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张静 刘向龙 张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5年第1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AMI合并HF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各44例。西...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AMI合并HF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各44例。西药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疾病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有创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有创平均动脉压高于西药组患者(t=6.931、4.6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C-反应蛋白、肺动脉楔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低于西药组患者(t=3.484、6.554、6.553、16.931、14.174、24.668、9.032,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63.64%)高于西药组(40.91%),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西药组(χ^(2)=4.056、4.423,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AMI合并HF患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磷酸肌酸钠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
2
作者 闫尚文 闫尚艺 董景梅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VMC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两...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VMC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相关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相关血清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VMC疗效显著,可调节心肌酶谱,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左卡尼汀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谱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感染性心肌炎患者IMA,HMGB1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梁家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67-070,共4页
分析感染性心肌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一般资料,并从中抽取100例进行观察,参照系统随机化法将... 分析感染性心肌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一般资料,并从中抽取100例进行观察,参照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及试验组(n=50),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卡托普利及卡托普利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心肌酶水平、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结果 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发现,常规组有效率为78.88%,试验组(96.00%)更高,P<0.05;比较组间心肌酶水平发现,治疗前组间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比较组间心功能发现,治疗前组间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均上升,但试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比较组间炎症反应发现,治疗前组间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 在感染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酶水平及心功能,在调整新型心肌标志物IMA水平及HMGB1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在感染性心肌炎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建议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IMA HMG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朱雪敏 黄艳茹 仇冰冰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0,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和卡...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0,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和卡托普利组(n=40,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抗氧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卡托普利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4 d后,2组LVEF及F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更高(P<0.01);2组CK-MB、α-HBDH、cTnI、TNF-α、IL-6、IL-8、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低/高于卡托普利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卡托普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0.00%vs.5.00%,χ^(2)=0.180,P=0.671)。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调节抗氧自由基指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磷酸肌酸钠 卡托普利 心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
5
作者 郝海菊 王军 +2 位作者 张俊清 蒋辉 刘仿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心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因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MCP-1、HMGB1、正五聚蛋白-3(PTX-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改善心肌酶、MCP-1、HMGB1等相关指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心肌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庞承贵 曾庆玲 +4 位作者 徐月秀 陈敬祥 陈芳 李家健 张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目的评价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成人心脏瓣膜术患者,按照术中使用心肌保护液不同分为D组和T组,每组30例。D组顺灌Del Nido液+磷酸肌酸钠,T组顺灌St.Thomas液+磷酸肌酸钠,两组患者均在... 目的评价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成人心脏瓣膜术患者,按照术中使用心肌保护液不同分为D组和T组,每组30例。D组顺灌Del Nido液+磷酸肌酸钠,T组顺灌St.Thomas液+磷酸肌酸钠,两组患者均在心脏停跳心内直视下行瓣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注量、灌注次数、自动复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D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6.90±29.47)min短于对照组的(123.83±35.45)min,灌注量(1257.33±370.93)ml、灌注次数(1.63±0.67)次少于T组的(2630.00±873.25)ml、(3.77±1.14)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cTnI水平均有明显上升,术后48 h明显出现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CK-MB水平均有明显上升,术后48 h明显出现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安全应用于成人心脏瓣膜术中,不仅能为心肌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而且能明显减少灌注的次数,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 Nido液 磷酸肌酸钠 心脏瓣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处理用于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吴丽灵 张武 +6 位作者 李贻霞 杨凯 梁结连 杜楚川 文先杰 胡旭东 钟执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52-1658,共7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联合处理对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就诊并计划在体外循环下行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或整形术的患者36例,...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联合处理对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就诊并计划在体外循环下行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或整形术的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例。预处理组男8例,女4例;年龄(58.33±12.35)岁;心功能分级:Ⅲ级8例,Ⅳ级4例。后处理组男5例,女7例;年龄(59.67±13.77)岁;心功能分级:Ⅲ级7例,Ⅳ级5例。联合处理组男7例,女5例;年龄(59.92±11.29)岁;心功能分级:Ⅲ级9例,Ⅳ级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下行腔镜二尖瓣整形术或置换术。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CP 2.0 g,停搏液中加入CP 2.0 g;后处理组:主动脉开放后5 min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2.0 g,体外循环停止前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2.0 g;联合处理组: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CP 1.0 g,停搏液中加入CP 1.0 g,主动脉开放后5 min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1.0 g,体外循环停止前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1.0 g。比较3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 d和术后2 d的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脑利钠肽(BNP)水平。采用F检验、LSD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联合处理组术后48 h肾上腺素的使用比例(1/12)少于预处理组(6/12)和后处理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毕的CK-MB水平[(12.14±4.98)U/L]低于预处理组[(17.51±5.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术后2 d的CK-MB水平[(27.17±11.25)U/L、(17.10±8.27)U/L]均低于预处理组[(37.58±11.15)U/L、(26.46±8.98)U/L]和后处理组[(39.54±14.27)U/L、(24.28±7.0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处理组术毕的cTnI水平[(4.65±1.07)μg/L]低于预处理组[(5.86±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术后2 d的cTnI水平[(6.54±0.86)μg/L、(6.24±1.10)μg/L]均低于预处理组[(8.02±1.04)μg/L、(7.22±1.07)μg/L]和后处理组[(9.01±0.87)μg/L、(7.45±1.0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的BNP水平[(168.64±20.19)ng/L]低于预处理组[(185.65±25.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2 d的BNP水平[(134.77±22.14)ng/L]均低于预处理组[(169.33±26.07)ng/L]和后处理组[(157.10±28.1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P预处理或后处理比较,CP联合处理更能有效地减轻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I/R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酸肌酸钠 预处理 后处理 联合处理 腔镜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致儿童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莹 万蒞 +1 位作者 章江堰 张莎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66-169,共4页
磷酸肌酸是组织中能量储存和转换的重要生物分子。磷酸肌酸钠是其药用形式,在临床上广泛用作心肌保护剂,治疗心脏外科手术期间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疾病[1]。近年来,有关磷酸肌酸钠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2-4],但引起... 磷酸肌酸是组织中能量储存和转换的重要生物分子。磷酸肌酸钠是其药用形式,在临床上广泛用作心肌保护剂,治疗心脏外科手术期间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疾病[1]。近年来,有关磷酸肌酸钠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2-4],但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案例则少有报道。现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磷酸肌酸钠致儿童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磷酸肌酸钠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迟发型过敏反应 儿童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评估
9
作者 张春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为临床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奇偶数原则随机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大剂...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为临床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奇偶数原则随机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和试验组(43例,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肌钙蛋白指标水平,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可以改善其心肌酶指标和肌钙蛋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大剂量维生素C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早期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张永 葛佳 吴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早期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术后运用磷酸肌酸钠。... 目的探讨运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早期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术后运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拔管、睁眼、复苏室停留、下床时间和躁动与镇静评分、住院时间等早期康复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 d、3 d、5 d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苏室停留、下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 d、3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障碍、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磷酸肌酸钠能够缩短老年脊柱手术后复苏室停留、下床、住院时间,减轻躁动以及认知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老年 脊柱手术 早期康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曲珍 何文萍 王轩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AC或EC方案化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 目的:分析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AC或EC方案化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右雷佐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雷佐生及磷酸肌酸钠,3周为1个化疗周期。比较各组化疗后心脏损伤发生率,分析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损伤49例(24.5%)。4组之间的心脏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损伤发生率排序为对照组(50.00%)>B组(24.00%)>A组(16.00%)>C组(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保护方案的使用、化疗周期数>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400 mg与心脏损伤的发生相关(P<0.05)。化疗周期数>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400 mg是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心脏保护剂则是保护因素。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A、B、C组(P<0.05)。化疗前各组患者心肌酶、BNP、cTn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BNP、cTnI水平高于A、B、C组(P<0.05)。4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用于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心脏损伤 注射用右雷佐生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12
作者 陈嘉智 陈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124-1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9例,根据治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高剂量组55例和低剂量组54例。高剂量组采用高...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9例,根据治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高剂量组55例和低剂量组54例。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疗效与心电图改善效果,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低剂量组的77.78%(χ^(2)=8.408,P=0.004);高剂量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低剂量组的72.22%(χ^(2)=9.849,P=0.002);治疗1、2周后,2组CK、CK-MB、LDH水平与cTnI水平逐渐降低,且高剂量组各项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均<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9.09%vs.3.70%,χ^(2)=1.316,P=0.251)。结论应用高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更佳,使得心肌酶、cTnI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不同剂量 维生素C 心肌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13
作者 王丹 卢迎宏 +3 位作者 李智慧 邢瑞星 包晓青 井海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CM)合并心力衰竭(HF)的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CM合并HF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 目的 探讨高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CM)合并心力衰竭(HF)的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CM合并HF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低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接受高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返院复诊时心功能、生存质量;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结论 将高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磷酸肌酸钠联合应用于CM合并HF患者中,可促使其心功能改善,且能有助生存质量提高,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磷酸肌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
14
作者 丘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3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实行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回顾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5例实行胺碘酮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实行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回顾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5例实行胺碘酮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心功能指标(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血清指标(核因子-κB、CD40L)、不良反应(静脉炎、血压异常、心动过缓)及生存质量(WHOQOL)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核因子-κB、CD40L、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因子-κB、CD40L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炎、血压异常、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实行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用药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磷酸肌酸钠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对比分析
15
作者 苏秋琼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36-38,41,共4页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方法:研究病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患者,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86例病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辅酶Q10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方法:研究病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患者,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86例病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辅酶Q10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异常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比果糖二磷酸钠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果糖二磷酸 辅酶Q10 异常心电图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葛丽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7-0050,共4页
分析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使用磷酸肌酸钠的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入选共入选了5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均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分组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成了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前者取常规治疗... 分析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使用磷酸肌酸钠的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入选共入选了5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均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分组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成了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前者取常规治疗法,后者取磷酸肌酸钠治疗,经由治疗有效率、病症缓解程度、心肌指标、炎症指标、不良反应等多项指标评析其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较短,而对照组则相对较长,二者差异较大(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组间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肌酶谱测得指标较好,而对照组略差,两组虽有好转,但前者更优,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00%),检验得知P<0.05;治疗前两组白介素-6以及降钙素原比较,检验得知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以及降钙素原均低于治疗前,检验得知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6以及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检验得知P<0.05;不良反应率在研究组、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快、实验室指标更平稳,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呼吸道感染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何茸茸 刘晶晶 徐莉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后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用磷酸...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后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用磷酸肌酸钠+大剂量维生素C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总临床疗效、心肌酶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H、CK以及CK-MB等心肌酶指标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过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后所取得疗效十分理想,可有效调节心肌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患者 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高龄严重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及B型尿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苑晓烨 李芳 +2 位作者 姚丽霞 邵伟华 王素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995-4997,共3页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加之高龄人各器官储备功能及代偿能力下降,使得肺部感染患者容易诱发多脏器衰竭,其中又以伴发心力衰竭者常见。研究表明,心肌酶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加之高龄人各器官储备功能及代偿能力下降,使得肺部感染患者容易诱发多脏器衰竭,其中又以伴发心力衰竭者常见。研究表明,心肌酶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异常升高与老年性肺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高龄 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 脑尿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于文波 黄明君 +4 位作者 许华山 姚星星 文冰 付国伟 赵文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筛选该院心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配进入磷酸肌酸钠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磷酸肌酸钠加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筛选该院心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配进入磷酸肌酸钠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磷酸肌酸钠加乌司他丁复合组(CU组)和对照组(M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ICU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同时检测不同时间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4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住院死亡、并发症的发生和ICU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U组、CU组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低于M组(P<0.05),并且CU组后并行时间低于C组和U组(P<0.05);与M组比较,术后血浆中CK-MB、cTnI浓度均比其他组低(P<0.05),但CU组降低更明显。结论 CP联合UTI的应用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减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心肌损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人工 磷酸肌酸钠 乌司他丁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晓燕 纪丽丽 +3 位作者 张红明 孟可 张国明 韩淑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一次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一次力竭组(n=12)、磷酸肌酸钠组(n=12)。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ATP含量及...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一次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一次力竭组(n=12)、磷酸肌酸钠组(n=12)。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ATP含量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组、磷酸肌酸钠组血浆FFA、E、NE浓度均增高(P<0.05),心肌ATP含量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一次力竭组、磷酸肌酸钠组UCP2 m RNA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4%、24%,UCP2蛋白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5%、26%。相关分析显示,心肌组织UCP2表达量与血浆FF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血浆FFA浓度与血浆E、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3,r=0.88,P<0.01)。结论力竭运动后心肌组织UCP2表达量显著上调,ATP合成减少,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运动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之一。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钠可拮抗运动应激导致的UCP2表达升高,增加ATP储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能对运动导致的心源性猝死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猝死 心脏 运动过度 磷酸肌酸钠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