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磷酸化真核翻译启动因子2α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贾跃军 葛广成 +4 位作者 李中兴 冯瑞 沈斌 吴丹 王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35-37,44,共4页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磷酸化真核翻译启动因子2α(P-e IF2α)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膀胱泌尿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6对膀胱癌和正常膀胱活检新鲜组织的GRP78和P-e IF2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磷酸化真核翻译启动因子2α(P-e IF2α)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膀胱泌尿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6对膀胱癌和正常膀胱活检新鲜组织的GRP78和P-e IF2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膀胱泌尿上皮癌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RP78蛋白在膀胱泌尿上皮癌中表达较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上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膀胱泌尿上皮癌组织中的GRP78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膀胱泌尿上皮癌中,GRP78较正常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与膀胱泌尿上皮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e IF2α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磷酸化真核翻译启动因子2α 膀胱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沉默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可抑制胰腺癌细胞BxPC-3体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朝 胡端敏 诸琦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homo sapiens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2,EEF1A2)对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种胰腺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homo sapiens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2,EEF1A2)对胰腺癌BxPC-3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EEF1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EEF1A2-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到BxPC-3细胞中,随后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EEF1A2的mRNA及蛋白表达,应用体外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BxPC-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p-Akt和总Ak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除SW1990细胞呈EEF1A2低表达外,BxPC-3、Patu8988和Panc-1细胞均呈EEF1A2高表达。EEF1A2-siRNA转染BxPC-3细胞48 h后,EEF1A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siRNA转染的细胞和空白对照细胞明显降低(P<0.01)。EEF1A2-siRNA转染组BxPC-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EEF1A2-siRNA转染组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而总Akt蛋白表达水平未显著改变(P>0.05)。结论:siRNA干扰下调EEF 1A 2基因表达可明显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EEF1A2调控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肽延伸因子 RNA干扰 肿瘤侵润 细胞迁移分析 人类翻译延长因子1A2
原文传递
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过表达对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及体内转移的影响
3
作者 许朝 胡端敏 +1 位作者 章永平 诸琦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lA2)过表达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和肺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EEFlA2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EEFlA2稳定过表达的SW1990/EEFlA2细胞株及空质粒对照的SW1990/GFP细胞株...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lA2)过表达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和肺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EEFlA2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EEFlA2稳定过表达的SW1990/EEFlA2细胞株及空质粒对照的SW1990/GFP细胞株,并以亲本SW1990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EEFlA2mRAN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射癌细胞方法构建肺转移模型,8周后观察并计数肺表面的转移结节。结果SW1990/EEFlA2细胞EEFlA2mRNA相对表达量为3.252±0.344,显著高于SW1990/GFP细胞的1.000±0.060及亲本细胞的0.944±0.041(t值分别为2.255、2.305,P值均〈0.01);EEFlA2蛋白表达量为0.833±0.050,显著高于SW1990/GFP细胞的0.247±0.035及亲本细胞的0.273±0.041(t值分别为0.572、0.559,P值均〈0.01);穿膜细胞数为(60±4)个,显著多于SW1990/GFP细胞的(33±4)个和亲本细胞的(26±3)个(t值分别为31.33、34.78,P值均〈0.01);裸鼠肺转移结节显著多于SW1990/GFP细胞及亲本细胞组(5/5比1/5、1/5,P值均〈0.05)。结论EEFlA2过表达可以明显增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肺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人类翻译延长因子1A2 慢病毒感染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衣霉素海马内给药诱导海马神经元死亡的新现象与假说
4
作者 袁磊 邓思敏 +8 位作者 张海霞 钱诗蕾 徐斌 龚济钦 曾杰 潘娟 刘宏哲 胡明华 吴长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259-8265,共7页
背景: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和红藻氨酸均可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但两者大有不同。目的:比较海马CA1区内注射红藻氨酸和衣霉素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情况。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PBS组、红藻氨酸组和衣... 背景: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和红藻氨酸均可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但两者大有不同。目的:比较海马CA1区内注射红藻氨酸和衣霉素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情况。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PBS组、红藻氨酸组和衣霉素组,海马CA1区分别注射红藻氨酸、衣霉素和PBS。结果与结论:Fluoro-Jade B染色显示,红藻氨酸组小白鼠注射后2,3,4,5,6,8 h损伤侧出现海马神经元死亡明显。衣霉素组小白鼠注射后4 h损伤侧CA1区可见神经元明显死亡,对侧无明显死亡;衣霉素组小白鼠注射后5 h损伤侧CA1-3区未见神经元明显死亡,但对侧CA1-3区可见大量神经元死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衣霉素组小白鼠注射后4,5 h神经元死亡明显区域内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的表达明显上调。结果提示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后5 h出现海马神经元同侧给药对侧死亡的现象,是由于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后随着药物浓度的扩散在4.0-5.0 h间神经元凋亡可能有一个由同侧向对侧迅速蔓延的过程,这是不同于红藻氨酸海马内注射诱导神经元死亡过程的又一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霉素 红藻氨酸 神经元 海马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脑立体定位 免疫组化 Bederson体征评分 磷酸化翻译起始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促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洲 凌江红 +4 位作者 徐宽 张丽敏 张钰琴 王煜姣 谢天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与多潘力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各组均于造模第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与多潘力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各组均于造模第1天给予药物干预,柴胡疏肝散组、多潘立酮组分别给予0.63 g/mL柴胡疏肝散水煎剂1.5 mL、0.6 mg/mL多潘立酮水溶液1.5 mL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5 mL灌胃,2次/d,共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24 h,各组予以营养性半固体糊(1.5 mL/100 g体质量)灌胃,30 min后麻醉开腹,剪取完整胃,根据全胃重、空胃重计算胃排空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窦部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部黏膜组织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多潘立酮组胃排空率高(P均<0.05)。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胃窦组织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内PERK、p-eIF2α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多潘立酮组胃窦组织内PERK、p-eIF2α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PERK/eIF2α促进FD大鼠胃排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柴胡疏肝散 中药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磷酸化翻译起始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闭塞病/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6
作者 胡慧 谢军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73-76,83,共5页
肺毛细血管瘤病(pulmonary angiomatosis,PCH)是一种罕见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其特征是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增生。肺静脉闭塞病(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PVOD)组织学表现与PCH有明显的重叠,被认... 肺毛细血管瘤病(pulmonary angiomatosis,PCH)是一种罕见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其特征是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增生。肺静脉闭塞病(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PVOD)组织学表现与PCH有明显的重叠,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归属于PCH。基因检测可使PVOD/PCH更早得到确诊,但其病程进展快,治疗无循证医学证据,预后也更差,靶向治疗部分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肺水肿,肺移植仍然是符合条件的患者唯一首选治疗方法。进一步了解PVOD/PCH的分子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细血管瘤 肺静脉闭塞病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编码翻译起始因子2激酶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封闭EEF1A2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佳 诸琦 +1 位作者 曹海霞 章永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 观察靶向封闭EEF1A2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转录制备2对EEF1A2 siRNA,应用脂质体技术转染胰腺癌细胞株BxPC-3,半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EEF1A2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膜联蛋白V... 目的 观察靶向封闭EEF1A2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转录制备2对EEF1A2 siRNA,应用脂质体技术转染胰腺癌细胞株BxPC-3,半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EEF1A2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细胞色素C和Bid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2对EEF1A2 siRNA均能有效降低BxPC-3细胞中EEF1A2的表达,其中第2对siRNA静默效果更佳,EEF1A2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抑制率均达75%左右.抑制BxPC-3细胞中EEF1A2的表达后,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15.28%±3.65%,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11%±3.05%和空白组的9.41%±4.14%,同时伴随出现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和Bid的蛋白活化增强和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结论 抑制EEF1A2表达能明显诱导胰腺癌细胞BxPC-3的凋亡,而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的激活可能均参与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人类翻译延长因子1A2 小分子干扰RNA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