作的代表之作。小说以作者对一名舞女的感情发展为主线,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巡回艺人们的生存现状,观照了处于社会底层生命群体所表现出来的...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杰出短篇小说,是其前期创作的代表之作。小说以作者对一名舞女的感情发展为主线,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巡回艺人们的生存现状,观照了处于社会底层生命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价值意义。本文以期透过川端康成这双"文学的眼睛",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巡回艺人所代表的社会底层群像的解读,深入考察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透析作品所反映的底层群体生存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豆 舞女 社会底层群体 生存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社会底层的日本作家黑岩重吾
11
作者 刘光宇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52-53,共2页
黑岩重吾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大众文学作家。他创作高产,中、长篇作品逾百部,以社会派推理小说、社会风情小说和历史小说享誉文坛。黑岩重吾1924年生于大阪一个中层家庭,其生活经历颇多磨难。初中升学两度落第。中学时代刻苦攻读,... 黑岩重吾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大众文学作家。他创作高产,中、长篇作品逾百部,以社会派推理小说、社会风情小说和历史小说享誉文坛。黑岩重吾1924年生于大阪一个中层家庭,其生活经历颇多磨难。初中升学两度落第。中学时代刻苦攻读,迷恋童话,格林、安徒生童话到《西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层 日本作家 推理小说 职业作家 长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 历史题材小说 历史小说 文学奖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困难问题研究——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明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流动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这将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并将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流动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这将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并将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对我国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困难问题研究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对该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努力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我国社会人群合理流动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社会底层人群 向上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豆的舞女》: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诠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6-68,共3页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伊豆的舞女》中,天真清纯的舞女"薰子"与主人公"我"演绎了美好朦胧的恋情。笔者立足于"我"、薰子以及其他巡游艺人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人、对生活的...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伊豆的舞女》中,天真清纯的舞女"薰子"与主人公"我"演绎了美好朦胧的恋情。笔者立足于"我"、薰子以及其他巡游艺人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人、对生活的态度观察,剖析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豆 舞女 社会底层群体 生存价值观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述中的社会底层精神状态——以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玲玲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刘震云的力作《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以"追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跨越半个世纪的两次"寻找"活动,反映了中国底层百姓真实的生存感受。在其层层叠叠展开的描述中彰显着底层大众的需要和追求、欢乐和痛苦、认同和取向... 刘震云的力作《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以"追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跨越半个世纪的两次"寻找"活动,反映了中国底层百姓真实的生存感受。在其层层叠叠展开的描述中彰显着底层大众的需要和追求、欢乐和痛苦、认同和取向。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中国社会底层百姓贫瘠、朴拙却又错综复杂的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社会底层 精神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广芩: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贵族作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小雨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叶广芩 社会底层 作家 生命体验 小说 《风》 九十年代 贵族出身 十九岁 人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满足社会底层群体发展诉求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灯午 《甘肃农业》 2006年第7期208-208,共1页
要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底层群体的全面发展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教育作为公益事业,其公平性,特别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求得发展的最重要运径。但是我国... 要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底层群体的全面发展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教育作为公益事业,其公平性,特别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求得发展的最重要运径。但是我国的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实现,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加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底层群体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教公平 社会底层群体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底层小说的叙述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玲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3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底层小说 叙述特色 《生活秀》 李师东 文学评论 创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鞍钢:穿梭在中国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
18
作者 吴志菲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在当代中国因参与改革开放而显名的众多经济学家中 ,胡鞍钢是其中最耀眼的经济学家之一。胡鞍钢经济学研究的特定领域是国情研究 ,尤其是对于社会弱势领域和弱势群体的研究 ,其许多重要成果常为中央最高决策层所采用。胡鞍钢的学术品格... 在当代中国因参与改革开放而显名的众多经济学家中 ,胡鞍钢是其中最耀眼的经济学家之一。胡鞍钢经济学研究的特定领域是国情研究 ,尤其是对于社会弱势领域和弱势群体的研究 ,其许多重要成果常为中央最高决策层所采用。胡鞍钢的学术品格是独立、自由和创新 ,不避学术风险。二十年来 ,他一直以自己独特的知识贡献报效于国家和民族而矢志不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鞍钢 中国 社会高层 社会底层 经济学家 国情研究 弱势群体 学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生活在北平社会底层的妇女
19
作者 张月琴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7,共3页
1940年8月,家住宛平县的妇女傅李氏,因生活无着投河自尽,被救后警察局发文将其送交社会局救济所.据警察局的调查显示,傅李氏,"其夫傅宝斋,于上年七月间已故,遗有田地数亩,已典卖得洋度日用尽.遂至本市内西砖胡同刘姓宅内佣工.于前数日... 1940年8月,家住宛平县的妇女傅李氏,因生活无着投河自尽,被救后警察局发文将其送交社会局救济所.据警察局的调查显示,傅李氏,"其夫傅宝斋,于上年七月间已故,遗有田地数亩,已典卖得洋度日用尽.遂至本市内西砖胡同刘姓宅内佣工.于前数日因事被辞后,无法生活,每日沿街乞讨.于本月十一日,行至什刹海地方,一时心窄,即投河自杀,被警救获.询明前情,送请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层 生活 抗战时期 妇女 北平 1940年 警察局 李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后期社会底层女性生活掠影——以《江湖奇闻杜骗新书》记述为中心
20
作者 潘泽月 吴德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是一部展现明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防骗专著,其中不少内容描写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与人生命运。在传统社会,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生活的窘迫及受教育机会的匮乏,社会底层女性的命运往往掌控于他人之... 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是一部展现明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防骗专著,其中不少内容描写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与人生命运。在传统社会,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生活的窘迫及受教育机会的匮乏,社会底层女性的命运往往掌控于他人之手。轻视女性、卖妻鬻女、拐骗女童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底层女性为抗争命运的不公,被动或主动地参与设局以谋骗他人,这不仅使受骗者利益受损,更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明中后期社会底层女子的生存状态,凸显了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之于日常生活本身的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社会底层女性生活 《江湖奇闻杜骗新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