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8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旭 王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nography,DUSG)、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以及DUSG与CE-MRA的联合使用对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 目的:比较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nography,DUSG)、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以及DUSG与CE-MRA的联合使用对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肾动脉造影(Selective renal arteriography,SRA)为诊断RAS的金标准,将156例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54例患者仅使用DUSG进行诊断,第二组48例患者仅使用CE-MRA进行诊断,第三组42例患者使用DUSG与CE-MRA联合诊断,观察并比较DUSG、CE-MRA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使用和联合使用对RAS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使用和联合使用对RAS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SG是筛查RA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USG、CE-MRA联合使用对RAS的诊断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多普勒超声 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应用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效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穆端 谢应朗 袁强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2期181-183,188,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8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及雅安市人... 目的探究应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8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及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进行CTA、MRA检查,选择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CTA和MRA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阳性率、诊断效能、病发位置诊断符合率。结果DSA确诊阳性患者52例、阴性患者28例;CTA检测阳性患者46例、阴性患者34例;MRA检测阳性患者51例、阴性患者29例。MRA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A,且对膝上动脉、膝下动脉、足背动脉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丁伟莉 毛龙云 方权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探究。根据EMVI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阴性组(35例)和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序列、DCE及DWI-MRI检查,获得体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反流速率常数(Kep)和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测。对EMVI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详尽对比,并深入剖析这两类患者在MRI参数上的差异;同时,评估MRI-EMVI检测结果与病理EMV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参数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CEA水平高于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大于阴性组,环周浸润率、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阴性组,组织中低分化、T分期3~4期及N分期阳性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Ktrans、Kep、ADC均高于阴性组,MRI-EMVI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EMVI结果比较,MRI-EMV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89,P<0.05),准确率为83.33%[(29+31)/72],敏感度为78.38%(29/37),特异度为88.57%(31/3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联合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敏感度为89.53%,特异度为85.67%,均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在直肠腺癌的术前评估中,DCE与DWI-MRI技术均展现出与病理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在确定EMVI阳性状态方面的诊断效能颇为显著。这两项技术不仅能揭示肿瘤的恶性侵袭程度,而且通过联合应用Ktrans、Kep及ADC定量参数,进一步提升EMVI阳性诊断的精确性,预示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体积转移常数 反流速率常数 标准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陈渊明 周雅玲 +1 位作者 许燕塔 吴少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9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同期55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照,金标准为临床诊断结果,均进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同期55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照,金标准为临床诊断结果,均进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检查。分析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7,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的0.817、0.850。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100.00%(60/60)、准确度98.33%(118/120)、阴性预测值100.00%(58/58),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使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或PWI,适合作为后循环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灌注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梅婷 贾化平 +1 位作者 刘冬婷 程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4,590,共4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S与CE-MRA对RAS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US与CE-MRA对RAS的诊断效能。结果CDUS与CE-MRA对RA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比60.0%,P>0.05)。CDUS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10.90),CE-MRA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 CI 0.7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5)。结论CDUS及CE-MRA均具有较高的RAS检出率,其中CDUS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其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增生、单纯增生乳腺病变患者各40例。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比较各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lk-1/KDR)表达、微血管密度],并比较不同病变性质乳腺病变患者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7±0.05、(0.18±0.06)min、(1.37±0.32)min,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0.14±0.04、(0.15±0.04)min、(1.22±0.27)min,非典型增生组的0.12±0.04、(0.05±0.02)min、(0.74±0.07)min和单纯增生组的0.10±0.03、(0.04±0.01)min、(0.53±0.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Flk-1/KDR半定量积分、VEGF半定量评分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4±2.18)分、(7.85±2.46)分、(51.88±3.07)个/100倍镜,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5.33±1.30)分、(5.72±1.44)分、(31.53±6.51)个/100倍镜,非典型增生组的(3.26±1.65)分、(3.36±1.73)分、(28.74±4.05)个/100倍镜和单纯增生组的(1.06±0.71)分、(1.26±0.74)分、(19.03±4.02)个/100倍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6±0.05、(0.17±0.05)min、(1.30±0.38)min,明显高于良性组的0.11±0.03、(0.05±0.02)min、(0.64±0.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与Flk-1/KDR、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诊断乳腺癌的AUC值均高于0.7,但各项参数联合预测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AUC值最大,为0.947(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阳性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趋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乳腺癌 定量参数 恶性转化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透视触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陶玲 王惠南 田芝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M R透视法实时检测靶血管内对比度的变化,当检测到对比度增强时,开启带有椭圆中心视图命令的三维M RA序列采集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获得静脉抑制,消除运动伪影,极大提高空间分辨率,在团注检测中的可靠性高达95%以上。这种技术为众多血管区域提供了高质量的对比增强M R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K空间 椭圆中心视图命令 透视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物的血管化程度:超声造影与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价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柒华 陈惠英 +1 位作者 邹大中 高春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9353-9356,共4页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后,对其血管化程度进行检测尤为重要。目前评价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对血流检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多孔...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后,对其血管化程度进行检测尤为重要。目前评价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对血流检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多孔羟基磷灰石血管化程度的可行性,并与增强MRI对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一条件下两种检测方式的对比观察。于2008-01/2009-01在江阴市人民医院眼科和超声科完成。对象:10例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4~61岁,平均(45.0±10.2)岁。手术方式均采用带蒂巩膜瓣前部交叉包裹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式。方法:超声造影检查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造影剂为SonoVue,剂量为59 mg,干粉剂,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用生理盐水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悬浮液,每次抽出2.4 mL经肘部浅静脉以团注入。同时行对照MRI增强扫描检查,MRI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标准头部线圈。横轴位,层厚2.0~3.0 mm,无间隔,FOV160 mm×180 mm,采集矩阵256×256:SE序列T1WI(TR 500 ms,TE12 ms)平扫及增强检查,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植入后不同时期两种造影方式显示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血管化的特征及程度。结果:超声造影很好的显示出了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早期球体前部分的动态增强图像,并显示出血管分布情况,分布密度,植入后期(3~6个月)则对增强显像不明显;增强MRI对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结果显像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早期血管化评价作用显著,植入后期不如增强MRI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 多孔羟基磷灰石 纤维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4 位作者 徐雪元 张沉石 李成洲 李惠民 于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流速时磁共振对比剂在胸部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分布特征,为把握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时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无明显胸部疾病的自愿者50例,按对比剂流速2、3和4 ml/s随机分3组,用2 ml对比剂进行试验性注射,均... 目的:探讨不同流速时磁共振对比剂在胸部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分布特征,为把握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时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无明显胸部疾病的自愿者50例,按对比剂流速2、3和4 ml/s随机分3组,用2 ml对比剂进行试验性注射,均经肘静脉注射。绘制各靶血管的动态强化曲线,测量对比剂到达时间、峰值时间、肺循环时间等。结果:2 ml/s流速时,对比剂到达肺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的时间分别为(5.17±1.47)、(8.16±1.09)和(10.17±0.75)s;3 ml/s流速时,分别为(4.43±1.27)、(7.71±2.69)和(8.71±1.60)s;4 ml/s时,分别为(4.33±1.16)、(8.35±2.15)和(8.20±1.84)s,呈现出高流速略快于低流速的趋势;强化峰值持续时间均在15~20 s;肺循环时间2 ml/s组为(3.50±0.55)s,3 ml/s组为(3.43±0.54)s,4 ml/s组(3.67±0.58)s,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对比剂到达靶血管时间肺动脉为3~6 s,肺静脉为7~11 s,主动脉为8~12 s;(2)15~20 s的强化峰值持续时间基本可以保证大多数快速序列的扫描;(3)肺实质成像的数据采集时间最好短至5 s以下才能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扫描时机 选择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雪湄 尹榕 +4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晓燕 邵少举 罗红波 石向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CE-MR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88支(87.0%)。有24支(11.1%)CE-MRA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有4支(1.9%)CE-MRA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两种检查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785,P<0.001。②CE-MRA诊断为正常的有168支血管,DSA诊断有2支为轻度狭窄(狭窄率≤49%),2支为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99%)。CE-MRA诊断为轻度狭窄的8支血管中,DSA显示有6支为正常血管;在CE-MRA诊断为中重度狭窄的30支血管中,10支经DSA证实为轻度狭窄,8支为无狭窄。CE-MRA提示闭塞的10支血管,均与DSA显示的一致。③以DSA为金标准,CE-MRA检查的敏感性为89.5%(34/38),特异性为92.1%(164/178),假阳性率为7.9%(14/178),假阴性率为10.5%(4/38),阳性预测值为70.8%(34/48),阴性预测值为97.6%(164/168),诊断一致率为91.7%(198/216),Youden指数=0.816。结论 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图像增强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强沁晨 杜湘珂 +2 位作者 石坚 宋奕宁 李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7-889,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动态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23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动态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23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83个可比节段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2.29%,3D DCE MRA符合率为53.01%,而超声结合MRA符合率达到84.3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3D DCE MRA 能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血管造影 磁共振 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坤成 方绍明 +1 位作者 杨小平 谷晔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静脉,并显示肿瘤染色,血管移位等占位征象和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本研究证明:增强MRA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无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脊髓 GD-DTPA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参数优化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贤 安宁豫 +3 位作者 李雪 江波 韩邵君 刘新球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优化老年患者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扫描参数。方法将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受试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以上组,采用不同的血流抑制反转时间(BSP-TI)进行扫描,通过比较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和肾静脉伪影,得出不同年... 目的优化老年患者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扫描参数。方法将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受试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以上组,采用不同的血流抑制反转时间(BSP-TI)进行扫描,通过比较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和肾静脉伪影,得出不同年龄组的最佳BSP-TI时间。结果 60~75岁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 200 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75岁以上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 300 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结论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能良好地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肾动脉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时间分辨力增强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膝以下动脉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磊 畅坚 +6 位作者 师东春 顾洪斌 李科 朱磊 胡自建 金真 许樟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6-1900,共5页
目的比较下肢动脉标准三段法3D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与小腿及足踝部时间分辨力3D动态增强动脉造影(TR-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狭阻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应用3.0TMR扫描仪对连续检查的29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 目的比较下肢动脉标准三段法3D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与小腿及足踝部时间分辨力3D动态增强动脉造影(TR-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狭阻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应用3.0TMR扫描仪对连续检查的29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扫描。先对患侧小腿及足踝部行矢状位3DTR-MRA,再行标准自动移床三段法3DCE-MRA从腹主动脉下段扫描至足部,对患侧小腿及足踝部的CE-MRA及TR-MRA两种图像进行评价。将膝以下动脉划分为12节段,对每节段动脉成像质量及小腿静脉污染程度进行3分法评价,应用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对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所得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29条患肢小腿及足踝部动脉血管共348个节段进行了评分。TR-MRA对病变动脉的累计评分为33.17±3.63,显著大于三段法CE-MRA的27.34±4.47(P<0.001),且CE-MRA对于远段动脉诊断能力呈下降趋势。TR-MRA图像均不受静脉污染影响,平均得分为1.10±0.31,而CE-MRA有13条肢体因静脉污染而影响诊断,平均得分为2.1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CE-MRA明确判断膝以上动脉病变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动态TR-MRA,可以避免静脉污染而全面观察小腿及足踝部细小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减影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生德 魏铭 +4 位作者 郑生喜 张丽萍 燕丽红 柴瑾 燕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S MRA。结果 23例全部一次成功,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3D-CES MRA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结论 3D-CES MRA是一种诊断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磁共振同样可以取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增强 减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永东 陆靖 +4 位作者 孙贞魁 李明华 谭华侨 王武 陈元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以该301例为研究对象,容积重建DSA(VR-DSA)为金标准,评估3D-TOF-MRA在诊断微小动脉瘤中的价值。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的数目及动脉瘤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01例中,3D-TOF-MRA共检测出动脉瘤患者135例(149个)。①以患者为样本数,3D-TOF-MRA检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8.5%、94.7%、95.6%及97.0%。以动脉瘤为样本数,上述指标分别为96.8%、98.6%、95.3%、94.6%及98.9%。②与无SAH患者比较,3D-TOF-MRA诊断SAH的假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对诊断动脉瘤无影响。④3D-TOF-MRA诊断位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最高,均为100%,诊断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7.3%和98.4%。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比较,3D-TOF-MRA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准确性略低,P=0.039。结论 3D-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基本可以替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 微小动脉瘤 容积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剑羽 谢敬霞 +1 位作者 郑卓肇 李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 3DCEMRA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1 5TMR扫描仪 (体部相控阵线圈 ,TR/TE :5 / 2ms ,矩阵 :114× 2 5 6 ,6 / 8FOV) ,对 5 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 ...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 3DCEMRA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1 5TMR扫描仪 (体部相控阵线圈 ,TR/TE :5 / 2ms ,矩阵 :114× 2 5 6 ,6 / 8FOV) ,对 5 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 3DCEMRA检查 ,其中 2 8例经手术及动脉导管证实。结果 除 2例因操作失败外 ,其余均获得了优秀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影像 ,3DCEMRA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显示准确 ,2 8例与手术及动脉导管结果对比 ,3DCEMRA诊断正确率 10 0 %。结论 单次屏气 3DCEMRA是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优秀MR影像技术 ,在诊断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