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钙水泥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建平 田琴 +1 位作者 杨杰山 廉凯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型磷酸钙水泥(rhBMP-2-CPC)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48只双膝关节ACL完全断裂的自身对照模型,24只用rhBMP-2-CPC充填移植腱-骨隧道界面(实验组...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型磷酸钙水泥(rhBMP-2-CPC)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48只双膝关节ACL完全断裂的自身对照模型,24只用rhBMP-2-CPC充填移植腱-骨隧道界面(实验组),24只未用rhBMP-2-CPC(对照组),6只为生物力学试验的正常组。术后第2、4、8和12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2、4、8和12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明显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肌腱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对照组;BMP-CPC能促进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早期腱-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形态发生蛋白-磷酸钙水泥 腱-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
作者 张永乐 窦东梅 +3 位作者 周静 张世清 王晓 曹鸿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50-,共1页
目的探讨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4月对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充填骨缺损.结果术后4-6周恢复功能锻炼及负重行走,经5... 目的探讨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4月对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充填骨缺损.结果术后4-6周恢复功能锻炼及负重行走,经5~20个月随访,患足外观均无异常,无跟骨外翻,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X线片显示BOhler角平均22°,Gissane角平均115.6°.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可复位距下关节,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使其达到解剖复位,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 距下关节 跟骨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章军辉 陈永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 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水泥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显影与成骨功能多聚磷酸锶在磷酸钙骨水泥中的应用
5
作者 唐子牛 褚凤成 +7 位作者 吴康 张林 白艳洁 林潇 杨惠林 周欢 刘慧玲 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9-3547,共9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多聚磷酸锶的显影能力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能与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①分别制备磷酸钙骨水泥(CPC)、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CPS)与含多聚磷酸锶(占骨水泥粉末的质量分数为20%)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20%SrPP-CPN),表征3组骨水泥的理化性能。②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与成骨分化能力。③在24只SD大鼠颅顶部两侧各制作直径5 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CPC组、CPS组与20%SrPP-CPN组进行干预,每组6只。干预4,12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比较,20%SrPP-CPN的显影能力增强、抗压强度与降解速率升高、固化时间延长,并且20%SrPP-CPN在降解过程中可稳定释放Sr^(2+)。②CCK-8实验显示20%SrPP-CPN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饥饿实验(无血清培养)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TP浓度。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在大鼠颅骨缺损实验中,Micro-CT扫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骨水泥降解明显,并且大量新生骨组织分散于降解的骨水泥中;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缺损处Runx2蛋白表达升高(P<0.01)。④结果表明,20%SrPP-CPN具有良好的显影性能与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 磷酸钙水泥 显影剂 生物相容性 降解 成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骨水泥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义朋 谷同同 +1 位作者 刘康 王岩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磷酸钙(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PKP治疗。选... 目的探讨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磷酸钙(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PKP治疗。选择术中在球囊退出后注入CPC/PMMA骨水泥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术中在球囊退出后注入PMMA骨水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测定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并比较两组邻椎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ODI评分、腰背VAS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但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邻椎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孔隙率、骨密度、骨水泥-骨界面间隙模糊或消失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椎及骨水泥形成、分布变化;CT显示,观察组有12例患者骨水泥-骨界面间隙模糊或消失,而对照组患者几乎全部仍清晰可见骨水泥-骨界面间隙。结论对OVCF患者行PKP治疗,CPC/PMMA复合骨水泥与PMMA具有同等的疗效及安全性,但CPC/PMMA复合骨水泥在减少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新骨长入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磷酸钙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伟 侯春林 +2 位作者 刘昌胜 陈爱民 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83-786,共4页
目的 :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 ,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单纯CPC为对照组 ,以按 1gCPC固相配 5mgrhBMP -2的配比将CPC与rhBMP -2复合作为实验组 ,浸入 0 .0 1mol/L的磷酸盐缓冲... 目的 :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 ,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单纯CPC为对照组 ,以按 1gCPC固相配 5mgrhBMP -2的配比将CPC与rhBMP -2复合作为实验组 ,浸入 0 .0 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分别在第 1、2、3、4、7、14、30、90、180、36 0d取缓释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rhBMP -2缓释量 ,绘制rhBMP -2缓释曲线 ,总结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 :第 1~ 7drhBMP -2出现快速释放 ,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 ;第 7~ 14drhBMP -2释放处于平台期 ;第 14~ 36 0drhBMP -2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释放 ,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CPC能对rhBMP -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缓释作用 ,有望充当rhBMP -2的缓释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骨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系统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苗军 王继芳 +2 位作者 汪爱媛 赵程 卢世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mm... 目的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mm时的抗压缩强度、最大压缩强度。结果在压缩力至100N时,3组的抗压刚度值没有明显差异,远端骨块在冠状面(桡尺方向)和矢状面(掌背方向)两个平面上的旋转角度也没有明显差异。压缩位移2mm时压缩强度CPC组(平均375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386N)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116N),最大压缩强度CPC组(平均871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943N)也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395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较严重的骨折可与克氏针和石膏等其他内外固定相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生物力学 磷酸钙水泥
原文传递
局部抗菌药物载药系统克林霉素磷酸钙水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储诚兵 黎檀实 +3 位作者 郝立波 王慧 曹敬荣 王继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CPC)复合克林霉素制成局部抗菌药物载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CPC复合2%、5%克林霉素后,对初凝时间(tI)及终凝时间(tF)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5%复合克林霉素磷酸钙水泥(CLCPC)试样浸于PBS液中每日释... 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CPC)复合克林霉素制成局部抗菌药物载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CPC复合2%、5%克林霉素后,对初凝时间(tI)及终凝时间(tF)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5%复合克林霉素磷酸钙水泥(CLCPC)试样浸于PBS液中每日释放克林霉素的浓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平皿扩散法观察2%、5%CLCPC及2%复合克林霉素Palacos骨水泥(CLPMMP)体外抑菌能力;X射线晶体衍射(XRD)分析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克林霉素对CPC固化产物及结构有无影响。结果克林霉素缩短了2%、5%CLCPC的固化时间;2%5、%CLCPC释放克林霉素在最初6 h呈暴发性,到第4天克林霉素释放速度减慢,至42 d仍能释放克林霉素;2%CLPMMP比2%CLCPC的每日抑菌环小,2%CLCPC又比5%CLCPC的抑菌环小;至抑菌试验42 d,CLCPC及CLPMMP仍均有抑菌作用;从抑菌试验30 d起,放置2%CLPMMP试样处可见大量细菌菌落,而2%、5%CLCPC无此现象;XRD分析及SEM观察克林霉素对CPC固化产物、晶体大小及结构无影响。结论克林霉素可复合CPC制成局部抗菌药物载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克林霉素 抗菌药物 载药系统
原文传递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军 王继芳 +1 位作者 夏群 刘春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转速度为5°/min,最大扭转角度为10°时停止。记录扭转刚度、10°内的最大扭矩及所对应的最大扭角。结果在10°的扭转范围内,CPC固定组、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均比克氏针固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大扭转角度分别为4.3°和5.0°,均比克氏针组(9.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C固定组与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之间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及最大扭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转角度小于4。范围内,CPC的抗旋转固定强度要比克氏针大,超过这个范围,骨水泥就会发生断裂,CPC的有效固定范围比克氏针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磷酸钙水泥 生物力学 克氏针
原文传递
磷酸钙水泥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百成 张谦 +4 位作者 霍苗 张展翅 王晓峰 耿晓鹏 高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2-854,共3页
关键词 骨愈合不良 磷酸钙水泥 十字韧带重建术 前十字韧带重建 膝关节不稳 术后随访 康复锻炼
原文传递
磷酸钙骨水泥的体内外显影性能优化
12
作者 伍自涵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为了优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体内显影性能,便于临床医师通过X射线辅助注射,从而防止材料在宿主体内的不当移位,本研究通过引入临床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显影剂——欧乃派克,提升CPC在X光下的衬度。分别考察了不同显影剂添加量下,CPC... 为了优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体内显影性能,便于临床医师通过X射线辅助注射,从而防止材料在宿主体内的不当移位,本研究通过引入临床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显影剂——欧乃派克,提升CPC在X光下的衬度。分别考察了不同显影剂添加量下,CPC在离体骨内、大型动物体内的显影效果。发现60%含量下的欧乃派克能基本满足临床对骨修复材料衬度的要求。该研究证明欧乃派克能显著提升CPC的显影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为开发功能更完善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欧乃派克 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加可吸收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巫洪波 武明鑫 +4 位作者 邓兰英 谢惠缄 邓颂波 郭汉明 姚仕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370-1370,共1页
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加可吸收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6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磷酸钙水泥 自体红骨髓 可吸收 生物型 治疗 复合 经皮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载药妥布霉素人工骨(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传军 陈统一 +1 位作者 张键 刘昌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 评价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calciumphosphatecement)载药妥布霉素及植入兔体内后的CPC生物降解特性。方法 把CPC棒和妥布霉素CPC药棒植入兔股骨 ,观察其界面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通过 3个月观察 ,发现CPC棒和CPC药棒有部分被吸... 目的 评价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calciumphosphatecement)载药妥布霉素及植入兔体内后的CPC生物降解特性。方法 把CPC棒和妥布霉素CPC药棒植入兔股骨 ,观察其界面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通过 3个月观察 ,发现CPC棒和CPC药棒有部分被吸收现象 ,并且药棒中有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妥布霉素 组织学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体内缓释及修复兔长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效棠 赵黎 +4 位作者 胡蕴玉 李丹 袁志 崔庚 杜俊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 寻找抗感染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制备工艺简便的药物缓释方式 ,一期修复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方法 将载药的自凝固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分 4柱置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massive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MR... 目的 寻找抗感染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制备工艺简便的药物缓释方式 ,一期修复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方法 将载药的自凝固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分 4柱置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massive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MRBX) ,制成 CPC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CPC- MRBX)。用 18只成年大白兔行体内缓释实验。按照术后 1、2、5、10、15、2 0、2 5、30和 35 d分为 9组 ,每组 2只。将 CPC- MRBX植入兔骶棘肌肌袋中 ,按各时间点测定动物的血药浓度 ,并从植骨处取软组织测定植骨区周围的药物浓度。动物模型采用兔股骨感染长段骨缺损模型 ,共 4 0只。外固定架位于膝上 1.5~ 2 .0 cm ,邻近截骨处的固定针距离截骨端 0 .5~ 0 .8cm,针道方向垂直于股骨前外侧面 ,并在植入材料后适当加压。实验组 (n=2 5 )用 CPC- MRBX修复 ,对照组 (n=15 )将自体骨段回植。术后观察动物饮食、活动和伤口的变化 ;在 4、8、16和 2 4周分别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两组骨愈合情况。 结果 CPC- MRBX的制备过程在常温、常压下顺利完成 ,体内药物缓释实验显示组织中有效药物浓度可以维持 30 d左右 ,同时血药浓度无明显增高。动物模型的固定方法可靠 ,术后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可。术后 4 d动物能够正常站立 ,X线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重组合异种骨 药物缓释 载药核心 感染性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颗粒对磷酸钙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昌胜 陈飞跃 +1 位作者 黄粤 郑海燕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颗粒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以等摩尔的磷酸四钙(tetracalciumphosphate,TECP)和无水磷酸氢钙(dicalc... 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颗粒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以等摩尔的磷酸四钙(tetracalciumphosphate,TECP)和无水磷酸氢钙(dicalciumphosphateanhydrous,DCPA)的混合物为CPC粉末作为研究对象.pH值变化表明CPC水化控制步骤在于DCPA的溶解,降低DCPA的粒径会加快CPC的水化反应速率;而降低TECP的粒径会大大促进DCPA的溶解,从而大大加快水化反应速率.水化放热曲线表明降低TECP粒径会提高水化反应转化率,从而提高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但最高抗压强度49MPa的CPC样品不是由最小粒径的DCPA和最小粒径的TECP组成的.对于凝结时间而言,颗粒越小,凝结时间越短.CPC浆体凝结过程经历了从凝聚结构向凝结—结晶结构的发展过程.由流变模型外推的凝结时间同实测值吻合得很好.交流阻抗谱参数同水泥样品的孔径状态密切关联,其结果进一步证实小颗粒样品的水化反应速率大,抗压强度也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水化硬化 羟基磷灰石 水泥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相杰 姜红江 +2 位作者 刘德忠 周志高 王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2000 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2000 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平均38.7岁。有烟酒史21例,接受激素治疗史15例,髋关节轻微扭伤史2 例,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2~32个月。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9髋,Ⅱ期31髋,Ⅲ期14髋。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分,Ⅱ期平均62.38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22~73个月,平均42.5个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分,Ⅱ期平均92.54分,Ⅲ期平均78.46分。优33髋,良1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2.6%。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髓芯减压、死骨清除的基础上,提供了骨修复的力学支撑,避免了股骨头塌陷,同时通过中药的局部释放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丹参 药物缓释系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述华 傅德皓 +6 位作者 刘昌胜 李进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李鲲 汪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 :评价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phosphatecement ,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6具新鲜老人骨质疏松的脊柱标本 ,从T11~L4 共 36个椎体 ,随机选取其中 32个 ,分为 4组 ,每组 8个。A组 :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放置直... 目的 :评价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phosphatecement ,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6具新鲜老人骨质疏松的脊柱标本 ,从T11~L4 共 36个椎体 ,随机选取其中 32个 ,分为 4组 ,每组 8个。A组 :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放置直径为 6 .5mm的椎弓根螺钉 ,另一侧以直径为 3.5mm的钻头导孔。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CPC) 3~ 5ml ,体温下 ( 37℃ )放置 2 4h后 ,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 :应用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 ,作为对照 ,操作方法同A组。C组 :植入椎弓根螺钉 ,添加或不添加CPC ,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 :相同方法 ,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 :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酸钙 (C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磷酸钙水泥 椎体骨折 CPC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晶种的形貌控制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的原位增强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邵慧芳 刘昌胜 +2 位作者 黄粤 曹雪华 杨海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3-939,共7页
系统考察了不同晶种调节剂及其含量对晶种生长的影响,其中包括D-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果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合成的晶种应用于磷酸钙骨水泥(简称CPC)的原位增强中,使水化产物晶体之间定向生长和排列,从而达到... 系统考察了不同晶种调节剂及其含量对晶种生长的影响,其中包括D-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果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合成的晶种应用于磷酸钙骨水泥(简称CPC)的原位增强中,使水化产物晶体之间定向生长和排列,从而达到对CPC进行增强的目的.晶体各向间的表面能不同或表面结构存在差异导致晶体生长速率不同是原位增强的热力学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CPC的抗压强度达到76.1MPa,径向抗张强度达到24.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晶种 磷酸钙水泥 原位增强 形貌控制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20
20
作者 葛付涛 赵松 +1 位作者 牛丰 张新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评估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OV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31椎体)... 目的:评估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OV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31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60-89岁,平均(71.67±4.36)岁;病程0.5~7d,平均3.2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对疼痛和功能进行评定。通过X线对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24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1.20、3.22±1.12、1.92±0.83,ODI评分分别为40.00±1.15、17.00±2.12、13.00±1.42,椎体高度分别为(18.21±3.21)、(23.82±3.10)、(21.85±3.24)mm,后凸畸形角度分别为(18.21±3.21)°、(7.42±3.13)°、(10.01°±3.11)°,术后24h、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的恢复椎体骨折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磷酸钙水泥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