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37
1
作者 邵兴华 章永松 +2 位作者 林咸永 都韶婷 于承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采用三种人工合成铁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铁矿)比较了结晶态和无定形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umir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达到极显著水平。从... 采用三种人工合成铁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铁矿)比较了结晶态和无定形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umir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达到极显著水平。从磷最大吸附量(Qm)、吸附反应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三项吸附参数综合考虑,水铁矿(无定形)对磷的吸附无论在容量还是强度方面均比结晶态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大得多。水铁矿吸附的磷比针铁矿和赤铁矿所吸附的磷更难解吸;水铁矿的大量活性表面并没有表现出增加磷释放的作用。磷吸附饱和度有望作为评价土壤或铁氧化物磷吸附—解吸的强度和容量因子的一个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吸附-解吸 吸附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容量及其释放风险评估 被引量:65
2
作者 黄清辉 王子健 +2 位作者 王东红 王春霞 马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4,共8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等指标来表征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探讨了太湖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草酸铵提取的磷以及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在梅梁湾东北部至五里湖一带的沉积物中较高,而在...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等指标来表征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探讨了太湖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草酸铵提取的磷以及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在梅梁湾东北部至五里湖一带的沉积物中较高,而在太湖南部湖区相对较低,这主要是与附近城市污水的实际贡献有着密切关系;太湖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大体上有着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分布与PSI恰有相反的特征;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可能主要受到无定形的铁和铝的氧化物控制,也受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用磷吸附指数和磷吸附饱和度来表征的湖泊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概念,并应用于对太湖沉积物磷诱发的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铁铝氧化物 富营养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邢友华 董洁 +1 位作者 李晓晨 姜瑞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6-751,共6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湖心、湖东向湖北、湖南逐渐增大的扇形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变化范围为6.5%~24.1%,与磷吸附指数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磷吸附指数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磷吸附饱和度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变化范围为14.9%~67.5%,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释放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秀美 汪吉东 +5 位作者 张永春 赵耕毛 刘兆普 许仙菊 宁运旺 胡永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6-710,共5页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angmuir方程(R2为0.8728~0.8436)、二次函数方程拟合良好(R2为0.9545~0.9970);随蔬菜种植年限延长,表层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磷最大缓冲容量(MBC)明显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和解吸率明显提高;种植年限15~20年、25~30年土壤磷的解吸率明显高于3~5年土壤。对表征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子如MBC及DPS等作相关分析发现,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 吸附饱和度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凯湖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淑玲 李晓宇 +2 位作者 张继涛 陈国双 李秀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78-2085,共8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采样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的表层沉...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采样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的PSI为9.78∽197.53(mg·L)/(100g·μmol),平均值为59.77(mg·L)/(100g·μmol);DPS为9.95%∽24.47%,平均值为15.41%.PSI与草酸铵提取的磷(Pox)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Feox,Alox)显著正相关,草酸铵提取的铁是影响PSI的主导因素;DPS主要受沉积物中原有吸附态磷的影响.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8.99%∽129.94%的计算结果表明: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其中,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北岸区域相比其他区域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富营养化风险 铁铝氧化物 小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六湖泊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被引量:20
6
作者 卢少勇 王佩 +1 位作者 王殿武 陈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6-1841,共6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北京前海(QH)、青年湖(QNH)、昆明湖(KMH)、紫竹院湖(ZZYH)、陶然亭湖(TRTH)、红领巾湖(HEm)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北京前海(QH)、青年湖(QNH)、昆明湖(KMH)、紫竹院湖(ZZYH)、陶然亭湖(TRTH)、红领巾湖(HEm)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城市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6湖沉积物的PSI为14.9-83.3(mg·L)/(100g·umol),平均值为34.6(mg·L),(100g·umul);DPS为7.97%-50.5%,平均值28.9%,PSI与DPS显著负相关.PSI与草酸铵提取的磷、铝(Pox,Alox)含量均为显著负相关,草酸铵提取的铁(Fe ox)是影响PSI的主导因素.DPS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显著正相关,主要受沉积物中原有吸附态磷的影响.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计算结果表明QH、QNH、ZZYH、TRTH中的表层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富营养化风险 铁铝氧化物 北京六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邵兴华 张建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87,共3页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吸附 解吸 饱和度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晓东 高文俊 +3 位作者 郝鲜俊 徐明岗 张杰 孟会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689,共13页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年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了6个处理:不施肥、施鸡粪、施猪粪、施牛粪和氮钾肥、施氮磷钾肥。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复垦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吸附饱和度、解吸率,并分析影响磷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结果】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以极好地拟合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R^(2)=0.924~0.992)。复垦年限和施肥处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产生显著影响。随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和解吸率显著增加。与复垦第1年相比,复垦第4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磷最大吸附量降低了12%~26%,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218%~885%,土壤磷解吸率增加了86%~118%。与两个化肥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处理下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了30%,最大缓冲容量降低了31%,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34%,磷解吸率增加了16%~24%。而且不同有机肥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对磷吸附的影响表现为猪粪>鸡粪>牛粪,对磷解吸的影响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4%和13%(P<0.01)。【结论】施肥可以降低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磷的解吸能力,同一磷水平下有机肥的影响效果显著好于化肥。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主要受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方面,鸡粪的效果优于猪粪和牛粪。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磷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建议持续监测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以警惕有机肥长期施用引起的环境磷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矿区复垦土壤 素最大吸附 吸附饱和度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春梅 张中发 +1 位作者 张硕 陈崟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72-3078,共7页
利用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研究了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结果显示,2016年秋季PSI变化范围为99.58~199.39[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3.118%... 利用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研究了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结果显示,2016年秋季PSI变化范围为99.58~199.39[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3.118%~34.289%;2017年夏季PSI变化范围是130.29~198.57[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5.545%~42.135%,两次调查中PSI和DPS均表现出相反的平面分布趋势.PSI和Al_(ox)、Fe_(o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Fe_(ox)和Al_(ox)是影响海州湾表层沉积物吸附磷的主要因素,且Fe_(ox)占主导作用;DPS与Al_(ox)和Fe_(ox)分别表现出了显著负相关性和极显著负相关性,说明Al_(ox)和Fe_(ox)含量的增大会降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饱和度.2016年10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1.59%~34.18%,2017年5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2.86%~32.34%,从2次调查结果整体来看,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表层沉积物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释放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秀美 汪吉东 +4 位作者 刘兆普 张永春 赵耕毛 许仙菊 宁运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南京市郊集约化蔬菜长期种植基地为对象,采集蔬菜种植年限分别为3~5、15~20、25~30a的土壤,测定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CaCl2-P)、生物有效磷(NaOH—P)的含量,并对O—20cm土层磷素吸附特性进行分析... 以南京市郊集约化蔬菜长期种植基地为对象,采集蔬菜种植年限分别为3~5、15~20、25~30a的土壤,测定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CaCl2-P)、生物有效磷(NaOH—P)的含量,并对O—20cm土层磷素吸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缓冲容量(MBC)来对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除NaOH—P外,其余各形态磷(TP、Olsen—P、CaCl2-P)都随种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不同种植年限土壤TP、Olsen—P、CaCl2-P、NaOH—P主要积累在0-20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的累积量逐渐降低。DPS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升高,种植年限25~30a的菜地0—5cm土层DPS超过土壤磷素流失环境敏感指标临界值(25%),其MBC也最低,表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剧,且流失风险主要体现在0-5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蔬菜地 吸附饱和度 最大缓冲容量 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水稻土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明奎 郑顺安 王丽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9-13,共5页
选择代表性土壤8个,采用等温吸附和室内加磷培养及化学提取等试验。研究了杭嘉湖平原主要水稻土对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属中等水平,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氧化条件下的吸... 选择代表性土壤8个,采用等温吸附和室内加磷培养及化学提取等试验。研究了杭嘉湖平原主要水稻土对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属中等水平,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氧化条件下的吸附量。前者在567.0~1505.0mg/kg之间。后者在415.2~809.2mg/kg之间,前者为后者的1.32~2.28倍。该区土壤对磷的吸附量主要与粘粒含量有关。加磷培养试验表明:水溶性磷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至7d达到动力学平衡。水溶性磷含量随土壤磷的积累呈指数增加。但随提取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磷吸附作用较强的土壤中,水溶性磷随磷积累增加的变化程度小于磷吸附作用较弱的土壤。结果表明。用土壤磷的饱和度可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的释放特性与磷积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吸附 释放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沉积物磷分析及释放风险 被引量:9
12
作者 严攀 徐栋 +5 位作者 刘子森 韩帆 贺锋 刘碧云 张义 吴振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9-1487,共9页
本研究以杭州西湖的茅家埠、小南湖以及乌龟潭等3个子湖中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通过对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hosphorus sorption index, PSI)与磷吸附饱和度(phosphorus saturation, DPS)进行测定与计算并根据两... 本研究以杭州西湖的茅家埠、小南湖以及乌龟潭等3个子湖中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通过对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hosphorus sorption index, PSI)与磷吸附饱和度(phosphorus saturation, DPS)进行测定与计算并根据两者对西湖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客观评估.对沉积物风险分析表明:杭州西湖沉积物呈还原态,表现出强氧化性;沉水植物的生长会对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产生影响,沉水植物盖度越大,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沉积物磷污染状况严重,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主要与其中活性铁铝氧化物的含量有关;杭州西湖不同区域的沉积物磷的吸附指数有较大的不同,主要与区域的生态化逆境相关;受各种相关因素影响,杭州西湖沉积物磷的释放处于中度偏轻的风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沉积物吸附指数(PSI) 吸附饱和度(dps) 释放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在调节土壤磷素保持与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驰 宋春雷 +3 位作者 陈玺 李阳 曹秀云 周易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巢湖沿岸土壤和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速效磷、藻类可利用性磷、有机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变化格局,并测定了磷吸附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磷含量差异显著,以草地最高,而速效磷和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无明显差异;酶活性及速效磷... 以巢湖沿岸土壤和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速效磷、藻类可利用性磷、有机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变化格局,并测定了磷吸附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磷含量差异显著,以草地最高,而速效磷和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无明显差异;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对正磷酸根的吸附量与土壤中有机磷含量呈正相关;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与周边土壤中有机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有机磷及其酶促水解过程是调节沉积物作为磷源或磷汇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 饱和度 吸附行为 土地利用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团聚体磷素储存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杏红 王艳玲 +1 位作者 姚怡 殷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0-738,共9页
土壤磷素储存容量(SPSC)是基于磷饱和度(DPS)概念提出与发展的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及监测土壤磷素的存储状态及释放潜能。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地(1988-)为依托,以无机肥区的NK、NPK、NP、PK、NPKCa、NPKCaS及有机无机配施的1/2NP... 土壤磷素储存容量(SPSC)是基于磷饱和度(DPS)概念提出与发展的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及监测土壤磷素的存储状态及释放潜能。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地(1988-)为依托,以无机肥区的NK、NPK、NP、PK、NPKCa、NPKCaS及有机无机配施的1/2NPK(CK)、1/2NPK+花生秸秆还田(PS)、1/2NPK+稻秆(RS)、1/2NPK+鲜萝卜菜(FR)、1/2NPK+猪厩肥(PM)共11小区的土壤为对象,采用湿筛法获得各粒级团聚体样本,分析红壤旱地及各粒级团聚体SPSC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供磷水平对SPSC的影响,评估红壤旱地磷素的流失风险,预测红壤旱地可继续容纳外源磷的"安全寿命"。结果表明:在无机肥区,长期未施磷肥的NK处理土壤SPSC高达265 mg·kg^-1,分别为NPK、NP、PK、NPKCa与NPKCaS处理的1.9倍、1.6倍、1.9倍、2.0倍和2.4倍;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SPSC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25 mm、0.053~0.25 mm、>2 mm、1~2 mm;按现有施磷量,红壤旱地仍可以继续安全施用磷肥30年。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区,与CK处理相比,配施猪厩肥(PM)处理的SPSC呈现出负值且高达-333mg·kg^-1,应立即停止施肥或调整施肥量;而配施花生秸秆(PS)、稻秆(RS)及鲜萝卜菜(FR)处理的SPSC仍为正值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SPSC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25 mm、>2 mm、0.053~0.25 mm、1~2 mm;按现有施磷量,可继续安全施磷41年、30年、14年,CK处理则可安全施磷51年。由SPSC与TP、Bray-P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当SPSC>10 mg·kg^-1时,红壤旱地磷是绝对"安全"的;当-10 mg·kg^-1≤SPSC≤10 mg·kg^-1时,红壤旱地磷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极易或已经开始向周围环境或水体释放,需随时监测或停止施磷;当SPSC<-10 mg·kg^-1时,红壤旱地磷已经向周围环境或水体释放,应立刻停止施磷,并调整施肥方案,降低土壤磷素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旱地 土壤素储存容量(SPSC) 饱和度(dps) 土壤素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不同营养类型湖区沉积物磷的形态与吸附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文娟 曹秀云 +1 位作者 宋春雷 周易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25-3530,共6页
选择太湖不同营养类型的湖区开展了沉积物磷形态与磷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藻型湖区梅梁湾的T1点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磷(TP)含量高于位于草型湖区T2点的相应值,且沉积物吸附能(K)值与T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即沉积物自身... 选择太湖不同营养类型的湖区开展了沉积物磷形态与磷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藻型湖区梅梁湾的T1点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磷(TP)含量高于位于草型湖区T2点的相应值,且沉积物吸附能(K)值与T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即沉积物自身的高磷含量可加速磷向水柱释放的风险。有机质与磷吸附饱和度(DPS)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DPS与K值显著负相关(p〈0.05),总之,有机质通过沉积物磷吸附饱和度间接的影响沉积物磷吸附行为。T2点沉积物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值随深度递增,大型水生植物的存在促使表层沉积物维持磷汇的功能,T1点沉积物距表层10~15cm处EPC0值最低,故相应疏浚深度宜为10~15cm,这一结果为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饱和度 有机质 吸附 吸附解吸平衡浓度 太湖
原文传递
环渤海芦苇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及释放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佳伟 徐刚 +1 位作者 张扬 吕迎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8-733,共6页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93.7~2117.2 mg·kg^-1,平均值为1468.6 mg·kg^-1,Qmax的大小顺序为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南大港湿地>辽河三角洲湿地>寿光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环渤海湿地沉积物磷吸附主要受Ca、Mg和TOC含量的影响.环渤海湿地磷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28%~4.50%和0.53%~10.10%,结果表明除寿光滨海湿地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外,其它湿地磷释放风险较低.总之,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具有较强磷吸附能力,沉积物为水体磷的"汇",沉积物释磷风险较低.建议在环渤海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滨海湿地对磷的净化拦截作用,以降低陆源污染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湿地 表层沉积物 吸附容量 吸附饱和度 释放风险指数
原文传递
天鹅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磷风险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鹏鹏 孟祥森 +1 位作者 高丽 王国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0-455,共6页
研究了天鹅湖潟湖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及由这两个指标构成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预测了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的PSI变化范围为7.44~28.53 mg L/... 研究了天鹅湖潟湖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及由这两个指标构成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预测了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的PSI变化范围为7.44~28.53 mg L/100 gμmol,湖北部和中部沉积物的PSI值较高;DPS与PSI的变化趋势相反,变幅为0.85%~4.99%,表现为湖南部和中部沉积物的DPS高于北部。沉积物的PSI与磷的理论吸附容量(Qmax)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DPS与沉积物各理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差。有机质(OM)、活性铝(Alox)和粘粒是表层沉积物对磷持留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天鹅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ERI变化范围为2.93%~44.70%,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中度范围,其中东南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容量 吸附指数 吸附饱和度 释放风险指数 天鹅湖潟湖
原文传递
不同水源补给情形的溪流沟渠沉积物磷形态及释放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如忠 秦如彬 +1 位作者 黄青飞 耿若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75-3383,共9页
2015年5~12月,在合肥地区3条分别以城市污水厂尾水、食品加工废水和农业排水-地下水渗流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溪流沟渠上,按季节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分析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通过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 2015年5~12月,在合肥地区3条分别以城市污水厂尾水、食品加工废水和农业排水-地下水渗流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溪流沟渠上,按季节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分析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通过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计算,评估溪流沟渠沉积物的磷潜在释放风险,并以非参数检验方法,对3条溪流沟渠开展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关镇河支渠和陶冲小溪流水体磷素污染严重,3条溪流沟渠磷污染程度排序为:关镇河支渠〉陶冲小溪流〉磨店小溪流,其中关镇河支渠沉积物TP平均含量为1 376.95 mg·kg^-1,分别是磨店小溪流和陶冲小溪流的2.94和1.91倍;2 3条溪流沟渠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含量高低排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3 3条溪流沉积物的PSI值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而且每条溪流沟渠所有采样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总体上都表现出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夏季基本相当且相对最低的变化特征;4由PSI、DPS及ERI评估得到的磷释放风险特征基本一致,相应的磷释放风险高低排序为:关镇河支渠〉陶冲小溪流〉磨店小溪流;5差异性分析表明,3条溪流沟渠几乎在所有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头溪流 沉积物 形态 吸附指数(PSI) 吸附饱和度(dps)
原文传递
磷细菌对复垦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志伟 洪坚平 +1 位作者 方曌 李仕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以实验室筛选的溶磷能力最强的磷细菌W37为试验菌株,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细菌对复垦土壤磷素养分、油菜产量、磷吸附特性及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细菌可以提高复垦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和油... 以实验室筛选的溶磷能力最强的磷细菌W37为试验菌株,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细菌对复垦土壤磷素养分、油菜产量、磷吸附特性及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细菌可以提高复垦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和油菜产量;施用磷细菌后复垦土壤最大吸磷量(Xm),吸附常数(k)都减小;磷细菌处理易解吸磷(RDP)、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及磷素饱和度(DPS)呈增加的趋势,分别比M处理增加0.014mg·L^(-1),6.54ug·L^(-1),0.80%;通过估算复垦土壤Olsen-P、EPC0、DPS的环境风险值为28.52mg·kg^(-1),129.78ug·L^(-1),5.18%,本试验中磷细菌处理土壤Olsen-P、EPC0、DPS远小于风险值,因此复垦土壤上施用磷细菌对磷素流失风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筛选 复垦土壤 吸附性能 易解吸 饱和度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雪 朱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74-2582,共9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反复的淹水-落干循环影响,消落带土壤磷迁移转化过程加快,可能加剧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采集了三峡库区腹心支流库湾典型消落带土壤,测定磷赋存形态与磷素饱和度(DPS)等,分析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消落带土壤ω[总... 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反复的淹水-落干循环影响,消落带土壤磷迁移转化过程加快,可能加剧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采集了三峡库区腹心支流库湾典型消落带土壤,测定磷赋存形态与磷素饱和度(DPS)等,分析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消落带土壤ω[总磷(TP)]、ω[无机磷(IP)]和ω[有机磷(OP)]均值分别为771.80、485.33和166.30 mg·kg^(-1),IP和OP均以非活性形态磷为主.(2)消落带土壤形态磷的赋存格局受落干-淹水方式影响,Ex-P和NaHCO_(3)-P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Fe-P、HCl-Po和Fulvic-Po含量沿高程下降而显著降低(P<0.05),反复的干湿交替促进了消落带土壤活性磷的生成和中等活性磷的释放和积累.(3)消落带土壤生物ω[有效磷(Bio-P)]为49.19~148.78 mg·kg^(-1),占TP的质量分数为7.71%~24.78%,磷素饱和度(DPS)为5.85%~22.00%.目前,支流库湾消落带土壤整体磷释放风险较低,170 m高程土壤需要重点关注.Fe-P、HCl-Po和Fulvic-Po在消落带土壤磷释放过程中贡献较大,pH升高会促进Fe-P的释放,碱性磷酸酶(ALP)是有机磷转化的重要参与者,有机质(OM)是有机磷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WLFZ) 形态 生物有效(Bio-P) 饱和度(dps) 释放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