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河流域净人为磷输入变化及其对河流总磷通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木兰 黄洁钰 +1 位作者 王焕晓 王晓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9-1608,共10页
为了定量分析长期净人为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对河流总磷(TP)通量的影响,本研究估算了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及河流TP通量,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量为4.93~10.74 ... 为了定量分析长期净人为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对河流总磷(TP)通量的影响,本研究估算了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及河流TP通量,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量为4.93~10.74 kg·hm^(-2)·a^(-1),年均增长率为4.01%,其在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南高北低,90%以上的NAPI来自化肥和食品/饲料;潮河TP通量变化主要与流量有关,其均值为1.70×10^(-2) kg·hm^(-2)·a^(-1);潮河流域磷输出率(TP/NAPI)降低主要是由于水文气候因素对磷迁移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土壤和沉积物的强烈截留作用。研究表明,在潮河流域的磷素管理措施中,需要更加关注磷输入和滞留磷的协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河流域 净人为输入(NAPI) 河流总磷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小流域氮、磷通量的影响——以延安市河流流域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卓识 霍守亮 +2 位作者 马春子 张含笑 黄炜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964-970,共7页
采用外源污染物负荷模型和流域氮、磷通量核算模型,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在延安市4条河流流域建立了流域氮、磷负荷经验模型,分析流域氮、磷通量与净人为氮、磷输入量,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净人... 采用外源污染物负荷模型和流域氮、磷通量核算模型,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在延安市4条河流流域建立了流域氮、磷负荷经验模型,分析流域氮、磷通量与净人为氮、磷输入量,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净人为氮、磷输入量,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氮、磷通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可以分别解释流域氮、磷通量变化的25.67%和18.29%,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氮、磷通量;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数据模拟了近期和远期不同发展情景下流域氮、磷通量的变化情况,在气候变化的驱动下,即使净人为氮、磷输入量和土地利用类型保持现状不变,氮、磷通量在远期预测中仍会呈增加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降水对氮、磷通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会对流域氮、磷通量产生影响,在制定流域氮、磷削减方案时,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方案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磷通量 气候变化 降水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出水断面磷通量及形态研究(1998-2019年) 被引量:6
3
作者 娄保锋 欧阳雪姣 杨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8,共14页
总磷是长江流域备受关注的污染物。来自长江上游的物质输送对长江中下游、对入海口水域水生态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19982019时期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之间的衔接断面暨三峡水库出水断面的磷通量及形态变化。整个研究时段分为3个阶段:19982... 总磷是长江流域备受关注的污染物。来自长江上游的物质输送对长江中下游、对入海口水域水生态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19982019时期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之间的衔接断面暨三峡水库出水断面的磷通量及形态变化。整个研究时段分为3个阶段:19982002(阶段Ⅰ,三峡水库运行之前),20032013(阶段Ⅱ,作为过渡时期)及20142019(阶段Ⅲ,三峡水库实现175 m正常蓄水位且金沙江下游段向家坝和溪洛渡水库运行后),以阶段Ⅰ、Ⅲ为重点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0142019年总磷年通量平均为5.67万t/a,比19982002年减少了38.0%;溶解态磷年通量为4.02万t/a,增加了60.0%;颗粒态磷年通量为1.67万t/a,减少了74.9%。磷的主导形态由颗粒态变为溶解态,溶解态磷通量占比由27.5%上升为70.9%;相应地,颗粒态磷通量占比由72.5%下降为29.1%。总磷、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通量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近20年来,水沙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含沙量(SS)与水量(Q)正相关性大幅下降,其拟合方程的斜率由1.44下降为0.10,R 2由0.83下降为0.57。溶解态磷月通量在总磷月通量中的占比(λDF)随输沙量或泥沙含量(SS)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基本未变,20142019年λDF与SS的经验模型为λDF=1.2883-0.3688×lgSS(mg/L)。三大水库的拦沙作用和流域水土保持作用导致的水沙条件变化是磷通量及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出水生物可利用磷浓度升高及光能吸收增强对初级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及藻类密度的影响等生态效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磷通量 形态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通道望虞河的水质变化特征及磷通量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年浩 陆昊 +2 位作者 汪汇 刘彤 钱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56-60,63,共6页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西岸支流恶化望虞河水质,使得沿程水质变化特征复杂并抬升入湖污染负荷。2007—2021年引江济太调水期间,望虞河入湖的COD_(Mn)、TP相较长江来水分别上升40.2%和13.3%,长江来水本身也有导致贡湖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期望虞河引江入湖磷通量累计1306.3 t,净通量237.5 t,对贡湖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特征 磷通量 引江济太 望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总磷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思璇 宋瑞 +1 位作者 许全喜 袁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9-185,共7页
磷是河流生态的重要限制因子,水库调度带来的下泄沙量减少、出库泥沙细化等效应将导致磷通量和输移过程改变,从而给长江上游流域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该文基于水文-水质同步观测站点水文、泥沙及总磷长时间序列资料,系统分析溪洛渡、向... 磷是河流生态的重要限制因子,水库调度带来的下泄沙量减少、出库泥沙细化等效应将导致磷通量和输移过程改变,从而给长江上游流域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该文基于水文-水质同步观测站点水文、泥沙及总磷长时间序列资料,系统分析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上游磷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建立总磷通量变化与水沙条件的定量响应关系,明确重点支流入汇对干流磷污染的影响及贡献率。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磷通量沿程变化表现为向家坝至清溪场增加,后清溪场至万县有所减少,清溪场站为长江上游磷通量峰值所在站点。溪洛渡、向家坝蓄水运用后,长江上游水量相对稳定、沙量锐减,干流各站点磷通量多年均值呈减小态势,磷通量与输沙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入汇对干流磷污染影响相对较大,而横江贡献率较小,基本稳定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通量 长江上游 水库 水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通量定量方法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敬富 陈权 +2 位作者 金祖雪 杨姣姣 陈敬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3-913,共11页
磷是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关键限制性元素。沉积物磷释放是湖泊水体磷的重要内源,特别是在外源磷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湖泊。量化湖泊内源磷通量对科学制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现有的湖泊内源磷通量的定... 磷是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关键限制性元素。沉积物磷释放是湖泊水体磷的重要内源,特别是在外源磷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湖泊。量化湖泊内源磷通量对科学制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现有的湖泊内源磷通量的定量估算方法,即原位观测法、沉积物柱芯培养法、孔隙水浓度剖面估算法、质量平衡法、同位素质量平衡法和经验公式法,系统分析了6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缺点及适用性;讨论了内源磷总通量与净通量的差异、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重要性以及深分层湖泊与浅分湖泊的区别。最后就加强湖泊内源磷通量及其环境意义的研究提出建议:为了正确评估内源负荷对湖泊水体磷的贡献,应强调总通量而不是净通量,重视沉降通量和沉积物再悬浮与再沉积的研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应重视内源磷负荷对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释放通量 定量方法 通量 通量 时空尺度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的引江济太入湖磷通量计算
7
作者 陈年浩 陆昊 +2 位作者 饶文昕 刘彤 钱新 《四川环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在太湖蓝藻暴发的风险依然较高和未来规划引水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摸清引江济太入太湖不同形态的磷通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沿望虞河—太湖布设17个采样点的6次现场环境监测数据,运用随机森林(RF)方法构建溶解态总磷(DTP)浓度模拟模... 在太湖蓝藻暴发的风险依然较高和未来规划引水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摸清引江济太入太湖不同形态的磷通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沿望虞河—太湖布设17个采样点的6次现场环境监测数据,运用随机森林(RF)方法构建溶解态总磷(DTP)浓度模拟模型并估算入湖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通量。结果表明,RF模型的R^(2)、RMSE、NSE分别为0.690、0.0110和0.651,具有良好的拟合和泛化性能,为历史DTP浓度数据的反演提供了新思路。总磷、风向、浊度、水温、pH和溶解氧是模型的重要预测因子。2010~2021年,望虞河入湖的DTP通量为6.7~83.7 t,年均34.6 t,占TP通量的比例为42.2%~66.6%,引江济太调水入湖的溶解态磷输入对贡湖磷循环及水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研究结果可为分析该影响提供关键数据,并为优化引江济太引水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望虞河 形态 磷通量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澄湖环湖河道总磷通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晋虎 古向前 俞悦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期110-112,160,共4页
通过对阳澄湖周边进出湖河道水量及入湖总磷通量趋势的分析,识别出了总磷的主要来源区域和各主要河道总磷通量比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七浦塘引水的情况下,阳澄湖入湖总磷通量主要来自于西线入湖河道,其中3条河道占了西线入湖总磷通量91.... 通过对阳澄湖周边进出湖河道水量及入湖总磷通量趋势的分析,识别出了总磷的主要来源区域和各主要河道总磷通量比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七浦塘引水的情况下,阳澄湖入湖总磷通量主要来自于西线入湖河道,其中3条河道占了西线入湖总磷通量91.3%,是阳澄湖西线总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治和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通量 污染来源 阳澄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9年东江干流氮磷通量传输特征与源解析
9
作者 杜青平 程浩 +2 位作者 高伟 陈岩 张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东江是华南地区主要水源地之一,其河流氮、磷通量变化对珠江口富营养化和重要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东江干流氮、磷通量的复杂变化及其来源贡献不清问题,基于LOADEST模型对2014—2019年东江干流上下游氮、磷逐日通量进行模拟,结... 东江是华南地区主要水源地之一,其河流氮、磷通量变化对珠江口富营养化和重要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东江干流氮、磷通量的复杂变化及其来源贡献不清问题,基于LOADEST模型对2014—2019年东江干流上下游氮、磷逐日通量进行模拟,结合LAM模型解析氮、磷来源与贡献,评估东江干流氮、磷通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多尺度污染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2014—2019年东江氮、磷年均通量分别为1890 kg·km^(-2)和77 kg·km^(-2),位居国内外主要江河的高位;②东江氮、磷通量从上游到下游呈指数增长趋势,氮、磷通量的时间累积关系呈凸弧曲线,具有显著的瞬时高通量特征;③东江干流的氮、磷输入以非点源为主,76.8%以上的氮和94.7%以上磷来源于非点源,虽然汛期和非汛期有所差异,但非点源是东江干流氮、磷的主导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通量 LOADEST 时空变化 东江 LAM 源解析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洞庭湖区出入湖磷通量模拟及水质预测:机器学习与传统水文模型耦合方法
10
作者 刘杰 陈前 +5 位作者 许妍 查悉妮 张美一 辛小康 唐文忠 张洪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95-4007,共13页
磷通量的波动对出入湖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直接影响.在水质波动显著的洞庭湖区,使用SWAT模型模拟该区域的出入湖磷通量,并分析各水系区间的磷滞留情况.基于水文物理过程搭建耦合模型,再利用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训练,并利用该模型对... 磷通量的波动对出入湖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直接影响.在水质波动显著的洞庭湖区,使用SWAT模型模拟该区域的出入湖磷通量,并分析各水系区间的磷滞留情况.基于水文物理过程搭建耦合模型,再利用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训练,并利用该模型对湖区近期水质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出入湖磷通量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无机磷是主要的磷形态.2012—2021年洞庭湖区平均TP入湖通量为2.94×10^(4)t/a,平均出湖TP通量为3.34×10^(4)t/a,平均出湖TP浓度为0.13 mg/L.其中,三口区间作为入湖磷通量贡献最大的区间,其TP输出浓度也最高,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区域.洞庭湖区TP滞留率较低,使其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TP来源.耦合模型对于洞庭湖区的出入磷通量的输出过程模拟效果良好,NSE值均>0.8,在RPE值处于10%水平下的RMSE值均较低,实现了LSTM网络替代大型分布式物理模型的仿真建模.基于上述模型根据《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对洞庭湖近期TP输出浓度进行了预测,在各区间入湖TP浓度控制在0.1 mg/L的情景下,能够实现湖区水环境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湖磷通量 耦合模型 机器学习 滞留 水质预测 洞庭湖区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苏丽丹 林卫青 +1 位作者 杨漪帆 朱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5,39,共5页
水体中氮、磷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心1个采样点、... 水体中氮、磷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心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温度、扰动、pH共3个环境因子,考察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浅水型湖泊水体中底泥氮、磷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淀山湖底泥具有明显的TP释放特性;在不同采样点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底泥TN释放通量为-55.74^-2.98 mg/(m3.d),TP释放通量为0.21~26.39 mg/(m3.d)。温度会影响底泥的氮、磷释放,且温度越高,TN、TP释放通量越大;扰动上覆水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扰动越大,TN、TP释放通量越大;pH增大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淀山湖进水口底泥受污染较严重,在湖中心的底泥磷含量也相当高,在出水口的底泥受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浅水型湖泊 通量 磷通量 环境因子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丽丹 林卫青 +1 位作者 杨漪帆 朱永青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97-201,共5页
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 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pH值、温度、扰动3个环境因子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浅水湖水体中底泥氮,磷释放因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淀山湖底泥具有明显的TP释放特性;温度会影响底泥的氮、磷释放量.且温度越高,TN、TP释放通量越大;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扰动越大,氮、磷释放通量越大;PH升高会加快底泥氮、磷释放通量;淀山湖进水口处底泥污染较严重,湖中心的底泥磷含量也相当高,在出水口处的底泥受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浅水型湖泊 通量 磷通量 环境因子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 被引量:36
13
作者 蔡立胜 方建光 董双林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57-64,共8页
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 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用 4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 4的通量为 376 33μmol/m2 ·d ,NO- 3、NO- 2 和PO3- 4的通量分别是 33 0 2、6 4 1、10 .0 8μmol/m2 ·d。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 2 81 7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 2 8 73% ,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 4 16 2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海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论可以运用到规模化养殖海湾养殖容纳量的进一步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氮的通量 通量 沉积物-海水界面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立贤 康得军 +3 位作者 刘成 朱利钊 申秋实 陈开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7-2147,共11页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470.8~1012.3)mg/kg,平均值达到(688.4±186.48)mg/kg,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下游坝前区域磷污染最为严重;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铝结合态磷(352.61mg/kg)>铁结合态磷(Fe-P)(98.10mg/kg)>闭蓄态磷(88.77mg/kg)>钙结合态磷(72.42mg/kg)>有机磷(33.38mg/kg)>可交换态磷(1.64mg/kg).全库沉积物总体表现为磷的释放源,其中,秋季释放风险最高,冬季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从磷释放的源转变为汇;全年平均静态释放通量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81±2.34)mg/(m^(2)·d)和(2.15±3.47)mg/(m^(2)·d),2种方法所得全年磷释放量分别为1.92和3.67t,秋季释放量最大.铁结合态磷(Fe-P)的转化可能是控制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的重要原因,由氧分层导致的沉积物厌氧及铁结合态磷(Fe-P)溶解释放将增加下层水体磷浓度,并在水体逆温后增加水柱总体磷浓度.在秋季大量磷释放之后,应更加关注随后的逆温对整个水体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负荷 沉积物-水界面 磷通量 对河口水库 深水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磷及“三磷”入河通量及其对干流关键断面磷通量的贡献:模型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晏维金 李青倩 +4 位作者 王芳 王佳宁 余其彪 宋永会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159,共11页
河流磷含量是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河流磷的循环和含量的关系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河流磷的来源及其对河流磷通量的贡献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近10年来,长江流域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简称“三磷”)的陆源输入可... 河流磷含量是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河流磷的循环和含量的关系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河流磷的来源及其对河流磷通量的贡献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近10年来,长江流域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简称“三磷”)的陆源输入可能是河流磷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三磷”的入河量及其对长江关键断面磷通量的贡献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流域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土地利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收支、河流strahler分级理论、河道截留的“spiraling”理论等,模拟流域陆源磷的入河量、长江关键断面磷输送通量及“三磷”入河量对长江输送磷通量的贡献份额,并将模型结果与长江关键断面连续2年(2016—2017年)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10—2017年多年总磷入河量约为52.0×10^(7)kg,总磷入河模数为(285.19±23.38)kg·km^(-2)·a^(-1).流域总磷入河量主要受到面源输入和“三磷”输入的控制,其中,“三磷”入河量从9.23×10^(7)kg增加到26.57×10^(7)kg.长江流域“三磷”入河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金沙江下游、乌江流域、长江上游地区、岷沱江流域、汉江和长江中游等子流域“三磷”贡献了长江磷输送通量的32.8%,是长江磷的主要来源之一.模型情景分析揭示情景3、4、9减排效果显著且可以实现,建议作为当前长江水环境磷规划管理工作的首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模型模拟 入河量 输出通量 多情景分析
原文传递
太湖无锡湖区沉积物磷含量及其沉积通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王晓蓉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513-517,525,共6页
采用210Pb法等测定了无锡太湖沿岸东五里湖、三山和鼋头渚等点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沉积速率、各形态磷含量,计算得到了各采样点的磷沉积通量.结果表明,东五里湖、三山和鼋头渚沉积物80年代后沉积速率分别为0.32、0.10和0.05 cm/a,其... 采用210Pb法等测定了无锡太湖沿岸东五里湖、三山和鼋头渚等点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沉积速率、各形态磷含量,计算得到了各采样点的磷沉积通量.结果表明,东五里湖、三山和鼋头渚沉积物80年代后沉积速率分别为0.32、0.10和0.05 cm/a,其中东五里湖的沉积速率近几十年增加很快,磷沉积通量也急剧增加,最大达0.27 mg/(cm2.a),表明湖泊沉积物中高质量浓度的磷对其富营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富营养化 沉积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一2018年滇池总磷出入湖通量变化与源汇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东少 曹敏 +2 位作者 段仲昭 张远 高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6-1319,共14页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模型解析了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河流、大气沉降和出湖河流的磷通量变化特征,评估了湖体总磷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磷通量年际间波动范围大,在118~700 t/a之间,多年平均入湖磷通量为280.61 t/a,其中河流平均输入251.97 t/a,大气沉降平均输入28.64 t/a,在研究的气象水文因子中,入湖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湖流量和调水量,其次是降水;②滇池外海年均出湖总磷通量42.25 t/a,在8~84 t/a之间波动,出湖通量变化主要受入湖流量与调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③在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滇池外海均表现为磷的环境汇,多年平均磷滞留量为238.36 t/a,但在部分年份(2009、2018年)逐日尺度上存在源效应。针对滇池外海常年表现磷的环境汇问题,调水工程对降低磷的滞留率有显著作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磷在湖泊中富集的问题。滇池外海持续的磷汇效应将增加湖泊未来水生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EST 随机森林 磷通量 时空特征 源汇效应 外海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后三峡库区总磷通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向军 邓先明 +2 位作者 谢国超 覃道品 翟婉盈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9-3977,共9页
金沙江下游从上往下依次建设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呈串联形式的梯级水电站,这4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随之影响磷的迁移过程。基于4座梯级水电站的建设运行特点,将研究时间划分为2座... 金沙江下游从上往下依次建设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呈串联形式的梯级水电站,这4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随之影响磷的迁移过程。基于4座梯级水电站的建设运行特点,将研究时间划分为2座电站运行阶段(2016—2019年)和4座电站运行阶段(2020—2022年)。通过分析2个阶段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三峡出库南津关干流段监测站位总磷、流量和通量的变化情况,阐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对三峡库区总磷通量的影响程度。除嘉陵江汇入断面外,其余断面在4座电站运行阶段总磷浓度均有所降低。4座水电站的运行使得梯级水电站的调蓄作用进一步加强,但三峡入库流量波动在4座电站运行阶段并未变小,支流汇入对三峡入库流量的影响不容忽视。除沱江和嘉陵江外,其余断面总磷年均通量在4座电站运行阶段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沱江在2个阶段的总磷年均通量变化不大,嘉陵江在4座电站运行阶段的总磷年均通量较两座电站运行阶段增加了52%。向家坝出库对三峡入库总磷通量的贡献率由2座电站运行阶段的31%降低到4座电站运行阶段的26%,需持续关注金沙江梯级水电站的源汇作用和其对三峡入库总磷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性观测梯级水电站与流域磷迁移的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水电站 调蓄作用 三峡库区 磷通量
原文传递
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计算分析
19
作者 陈年浩 刘彤 钱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第7期94-95,共2页
在太湖蓝藻暴发风险依然较高和未来规划引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摸清多年来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引江济太工程的望虞河-太湖为研究对象,计算2007年以来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以期为研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磷循环及水质长期影... 在太湖蓝藻暴发风险依然较高和未来规划引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摸清多年来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引江济太工程的望虞河-太湖为研究对象,计算2007年以来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以期为研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磷循环及水质长期影响提供关键数据。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出入太湖水量数据和入湖断面水质数据计算了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望虞河年入湖磷通量17.97~199.36 t,年均87.09 t,净入湖磷通量累计237.46 t,对受水区贡湖湾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望虞河 太湖 磷通量
原文传递
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和pH值条件下3种钝化剂对沉积物磷释放通量及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亚俊 钟萍 +1 位作者 甘磊 刘正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2,共6页
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磷钝化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在沉积物柱中设置了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为0.60、4.00、8.00 mg·L^(-1)和pH值分别为5.5、7.5、9.5的环境条件,分别添加一定剂量的铝盐、铁盐和锁磷剂后,检测上覆水磷质量浓度,并探讨... 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磷钝化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在沉积物柱中设置了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为0.60、4.00、8.00 mg·L^(-1)和pH值分别为5.5、7.5、9.5的环境条件,分别添加一定剂量的铝盐、铁盐和锁磷剂后,检测上覆水磷质量浓度,并探讨了沉积物磷释放通量和沉积物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加,铁盐组中沉积物磷平均释放通量逐渐降低,分别为0.35、0.20、0.10 mg·m^(-2)·d^(-1),主要是在好氧条件下,铁盐促进了沉积物中生物有机磷(NaOH-nrP)的分解,从而降低了沉积物活性磷的释放通量。铝盐和锁磷剂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均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或NaOH-nrP的比例,抑制沉积物磷的释放,从而将上覆水总磷(TP)质量浓度控制在0.03 mg·L^(-1)以下。随着pH值升高,铝盐和铁盐组中沉积物磷平均释放通量呈增加趋势,在pH值为9.5时,铝盐或铁盐均不能降低沉积物活性磷质量分数从而抑制磷释放。锁磷剂组中沉积物磷平均释放通量随着pH值的升高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沉积物中活性磷NH_4Cl-P质量分数减少了0.12%,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减少了5.0%~12.0%,从而降低了沉积物活性磷的释放通量。因此,锁磷剂能显著抑制沉积物磷释放,受溶解氧质量浓度和pH值的影响较小,在沉积物内源磷控制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钝化剂 环境因子 溶解氧 PH值 释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