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被引量:106
1
作者 顾朝林 王法辉 刘贵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7-926,共10页
自从1984年中国实施城市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建立已经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利用1998年北京街道一级调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区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和种族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从1984年中国实施城市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建立已经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利用1998年北京街道一级调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区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和种族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强度在形成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与家庭状况相关的流动人口状况也表现为非常强劲的影响。北京的社会区表明:土地利用强度分布呈同心圆模型,家庭分布形态具有扇形结构的特征;社会经济状态因子分布形态既表现了同心圆的特征,也具有扇形结构的特点;种族因子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一种多核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社会区 土地利用强度 同心圆模型 扇形结构 家庭分布 社会经济状态因子 种族因子 城市社会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6-538,共13页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与外来人口、社会经济地位、居住条件、商服与农业人口和公房住宅是形成转型期上海中心城社会区的5个主要因子。城区社会区可划分成6种类型:老年人口集中的旧...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与外来人口、社会经济地位、居住条件、商服与农业人口和公房住宅是形成转型期上海中心城社会区的5个主要因子。城区社会区可划分成6种类型:老年人口集中的旧城区、高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单位公房居住带、人口导入的新建住宅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农业人口散居区;城市社会空间在整体的同心圆结构基础上呈现出与扇形、多核心结构的综合。并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旧城改造、户籍管理制度、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及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其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区 因子生态分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城市社会区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骏莲 顾朝林 +1 位作者 黄瑛 龙国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中国城市社会区分异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讨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城市社会区分异现象。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利用分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中国城市社会区分异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讨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城市社会区分异现象。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利用分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的城市社会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住房状况、文化与职业状况、家庭状况和外来人口状况是南昌城市社会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家庭状况因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的复合特征,其他因子的空间分布则具有扇形模式的特征。根据主因子的分布情况,南昌城市社会区可以划分为七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形成一种同心圆和扇形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城市社会区 因子生态分析 城市社会 普查数据 南昌市 人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影响因子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空间分布 复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变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贵利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空间结构从近代到现代,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成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对北京城市社会区在三个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近代 现代 当代 城市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区隔:旅游活动的文化社会学本质——一种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国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认识架构内, 旅游文化资本由其他类型的资本转换而来,可以区分为旅游文化能力、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制度三种形式。旅游文化资本的存在揭示了旅游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其中隐含的权力动力学。旅游文化资本在某些... 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认识架构内, 旅游文化资本由其他类型的资本转换而来,可以区分为旅游文化能力、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制度三种形式。旅游文化资本的存在揭示了旅游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其中隐含的权力动力学。旅游文化资本在某些条件下是人的社会竞争的有效资源, 旅游活动只是社会区隔这一人的社会存在的本质目标的手段之一, 社会区隔是旅游活动的文化社会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布迪厄 文化资本 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区到社区SEI:当代中国都市社区研究的新取向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秀林 蒋细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当今中国的都市社区研究,应当具有一种总体性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框架。在当代都市社区差异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学需要突破以往的社会区研究范式,需要发展更具有分析力的概念工具。社区SEI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社区研究多以个案方式进行的... 当今中国的都市社区研究,应当具有一种总体性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框架。在当代都市社区差异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学需要突破以往的社会区研究范式,需要发展更具有分析力的概念工具。社区SEI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社区研究多以个案方式进行的研究范式。以社区作为分析单位,可以用于不同社区之间的直接比较,还可以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不同社区内部居民在健康、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突破原有研究的纯粹个体主义倾向,实现在社区研究中"把社会带回来"。并且,有助于建立一个社区—个体之间的多层次分析框架,可以在个体微观行动与集体宏观结构之间建立一个关联机制。因此,社区SEI的概念可能是未来城市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研究 研究 社会区 S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慧英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从"大哥大"到手机,从极少数到五万万,从几万元到几百元,2007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达到33亿之多。当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它从一种地位的符号变成一种个性化的符号,它用它兼容性的多元特征诠释着新的媒体文化逻辑,给社... 从"大哥大"到手机,从极少数到五万万,从几万元到几百元,2007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达到33亿之多。当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它从一种地位的符号变成一种个性化的符号,它用它兼容性的多元特征诠释着新的媒体文化逻辑,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区隔方式,无论是从身份、性别、年龄还是从消费、品位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化,它对人们的话语权、符号权力、交往空间、消费观念等政治经济层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手机文化成为社会区隔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入研究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的关系,是媒介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文化 媒介文化 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美国旧金山社会区研究--基于2006-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佳 李雪铭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4-61,共8页
以2006-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社会生态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现代美国旧金山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影响2006-2010年旧金山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社会经济地位与亚裔、家庭结构、通勤方式、拉丁裔人... 以2006-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社会生态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现代美国旧金山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影响2006-2010年旧金山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社会经济地位与亚裔、家庭结构、通勤方式、拉丁裔人口、职业构成、黑人人口;2 2006-2010年旧金山城市社会区划分为7个主要类型:黑人聚居多民族混居低收入家庭型社会区、拉丁裔聚居多民族混居中低收入家庭型社会区、白人中高收入家庭型社会区、亚裔低收入社区型社会区、亚裔为主多民族混居中收入家庭型社会区、白人为主多民族混居普通工薪事业型社会区、白人高收入事业型社会区;3解析现代旧金山与美国经典社会区空间结构模型的异同点,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生命周期以及种族仍是现代旧金山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空间分异维度,但多民族混合区比例越来越大,多因素导致的性别差异社会区显现,地形地貌、景观环境、居住质量、交通便利度、社会病发生率等多因素对社会区空间格局影响力增强;4辨析中美社会区产生的机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区 城市空间结构 美国旧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区隔与利益固化藩篱:“小镇做题家”现象的社会主因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希泉 林静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第1期24-36,共13页
“小镇做题家”是来自社会中下层知识青年处在向上流动的动态过程之中,遭遇某些社会因素的干扰而形成向上流动遇阻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区隔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必然结果。“小镇做题家”在社会空间中经历三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在城乡空... “小镇做题家”是来自社会中下层知识青年处在向上流动的动态过程之中,遭遇某些社会因素的干扰而形成向上流动遇阻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区隔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必然结果。“小镇做题家”在社会空间中经历三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在城乡空间中从乡村身份转变为城市融入,二是在教育空间中从暂时领跑转变为归于平凡,三是在阶层空间中从家庭的合力支持转变为踽踽独行的艰难攀登。他们遭受城乡区隔、教育区隔、文化区隔、心理区隔、政策区隔形成的“区隔累积”,优势阶层将其内化为体制机制层面以形成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以“小镇做题家”为代表的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向上流动,一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种社会区隔,为社会中下层群体提供更公平有效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小镇做题家”摆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三是要去除污名化的社会标签,正面宣传弘扬“小镇做题家”的正能量;四是要建立完善大学期间的再社会化路径,提升“小镇做题家”的社会适应能力;五是“小镇做题家”要积极悦纳自我,设置阶段性目标寻求全面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做题家 社会区 利益固化藩篱 社会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区隔视角下的城市民谣听众的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洁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1-15,共5页
城市民谣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中国城市民谣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城市民谣听众对这种音乐形式的偏好也是社会因素和独立人格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群体因社会区隔而形成,并形成进... 城市民谣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中国城市民谣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城市民谣听众对这种音乐形式的偏好也是社会因素和独立人格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群体因社会区隔而形成,并形成进一步的社会区隔。通过对中国城市民谣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城市民谣歌曲的聆听归类、观看城市民谣现场演出和对城市民谣爱好者的深度访谈,考虑其产生和传播渠道,研究它的受众对象和消费群体,可以从中窥见更加内在的社会运行机制,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谣 城市民谣听众 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仪式:影视剧的社会维系与社会区隔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林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8-91,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开启了从空间、意义和认知等维度探讨影视剧的社会维系和社会区隔功能的新视角。影视剧作品绝不仅仅是娱乐工业提供给大众的无足轻重的消费品,只能被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相反,影视剧作品作为媒介,积...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开启了从空间、意义和认知等维度探讨影视剧的社会维系和社会区隔功能的新视角。影视剧作品绝不仅仅是娱乐工业提供给大众的无足轻重的消费品,只能被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相反,影视剧作品作为媒介,积极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仪式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共同的社会和文化经验,建构着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仪式 社会维系 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区研究的评述及思考
12
作者 徐文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年第4期77-83,共7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社会区的概念及研究历史,比较了社会区研究的模式及主要技术路线,并对中国学者的工作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关键词 社会区 社会空间 古典模式 社会区形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市社会区居民生活体育特征研究
13
作者 段健芝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区已取代社区成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形态,居民生活体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由社区延伸到社会区;同时依社会区类型的不同,其时间、空间和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城市居民生活体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区已取代社区成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形态,居民生活体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由社区延伸到社会区;同时依社会区类型的不同,其时间、空间和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城市居民生活体育应以社会区为基本单位来规划与构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社会区 生活体育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味文化:城乡青年品味互动与社会区隔再生产--以手工耿、Giao哥、华农兄弟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路阳 张敦福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土味文化是发源于低阶层并流行于网络的青年文化。本文在对土味文化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城乡青年再创造能力的差异,不同群体拥有和再创造的土味文化具有明显差别,并且土味文化的流行呈现出再生产既有社会区隔的态势。具体而言... 土味文化是发源于低阶层并流行于网络的青年文化。本文在对土味文化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城乡青年再创造能力的差异,不同群体拥有和再创造的土味文化具有明显差别,并且土味文化的流行呈现出再生产既有社会区隔的态势。具体而言,土味文化所在场域中的资本有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群体,特别是小镇青年,向网络平台等商业机构流动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味文化 城乡 品味 社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城市社会区研究与城市规划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莹 冯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102,127,共14页
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引入住房属性变量研究苏州社会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社会区研究与苏州城市规划的关系.空间统计结果表明,苏州社会区的主因子包括非劳动年龄人口、知识分子、外来人口、定居就业人口和居住条件,社会区类型包括... 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引入住房属性变量研究苏州社会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社会区研究与苏州城市规划的关系.空间统计结果表明,苏州社会区的主因子包括非劳动年龄人口、知识分子、外来人口、定居就业人口和居住条件,社会区类型包括本地就业人口集聚区、外来人口集聚区、居住较为宽敞的城市郊区、知识分子集聚区和非劳动年龄人口集聚区.其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定居就业人口因子反映了老龄化社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对苏州城市社会空间的最新影响.论文总结了苏州社会区的形成机制,以期对苏州城市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社会区 社会空间分异 城市规划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模式的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忠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7,共5页
针对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区空间模式,具体分析了它们形成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同时,根据社会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今后良性社会区的构建提出建议,以便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会区 空间模式 动力机制 西方城市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茧房:数字时代的大众品位与社会区隔 被引量:33
17
作者 常江 王雅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房”。这种私人化的大众品位,则进一步与技术发展的既有趋向“合谋”,以文化民主为名制造了新形式的社会区隔,令旨在追求共同价值和道德目标的公共美学几无生存土壤,整个社会文化进而向反公共性方向演进。而身处审美茧房中的每一个人,在“消费自由”的幻象中,日渐丧失对超出自己趣味范畴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文本的包容,并有可能在“适宜”的舆论氛围下,将审美的排异诉诸话语乃至行为暴力。鼓励或容纳各种类型的网络趣缘社群的发展,或许是“破茧”唯一可行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审美 媒介间性 审美茧房 社会区 趣缘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短视频的符号标记与社会区隔再生产
18
作者 张津硕 李敏 《东南传播》 2023年第9期131-134,共4页
乡村短视频使乡土获得可见的机会。乡村短视频充分发挥能动性,构造出喜剧-怪诞,传统-现代,身体-自然,温情-艰辛等多个维度的符号标记。乡村短视频对乡土文化资本的应用,一方面实现对乡土的积极呈现,达成对乡土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也造... 乡村短视频使乡土获得可见的机会。乡村短视频充分发挥能动性,构造出喜剧-怪诞,传统-现代,身体-自然,温情-艰辛等多个维度的符号标记。乡村短视频对乡土文化资本的应用,一方面实现对乡土的积极呈现,达成对乡土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也造成基于小众文化与大众审美、情感认同与刻板印象的区隔。另外,在城乡文化资本双向流动的过程中,维持了乡村短视频中社会区隔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短视频 符号标记 社会区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区隔视角下相对贫困的类型及其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文琪 董苾茜 《学习月刊》 2022年第4期49-51,共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标志着中国的减贫事业进入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相对贫困的治理,从人的主体层面来看,最根本的就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学界对于内生动力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标志着中国的减贫事业进入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相对贫困的治理,从人的主体层面来看,最根本的就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学界对于内生动力问题的研究主要在贫困语境中,围绕着内生动力匮乏的表现、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干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 长效机制 干预路径 主体层面 社会区 减贫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社会区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欣雨 《东南传播》 2020年第8期32-35,共4页
移动短视频对日常生活的纪实性记录和全方位展示已成为观察中国社会图景的重要窗口。不同的算法逻辑对移动短视频叙事方式起着重要的构建作用:主流价值观导向型的算法逻辑赋予叙事客体话语权,变客体为主体;商业化爆款导向型的算法逻辑... 移动短视频对日常生活的纪实性记录和全方位展示已成为观察中国社会图景的重要窗口。不同的算法逻辑对移动短视频叙事方式起着重要的构建作用:主流价值观导向型的算法逻辑赋予叙事客体话语权,变客体为主体;商业化爆款导向型的算法逻辑赋予叙事主体注意力,变平凡为不凡。算法作为一种隐形的权利使得移动短视频场域中高度的图像运转暗涌着中国时代发展当下有关于城乡、性别、职业、情感的区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短视频 社会区 城乡二元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