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常慧贤 李彩霞 管立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 MR SWI及常规MRI(T1WI、T2WI、DWI、FLAIR)检查,分析颅内微出血(CMHF)病灶... 目的分析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 MR SWI及常规MRI(T1WI、T2WI、DWI、FLAIR)检查,分析颅内微出血(CMHF)病灶的影像特点,并对比SWI和常规MRI序列对CMHF的检出率,比较SWI、常规MRI序列诊断CMHF的效能。结果86例患者中微出血(CMB)57例,灶性出血(ICH)29例,共检出CMHF 410个(含CMB 288个,ICH 122个);SWI序列上,CMHF主要表现为横截面呈圆形、卵圆形或类圆形信号,直径在2~5mm,可见信号均匀或高低信号相间的同心圆状混杂信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无明显水肿或占位效应;CMHF主要位于基底核区、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且SWI对CMHF检出率高于T1WI、T2WI、DWI、FLAIR(P<0.05);SWI诊断CMHF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序列。结论SWI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颅内微出血性疾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与CT对颅脑创伤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生洪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5期678-679,共2页
目的 对比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与CT对颅脑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疑似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检查及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与CT对颅脑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疑似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检查及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疑似颅脑创伤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60例;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75%,96.67%,85.00%均高于颅脑CT检查的77.50%,85.00%,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创伤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诊断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评价
3
作者 李姝毅 何庄超 +2 位作者 郑海军 何玉成 李四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行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1周和放疗后行颅脑MRI常规序列和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扫描和SWI扫...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行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1周和放疗后行颅脑MRI常规序列和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扫描和SWI扫描对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扫描共检出267个病灶,SWI扫描共检出284个病灶;放疗后,病灶最大径、瘤内血管数目、肿瘤内敏感性信号强度(ITSS)评分低于放疗前(t=7.851;t=12.342;t=8.541,P<0.05);有效组病灶最大径、瘤内血管数目、ITSS评分低于无效组(t=3.258;t=3.459;t=4.130,P<0.05)。结论比于常规MRI检查,SWI可提高对脑转移瘤患者病灶和瘤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且有利于对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放疗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周瑞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监利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螺旋CT扫描检查、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医师综合诊... 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监利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螺旋CT扫描检查、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医师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脑出血的效能以及两种磁共振检查方式对脑出血患者出血灶的检出情况。结果:综合诊断结果显示,100例受试者确诊脑出血80例。不同检查方式诊断脑出血的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螺旋CT扫描检查<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诊断脑出血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检出的出血面积、出血量均大于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血灶范围、大小,利于医师对患者出血量及出血面积进行评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曾海勇 周翠屏 +1 位作者 何国华 罗洪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4期23-24,共2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6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行头颅CT检查、SWI检查,分析CT检查、SWI检查对患者的检出符合率及挫裂伤灶检出率。结果 SWI检查对轻型颅脑外伤患者... 目的评价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6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行头颅CT检查、SWI检查,分析CT检查、SWI检查对患者的检出符合率及挫裂伤灶检出率。结果 SWI检查对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检出符合率97.83%明显高于CT检查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50岁组的SW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8/18)、100.00%(15/15)、92.31%(12/13)。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50岁组的CT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94.44%(17/18)、86.67%(13/15)、76.92%(10/12)。SWI检查对患者挫裂伤灶检出率96.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诊断能够有效判别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疾病情况,该诊断方式的检出符合率明显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轻型颅脑外伤 诊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能
6
作者 林勇智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出血的364例患者临床资料,以结合临床表现以及...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出血的364例患者临床资料,以结合临床表现以及颅脑CT见有出血病灶为金标准,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及单一诊断的诊断结果。结果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诊断急性脑出血,阳性例数更接近金标准,Kappa值高度一致性,且检出符合率高达97.00%(P<0.05)。在两项序列的影像学特征上,扩散加权成像以血肿区域混杂信号为主,而血肿周围信号为高信号,且血肿边缘存在有线状信号边缘清楚,而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同样血肿边缘清楚、血肿周围信号特征呈高信号,但在血肿中心区域部分以低信号为主。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能够展示出血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利于临床鉴别出血面积和周围累及情况,从而为手术以及药物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磁共振 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患者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忠伟 郑彬 荆长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规磁共振(MR)、磁共振磁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规磁共振(MR)、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常规MR、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CT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7.14%、60.00%和57.50%,常规MR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14%、80.00%和77.50%,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100.00%和100.00%。CT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495。常规MR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669。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92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具有较显著的诊断效果,灵敏度和准确度更佳,可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诊断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军 孙洪珍 吴树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的静脉、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9
作者 陈雷 王晶 +1 位作者 宫敬 韩波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期79-79,共1页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3.0 T SWI扫描,同时采用MRI常规序列扫描,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3.0 T SWI扫描,同时采用MRI常规序列扫描,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病理确诊后脑血管畸形25例、脑出血17例、脑损伤18例,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以及病灶检出率方面,3.0 T SWI明显优于MRI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采用3.0 T SWI,诊断准确率高,而且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可为后期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3.0 T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敏感加权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峰 李洪臣 徐海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2期5041-504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1月曾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98例患者,依次行T1WI、T2WI、T2FLAIR、DWI以及SWI序列扫描。分析SWI序...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1月曾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98例患者,依次行T1WI、T2WI、T2FLAIR、DWI以及SWI序列扫描。分析SWI序列和常规序列扫描在显现脑内微出血(CMB)数目以及检出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32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了CMB灶207个;T1WI共检出CMB灶19个,检出敏感性为9.2%;T2WI共检出CMB灶36个,敏感性为17.4%;T2FLAIR序列共检出CMB49灶个,敏感性为23.7%;DWI序列检出CMB灶122个,敏感性为58.9%。SWI序列对CMB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SWI序列对CMB的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序列,SWI技术能明显提高CMB病灶的检出数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内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研究
11
作者 闵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71-72,共2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分别实施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常...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分别实施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常规MRI检查,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结果:联合诊断方式的符合率90.00%、灵敏度94.44%、特异性50.00%;常规MRI诊断符合率65.00%、灵敏度66.67%、特异性50.00%,联合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肝血管畸形: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迂曲强化血管、片状强化,SWI能显示患者畸形静脉的走行和分布,能对畸形静脉血管影像直接显示。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T2WI均呈现均匀的高信号,而SWI呈现均匀稍高信号,部分患者的边界清晰显示,患者病灶边缘具有静脉血管受压移位情况。肝囊肿影像学表现:T1WI呈现低信号、而T2WI呈现高信号,SWI显示为均匀高信号,边缘十分清晰,增强后,SWI无显著的信号改变。结论:通过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实施联合诊断方式(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提高灵敏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白中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探讨分析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120例研究性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微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磁共振技术检测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敏感加权... 探讨分析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120例研究性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微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磁共振技术检测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患者纳入实验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并调查研究对象对诊断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通过SWI检出58例,检出率为96.67%(58/60)。对照组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通过MRI检出49例,检出率为81.67%(49/6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6例研究对象非常满意,23例满意,1例一般满意,诊断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中有29例非常满意,21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诊断满意度为83.33%(50/6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微出血的诊断中,使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脑微出血的检出率,改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在保证及时发现病情的前提下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诊断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海平 胡海箐 +3 位作者 赵昕 黄玉书 陈伟强 吴梅鑫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9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的8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MRI检查,联合...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的8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MRI检查,联合组则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来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在检测出血和与静脉有关的病变方面,尤其对微小出血的判断上不精确。而联合组中联合应用CE-MRA及增强后SWI序列提升了扫描速度和图像分辨率,使病变钙铁质沉积、血液代谢产物、内静脉结构等呈现更加清晰。结论对女性盆腔肿瘤患者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以大幅提升对肿瘤病灶的鉴别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胜盆腔肿瘤 MRI检查 3.0T磁共振CE-MRA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常规磁共振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洋洋 李贤军 +2 位作者 武辽军 李华 陈苗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对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SCN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SCNS的7例患者的完整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 MRI和SWI检查,分析其检... 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对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SCN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SCNS的7例患者的完整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 MRI和SWI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有具体病因4例(病因分别为枕部局限性脑膜膨出、椎管内占位、海绵状血管瘤、腰椎外伤手术),病因不清3例。SSCNS主要累及大脑、脑干、小脑及脊髓边缘,cMRI主要表现为T2WI连续线状低信号,S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为广泛,且对微小病灶更加敏感。SWI显示病灶33个,T2WI显示病灶20个,FLAIR显示病灶18个,T1WI显示病灶8个,SWI对SSCNS的检出更具优势。结论cMRI及SWI是诊断SSCNS的主要手段,可确定出血来源,利于早期开展手术,防止神经系统症状进一步加重,虽然其仍然不能明确部分出血来源,但是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线索。cMRI及SWI在SSCNS中具有特征表现,SWI对病变显示更加敏感、准确,是诊断SSCNS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英俊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在脑微出血诊断中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脑微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和对照组(磁共振常规序列诊断)各45例。比... 目的探究在脑微出血诊断中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脑微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和对照组(磁共振常规序列诊断)各45例。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和诊断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检出率(95.56%)、确诊率(93.33%)较高,误诊率(2.22%)、漏诊率(4.44%)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0、12.654、10.051、13.528,P<0.05);同时,相比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诊断满意度(95.56%)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4,P<0.05)。结论在脑微出血诊断中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诊断,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认可度,可以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脑微出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的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滕跃华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脑微出血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早期症状,亦是小血管病变的重要临床生物学标志。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其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作为基础序列,... 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脑微出血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早期症状,亦是小血管病变的重要临床生物学标志。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其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作为基础序列,利用组织间不同的磁敏感差异增强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脑白质疏松 脑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膜、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伟琳 刘祥治 +2 位作者 陈仲良 邱创嘉 张晓勇 《广州医药》 2019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膜、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的50例脑膜、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除常规行T1WI、T2WI扫描及T1WI增强扫描检查外,额外进行SWI...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膜、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的50例脑膜、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除常规行T1WI、T2WI扫描及T1WI增强扫描检查外,额外进行SWI检查。观察不同来源脑转移瘤转移部位、肿瘤实质信号在不同成像序列上的特征及对瘤内血管情况和出血状况的判断。结果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多为顶叶(29.75%)和枕叶(20.66%),就血供区域而言,多发生于中动脉(45.45%)和颈内动脉供血区域(38.02%)。不同MRI成像序列中肿瘤信号特征比较,显示均有差异(P<0.001)。其中,肺癌脑转移瘤T1WI呈低信号(62.96%),胃癌T2WI呈现高信号(68.75%),SWI成像序列上多显示为混杂信号。SWI序列成像显示瘤内出血55例(45.45%),显示引流血管16条,瘤内出血及肿瘤血管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1WI平扫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脑转移瘤MR的表现不同,为逆向推测脑转移瘤来源提供依据,同时SWI是对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脑瘤出血和血管检出上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期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必永 夏琼玲 周应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早期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价值。方法选取ICA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SWI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参数值。检测两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早期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价值。方法选取ICA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SWI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参数值。检测两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分析血清GFAP、NSE、S100β值与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5.28,P<0.05),偏度值及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16.65、3.39,P均<0.05);病例组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36.46、64.44、37.13,P均<0.05);病例组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平均值与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61、-0.55、-0.58,P均<0.05),偏度值及峰度值与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60、0.56、0.57、0.57、0.61、0.59,P均<0.05);SWI诊断ICA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结论SWI对早期诊断ICA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ICA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绍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脑血管性疾病病人6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MRI检查,MRI包括常规的T1WI、T2WI、FLAIR序列,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脑血管性疾病病人6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MRI检查,MRI包括常规的T1WI、T2WI、FLAIR序列,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检查结果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全部病例的磁共振SWI图像均显示为病灶内存在点状出血低信号,而磁共振常规序列图像有13例未能发现病灶内存在出血情况。脑血管畸形在磁共振SWI图像上,显示为边界清晰的环形低信号,以及呈点片状的低信号;动静脉畸形显示为多个点样或条样的聚集性低信号,为畸形的静脉和病灶内出血,但其对供血动脉的成像欠佳。在磁共振SWI图像上,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的亚急性血肿主要呈现为低信号,中心能看到片状的高信号影,皮质下的微出血灶表现为圆点状的低信号。结论相比于利用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手段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磁共振SWI检查能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显示病灶清晰,检查准确率更高,具有很高的诊断应用价值,是脑血管病变检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性疾病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成像在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铁柱 《医疗装备》 2020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成像在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医院经手术检查确诊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头颅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检查,再行SWI序列扫描,以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成像在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医院经手术检查确诊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头颅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检查,再行SWI序列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磁共振不同序列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检出率及病灶最大直径平均值。结果SWI序列的病灶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序列(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出的病灶最大直径平均值明显大于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SWI序列成像在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病灶检出率较高,比磁共振常规序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序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