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丁酸甘油酯治疗儿童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
1
作者 杨帆 王立瑞 +9 位作者 李辛 胡佳悦 应令雯 冯碧云 李芸芸 林卡娜 佘佳笑 李浩 常国营 王秀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17,共6页
苯丁酸甘油酯(glyceryl phenylbutyrate,GPB)是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的长期管理药物,可有效控制高氨血症,但国内使用该药的经验匮乏。该文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 苯丁酸甘油酯(glyceryl phenylbutyrate,GPB)是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的长期管理药物,可有效控制高氨血症,但国内使用该药的经验匮乏。该文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例诊断为OTCD的患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该患儿确诊后使用GPB治疗,随后进行疗效随访和药学监测。患儿,男,6岁6个月,语言发育差,不听指令,脾气暴躁并伴有攻击性行为。监测血氨最高327μmol/L;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尿嘧啶水平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广泛异常信号;基因检测发现OTC基因新生突变(c.241T>C,p.S81P)。予以GPB治疗后1、2、3个月左右的血氨分别为43、80、56μmol/L。患儿治疗期间血氨控制良好,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育落后情况较前改善,可听指令,脾气好转,无攻击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甘油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缺乏症 尿素循环障碍 高氨血症 药学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太龙 冯韬 +3 位作者 罗海燕 彭烨 刘睿洋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6,共9页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hospholipids: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PDAT1)是植物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合成的关键酶。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 DNA中克隆到3个PDAT1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经比对...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hospholipids: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PDAT1)是植物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合成的关键酶。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 DNA中克隆到3个PDAT1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经比对分别定位于A02、A10、C09染色体,分别命名为Bn PDAT1-A02、Bn PDAT1-A10和Bn PDAT1-C09,其序列长分别为1998、2002和2005 bp,各自编码665、666、667个氨基酸。预测Bn PDAT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具有典型的PDAT1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Bn PDAT1基因编码蛋白与甘蓝、拟南芥、亚麻芥PDAT1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酵母互补实验证实,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PDAT1酶活性。Bn PDAT1基因在湘油15号中的表达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开花后25~30 d达最大值,但3个拷贝的表达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脂甘油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酵母互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太龙 冯韬 +3 位作者 罗海燕 彭烨 刘睿洋 官春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脂甘油酰基转移(BnaPDAT1) 基因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3在三酰甘油合成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晓东 蔡佳佳 费小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5-750,共6页
为研究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在三酰甘油合成中的功能,克隆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PDAT同源基因CrPDAT3干涉片段,通过构建CrPDAT3 RNAi干涉载体并转化莱茵衣藻,对CrPDAT3基因有效沉默,结果显示转基因藻株生长减... 为研究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在三酰甘油合成中的功能,克隆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PDAT同源基因CrPDAT3干涉片段,通过构建CrPDAT3 RNAi干涉载体并转化莱茵衣藻,对CrPDAT3基因有效沉默,结果显示转基因藻株生长减缓,油脂含量下降14.65%—45.15%,说明CrPDAT3对油脂合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该基因应用于微藻油脂的遗传改良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二脂甘油酰基转移 甘油 RNAI 莱茵衣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雪 罗添 魏超君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相关等肿瘤驱动基因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促进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胆碱酰基转移1 磷脂胆碱代谢 磷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恶性肿瘤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婷 林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LPCAT1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其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泛癌特性的恶性肿瘤潜在的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该文就LPCAT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胆碱酰基转移1 恶性肿瘤 磷脂代谢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调控内皮细胞激活
7
作者 张汉宁 张成虎 武宗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及胸主动脉(ThoracicAorta,TA),用于提取mRNA检测LPCAT3的表达。将原代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tatic)和研究组(OSS),检测LPCAT3的mRNA水平。同时,敲减LPCAT3,验证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胸主动脉(1±0.42)相比,小鼠主动脉弓LPC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2.03±0.5)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72±0.72)(3.04±0.56)相比,OSS+siLPCAT3组其VCAM-1及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为(1.31±0.4)(1.8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意味着抑制内皮细胞LPCAT3能够明显减少湍流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LPCAT3能够调控湍流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炎症 溶血磷脂胆碱酰基转移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赫 潘丽娟 +6 位作者 陈娜 陈明娜 王冕 王通 禹山林 梁成伟 迟晓元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0,54,共9页
本研究从花生中分离得到2个PD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PDAT1和AhPDAT2。AhPDAT1基因全长为2103bp,编码700个氨基酸;AhPDAT2基因全长为2046bp,编码681个氨基酸,均属PDATs蛋白家族。通过荧光定量PCR对PDAT基因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hPD... 本研究从花生中分离得到2个PD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PDAT1和AhPDAT2。AhPDAT1基因全长为2103bp,编码700个氨基酸;AhPDAT2基因全长为2046bp,编码681个氨基酸,均属PDATs蛋白家族。通过荧光定量PCR对PDAT基因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hPDAT1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AhPDAT2基因在花生下胚轴中的表达量最高。这两个基因对9类胁迫均有响应,但响应模式不同。本研究有助于阐明PDAT基因在花生油脂代谢途径中的功能,为花生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甘油酰基转移(PDAT) 花生 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Chlorella variabilis NC64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9
作者 杨金水 高全秀 +2 位作者 李兆胜 邢冠岚 袁红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了揭示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小球藻油脂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对单细胞小球藻Chlorella variabilis NC64A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进行原核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编码序列为894bp,编码297个氨基酸,表达蛋白的表观分子量... 为了揭示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小球藻油脂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对单细胞小球藻Chlorella variabilis NC64A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进行原核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编码序列为894bp,编码297个氨基酸,表达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33 k Da,p I 9.48。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s(LPLATs)超家族,具有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序列位点H68,L71,F76,R94,I97和GAA(144?146)组成特定的酰基受体结合口袋,能够结合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P)或者酰基辅酶A上的酰基,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最后一步。表达蛋白与Ss PDAT和At PDAT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32%和24%,表明该蛋白可能具有磷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活性,能利用磷脂上的酰基合成三酰甘油。因此,采用薄层层析方法以L-α-磷脂酰胆碱和1,2-二油酰-sn-甘油为底物,检测到其确实具有PDAT活性,表明限氮条件下NC64A中DGAT的PDAT活性可能促进了膜脂降解耦合三酰甘油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ELLA variabilis 甘油 甘油酰基转移 磷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和酿酒酵母来源的磷脂∶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与底物的潜在结合位点分析
10
作者 王炼 黄庭轩 +1 位作者 罗玲 万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2-819,共8页
为了探究拟南芥和酿酒酵母来源的磷脂: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PDAT)在油脂积累过程中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本研究利用蛋白三维结构模拟、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植物、真菌等来源的PDAT进行蛋白进化关系分析以及PDAT与特定底物的分子... 为了探究拟南芥和酿酒酵母来源的磷脂: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PDAT)在油脂积累过程中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本研究利用蛋白三维结构模拟、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植物、真菌等来源的PDAT进行蛋白进化关系分析以及PDAT与特定底物的分子对接分析。通过模拟PDAT和磷脂分子的空间对接模型,预测出底物和蛋白空间互作的多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基于多种磷脂分子和拟南芥PDAT(AtPDAT)的分子对接和氨基酸序列比对,AtPDAT氨基酸序列中的W153,E310,D313,V627可能对蛋白质和底物结合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精确定位AtPDAT及其它来源的PDAT与磷脂底物的结合位点以及催化位点,为下一步AtPDAT蛋白定向改造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酿酒酵母 磷脂:甘油二酯酰基转移 磷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春超 张宏江 +2 位作者 臧敦秀 崔红利 李润植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单细胞光自养雨生红球藻富集虾青素(AST)和三酰甘油(TAG)的合成调控机制目前还未得到解析。以雨生红球藻-797株系为试验材料,克隆编码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HpPDAT)的基因、鉴定酶蛋白理化特征和分析不同光质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 单细胞光自养雨生红球藻富集虾青素(AST)和三酰甘油(TAG)的合成调控机制目前还未得到解析。以雨生红球藻-797株系为试验材料,克隆编码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HpPDAT)的基因、鉴定酶蛋白理化特征和分析不同光质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基于雨生红球藻转录组数据,鉴定获得一条编码HpPDAT的cDNA序列,全长3138 bp,编码978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式为C_(4437)H_(6997)O_(1396)N_(1289)S_(38),分子质量为101.95 ku,理论等电点为6.15。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pPDAT具有LCAT家族典型保守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pPDAT与微藻中的PDATs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高等植物的PDATs亲缘关系较远。不同光质(白光、高白光、高蓝光、紫外和白光+紫外)条件下HpPDAT基因的表达谱分析揭示,与黑暗条件下的藻细胞相比,所测光质条件下藻细胞HpPDAT基因的表达均上调,特别是高蓝光(10000 lx)显著促进了HpPDAT基因的表达,表达量达到黑暗条件下的9.6倍;不同光质条件下的细胞脂质合成发现,光照处理的总脂积累量要明显高于黑暗处理。HpPDAT的表达量与总脂的积累量呈现出一致性,在高蓝光处理下获得了最高的总脂积累量(27%),是黑暗处理的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二甘油酰基转移 基因鉴定 表达 光诱导 雨生红球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峥嵘 柳小春 +1 位作者 马海明 丁朝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脂甘油酰基转移2(DGAT2)基因 二脂甘油酰基转移1(DGAT1)基因 甘油(TAG) 脂肪活性物质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四龙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任小平 文奇根 陈玉宁 姜慧芳 晏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hLPAT。该基因cDNA全长1629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5531bp,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剪接规则。根据编码区预测AhLPAT编码一条38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3.2kD,等电点为9.42。AhLPAT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结构域以及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的保守区域。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LPAT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AhLPAT与旱金莲、油菜、海甘蓝、蓖麻和拟南芥的LPAT蛋白氨基酸相似性依次为90%、89%、89%、88%和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LPAT与拟南芥AtLPAT2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内质网型LPAT蛋白。RT-PCR分析表明,AhLPAT基因在花生根、茎、叶、花、果针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生开花后50~60d,果针和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且AhLPAT的表达量与花生种子含油量积累速率变化一致,二者显著相关(r=0.63,P<0.05)。推测AhLPAT基因在花生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油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唐桂英 柳展基 单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8,共9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本文介绍了DGAT的分类、亚细胞定位、功能、底物特异性和调控,并展望了DGAT研究在油料作物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DGAT) 甘油(TAG) 分类 功能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龙龙 彭振英 +1 位作者 邵媛媛 毕玉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4-1931,共8页
三酰甘油(TAG)是油料作物最主要的储藏脂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EC2.3.1.20)是TAG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酰基脂肪酸形成三酰甘油。在植物中已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DGAT基因,分别为DGAT1、DGAT2和DGAT3。该... 三酰甘油(TAG)是油料作物最主要的储藏脂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EC2.3.1.20)是TAG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酰基脂肪酸形成三酰甘油。在植物中已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DGAT基因,分别为DGAT1、DGAT2和DGAT3。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DGAT相关基因及其蛋白分类、定位、结构及其在脂肪酸合成、种子发育与萌发、幼苗发育、叶片新陈代谢等过程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油料作物种子油含量以及特定脂肪酸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甘油酰基转移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晁毛妮 胡喜贵 +4 位作者 张晋玉 王润豪 温青玉 孙新凯 黄中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4,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甘油酰基转移(DGAT) 启动子 油脂 G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桂英 柳展基 +2 位作者 徐平丽 赵学彬 单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3,共7页
利用RT-PCR方法,从花生品种‘鲁花14’未成熟种子中克隆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基因AhDGAT3A和AhDGAT3B的cDNA,序列分析显示,两者在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有96%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94%相似,并对其中的Ah... 利用RT-PCR方法,从花生品种‘鲁花14’未成熟种子中克隆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基因AhDGAT3A和AhDGAT3B的cDNA,序列分析显示,两者在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有96%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94%相似,并对其中的AhDGAT3A进一步研究。(1)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AhDGAT3A在花生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且花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非常低;在花生果针入土60d时种子中的表达量较其它发育时期有所提高。(2)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AhDGAT3A5′上游1 588bp调控区,在线软件分析发现该调控区除包括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包含多个调控花粉中表达的顺式元件、光信号调控元件和胁迫相关元件等。(3)在烟草中过量表达AhDGAT3A基因,转基因烟草种子粗脂肪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较对照均有所下降,推测这一结果可能由转基因共抑制作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基因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子南瓜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明挚 陈善娜 +2 位作者 鄢波 刘继梅 黄兴奇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依据国外报道的南瓜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的cDNA序列合成相应引物,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离了黑子南瓜(Cucurbitaficifolia)GPAT基因的cDNA片段,并亚克隆到了pGEM-T载... 依据国外报道的南瓜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的cDNA序列合成相应引物,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离了黑子南瓜(Cucurbitaficifolia)GPAT基因的cDNA片段,并亚克隆到了pGEM-T载体系统的多克隆位点上,序列分析表明黑子南瓜GPAT基因的cDNA序列及递推的氨基酸序列与南瓜(Cucurbitamoschata)相比分别具有98%和965%的同源性。在1188bp中有22个核苷酸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子南瓜 甘油 磷酸酰基转移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烟草缓解PSⅡ光抑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颜坤 陈娜 +3 位作者 曲妍妍 郭峰 孟庆伟 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68-2473,共6页
【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高温光抑制的关系。【方法】以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的烟草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类囊体膜脂组成,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的单半乳... 【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高温光抑制的关系。【方法】以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的烟草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类囊体膜脂组成,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程度均上升,其中MGDG饱和程度增加了16.2%,上升幅度最为显著。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Fv/Fm,ΦPSⅡ和Pn逐渐下降,但转基因植株下降幅度小于野生型,48℃时差异最为显著。【结论】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脂脂肪酸饱和度增加,提高了PSⅡ热稳定性,缓解了PSⅡ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烟草 类囊体膜脂 高温胁迫 PSⅡ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