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2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二氧化铈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和甲醇制备碳酸二甲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付国 吴德礼 +1 位作者 姚梦琴 刘飞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5年第1期71-72,共2页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和特殊的反应活性,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和试剂。在羰基化和烷基化等重要化学反应中,DMC被证明是卤素和硫酸盐试剂的有效替代品。因此,DMC在生产除草剂、杀菌剂和药品方面的应用变得特别...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和特殊的反应活性,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和试剂。在羰基化和烷基化等重要化学反应中,DMC被证明是卤素和硫酸盐试剂的有效替代品。因此,DMC在生产除草剂、杀菌剂和药品方面的应用变得特别有吸引力。此外,DMC还因其高介电常数而被广泛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羰基化 生物降解性 低毒性 二氧化碳 二氧化铈 高介电常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高纯度碳酸二甲酯
2
作者 汤娴 《安徽化工》 2025年第1期158-161,共4页
利用Restek的Stabilwax型石英毛细管柱,以正戊醇为内标物,通过二次程序升温和氢火焰电离,精确检测高纯度碳酸二甲酯(DMC)样品中各组分的准确浓度。通过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分析体系可以很好地完成样品各组分的高效、准确检测,为高纯度... 利用Restek的Stabilwax型石英毛细管柱,以正戊醇为内标物,通过二次程序升温和氢火焰电离,精确检测高纯度碳酸二甲酯(DMC)样品中各组分的准确浓度。通过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分析体系可以很好地完成样品各组分的高效、准确检测,为高纯度碳酸二甲酯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碳酸二甲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
3
作者 耍芬芬 吕云辰 +2 位作者 朱止阳 张少利 梁凯旋 《山东化工》 2025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碳酸二甲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及非光气法制备聚碳酸酯的原料,产能及产量逐年增长,工艺技术也有了明显进步。目前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包括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草酸二甲酯脱羰基法,未来酯交换法工艺的产能占比有... 碳酸二甲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及非光气法制备聚碳酸酯的原料,产能及产量逐年增长,工艺技术也有了明显进步。目前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包括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草酸二甲酯脱羰基法,未来酯交换法工艺的产能占比有所降低,其他工艺的产能占比将不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法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尿素醇解法 市场供需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DMC)生产过程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4
作者 党宏斌 郑昕 王晨晨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4年第5期57-59,共3页
聚碳酸酯和锂电池是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产品。碳酸二甲酯(DMC)项目是开拓焦炉煤气应用的新领域,本文实验模拟了DMC生产过程,重点分析了DMC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 dmc生产 风险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碳酸二甲酯市场分析及预测
5
作者 米多 金成 官秀平 《化学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以2019-2023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建设、市场供需、价格、进出口贸易等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出,国内新上碳酸二甲酯装置的企业,应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产品等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生产建设 市场研究 进出口贸易 展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混合燃料时缸内辐射传热的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石科峰 潘克煜 +2 位作者 李建国 姚波 沈若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研究了柴油机燃用柴油—DMC混合燃料后由于碳粒生成量减少而引起的缸内辐射传热量的变化以及发动机尾气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DMC后排气烟度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添加比例;同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缸内辐射传热量有所... 研究了柴油机燃用柴油—DMC混合燃料后由于碳粒生成量减少而引起的缸内辐射传热量的变化以及发动机尾气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DMC后排气烟度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添加比例;同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缸内辐射传热量有所降低;对比尾气烟度和缸内辐射传热量,可以得到碳烟的生成量与缸内辐射传热量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混合燃料 辐射传感器 辐射传热 柴油-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重构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永丽 权燕红 任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现代煤化工路线,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研发。本研究采用液相重构法,通过调变溶剂种类、气氛和压力制得高效铜团簇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_(DMC))高达3520 mg/(g&...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现代煤化工路线,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研发。本研究采用液相重构法,通过调变溶剂种类、气氛和压力制得高效铜团簇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_(DMC))高达3520 mg/(g·h),经过10次循环,STY_(DMC)下降21.8%。N2吸附-脱附、XRD、TEM、STEM等表征手段表明,强还原性的CO不但可使铜纳米颗粒(~9.7 nm)部分重构为亚纳米团簇(~1.34 nm),同时有效维持了Cu^(0)物种的存在,从而提升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铜重构的发生取决于气氛-金属-载体三者的相互作用,且随氧化、还原性气氛的变化呈可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铜团簇 液相重构 高活性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铈基催化剂上碳酸丙烯酯和甲醇制备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8
作者 郭炯 杨金海 +3 位作者 史依琳 赵宁 肖福魁 姜新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钙铈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制备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a∶Ce=9的催化剂在反应时间2 h,温度40℃,甲醇与碳酸丙烯酯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丙烯酯用量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钙铈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制备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a∶Ce=9的催化剂在反应时间2 h,温度40℃,甲醇与碳酸丙烯酯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丙烯酯用量4%的条件下,碳酸丙烯酯转化率达到91.1%,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达到91.7%。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XPS和CO_(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氧空穴越多,中等碱性位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甲醇的活化,催化剂的活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铈基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 固体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改性Pd/NaY催化剂用于甲醇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
9
作者 黄恪 袁世诚 +5 位作者 梅荣艳 杨歌 白鹏 郭海玲 王纯正 Svetlana Mintov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27-336,共10页
碳酸二甲酯(DMC)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而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化学品.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合成聚碳酸酯,还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燃料添加剂以及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的重要试剂.在众多合成方法中,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合... 碳酸二甲酯(DMC)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而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化学品.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合成聚碳酸酯,还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燃料添加剂以及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的重要试剂.在众多合成方法中,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具有无爆炸风险、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无氯Pd/NaY催化剂存在以下问题:Pd2+活性物种容易被反应物CO还原成Pd0物种,导致Pd烧结和催化剂失活.因此,如何在催化过程中保持Pd2+物种的稳定,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备了Mo改性的Pd/NaY催化剂(Pd-Mo/NaY).该催化剂在保持贵金属Pd氧化态的同时,增强了对反应物CO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在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制DMC反应中,Pd-Mo/NaY表现出比Pd/NaY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30 h的反应过程中,Pd-Mo/NaY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稳定维持在约97%,而Pd/NaY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则从94%逐渐下降至70%.此外,Pd-Mo/NaY催化剂的本征活性(TOF)为0.019 s^(-1),也明显高于Pd/NaY催化剂的0.005 s^(-1).X射线衍射、物理吸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o改性未显著改变Pd/NaY的物相结构、孔结构性质与微观形貌.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能谱结果表明,两个催化剂的Pd聚集状态存在显著差异.Pd/NaY催化剂中Pd物种发生了明显聚集,Pd颗粒平均尺寸达到10.2 nm;而Pd-Mo/NaY催化剂中,大部分Pd物种仍保持高度分散的状态,仅有少量聚集的Pd颗粒,其平均尺寸仅为2.3 nm.通过羟基红外、吡啶红外与氨气程序升温脱附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催化性能与Pd聚集状态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Mo的引入有效减少了因Pd离子交换过程引入的桥式羟基,从而降低了Pd-Mo/NaY催化剂的酸性.此外,氢气程序升温还原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进一步揭示,Pd与Mo之间的相互作用调变了Pd-Mo/NaY的活性位结构,阻碍了活性Pd^(2+)物种被反应物CO还原为Pd0物种,从而有效缓解了Pd物种的聚集.CO漫反射红外与CO低温透射红外研究则表明,Pd-Mo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d2+活性位点的增加,显著增强了催化剂对反应物CO的吸附能力.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DRIFTS)实验捕获了COOCH_(3)*关键反应中间体,并发现无论是Pd/NaY催化剂还是Mo改性的Pd-Mo/NaY催化剂,均遵循相似的反应路径,并具有相同的决速步骤.综上,本文通过Mo对Pd/NaY催化剂进行改性,有效抑制了反应过程中贵金属Pd的烧结,从而显著提高Pd-Mo/NaY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这一改性方法,实现了活性Pd2+物种的高度稳定,为甲醇间接氧化羰基化制DMC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NAY 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艳枚 易峦 +2 位作者 杨万典 段晓影 刘奕祺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12-14,共3页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良的新型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中间体,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尿素醇解法是碳酸二甲酯合成法之一,其具有原料廉价易得、过程安全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青睐。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良的新型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中间体,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尿素醇解法是碳酸二甲酯合成法之一,其具有原料廉价易得、过程安全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青睐。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主要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目前,直接法因存在转化率低等问题,还未实现工业化应用;然而,间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有多个企业建成了年产万吨级的生产车间,并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本文对近年来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碳酸二甲酯 直接法 间接法 锂电池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11
作者 李建国 贾爱忠 +2 位作者 薛伟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CO_(2)和甲醇绿色合成碳酸二甲酯路线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在反应压力0.1—8.0 MPa和反应温度293.15—473.15 K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吉布斯自由能Δ_(r)G、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CeO_(2)为催化剂分... 针对CO_(2)和甲醇绿色合成碳酸二甲酯路线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在反应压力0.1—8.0 MPa和反应温度293.15—473.15 K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吉布斯自由能Δ_(r)G、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CeO_(2)为催化剂分别固定反应压力8.0 MPa或反应温度413.15 K,在不同反应温度或压力下进行反应,并将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O_(2)在反应温度为373.15—473.15 K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增大反应压力可以有效降低Δ_(r)G,并提高K和C,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此外,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较低温度不同反应压力条件下,增加反应压力对反应平衡常数的增大更显著,且为开发高活性催化材料在较低温下催化CO_(2)和甲醇高效合成碳酸二甲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计算 碳酸二甲酯 CO_(2) 甲醇 Ce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K-NaY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12
作者 张日东 吕建华 +2 位作者 刘继东 郭豹 李文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2-390,共9页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KNO_(3)溶液对NaY分子筛进行预处理,记为K-NaY。之后采用过量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Ru含量的Ru-K-NaY催化剂。并首次将其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中。研究了Ru负载量和催化剂...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KNO_(3)溶液对NaY分子筛进行预处理,记为K-NaY。之后采用过量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Ru含量的Ru-K-NaY催化剂。并首次将其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中。研究了Ru负载量和催化剂碱量对反应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测试对Ru-K-NaY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性能以及碱性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增加催化剂弱碱活性位点数量以及Ru^(0)物种数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促进碳酸二甲酯的生成。以Ru-KNaY作为催化剂,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MO转化率和DMC选择性分别为83%和69%。最后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Ru-K-NaY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流程模拟与经济性评价
13
作者 马长金 李腾 +2 位作者 安维中 林子昕 别海燕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08-6614,共7页
针对以碳酸丙烯酯(PC)和甲醇(MeOH)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塔顶DMC-MeOH共沸物分离问题,提出以PC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共沸物的工艺。在Aspen Plus软件平台上开展模拟与经济性评价研究,考察了萃取剂的可行性和选择性,确定... 针对以碳酸丙烯酯(PC)和甲醇(MeOH)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塔顶DMC-MeOH共沸物分离问题,提出以PC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共沸物的工艺。在Aspen Plus软件平台上开展模拟与经济性评价研究,考察了萃取剂的可行性和选择性,确定了工艺流程方案,对萃取精馏流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比较了PC萃取精馏与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DMC-MeOH共沸物的能耗与经济性。结果表明,萃取精馏工艺的总能耗和年总费用(TAC)较变压精馏工艺分别降低了53.9%和49.5%,体现了萃取精馏工艺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丙烯酯 萃取精馏 碳酸二甲酯 优化设计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14
作者 刘鹏 李文松 +2 位作者 郭豹 刘继东 吕建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3,共10页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价态、孔结构、形貌以及晶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使用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在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90 min、催化剂用量1.0 g、1,4-二氧六环与DMO质量比4∶1、Pd负载量(w)0.2%的条件下,DMO转化率可达82.59%,DMC选择性可达62.33%。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发现,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催化剂对DMO脱羰基反应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后,合理推测出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PD催化剂 草酸二甲酯 脱羰基反应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DMC)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薇 卜晓光 吴凯涛 《中国建材科技》 2016年第2期175-177,共3页
通过对不同碳酸二甲酯生产方法的比较,提出今后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DMC及其下游产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下游产品 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
16
作者 裴永丽 李挺 +2 位作者 王海堂 武江红 康茂萍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4-117,126,共5页
以ɑ-纤维素和NaHCO3为原料,采用生物质发泡法制得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三维(3D)多级孔炭(HPC);以硝酸铜为铜源,通过调变铜负载量制得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y Cu/HPC),并考察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以ɑ-纤维素和NaHCO3为原料,采用生物质发泡法制得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三维(3D)多级孔炭(HPC);以硝酸铜为铜源,通过调变铜负载量制得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y Cu/HPC),并考察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时,10Cu/HPC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DMC)和转换频率(TOF)分别达1778 mg/(g·h)和13.8 s^(-1)。N2吸附、XRD、TEM等表征表明:3D多级孔结构不但有利于铜物种的高度分散,同时可加快底物分子的传质速率,从而提升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3D多级孔炭 铜催化剂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钠催化草酸二甲酯制备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17
作者 眭志鹏 陈鹏飞 +2 位作者 刘定华 董亮 汤德昌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00-102,105,共4页
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甲醇钠作为催化剂,一步法制备碳酸二甲酯。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脱羰基催化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10~120℃时,脱羰基反应效果最优,此... 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甲醇钠作为催化剂,一步法制备碳酸二甲酯。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脱羰基催化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10~120℃时,脱羰基反应效果最优,此时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及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都可达99%以上。通过正交实验分析,证明反应温度是影响脱羰基反应的最重要因素。甲醇钠脱羰基法制备碳酸二甲酯,步骤简单、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是合成碳酸二甲酯一条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 催化 甲醇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在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物分离中的应用现状
18
作者 于鑫宇 王常春 +2 位作者 闫博文 毕胜 丛玉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碳酸二乙酯(DEC)生产过程中,甲醇(MeOH)与碳酸二甲酯(DMC)形成二元共沸物,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MeOH-DMC共沸物存在污染环境、萃取效率低及溶剂回收难等难题。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因其绿色环保、萃取效率高及可循环再利用等优... 碳酸二乙酯(DEC)生产过程中,甲醇(MeOH)与碳酸二甲酯(DMC)形成二元共沸物,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MeOH-DMC共沸物存在污染环境、萃取效率低及溶剂回收难等难题。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因其绿色环保、萃取效率高及可循环再利用等优势,在化工领域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述了离子液体的种类及其性质,分析了离子液体典型的五种合成方法存在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了离子液体对MeOH-DMC共沸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分离机理,指出了目前离子液体应用于MeOH-DMC共沸物分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离子液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离子液体 萃取精馏 共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DMC)+乙醇+水及DMC+环己烷+甲醇三元系液液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新 罗国华 李汝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48-53,共6页
DMC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绿色”化工产品 ,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配合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生产DMC的工艺中分离与精制单元的开发 ,测定了常压下 2 5 ,30 ,35℃时DMC +乙醇 +水及DMC +环己烷 +甲醇三元体... DMC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绿色”化工产品 ,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配合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生产DMC的工艺中分离与精制单元的开发 ,测定了常压下 2 5 ,30 ,35℃时DMC +乙醇 +水及DMC +环己烷 +甲醇三元体系的液 -液平衡数据 ,采用色谱分析各物质组成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两体系的液 -液相平衡数据用NRTL模型进行了热力学关联 ,采用单纯形优化法回归上述模型中的数值 ,以摩尔分数为目标函数 ,用溶液的热力学条件对所得参数值进行筛选 ,求出模型参数。该模型参数成功的预测了两个体系的平衡组成 ,平均偏差小于 0 .0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液-液平衡 NRTL模型 单纯形优化法 dmc 乙醇 环已烷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eO_(2)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郭永乐 杨哲 +1 位作者 李贵贤 田俊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7-1646,共10页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一种廉价丰富、未能广泛应用的碳资源。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高附加值的碳酸二甲酯(DMC)在“双碳”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因反应热力学的限制和CO_(2)化学惰性的影响,CO_(2)转化率和DMC收率较低。CeO_...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一种廉价丰富、未能广泛应用的碳资源。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高附加值的碳酸二甲酯(DMC)在“双碳”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因反应热力学的限制和CO_(2)化学惰性的影响,CO_(2)转化率和DMC收率较低。CeO_(2)基催化剂是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DMC反应报道较多且性能较好的一类催化剂。该文重点介绍了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DMC反应热力学、在CeO_(2)基催化剂上反应机理及CeO_(2)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CeO_(2)基催化剂的形貌和表面性质的调控方法及其耦合的高效脱水剂,并指出未来可在制备比表面积大和活性位浓度高的CeO_(2)基催化剂、催化剂氧缺位含量的原位表征及开发新型廉价高效的脱水剂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氧化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