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模式及储层分布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安娜 胡素云 +4 位作者 汪泽成 薄冬梅 李梅 鲁卫华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共1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的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和膏盐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地质模式,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古构造沉积格局呈东南倾大斜坡背景之上叠加"两隆夹一凹"特征,地层充填具有西薄东厚的"底超顶削"结构;2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发育3个总体向上变浅的三级层序旋回,膏盐岩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位域,聚集于万州—宜宾凹陷;3沉积相地质模式自下而上包括三大沉积结构层,即蒸发—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演化由开放—长期闭塞和蒸发盐化—开放,颗粒滩分布由大面积"双滩"演变为零星滩和带状滩,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规模总体缩小;4储层分布复杂,主要受古构造沉积格局、颗粒滩和不同级次层序暴露面控制,古隆起之上及其周缘、台内坡折带和台缘带附近是有利储层的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纪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构造—沉积 地层层序 沉积模式 储集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层系岩石微相及储层特征——以阿布扎比B油田侏罗系Arab组为例
2
作者 彭渝婷 刘波 +7 位作者 石开波 刘航宇 付英潇 宋彦辰 王恩泽 宋本彪 邓西里 叶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6,共18页
为探究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层系强非均质性问题,基于岩芯及测井资料,探究阿布扎比B油田Arab组岩石微相类型,分析各类微相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Arab组可识别出12种微相类型(MF1~MF12),微相类型及组合指示其为局限–蒸发背景... 为探究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层系强非均质性问题,基于岩芯及测井资料,探究阿布扎比B油田Arab组岩石微相类型,分析各类微相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Arab组可识别出12种微相类型(MF1~MF12),微相类型及组合指示其为局限–蒸发背景下萨布哈潮坪–潟湖–障壁滩沉积体系。微相类型控制储层品质,其中MF2及MF9~MF12孔喉较粗,连通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是储层发育有利微相类型。MF2和MF10发育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残余粒间孔及粒内溶孔为主;MF9,MF11和MF12发育颗粒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铸模孔及粒内溶孔为主。相对海平面的震荡性变化导致各沉积相带在纵向上的有序叠置,不同沉积相带之间或同一沉积相带内微相类型及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是Arab组储层强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障壁滩和潮上带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其中障壁滩相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保持较好,并叠加显著的早期暴露溶蚀,导致次生孔隙的产生和孔隙结构的改善;潮上带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早期白云石化和准同生溶蚀作用,白云石化改善孔隙结构,有利于早期孔隙保存,分散状硬石膏的早期溶蚀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显著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共生层系 Arab组 石微相类型 储层特征 储层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古老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石书缘 胡素云 +10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周刚 徐安娜 黄擎宇 徐兆辉 郝彬 王坤 姜华 马奎 白壮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层型以及碳酸盐岩类、膏盐岩类和碎屑岩类共生型3种类型,明确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概念及内涵。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油气通常来源于泥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两类烃源岩,咸化环境膏盐岩可促进烃源岩生烃。(2)主要发育膏云坪型、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型两大类白云岩储集层,准同生期或表生期的大气淡水淋滤是储集层规模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有调整和改造作用。(3)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盐下成藏模式、盐上成藏模式和盐间成藏模式3大类8小类模式。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坡、麦盖提斜坡和玛扎塔格前缘隆起带寒武系、四川盆地东部—南部地区寒武系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间马家沟组四段等为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组合 白云储集层 烃源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白云岩成因及储盖组合 被引量:40
4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4 位作者 杨翰轩 张杰 王鑫 杨柳 蒙绍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928,共13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和实验分析工作,取得以下3个方面的地质认识:①潮湿气候到干旱气候的变迁决定了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岩性组合序列,正常情况下形成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系列,反之亦然,气候的突变会导致某种岩性的缺失。②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主要发育3类储集层,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和膏云岩储集层,存在沉淀和交代2种成因的白云岩。微生物早期降解和微生物岩晚期热解释放的CO2气体和有机酸,以及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白云岩能够成为优质储集层的主控因素。③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理论上存在6类14种储盖组合类型,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4种组合中,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和膏云岩→微生物白云岩→致密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合,这显然与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迁的内在规律有关。通过解剖已发现的油气藏,揭示在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中以上4种储盖组合最为现实,勘探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共生体系 性组合序列 微生物白云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格局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8 位作者 胡广 聂万才 杨梦颖 张道锋 郑剑锋 许杰 董国栋 肖笛 卢子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740,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简称马五6亚段)为例,基于测井、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研究古地理格局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内识别、细化出桃利庙西洼、桃利庙水下高地、桃利...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简称马五6亚段)为例,基于测井、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研究古地理格局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内识别、细化出桃利庙西洼、桃利庙水下高地、桃利庙东洼、横山高地、东部盐洼、北部斜坡和西南部斜坡等7个次级地貌单元。②由西向东古地貌为“三洼两高”,“三洼”依次发育白云质局限潟湖、膏质蒸发潟湖、盐质蒸发潟湖,“两高”依次发育高能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南北两侧斜坡则发育环陆云坪。③古地貌格局造成来自西北侧祁连海补给海水的自然分异,控制白云岩、膏岩、盐岩共生体系由西向东的偏心式沉积分异,有别于经典的“牛眼式”和“泪滴式”干化收缩分布模式。④中祁连地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远端挤压应力传递形成马五6亚段沉积期的近南北向凹凸地貌格局。⑤桃利庙水下高地和横山高地马五6亚段发育南北向展布的丘滩有利相带,是勘探有利区,未来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格局 构造沉积分异 -碳酸盐岩 有利储集相带 奥陶系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 被引量:19
6
作者 包洪平 王前平 +5 位作者 闫伟 蔡郑红 郑杰 魏柳斌 黄正良 郭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4,共15页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烃源供给及圈闭聚集等方面的分析,形成新的观点与地质认识:(1)受盐洼周边古隆起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形成于与外部广海周期性隔绝的局限海蒸发环境,导致其岩性“相控”与“层控”分布特征极为显著;(2)首次提出“非层状沉积分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控制奥陶系内幕“溶孔型”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受区域岩性相变及后期构造反转的控制,奥陶系盐下层系具有形成大区域分布的岩性圈闭体系的有利条件;(4)盐下层系虽自身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但由于燕山期东部构造抬升与西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供烃窗口”及膏盐封盖层区域性连续分布等要素密切配合,仍具有规模供烃、大区带成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奥陶系 非层状沉积分异 碳酸盐岩- 下成藏 供烃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马家沟组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表生岩溶效果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白斌 胡素云 +7 位作者 陶士振 张道锋 刘伟 杨文敬 张宝民 刘新社 刘燕 熊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7-12,1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区内对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储层岩溶效果定量评价较少,溶蚀模拟试验也多为温度、岩石成份、岩石结构、流体性质等单因素对白云岩溶蚀机理的定性模拟。因此,以基于地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试验为基础,定量评价岩溶作用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指出在常压、饱和CO_2水(3%~15%)、气温30℃的封闭体系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溶蚀量与膏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白云质膏岩、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溶蚀率依次降低,溶蚀前后孔隙度至少增加6%。含盐白云岩溶蚀率最高,达19.8%,含膏白云岩溶蚀率最低,仅为6.3%。据此提出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等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是Om有利储集岩,经岩溶作用后孔隙度最高可提高6%~20%,从而较好地解释了Om_5含膏云坪相带存在规模优质储层的原因,并为阐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碳酸盐岩 表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胡素云 石书缘 +6 位作者 王铜山 刘伟 白斌 徐安娜 涂建琪 黄士鹏 姜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7,共8页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烃潜力模拟实验证实,膏盐岩对烃源岩生烃有明显促进作用。成储方面,与膏盐岩共生的白云岩是主要储层,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是蒸发潮坪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埋藏溶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白云岩储层质量。成藏方面,随埋深增大,膏盐岩由脆性转变为塑性,封闭性加强,有利于深部油气保存。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揭示挤压构造背景下,盐上和盐下地层发生不协调褶皱变形,深层发育隐伏有效圈闭,可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 储层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高频沉积旋回组合生-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3 位作者 张杰 吴东旭 付小东 蒙绍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6,共14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①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包括由未云化灰岩段、白云岩段、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和膏盐岩段构成的2类8种气候逐渐变干旱的沉积旋回;白云岩段和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共发育10类111个高频沉积旋回,具有旋回频繁、单层厚度薄的特点。②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分析,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发育两类烃源岩:一类为优质烃源岩,即毫米级高TOC(有机碳含量)(>2.50%)黑色泥质白云岩;另一类为中等烃源岩,即低TOC(1.21%)灰黑色白云岩。优质烃源岩发育具有相控性和层控性特征,分布于膏盐湖周缘的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中,计算天然气资源量为8504.94×10^(8) m^(3)。③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两类相控白云岩储层,分别为古隆起及周缘的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和膏盐湖周缘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源-储匹配良好。上述认识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的持续勘探提供重要信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组合 高频沉积旋回 泥质白云烃源 微生物白云储层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膏盐岩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合年 吴蕾 +1 位作者 曹来勇 刘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6-53,4-5,共8页
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岩心等多种信息,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大量第一性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全方位研究了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膏盐岩下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区裂缝走向主要分3组系:北西向、北东向与近东西... 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岩心等多种信息,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大量第一性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全方位研究了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膏盐岩下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区裂缝走向主要分3组系:北西向、北东向与近东西向;主要断层分布区域的裂缝相对密度较大,断层不发育区域则裂缝的相对密度较小;直立缝、斜交缝与水平缝相互切割,形成立体交叉网状结构;岩性致密层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较疏松的岩性以斜交缝为主;储集空间以水平缝-小裂缝-小孔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缝洞型 斜交缝 阿姆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岩对碳酸盐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及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奎 胡素云 +2 位作者 王铜山 石书缘 王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本身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催化作用。萨布哈蒸发潮坪和局限泻湖是膏盐-白云岩共生发育的主要沉积环境,膏盐岩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白云岩的储集物性。膏盐岩作为优质盖层,能够有效保护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大型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关键。膏盐岩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以及形成的盐相关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场所。盐上和盐下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不同,盐下比盐上具有更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更容易大规模成藏,且都可以作为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盆地 油气成藏要素 控制作用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碳酸盐岩地层井壁失稳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之的 夏宏泉 汤小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井壁稳定是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且是世界性的钻井难题。根据不稳定地层的特性 ,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钻井工程中保持井壁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井壁失稳问题不仅在砂泥岩剖面中存在 ,而且在碳酸盐岩剖面中也司空可见 ,但碳酸盐... 井壁稳定是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且是世界性的钻井难题。根据不稳定地层的特性 ,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钻井工程中保持井壁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井壁失稳问题不仅在砂泥岩剖面中存在 ,而且在碳酸盐岩剖面中也司空可见 ,但碳酸盐岩剖面井壁失稳的地层主要集中在地应力不平衡的地层、具有塑性和蠕变特性的盐膏岩地层、裂缝性地层及胶结性差的易破碎地层等。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实际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引起井壁失稳的因素 ,对地应力因素引起井壁失稳控制技术、钻遇盐膏层预防措施、裂缝较发育的地层及胶结性差的破碎性地层井壁失稳对策进行了研究 ,并对保持井壁稳定的唯一可控因素 ,即安全钻井液密度窗的确定进行了探讨。这一整套对策对碳酸盐岩地层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失稳 井壁稳定 碳酸盐岩地层 钻井过程 胶结 钻井液密度 剖面 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膏盐岩下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13
作者 文晓峰 罗菊兰 +3 位作者 牛林林 罗红梅 付浩 朱春红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630-635,65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膏盐岩下储层,由于其矿物多样、岩性复杂、物性差、裂缝较发育、孔隙结构复杂等原因导致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按照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白云石、石盐-白...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膏盐岩下储层,由于其矿物多样、岩性复杂、物性差、裂缝较发育、孔隙结构复杂等原因导致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按照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白云石、石盐-白云石等3种不同矿物组合进行储层分类,优化储层评价的测井敏感参数,分岩性建立了孔隙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孔隙空间结构研究,建立了不同孔隙类型的渗透率计算模型;分孔隙型、裂缝型、致密层状3种类型建立了饱和度模型。实际应用表明,储层参数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石物理实验 解释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三因素”控储地质认识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2 位作者 张杰 王小芳 王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2-596,共15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非常重要的油气储层,针对叠层石和凝块石碳酸盐岩比其他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和非微生物碳酸盐岩具有优质储层发育潜力这一科学问题,通过现代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特征和现代盐湖碳酸盐沉积特征研究、微生物有机质早期低温降...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非常重要的油气储层,针对叠层石和凝块石碳酸盐岩比其他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和非微生物碳酸盐岩具有优质储层发育潜力这一科学问题,通过现代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特征和现代盐湖碳酸盐沉积特征研究、微生物有机质早期低温降解和晚期热解生酸模拟实验、早期沉淀和交代白云石成因模拟实验,揭示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因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的特殊性,储层成因也有其特殊性,提出了“三因素”控储地质认识。①与其他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和非微生物碳酸盐岩相比,叠层石和凝块石碳酸盐岩具有更高的初始孔隙度和微生物有机质丰度,为储层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微生物有机质早期低温降解和晚期热解生酸使初始孔隙在沉积后得以保存和进一步扩溶,这是叠层石和凝块石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关键;③早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隙的保存,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微生物碳酸盐沉积易于发育早期沉淀和交代两类低温白云石,这是叠层石和凝块石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体系中的原因。这些认识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依据,也揭示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比非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更佳的储层发育潜力。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体系叠层石和凝块石发育相带是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低温降解 晚期热解 早期白云石化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微生物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下碳酸盐岩储层礁体识别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晓松 孙林 +3 位作者 张红斌 孙维钊 田军啟 杨国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98-100,共3页
在中亚A区块,与生物礁建造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是最有利的储集类型。本文从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入手,分析了碳酸盐岩层段地震反射特征,并利用地震属性对盐下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生物礁识别,证实生物礁建造发育区为油气目标区。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生物礁建造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二和马三段岩相古地理特征
16
作者 杨甲祥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278-279,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并位于其西部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研究区处在盆地本部华北海域沉积区,发育局限海台地相碳酸盐岩与膏盐岩沉积。主要发育马家沟组。马二段在盆地神木地区-宜川地区一线形成了地势较低的低洼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并位于其西部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研究区处在盆地本部华北海域沉积区,发育局限海台地相碳酸盐岩与膏盐岩沉积。主要发育马家沟组。马二段在盆地神木地区-宜川地区一线形成了地势较低的低洼区域,整体形成连续分布的灰岩洼地,在榆林地区由于受局限海的蒸发,形成含膏灰岩洼地沉积区;局部古构造高部位发育颗粒滩。马三段,以榆林为中心形成盐湖,向外逐渐形成膏云坪和泥云坪,周边发育高能颗粒滩体带,是白云岩储层发育带,也是重要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盐膏层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1
17
作者 孟庆生 江山红 石秉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6,79,共4页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盐膏层埋藏深,温度为110~130℃。钻井过程中,盐岩、软泥岩的塑性变形,硬石膏的吸水膨胀.高压低矿化度的盐水层对高密度钻井液的污染,盐岩、石膏的溶解使井径扩大,造成井壁垮塌;含膏盐泥页岩吸水膨胀和塑性变形,造成缩...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盐膏层埋藏深,温度为110~130℃。钻井过程中,盐岩、软泥岩的塑性变形,硬石膏的吸水膨胀.高压低矿化度的盐水层对高密度钻井液的污染,盐岩、石膏的溶解使井径扩大,造成井壁垮塌;含膏盐泥页岩吸水膨胀和塑性变形,造成缩径和垮塌,易导致粘卡事故的发生。采用聚磺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经现场应用表明,聚磺欠饱和盐水钻井液性能稳定,抑制泥页岩水化分散能力强,携岩能力强,井壁稳定,井径扩大率低,流变性好,FCLS可有效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钻盐层前把聚磺钻井液转换为聚磺欠饱和盐水钻井液,控制Cl-含量大于160000 g/L,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抗盐性,有效抑制膏盐层的塑性流动和盐岩的溶解;该钻井液滤失量低,具有良好的造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井眼扩大;该钻井液体系钻井液排放量少,处理维护工艺简单,满足了塔河油田盐膏层钻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技术 塔河油田 井径扩大 钻井液体系 泥页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沉积环境浅成烃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平安 傅家谟 +1 位作者 盛国英 江继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71-174,共4页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普遍发现了未成熟油。一些学者认为未成熟油是油气演化早期阶段的产物,并大多与碳酸盐岩一蒸发岩沉积环境、煤系地层有一定的联系。如死海未成熟沥青来自于萨克逊含沥青碳酸盐岩。江汉油田广33原油的产出则与膏盐沉...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普遍发现了未成熟油。一些学者认为未成熟油是油气演化早期阶段的产物,并大多与碳酸盐岩一蒸发岩沉积环境、煤系地层有一定的联系。如死海未成熟沥青来自于萨克逊含沥青碳酸盐岩。江汉油田广33原油的产出则与膏盐沉积环境有关。TanneubamOrr 等进一步认为死海未成熟沥青、蒙脱雷尔高硫原油来自于高硫干酪根的热降解,即 C-S和 S-S 键的断裂。由于研究未成熟油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蒸发 干酪根 门限深度 江汉盆地 非烃 正构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9
19
作者 纪友亮 冯建辉 +2 位作者 王声朗 张宏安 王德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存在着牵引流和暴露地表的标志,其成因和沉积模式需要重新认识。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电性及岩心等资料识别出湖平面变化的5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 0 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高水位沉积期,湖岸线距盆地中心较远,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盆地边缘发育粗碎屑岩沉积;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低水位沉积期湖岸线向盆地中心退缩了10~30km ,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盐膏岩的周围发育低位域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湖滩坝相的粗碎屑岩体。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引起的湖岸线迁移,导致高水位和低水位沉积期湖盆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动态的模式来预测砂体的分布,在指导油气勘探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沉积期 沙三段 古地理特征 湖岸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湖平面变化 暗色泥 沉积中心 碎屑沉积 相古地理 油气储层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 边缘发育 水位下降 扇三角洲 油气勘探 深水相 高水位 低水位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层序划分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洪亮 邓宏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9-53,共5页
根据地层基准面原理 ,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Es33—Es32层段的地层划分出 4个中期地层旋回 (层序 ) :MSC1,MSC2 ,MSC3,MSC4。其中大致发育 2种类型的层序 ,即陆源碎屑岩层序和膏盐岩层序。陆源碎屑岩层序多形... 根据地层基准面原理 ,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Es33—Es32层段的地层划分出 4个中期地层旋回 (层序 ) :MSC1,MSC2 ,MSC3,MSC4。其中大致发育 2种类型的层序 ,即陆源碎屑岩层序和膏盐岩层序。陆源碎屑岩层序多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 ,以发育泥质岩夹浊积砂体、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为主 ;膏盐岩层序多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 ,以发育厚层的盐岩、膏盐岩、膏岩、泥膏岩、膏泥岩夹浊积席状砂为特征。识别出 3种类型的沉积体系 :较深水湖 -浊积扇、较深水盐湖、浅湖 -三角洲体系 ,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认为 ,在垂向上 ,MSC2上升半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 ;在平面上 ,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洼陷东、西两侧断层下降盘的浊积砂体 ,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浊积水道及浊积席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层序划分 沉积体系 地层层序 沉积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