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儒远 许百男 +3 位作者 周定标 段国升 张笑明 罗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于减压后 2h、4和 6h三个时点 ,对 1 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态DWI检查 ,每相应时点处死 6只猫形成一组 ,制取脑标本作Evan′sB... 目的 :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于减压后 2h、4和 6h三个时点 ,对 1 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态DWI检查 ,每相应时点处死 6只猫形成一组 ,制取脑标本作Evan′s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减压后 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 ,其范围在减压后 4和 6h明显扩大 ,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 ;1只猫减压后 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 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Blue染色 ,减压后 4和 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 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 ,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 ;减压后 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 (<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在Creutzfeldt-Jakob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家堂 蒲传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MRI弥散加权像(DWI)在早期辅助诊断Creutzfeldt-Jakob病(CJD)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该文对DWI在CJD早期诊断、监测病程、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其他辅助诊断手段相比的独特优越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Creutzfeldt—Jakob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湖平 钟昕 +2 位作者 方耀春 马宝林 房正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1587-1588,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均行T1WI、 T2WI、 FLAIR以及DWI检查诊断,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DWI的检出率显著优于T1WI、 T2WI以及F...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均行T1WI、 T2WI、 FLAIR以及DWI检查诊断,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DWI的检出率显著优于T1WI、 T2WI以及FL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DWI图像比T1WI、 T2WI以及FLAIR图像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可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在诊断脑缺血梗死性病变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艳丽 苏宁 +1 位作者 马利军 韩玉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不同时期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颅常规MRI及DWI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磁共振成像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病灶区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早晚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不同时期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颅常规MRI及DWI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磁共振成像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病灶区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早晚的关系。结果: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时间越早DWI阳性率越髙,病灶处表观扩散系数(ADC)越低,比常规T2WI敏感。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WI,ADC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DWI能够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在多发梗死灶中可区分急性和非急性病灶,且发现责任病灶的部位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相符,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 脑缺血梗死性病变 表观弥散系数(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utzfeldt-Jakob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与临床表现
5
作者 唐宇红 郭文利 +2 位作者 周莉 温天明 饶萍 《西部医学》 2007年第6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索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CJD)的早期无创性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JD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特点、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DWI异常信号与临床表现有较高的一致性,且较临床症状... 目的探索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CJD)的早期无创性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JD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特点、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DWI异常信号与临床表现有较高的一致性,且较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电图出现更早,更敏感;DWI异常信号可表现在大脑皮层区、基底节区,DWI异常高信号对CJD诊断特异性为92.3%,敏感性为100.0%。结论临床可疑的CJD患者,头颅DWI检查可作为早期、无创性、准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临床特点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6
作者 郑春玲 赫庆兰 谢庆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确定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均应用1.5T超导MR成像设备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60例均证实为脑梗死。(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确定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均应用1.5T超导MR成像设备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60例均证实为脑梗死。(1)13例超急性期(发病后6h以内),其中2~3h3例;常规MRI:T1WI无异常信号,T2WI1例无异常改变。DWI已显示明显高信号。(2)急性期(发病后6~72h)33例,T1WI26例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33例DWI均为高信号。(3)14例亚急性期(发病后4~10d),T1WI均为低信号,T2WI、DWI均为高信号。结论DWI在急性期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以内),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扫描,DWI诊断脑梗死及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从而为科学地指导临床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并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诊断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及溶栓治疗
7
作者 朴明淑 付洁 刘春颖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18例TIA患者中,15例常规MR T2WI上表现无改变,而DWI均可见发生异常信号。1例在D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1例发作性缺血症状与DWI异常信号分布区不一致,1例T2WI上见部分大脑半球皮层稍高信号,而DWI可见大片高信号。17例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均明显改善(临床判定大多数采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后次日、6天后再次TIA发作2例。随访2—24个月,未见发生脑梗死者。结论:多数TIA患者呈现一过性症状脑梗死,应尽早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阴性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九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荧 刘欣 +2 位作者 王红霞 王丽娟 崔世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阴性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的发病72h内DWI阴性的急性PCI 9例患者,分析其症状、...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阴性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的发病72h内DWI阴性的急性PCI 9例患者,分析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病因学分类。结果 DWI阴性的急性PCI 9例,男性4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为47~82岁。责任病灶分别位于脑桥(4例)、小脑(3例)、延髓(1例、)和丘脑(1例)。NIHSS评分1.33±1.12(0~3)分,6个月后随访NIHSS评分均值为0.44±0.73(0~2)分,与发病时比较明显好转(P=0.009)。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OAST)的分型标准,小动脉闭塞5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例。结论头颅MRI DWI阴性的急性PCI多为轻型卒中,预后较好。由于DWI在急性PCI早期诊断中存在假阴性,应重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期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假阴性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的早期连续动态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易黎 张苏明 +2 位作者 张新江 刘买利 卢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及再灌注模型 ,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magnetic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观察中 ,研究各脑区不同时相的缺血改变时空变化规律 ,探讨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的演变。方法 健康S D大鼠... 目的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及再灌注模型 ,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magnetic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观察中 ,研究各脑区不同时相的缺血改变时空变化规律 ,探讨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的演变。方法 健康S D大鼠 15只 ,随机分为 3组。MCAO后 15min开始DWI连续扫描。计算额叶、顶叶、内侧尾壳核、外侧尾壳核等脑区相对平均信号强度值 (relativemeansignalintensity ,RMSI)及DWI高信号区的体积。各组最后一次DWI成像后 ,行T2 加权成像 (T2 WI)观察。结果 缺血 15minDWI即出现高信号 ,随缺血时间延长范围扩大。再灌注 1h ,高信号区大部分恢复正常 ,但仍有部分区域始终保持高信号。顶叶、外侧尾壳核RMSI在缺血及再灌注阶段均大于额叶及内侧尾壳核的RMSI。各组最后T2 WI检查无明显病灶样改变。结论 DWI对急性脑缺血非常敏感 ,可用于评价早期缺血细胞水肿发展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在脑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白艳 刘志兰 刘鹏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脑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hilips 1.5T 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收集到的18例脑胶质瘤与15例脑单发转移瘤病例全部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T2WI、FLAIR...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脑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hilips 1.5T 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收集到的18例脑胶质瘤与15例脑单发转移瘤病例全部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T2WI、FLAIR、增强后T1WI扫描)及弥散加权像。梯度场切换率为120mT/mS,头颅线圈,行轴位扫描。在X.Y.Z轴三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弥散系数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转移瘤的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的ADC值分别为(1.03±0.18)和(1.60±0.36)。胶质瘤的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的ADC值分别为(1.72±0.49)和(1.44±0.39)。15例转移瘤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与18例胶质瘤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转移瘤的瘤周水肿的ADC值与18例胶质瘤的瘤周水肿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对术前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脑单发转移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对比
11
作者 张锡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均接受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均接受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值衡量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评估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效能,并比较宫颈良恶性病变的DWI参数差异。结果:CT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5,P=0.012),DWI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63,P=0.009),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02)。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大于CT增强扫描和DWI单独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式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恶性病变者的流入率、流出率及表观扩散系数高于宫颈良性病变者,达峰时间低于宫颈良性病变者(P<0.001)。结论:DWI和CT增强扫描联合使用诊断宫颈癌的效能更高,DWI参数在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12
作者 缴春悦 邹语嫣 +3 位作者 杨聪 刘绪纶 付芳琴 田荣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在进行了4~8周期NAC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根据Miller&Payne (MP)病理分级系统及临床影像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病理完全反应(pCR)组和病理非完全反应(non-pCR)组;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所有患者在进行NAC前、化疗过程中及术前均需进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肿瘤最大径,勾画出病灶感兴趣区(ROI)并记录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TIC的形态、早期强化率(E)及最大强化率(PE)。分别在p CR组和non-p CR组对比NAC前、后的肿瘤最大径、ADC值、TIC曲线、E及PE的变化情况。结果 NAC 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ADC值的变化率、肿瘤最大径的变化率、E的变化率及PE的变化率对NAC疗效的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评估乳腺癌NAC疗效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改变会早于病灶大小的改变,对乳腺癌NA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在评价各种类型乳腺癌NAC疗效中luminal A型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
13
作者 周鹏 刘建军 江文婷 《癌症进展》 2025年第2期210-213,221,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行MRI检查并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管腔上皮(Luminal)A型26例,Luminal B型29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1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1...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行MRI检查并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管腔上皮(Luminal)A型26例,Luminal B型29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1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15例。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W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b值为800s/mm^(2)时,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s/mm^(2)时,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b值为1000 s/mm^(2)时,ADC值诊断Luminal A型的灵敏度、Luminal B型的特异度均低于b值为800 s/mm^(2)时,其余各分子分型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b值为800 s/mm^(2)时,TNBC型在两个b值下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b值为1000 s/mm^(2)时,ADC诊断TNBC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7(95%CI:0.553~0.769),约登指数为0.379,特异度为0.446,灵敏度为0.933。结论DW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诊断效能 表观弥散系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卫孟佳 王嘉麟 +2 位作者 王梦莹 张博文 吉小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诊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DWI、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诊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DWI、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结果70例患者,最终病理检查确诊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49例。DWI、DCE-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613,P<0.05,可见DW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DCE-MRI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5%、83.67%、82.86%、68.00%和91.11%,高于DWI检查,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分别为(0.95±0.27)×10^(-3)mm^(2)/s和(0.40±0.15),低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TIC曲线C型比例较高,达到57.14%;恶性病变容积分数(Ve)为(0.24±0.09),低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相较于DWI,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较好;DWI、DCE-MRI均可提供客观数据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杨昌芬 粟周海 +2 位作者 商观锋 黄贵 周玲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变性患者共计11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DWI筛查诊断,以...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变性患者共计11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DWI筛查诊断,以症状、病理学检查、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联合MRI-DWI在子宫肌瘤变性患者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6例疑似子宫肌瘤变性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101例(87.07%),良性15例(12.93%);MRI-DWI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3.33%、90.10%、95.79%、52.38%、87.93%,CT检查分别为40.00%、87.13%、90.72%、33.33%、81.03%,CT联合MRI-DWI检查分别为93.33%、97.03%、98.99%、82.35%、96.55%,与单独CT、MRI-DWI检查比较,CT联合MRI-DWI检查的诊断效能更高(P<0.05);CT联合MRI-DWI检查对子宫肌瘤变性发病位置诊断准确率较单独CT、MRI-DWI检查高(P<0.05)。结论:CT联合MRI-DWI检查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T、MRI-DW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准确率,能够明确检出子宫肌瘤变性病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子宫肌瘤变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喉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赵福香 李彩霞 +2 位作者 时园园 金艳 徐焱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喉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58例喉癌手术患者均于术前、放疗后6个月接受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MRDWI检查对喉癌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喉癌T分期的结果...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喉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58例喉癌手术患者均于术前、放疗后6个月接受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MRDWI检查对喉癌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喉癌T分期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不同预后喉癌患者MRDWI检查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MR-DWI检查对喉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DWI检查诊断喉癌T分期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9,高于常规MRI检查的0.703。放疗后6个月,未复发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DWI检查对喉癌的检出率较高,其诊断喉癌术前T分期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也较高,并且能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喉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8
作者 郭凯 孙勇 +1 位作者 杨明 丁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2期2048-2051,共4页
目的分析高场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高场MRI-DWI检查的109例患者,所有患者病情经病理检查明晰,43例肝细胞癌患者划入观察组,66例肝血管瘤患者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b值... 目的分析高场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高场MRI-DWI检查的109例患者,所有患者病情经病理检查明晰,43例肝细胞癌患者划入观察组,66例肝血管瘤患者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效能。结果b值为50 s/mm^(2)、400 s/mm^(2)、1000 s/mm^(2)时,观察组的ADC值分别为(2.09±0.42)×10^(-3)/mm^(2)/s、(1.72±0.36)×10^(-3)/mm^(2)/s、(1.39±0.28)×10^(-3)/mm^(2)/s,均低于对照组的(2.45±0.57)×10^(-3)/mm^(2)/s、(2.16±0.45)×10^(-3)/mm^(2)/s、(1.88±0.47)×10^(-3)/mm^(2)/s,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当b值在1000 s/mm^(2)时,ADC值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16、90.70%、72.70%。结论高场MRI-DWI能够有效鉴别诊断出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且b值越大,诊断效果越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张鑫晟 邓兆旭 +1 位作者 马俊辉 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后行磁共振DW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平扫和DWI诊断结果,比较乳腺良、恶性在不同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乳腺癌典型病例DWI影像。结果:常规MRI平扫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39例;DWI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38例;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平扫,其中两者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b值增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量ADC值越小,且在同一b值下,乳腺癌的ADC值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且乳腺癌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因此磁共振DWI可以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小娜 何文进 +8 位作者 蔡炜琼 钟立清 丁庆社 代琳玉 郑美娴 邱广美 曹玉竹 卢睿 杨世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断继发性脑梗死状况分为脑梗死组(n=22)与非脑梗死组(n=48),对比2组全脑CT灌注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最佳阈值,对比全脑CT灌注参数、DWI及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CBF、CBV低于非脑梗死组,TTP、MTT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采用ROC分析获取CBF、CBV、TTP、MTT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670、0.854、0.681、0.754,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为0.92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全脑CT灌注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77.27%,特异性95.83%,Kappa值0.75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81.82%,特异性97.92%,Kappa值0.828;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5.83%,Kappa值0.902,一致性较好。结论全脑CT灌注及DWI诊断TIA继发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全脑CT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