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辉 胡梦甜 +3 位作者 韩永伟 高馨婷 叶家慧 刘华民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8期28-34,共7页
在巢湖流域典型区庐江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种植试验,分析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芹菜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芹菜定植后70 d内,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 在巢湖流域典型区庐江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种植试验,分析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芹菜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芹菜定植后70 d内,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和有机无机混施+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0~10 cm土壤温度较高;减量施肥+生物基膜、减量施肥+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有机无机混施+生物基膜和有机无机混施+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0~10 cm土壤含水量高于不施肥空白模式,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水分在定植后0~35 d内变化较大,35 d后水分变化趋于平缓;8种模式的氮磷潜在流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对照模式;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的氮和磷潜在流失率最低,分别为10.23%和80.59%;8种模式中,减量施肥+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的氮和磷潜在流失率均降低最多,分别降低80.77%和10.34%,降低幅度最少的是有机无机混施模式,分别降低3.80%和1.62%。相对于习惯施肥对照模式,氮的潜在流失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磷的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磷流失风险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积累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田东方 韩旭 冯国良 吕伟 贾澜 任苗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0-873,共4页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区域菜园土壤磷素积累以及流失情况,本文分析了菜园土壤磷饱和度(DPS)、Mehlich3-P、Olsen-P与水溶性磷(Pw)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各地菜园土壤4种磷素(土壤全磷、水溶性磷、Olsen-P和Mehlich3-P)积累明显,已经远...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区域菜园土壤磷素积累以及流失情况,本文分析了菜园土壤磷饱和度(DPS)、Mehlich3-P、Olsen-P与水溶性磷(Pw)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各地菜园土壤4种磷素(土壤全磷、水溶性磷、Olsen-P和Mehlich3-P)积累明显,已经远远超过作物需求量;土壤表层水溶性磷含量随着土壤磷饱和度(DPS)、Olsen-P、Mehlich3-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Mehlich3-P与Olsen-P、水溶性磷与Olsen-P、水溶性磷与Mehlich3-P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6、0.9232、0.9620(P<0.01);当磷饱和度大于46.64%、Olsen-P大于81.88mg·kg-1、Mehlich3-P大于164.59mg·kg-1时,水溶性磷含量上升幅度迅速增大,由此将土壤磷饱和度为46.64%、Olsen-P为81.88mg·kg-1、Mehlich3-P为164.59mg·kg-1和水溶性磷为8.05mg·kg-1初步确定为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该结果将为探讨山西农田土壤磷素的养分管理和环境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菜园土 素积累 磷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区表层土壤的磷饱和度和磷流失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亦欢 邵学新 +2 位作者 余敏芬 苑海静 吴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了评估杭州湾鹭科(Ardeidae)鸟类栖息地土壤中磷元素的流失风险,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中,选择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地、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林地和无鹭科鸟类栖息的水杉林地、女贞林地(对照林... 为了评估杭州湾鹭科(Ardeidae)鸟类栖息地土壤中磷元素的流失风险,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中,选择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地、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林地和无鹭科鸟类栖息的水杉林地、女贞林地(对照林地)布设采样地,分别于2018年11月(鹭科鸟类迁出后)、2019年5月(集群栖息且繁殖期)、2020年1月(鹭科鸟类迁入前),采集0~10 cm深度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效磷含量、pH和电导率;采用Mehlich-3浸提法和草酸铵提取法,估算土壤磷饱和度;以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作为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的评估指标,评估表层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和女贞林地,0~1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电导率都显著大于10~20 cm深度土壤,而其0~10 cm深度土壤pH却小于10~20 cm深度土壤;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全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水溶性磷含量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0~1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明显大于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采用草酸铵提取法得到的土壤磷饱和度和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可以作为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地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评估指标;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大于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饱和度 元素流失风险 鹭科鸟类 栖息地 杭州湾
原文传递
生草覆盖及配合化肥减量对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子珍 范先鹏 +6 位作者 夏颖 刘冬碧 谭勇 严昶 樊丹 廖贵新 胡磊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8-1367,共10页
为探讨柑橘园生草覆盖及配合化肥减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1年在湖北清江流域开展了连续7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清耕对照(CK)、生草覆盖(KF)和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BMP)3个处理,探讨... 为探讨柑橘园生草覆盖及配合化肥减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1年在湖北清江流域开展了连续7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清耕对照(CK)、生草覆盖(KF)和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BMP)3个处理,探讨生草覆盖及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对柑橘园周年及主要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氮磷流失量、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KF和BM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柑橘园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流失量,且BMP处理效果更好,其中,KF处理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48.2%和50.0%,BMP处理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54.2%和57.1%,BMP对氮磷流失量的削减效果主要是生草覆盖所起的作用。与CK相比,KF和BMP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4.3%和50.1%,产流系数分别降低了3.3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KF处理地表径流中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了11.0%和14.1%,BMP处理地表径流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了11.9%和18.8%。柑橘园氮磷流失风险期为4—8月,在6—7月暴雨施肥耦合期,BMP处理减排效果最好,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了54.6%和64.4%,但仅比KF处理分别高2.7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研究表明,生草覆盖和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均能显著削减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且主要是通过生草覆盖降低地表径流量实现削减氮磷流失量,在氮磷流失风险期和暴雨施肥耦合期采取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措施能有效减少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覆盖 化肥减量 柑橘园 地表径流 磷流失风险 暴雨施肥耦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替代方式下稻田土壤胶体磷流失潜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爽 王钰 +5 位作者 于云飞 陈光蕾 赵洪猛 赵旭 王慎强 汪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1-828,共8页
土壤胶体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强的吸附与迁移能力,其所携带的磷(胶体磷)已成为农田磷流失过程中的重要形态。为评估不同有机替代方式下稻田土壤胶体磷(P_(coll))的活性和流失潜力,本文依托两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控氮控磷与控氮... 土壤胶体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强的吸附与迁移能力,其所携带的磷(胶体磷)已成为农田磷流失过程中的重要形态。为评估不同有机替代方式下稻田土壤胶体磷(P_(coll))的活性和流失潜力,本文依托两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控氮控磷与控氮不控磷)方式下稻麦轮作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P_(coll)含量变化、流失风险及其与不同土壤活性磷组分之间的关系。控氮控磷试验(4 a)设有3个处理:不施磷肥(CK)、单施化肥(CF)、猪粪有机肥替代30%化学磷肥(OF);控氮不控磷试验(24 a)设有3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猪粪有机肥替代40%化学氮肥(OF)。结果表明:在控氮控磷条件下,有机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碳(SOC)、P_(coll)含量及其流失潜力(LPP)均无显著性差异,胶体钼蓝反应磷占比(R_(MRP),MRP_(coll)/P_(coll))显著降低1.76%(P<0.05)。在控氮不控磷条件下,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P_(coll)和SOC含量分别为13.08 mg/kg和20.19 g/kg,显著高于单施化肥78%和212.6%(P<0.05);较单施化肥,土壤LPP和R_(MRP)分别显著升高了1.89%和16.05%(P<0.05)。两种有机替代方式下土壤P_(coll)与土壤全磷(TP)、真溶解态磷(TSP)、Olsen-P、CaCl2-P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SOC)在控氮不控磷条件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控氮控磷条件下无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较控氮控磷有机替代方式,长期仅控氮的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胶体磷和不同活性磷组分含量,磷流失风险升高。因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养分等量控制是改善农田磷流失可行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稻田 胶体 磷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施与两年连施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稳定性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博涵 马长林 王艳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7-1347,共11页
以酸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分析了在不施加生物炭(CK)、只施加一年生物炭(B1)和连续两年施加生物炭(B2)处理下,不同生育期稻田土壤全磷(TP)、活性磷(P_(SOL)、P_(M3))、中稳态磷(Pi_(OH)、Po_(OH)、P_(HCl))、高稳态磷(P... 以酸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分析了在不施加生物炭(CK)、只施加一年生物炭(B1)和连续两年施加生物炭(B2)处理下,不同生育期稻田土壤全磷(TP)、活性磷(P_(SOL)、P_(M3))、中稳态磷(Pi_(OH)、Po_(OH)、P_(HCl))、高稳态磷(P_(CL)、P_(OCL))含量及占比的动态变化差异,讨论了稻田土壤遗存磷指数(LGC)、磷饱和度(DPS)、磷吸附容量(SOR)对生物炭添加施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B1处理的土壤活性磷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成熟期显著增加,中稳态磷含量在分蘖期显著增加,高稳态磷含量各时期均无显著变化。B2土壤活性磷含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增加,中稳态磷含量在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增加,高稳态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占比在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显著降低18.8%和27.8%。B1和B2处理LGC和DPS均显著增加,且B1处理土壤SOR在抽穗期显著增加。因此,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活性磷和中稳态磷的含量与占比,降低了植物利用率较低的高稳态磷的占比,说明生物炭施加增加了稻田土壤遗存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研究结果明确了稻秆生物炭施用后稻田土壤磷的稳定性及有效性的变化特征,为稻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稻田土壤 组分 磷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与利用方式对红壤磷素储存容量的影响差异——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为例
7
作者 郑奕 王艳玲 刘卓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43,共8页
为明确坡位与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储存容量(SPSC)的影响差异,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坡耕地红壤磷的流失风险,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不同坡位(坡顶、坡上、坡中、坡底)及不同利用方式(稻田、花生旱地、橘园)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 为明确坡位与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储存容量(SPSC)的影响差异,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坡耕地红壤磷的流失风险,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不同坡位(坡顶、坡上、坡中、坡底)及不同利用方式(稻田、花生旱地、橘园)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SPSC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探讨了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效磷、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因子对SPS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稻田、花生旱地与橘园的SPSC变化范围分别为-410.9~-137.8、-283.8~-128.0 mg·kg^(-1)及-280.6~-36.3 mg·kg^(-1);且随坡位的降低,稻田(坡底除外)与橘园SPSC显著降低,而花生旱地SPSC则增加。与稻田土壤相比,同一坡位花生旱地与橘园SPSC相对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坡位的稻田、花生旱地及橘园SPSC与土壤非晶质铁铝氧化物、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极显著正相关,且游离态氧化铝的影响相对最大,而与有效磷、总碳、总氮则显著负相关。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红壤坡耕地SPSC均为负值,意味着此时的土壤均为磷源,土壤磷均具有流失风险;坡底的稻田及橘园、坡顶花生旱地土壤磷的流失风险相对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土壤储存容量 利用方式 磷流失风险 孙家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sphorus Fertilizer Effect in Sugarcane Red Soil and Its Loss Risk Assessment under Differen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s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晓晖 曾艳 +4 位作者 黄金生 区惠平 周柳强 谢如林 谭宏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372-2377,共6页
[Objectives] The soil phosphorus balance and potential risk of phosphorus loss under differen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s in sugarcane red soil in Guangxi were evalu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 [Objectives] The soil phosphorus balance and potential risk of phosphorus loss under differen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s in sugarcane red soil in Guangxi were evalu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phos- phorus fertilizer and re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A field trial and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five phospho- rus levels (0, 75, 150, 300 and 600 kg P2OJhm2) were set, the yield of sugarcane stems and leaves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phosphoru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o obtain aboveground P accumulation and P surplus in soil. After sugarcane harvest- ing,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and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were ap- plied to soil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orus to conduct the simulated rainfall ex- periment based on monthly rainfall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 Guangxi during 2000-2015. The leachate was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amount of phosphorus to obta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available phos- phorus content in soil and the increase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Results] Sugarcane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was 150 kg P:~OJhm2. When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exceeded this value, the yield of sugarcane stems and aboveground par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withou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but the increase of yield was similar to the treatment with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of 150 kg P2OJhm2.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equation between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and soil Olsen-P con- tent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equations between the increment of P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and soil Olsen-P content in the treatments with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and KH2PO4, the increment of P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was 0.02-0.04 mg/L when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was 75 kg P2OJhm2; the increment of P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was 0.07-0.10 mg/L as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 was 600 kg P2OJhm2. [Conclusions]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rate of phosphorus fer- tilizer for sugarcane is 150 kg P2Or/hm2. However, long-term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 can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 tent in soil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phosphorus loss from sugarcane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Red soil PHOSPHORUS Loss 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