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中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田永亮 王玉海 +2 位作者 刘瑞婷 项玉芝 夏道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5,128,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磺化酞菁钴 稳定性 碱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价态双核磺化酞菁钴在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黎平 姜秀娥 +2 位作者 武冬梅 杜锡光 王广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混合价态的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 (DM SO)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分别呈现四准可逆和一非可逆电对的电流峰 ,其中CoⅡ/CoⅠ 还原过程的峰出现了裂分 .比较了不同支持电解质对bi-CoPc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根据裂分能计... 混合价态的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 (DM SO)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分别呈现四准可逆和一非可逆电对的电流峰 ,其中CoⅡ/CoⅠ 还原过程的峰出现了裂分 .比较了不同支持电解质对bi-CoPc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根据裂分能计算了bi-CoPc在DMSO体系中生成CoⅡPc( -2 ) CoⅠPc( -2 )化合物的反应常数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价态 双核磺化酞菁钴 电化学 支持电解质 生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磺化酞菁钴在混合溶液中聚集现象的光谱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黎平 姜秀娥 +1 位作者 杜锡光 崔秀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1034,共4页
用光谱法研究了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现象,讨论了各种有机溶剂与水按不同体积比形成的混合溶液对其解聚的作用,以及pH值对bi-CoPc聚集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bi-CoPc在水溶液及30%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形貌... 用光谱法研究了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现象,讨论了各种有机溶剂与水按不同体积比形成的混合溶液对其解聚的作用,以及pH值对bi-CoPc聚集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bi-CoPc在水溶液及30%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形貌。研究了bi-CoPc在混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磺化酞菁钴 混合溶液 聚集现象 光谱 电化学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化酞菁钴在水溶液中二聚作用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星 袁诗海 +1 位作者 郑刚 姚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钴(CoTSPc)在水、醇-水(MeOH、EtOH、PrOH)、胶束(TritonX-100)、微乳液(TritonX-100-壬烷-正戊醇-水)、乙二胺(en)、氨水(NH3)、氰化钾...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钴(CoTSPc)在水、醇-水(MeOH、EtOH、PrOH)、胶束(TritonX-100)、微乳液(TritonX-100-壬烷-正戊醇-水)、乙二胺(en)、氨水(NH3)、氰化钾(KCN)的水溶液中的二聚现象,测定了CoTSPc的二聚常数KD及CoTSPc与en、NH3、CN-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和生成反应速率常数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二聚 作用力 磺化酞菁钴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酞菁钴/LDH组装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希明 梅治乾 +3 位作者 刘海洋 谷云骊 黄仲涛 王乐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共5页
本文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 并将磺化酞菁钴配合物(CoPcTs) 通过静电引力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嵌接组装在LDH 上, 制得固载配位催化剂(LDHCoPcTs) 。以O2 为氧源,Na2S为底物, 研究了LDH... 本文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 并将磺化酞菁钴配合物(CoPcTs) 通过静电引力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嵌接组装在LDH 上, 制得固载配位催化剂(LDHCoPcTs) 。以O2 为氧源,Na2S为底物, 研究了LDHCoPcTs 的氧化催化性能, 考察了催化体系吸氧速率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在LDHCoPcTs 和CoP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氢氧化物 磺化酞菁钴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磺化酞菁钴苛性碱液的稳定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司西强 夏道宏 +1 位作者 项玉芝 周玉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47,共5页
针对磺化酞菁钴在氢氧化钠碱液中易聚沉的问题,考察了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和复合表面活性剂XZHA的添加对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剂碱液)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AH的添加对剂碱液的稳定性作用不大,XZHA的添加可以大大提高剂碱液的... 针对磺化酞菁钴在氢氧化钠碱液中易聚沉的问题,考察了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和复合表面活性剂XZHA的添加对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剂碱液)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AH的添加对剂碱液的稳定性作用不大,XZHA的添加可以大大提高剂碱液的稳定性。无氢氧化钠存在时,在磺化酞菁钴的水溶液中添加TEAH或TEAH和XZHA的复配液都会使磺化酞菁钴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静置17 d后,紫外-可见光谱仍能保持原来新鲜剂碱液的吸光度值。考察了4种剂碱液脱除辛硫醇的效率,结果表明,添加w(XZHA)=0.25%的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的脱硫醇效率远远高于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的脱硫醇效率,反应时间6m in时的脱硫醇率分别为97.14%和7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酞菁钴 稳定性 辛硫醇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酞菁钴及若干活化剂脱硫醇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栗洪道 张小顺 袁非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分别考察了单磺酸基酞菁钴和二磺酸基酞菁钴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中 ,对不同硫醇的脱除效果 ,同时考察了 7种活化剂对脱硫醇效果的影响。得出平平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脱除石油醚中正辛硫醇的活化效果较好 。
关键词 汽油 脱臭 磺化酞菁钴 活化剂 脱硫醇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磺化酞菁钴-表面活性剂薄膜电极对巯基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喜鑫 郭黎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96-400,共5页
采用双核磺化酞菁钴-DDAB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利用Co(Ⅱ)/Co(Ⅲ)电对催化氧化巯基乙醇.结果显示:在pH为10~13.5的溶液中,巯基乙醇的催化电位为-50~-60 mV,在pH为11时,催化效果最好.当巯基乙醇浓度在5.0×10-3~7&... 采用双核磺化酞菁钴-DDAB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利用Co(Ⅱ)/Co(Ⅲ)电对催化氧化巯基乙醇.结果显示:在pH为10~13.5的溶液中,巯基乙醇的催化电位为-50~-60 mV,在pH为11时,催化效果最好.当巯基乙醇浓度在5.0×10-3~7×10-2mol/L时,氧化峰电流随浓度线性增加;当浓度为7×10-2mol/L,扫速为100~700 mV/s时,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成正比,表明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醇 电催化氧化 双核磺化酞菁钴 表面活性剂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磺化酞菁钴负载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PH_3的催化氧化净化
9
作者 师雁 宁平 +2 位作者 王学谦 蒋明 柏杨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23-3928,共6页
以工业4号活性炭(AC4)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u-磺化酞菁钴(CoSPc)负载型活性炭,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净化PH3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N2-BET)、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改性活性炭... 以工业4号活性炭(AC4)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u-磺化酞菁钴(CoSPc)负载型活性炭,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净化PH3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N2-BET)、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1 mol/L,干燥温度为110℃,焙烧温度为350℃时改性炭对PH3的催化氧化净化效果最好;与以往研究的Cu2+改性活性炭相比,Cu-CoSPc负载型活性炭对PH3具有更好的净化脱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磺化酞菁钴(CoSPc) P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磺化酞菁钴掺杂聚苯胺膜的制备和表征
10
作者 段喜鑫 郭黎平 崔秀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4,共5页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浓度对膜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PAn膜和PAn-bi-CoPc膜在...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浓度对膜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PAn膜和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都有较宽的吸收带,当bi-CoPc为1 mmol/L时,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膜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强度随酞菁浓度增加而下降;红外光谱发现掺杂后酞菁的共轭体系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聚合 双核磺化酞菁钴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磺化酞菁钴脱硫醇催化剂碱液稳定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航 李旭辉 +3 位作者 夏道宏 项玉芝 徐艳丽 相养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在碱液中稳定性差的缺点,研究了复合有机胺类活性剂ST改善催化剂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能,并探讨了复合活性剂在不同的气体氛围中、不同催化剂浓度下、以及不同的碱浓度下对剂-碱液稳定性和催化硫醇氧化活性的影... 针对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在碱液中稳定性差的缺点,研究了复合有机胺类活性剂ST改善催化剂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能,并探讨了复合活性剂在不同的气体氛围中、不同催化剂浓度下、以及不同的碱浓度下对剂-碱液稳定性和催化硫醇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复合活性剂的加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碱液中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醇催化剂 磺化酞菁钴 复合有机胺活性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法分析磺化酞菁钴的组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中静 范志明 +1 位作者 柯明 刘溆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TLC/FID)对磺化酞菁钴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用薄层色谱并结合质谱分析表明工业磺化酞菁钴中含有一磺化酞菁钴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二磺化酞菁钴的5种同分异构体及三... 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TLC/FID)对磺化酞菁钴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用薄层色谱并结合质谱分析表明工业磺化酞菁钴中含有一磺化酞菁钴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二磺化酞菁钴的5种同分异构体及三磺化酞菁钴;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法可以对磺化酞菁钴中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用于磺化酞菁钴工业合成的产品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酞菁钴 棒状薄层色谱 石油工业催化剂 氢火焰离子检测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稳定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航 李旭辉 +1 位作者 夏道宏 项玉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针对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稳定性及循环使用性能差的缺点,研究了改善催化剂碱液稳定性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电位滴定等分析方法考察了改善前后催化剂碱液的催化活性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有机胺类活性剂ST的... 针对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稳定性及循环使用性能差的缺点,研究了改善催化剂碱液稳定性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电位滴定等分析方法考察了改善前后催化剂碱液的催化活性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有机胺类活性剂ST的加入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催化剂碱液的高催化活性,同时延长催化剂碱液的循环使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磺化酞菁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负载磺化酞菁钴催化过硫酸盐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炜 张宇东 +2 位作者 蔡珺晨 安继斌 张小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3,共7页
过渡金属催化过硫酸盐(PS)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为避免均相催化过程中过渡金属带来的二次污染,将磺化酞菁钴(CoPcS)键合固定于壳聚糖(CS)微球载体上,制备出一种结构稳定、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CS-CoPcS),并以偶... 过渡金属催化过硫酸盐(PS)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为避免均相催化过程中过渡金属带来的二次污染,将磺化酞菁钴(CoPcS)键合固定于壳聚糖(CS)微球载体上,制备出一种结构稳定、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CS-CoPcS),并以偶氮染料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MO降解过程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降解机理.结果表明:CS-CoPcS催化PS可有效降解MO,当反应温度为25℃,MO初始浓度为152.75μmol/L,pH_0为5.5,PS的投加浓度为10mmol/L,CS-CoPcS投加量为1.25g/L,MO在180min的降解率可达87.21%,降解速率为1.24×10^(-2)min^(-1),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电子自旋共振(EPR)和淬灭实验均证实催化过程产生以硫酸根自由基为主的有效ROS;4次循环利用实验中未能检测出溶液中潜在浸出的钴离子, CS-CoPcS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酞菁钴 壳聚糖 过硫酸盐 硫酸根自由基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酞菁钴对Ni-MH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妙 吴锋 +1 位作者 王芳 陈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6-1168,共3页
研究磺化酞菁钴作为负极添加剂时Ni-MH电池容量、放电电压、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循环性能,并将其与酞菁钴比较。实验数据显示,当磺化酞菁钴添加量为3%时,Ni-MH-MH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较高,以1C倍率充放电循环300次时,容量仍保持在75%以上。
关键词 NI-MH电池 磺化酞菁钴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磺化酞菁钴与硫化钠反应的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晓霞 刘刚 +3 位作者 盛清涛 申峻 王玉高 牛艳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4,共8页
PDS脱硫法有效解决了氰化氢中毒问题,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但副盐问题仍然是目前整个脱硫行业十分关注的话题。采用循环伏安法对PDS脱硫体系中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与硫化钠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2S和Na2Sx在玻碳电极上... PDS脱硫法有效解决了氰化氢中毒问题,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但副盐问题仍然是目前整个脱硫行业十分关注的话题。采用循环伏安法对PDS脱硫体系中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与硫化钠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2S和Na2Sx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是受浓度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且S^2-向S8 的转化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先转化成Sx^2-,进而再生成S8。此外,参与反应的S^2-仅有20%转化为S8。Sx^2-以S2^2-~S9^2-中的某两种形式为主要存在形式,且Sx^2-的存在形式可能对于S8 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有一定影响。bi-CoPc在水溶液中易与 OH^-形成配合物,加入碳酸盐缓冲溶液,可降低配合物的形成能力,同时,Co^+/Co^2+的氧化还原反应更易发生。bi-CoPc与 Na2S反应先生成S2^2-,然后S2^2-可转化为更长链的Sx^2-,最终形成S8。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脱硫机理的了解,同时,对降低副产物生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双核磺化酞菁钴 硫化钠 伏安法 多硫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原位生物合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秋林 郭必泛 +1 位作者 朱佳妮 陈世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67-572,共6页
将一定量的磺化酞菁钴(CoPcS)通过原位生物合成技术掺杂到细菌纤维素(BC)中,一步法制得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CoPcS/BC),解决了金属酞菁复合材料制备条件苛刻、步骤繁琐的难题.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将一定量的磺化酞菁钴(CoPcS)通过原位生物合成技术掺杂到细菌纤维素(BC)中,一步法制得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CoPcS/BC),解决了金属酞菁复合材料制备条件苛刻、步骤繁琐的难题.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CoPcS/BC的形貌变化,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探究了CoPcS掺杂量对CoPcS/BC产率和CoPcS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PcS能通过原位生物合成技术均匀地分散到纤维素中,当培养液中CoPcS的质量浓度为150 mg/L、培养时间为7 d时,CoPcS/BC的产率为1.27 g/L,CoPcS的最大负载量可达110.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磺化酞菁钴 复合材料 原位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喷气燃料为溶剂合成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汉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针对合成磺化酞菁钴通常采用的溶剂有毒的缺点 ,在实验室改用 30 0mL喷气燃料作溶剂 ,在原料n(七水硫酸钴 )∶n(磺化苯酐 )∶n(尿素 ) =0 .1∶0 .35 4∶2 .6 4 ,催化剂钼酸铵为 2 .8g ,反应温度按 135~ 2 4 5℃台阶式升温曲线递升控制 ... 针对合成磺化酞菁钴通常采用的溶剂有毒的缺点 ,在实验室改用 30 0mL喷气燃料作溶剂 ,在原料n(七水硫酸钴 )∶n(磺化苯酐 )∶n(尿素 ) =0 .1∶0 .35 4∶2 .6 4 ,催化剂钼酸铵为 2 .8g ,反应温度按 135~ 2 4 5℃台阶式升温曲线递升控制 ,经 13.5h ,合成出了磺化酞菁钴 ,收率达6 7.3%。又以浸渍法制得活性炭担载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 ,并用它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汽油脱硫醇装置上 ,用催化裂化汽油 (硫醇硫含量为 10 2 μg/ g)为原料进行了无苛性碱脱硫醇试验 ,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脱硫醇效果与现在工业上使用的磺化钛菁钴催化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溶剂 磺化酞菁钴催化剂 引发剂 活性炭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封装磺化酞菁钴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19
作者 王曼 梁镇海 李瑞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515-518,共4页
将磺化酞菁钴配合物封装于Y型分子筛中,制备成分子筛改性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得到磺化酞菁钴/Y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主要出现在-0.67 V,-0.27 V和0.55 V三个电位附近,这反映了配合物中不同价态的钴离子之间以及金属钴和配... 将磺化酞菁钴配合物封装于Y型分子筛中,制备成分子筛改性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得到磺化酞菁钴/Y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主要出现在-0.67 V,-0.27 V和0.55 V三个电位附近,这反映了配合物中不同价态的钴离子之间以及金属钴和配体之间共有三种不同的氧化还原行为;磺化酞菁钴分子在Y型分子筛空腔中其电化学活性仍然存在,但其氧化还原峰电位因受到分子筛结构、骨架效应的影响而发生偏移;封装在Y型分子筛中的CoP c(SO3)4,由于受到分子筛空间效应的影响,平面结构发生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磺化酞菁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PI和磺化酞菁钴催化的环己烷氧化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玉路 林莎莎 +1 位作者 夏道宏 项玉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和磺化酞菁钴(CoSPc)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己烷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NHPI用量、磺化酞菁钴用量的考察,得出环己烷氧化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80℃,n(环己烷)∶n(NHPI)... 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和磺化酞菁钴(CoSPc)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己烷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NHPI用量、磺化酞菁钴用量的考察,得出环己烷氧化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80℃,n(环己烷)∶n(NHPI)=10∶1,n(NHPI)∶n(CoSPc)=6∶1。在气相色谱上用内标法进行氧化反应产物的组成分析,产物除了环己酮和环己醇外,还发现了乙酸环己酯。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环己酮、环己醇、乙酸环己酯的产率及总产率为10.5%、1.1%、0.4%和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酞菁钴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环己烷 环己酮 环己醇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