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顺磁中空碳胶囊的合成及其载药性能研究
1
作者 郝凌云 张文保 +3 位作者 蒋雪月 王洪涛 龚兴龙 江万权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聚苯乙烯-丙烯酸(PSA)共聚物胶粒为模板,采用控制沉降和原位聚合的方法首先合成PSA@F e3O4/聚砒咯(PPy)复合核壳粒子;将去核后得到的F e3O4/PPy空心胶囊进一步热解炭化,制备了单分散F e3O4/C arbon空心胶囊.样品物相及结构经X射线... 利用聚苯乙烯-丙烯酸(PSA)共聚物胶粒为模板,采用控制沉降和原位聚合的方法首先合成PSA@F e3O4/聚砒咯(PPy)复合核壳粒子;将去核后得到的F e3O4/PPy空心胶囊进一步热解炭化,制备了单分散F e3O4/C arbon空心胶囊.样品物相及结构经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超导量子干涉仪(SQU ID)测定结果显示,碳胶囊样品呈超顺磁性.N2气吸附测试结果显示磁性碳胶囊的比表面积BET为98 m2/g.以F e3O4/C arbon磁性空心胶囊对抗癌药物阿霉素进行负载后,体外模拟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胶囊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胶囊 超顺磁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羰基铁气相爆轰法合成纳米碳胶囊
2
作者 李雪琪 李晓杰 +2 位作者 闫鸿浩 王小红 潘训岑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7,共7页
采用气相爆轰法,以乙炔气体、氧气和五羰基铁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比表面积为253.857m^2/g的胶囊状碳纳米材料。对反应的前置实验九羰基二铁的热分解反应的研究表明,在60~140℃之间,九羰基二铁热分解为五羰基铁和十二羰基三铁。对爆轰产... 采用气相爆轰法,以乙炔气体、氧气和五羰基铁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比表面积为253.857m^2/g的胶囊状碳纳米材料。对反应的前置实验九羰基二铁的热分解反应的研究表明,在60~140℃之间,九羰基二铁热分解为五羰基铁和十二羰基三铁。对爆轰产物进行了XRD、TEM和BET物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产物XRD图谱石墨峰明显,产物主要为具有石墨化倾向的薄层胶囊状无定形碳结构;实验产物比表面积为253.857m^2/g,孔体积为0.940cm^3/g,平均孔径为2.731nm;吸附-脱附曲线回滞环类型为H3型,孔结构主要为颗粒堆积而形成的狭缝孔;爆轰产物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证实了同样采用铁作为触媒,乙炔在不添加惰性气体作为缓冲剂的情况下,由于爆速过高而无法用于合成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合成 纳米材料 胶囊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素洁 陈晴晴 陈立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建立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沉降篮),转速75 r·min^(-1),以含4%曲拉通X-100的盐酸溶液900 mL(pH1.2)为溶出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 min时的溶出度应不低于80%。使用Welch Xtimate C_(18)(4... 目的:建立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沉降篮),转速75 r·min^(-1),以含4%曲拉通X-100的盐酸溶液900 mL(pH1.2)为溶出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 min时的溶出度应不低于80%。使用Welch Xtimate C_(18)(4.6 mm×150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流速为2.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10μL。结果:空白辅料无干扰;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在0.2~1.4 m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在介质中回收率为98.0%~102.0%(n=9),RSD小于2.0%,准确度良好。仿制与原研软胶囊在60 min溶出度均可达到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的溶出度测定,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烯酸乙酯软胶囊 溶出度 溶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镍碳纳米胶囊和碳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郁军 许并社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1,共3页
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纤维(CFs),其裂解后的残渣经真空热处理制得含镍碳纳米胶囊(CNCs)。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R... 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纤维(CFs),其裂解后的残渣经真空热处理制得含镍碳纳米胶囊(CNCs)。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纯度较高,属中空结构,直径主要分布在200~500 nm范围内;含镍碳纳米胶囊为准球形核壳结构,核为金属镍,壳为石墨化碳,大小在5~30 nm范围,晶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囊 纤维 热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碳包覆镍纳米胶囊/石蜡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黎 周远良 +5 位作者 张彬 史桂梅 赛义德 贾韦迪 王东星 董星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6,共6页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甲烷气氛中制备碳包覆磁性镍纳米胶囊(Carbon-coated Ni nanocapsules,Ni(C)NCs),将它作为电磁波吸收剂,按照质量比10%、20%、30%和40%与有机石蜡基体复合,在0.1~18GHz范围内测定其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甲烷气氛中制备碳包覆磁性镍纳米胶囊(Carbon-coated Ni nanocapsules,Ni(C)NCs),将它作为电磁波吸收剂,按照质量比10%、20%、30%和40%与有机石蜡基体复合,在0.1~18GHz范围内测定其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并对其电磁波响应特性及吸收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i(C)纳米胶囊具有明显的极化损耗特征,其介电常数在低频范围内随频率提高而急剧衰减,而磁导率具有宽化的多重共振峰;随着Ni(C)纳米胶囊添加量的增加,其介电常数逐渐增加,其复磁导率实部和虚部分别在0.1~8GHz、0.1~10GHz出现增加,而在8~18GHz和10~18GHz范围内出现实部减小和虚部平缓变化的特征。根据极化、涡流以及反射损耗的理论分析,发现Ni(C)纳米胶囊以介电损耗为主,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镍纳米胶囊 电磁参数 电磁波吸收机制 输入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烯二炔自组装层的Bergman环化反应制备富碳纳米胶囊
6
作者 杨晰 李志文 +1 位作者 宋德朋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7,共6页
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了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以单分散SiO2无机纳米粒子为模板,以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为功能化前驱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并经原位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形成聚芳烃交联网状结构... 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了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以单分散SiO2无机纳米粒子为模板,以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为功能化前驱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并经原位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形成聚芳烃交联网状结构,刻蚀除去无机模板后得到了均一形貌的富碳纳米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二炔化合物 分子自组装 SONOGASHIRA反应 Bergman环化反应 纳米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爆轰合成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端花 李晓杰 +2 位作者 闫鸿浩 王小红 王宇新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气相爆轰合成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对于其他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而言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种类多、产量大、纯度高、操作简单和经济性高等优点,有利于促进碳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为深入阐明气相爆轰法合成碳纳米材料的研... 气相爆轰合成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对于其他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而言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种类多、产量大、纯度高、操作简单和经济性高等优点,有利于促进碳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为深入阐明气相爆轰法合成碳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状况,介绍了气相爆轰法合成所需仪器设备、实验流程、理论计算以及产物的表征方法等,整理归纳了气相爆轰法合成碳包覆纳米金属粒子、碳纳米球、碳纳米管、碳点和碳纳米胶囊等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特征,展望了气相爆轰下各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与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合理设计、针对性优化、规模化合成纳米材料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表明:爆轰合成应结合宏观的爆轰理论和微细观的粒子生长。当前借助爆轰波发动机与爆轰胞格结构研究热点,使宏观爆轰胞格与纳米材料微观合成过程构成联系是重点研究方向。然而,在研究爆轰合成粒子的生长机理时,聚集在微细尺度上的纳米粒子生长仍然也是一种跨尺度问题,有必要引入分子动力学和格子波尔兹曼计算方法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合成 纳米材料 冲击波 包覆纳米金属 纳米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碳因消癌胶囊B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显亮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7年第6期55-57,共3页
在体外和体内试验系统中,研究了中药制剂月碳因消癌胶囊B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EAC,S180以及6株人癌细胞M-803,AO,A-549,MKN-45,CNE-2和BEL-7402的试验中,月碳因消癌胶囊B对上述... 在体外和体内试验系统中,研究了中药制剂月碳因消癌胶囊B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EAC,S180以及6株人癌细胞M-803,AO,A-549,MKN-45,CNE-2和BEL-7402的试验中,月碳因消癌胶囊B对上述8种瘤细胞均显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体内试验中,此种纯中药制剂对EAC和S180两种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可高达80%以上,其体内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贞芪扶正冲剂,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消癌胶囊 抗癌药 呋喃氟脲嘧啶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ADPN、Hcy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吕文英 冯虹 +1 位作者 陈兴兴 成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DP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DP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除剔除与脱落病例2例,106例完成研究。研究组52例,其中男17例,女35例,年龄(57.85±5.10)岁;对照组54例,其中男19例,女35例,年龄(56.69±6.27)岁。研究组口服二十碳五烯酸软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1.0 g/粒);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日2次,每次1粒,疗程为60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TNF-α、ADPN、Hcy水平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C、TG、LDL-C水平分别为(5.03±0.59)、(1.59±0.19)、(2.95±0.5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6±0.41)、(1.93±0.23)、(3.68±0.39)mmol/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Hcy水平较基线期显著降低,也低于对照组;血清ADPN水平较基线期显著升高,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查未见异常变化。结论二十碳五烯酸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能明显改善脂代谢指标,调节血清TNF-α、ADPN、Hcy水平,具有明确临床降脂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烯酸软胶囊 高脂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联素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放电法合成多种形态的碳纳米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绫 曾煌 +1 位作者 郝广明 盛蓉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碳纳米管的发现[1]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对于这种新型材料在纳米导线、高强纤维、超导等方面的应用寄予厚望.目前,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不等径石墨棒直流放电,在阴极上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的沉积物[2].对于碳纳... 碳纳米管的发现[1]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对于这种新型材料在纳米导线、高强纤维、超导等方面的应用寄予厚望.目前,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不等径石墨棒直流放电,在阴极上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的沉积物[2].对于碳纳米管的应用,有关的理论研究[3]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纳米胶囊 锥形管 环管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胶囊中水分子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陈明 闵锐 +4 位作者 周俊明 胡浩 林波 缪灵 江建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48-5153,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碳纳米胶囊中水分子及其氢键的聚集密度分布,讨论了水分子内部键角及其取向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碳纳米胶囊的束缚作用,水分子主要聚集在与胶囊形状相似的三个薄层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聚集密度峰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碳纳米胶囊中水分子及其氢键的聚集密度分布,讨论了水分子内部键角及其取向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碳纳米胶囊的束缚作用,水分子主要聚集在与胶囊形状相似的三个薄层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聚集密度峰均会展宽并向管壁移动.氢键的分布规律与水分子聚集密度类似并对其取向角分布有明显影响.与通常情况不同,在1000K高温时仍存在相当数量的氢键.在3100K附近,碳纳米胶囊发生破裂,溢出少量水分子后自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子 纳米胶囊 束缚态 氢键
原文传递
高温自生压法制备碳纳米管和碳纳米胶囊
12
作者 王朝刚 邵晓红 薛锐生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6,48,共5页
以四氢萘和四水合乙酸镍的混合物作为前驱体,采用高温自生压催化热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碳纳米管、碳纳米胶囊。通过SEM、TEM、XRD和VS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产物中碳纳米管数量呈递增趋势。从800℃到1 ... 以四氢萘和四水合乙酸镍的混合物作为前驱体,采用高温自生压催化热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碳纳米管、碳纳米胶囊。通过SEM、TEM、XRD和VS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产物中碳纳米管数量呈递增趋势。从800℃到1 000℃,碳纳米管的平均直径逐渐减小。催化剂的去活化作用导致了碳纳米胶囊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纳米胶囊 自生压 催化热解
原文传递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胶囊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广胜 庞文跃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55-166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降甘油三酯药物:贝特类、烟酸和混合ω-3多不饱和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降甘油三酯药物:贝特类、烟酸和混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无明确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胶囊除了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外,同时还可通过延缓斑块进展、减小低衰减斑块体积、稳定斑块形态等机制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目前完成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证明了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本文主要对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胶囊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烯酸乙酯胶囊 甘油三酯 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中医挑战癌症
14
作者 李富根 《今日中国》 1997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因消癌胶囊 抗癌药 中医医院 癌症患者 显亮 传统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患者家属 肿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当飞利肝宁胶囊) Attenuate the Susceptibility of Ra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o Carbon Tetrachloride Toxicity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宋海燕 毛志敏 +8 位作者 杨丽丽 柳涛 励冬斐 张莉 葛迎利 郑培永 刘平 张孝齐 季光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7-333,共7页
Objective: To test whether 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 sensitizes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of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 Objective: To test whether 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 sensitizes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of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当飞利肝宁胶囊) and their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fed a high-fat diet to induc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or a normal diet (N). Eight weeks later, a nonlethal dose of CCl4 was applied intraperitoneally. From the start, HF-CCl4 rats were administered daily Dangyao extracts (D),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DF), or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G) intragastrically. Rats were sacrificed 48 h after CCl4 administration. In addition to serum biochemistry, liver histopathology was observed using hematoxylin-eosin (HE) and oil red O staining, and hepatic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G), malondialdehyde (MDA), glutathione (GSH),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spase-3 activation and cytochrome P450 (CYP2E1) expression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re was almost no response to the nonlethal dose of CCl4 in the N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HF group demonstrated massive steatosis, and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ALT and AST, liver MDA, CYP2E1, and caspase-3 activation, whereas the levels of GSH and SO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ll indexes assessed were dramatically worse in the HF-CCl4 group compared to the HF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more severe steatosis, hepatocyte ballooning, and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apparent in the centrilobular area. The medicines we tested affect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F-CCl4 rats to differing degrees: DF and G led to improvements in all of the above examined indexes, including an obvious improvement in histopathology, and DF improved serum ALT and MDA levels more markedly than G, whereas D extracts produced only mild liver injury attenuation. Conclusion: Liver with NAFLD is more sensitive to hepatotoxicity; furthermore, the disrupted balance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potentially decrease this toxic susceptibility and alleviate liver injury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liver injury CCl4 Dangfei Liganning capsules oxidative stress
原文传递
Microcapsules with compact wall from hydrocarbon/fluorocarbon composite surfactant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16
作者 DAI RunYing WU Gang CHEN HongZh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85-391,共7页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 ratio of surfactant mixtur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gelatin and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NaCMC) are very important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stable microcapsules for electro...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 ratio of surfactant mixtur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gelatin and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NaCMC) are very important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stable microcapsul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In this work,hydrocarbon/fluorocarbon composite surfactant was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into the capsule wall to improve the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barrier property of the microcapsules.By investigating surface tension and zeta potential of NaCMC with the mixture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perfluoro-nonene oxy benzene sulfonate (OBS),we found that both the presence of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nd the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NaCMC and SDS/OBS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of NaCMC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and thus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capsule wall.The morphology,particle size,surface free energ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obtained microcapsules were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cally transparent microcapsules with uniform size,smooth surface and compact wall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ion system and 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SDS/OBS.Based on the prepared microcapsules,a matrix display prototype operated at 9 V direct current in static driven mode was fabr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APSULES compact wall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dodecyl sulfate/perfluoro-nonene oxy benzene sulfonate composite surfactant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