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和复水对羊草碳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振柱 周广胜 王玉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3期65-71,共7页
植物的碳氮营养及其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物过程之一,阶段性干旱对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验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典型植物羊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持续期复水对羊草碳氮含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干... 植物的碳氮营养及其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物过程之一,阶段性干旱对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验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典型植物羊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持续期复水对羊草碳氮含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干旱使植株生物量、氮素水平和单株总氮量增加,但长期干旱使之降低。水分处理对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后复水降低了各器官特别是绿叶的碳氮比。中度持续干旱的氮素利用率(NUE)最高、短期干旱最低。羊草各器官氮素绝对量占整株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叶、根茎、根、枯叶和茎鞘,其中叶片的氮素总量占植株的一半以上;随着干旱持续期的增加,氮素对根部的投资亦加大。羊草受到适当干旱驯化后复水引发的超补偿作用可促进羊草植株生长、提高氮素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氮分配的调节作用来适应于阶段性的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复水 羊草 碳氮分配 素水平 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局部NaCl处理对葡萄植株伤害度、Na^+积累和碳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红 姜亦文 +2 位作者 于昕 相广庆 姚玉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3-1182,共10页
【目的】盐胁迫严重影响果树作物产量及品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盐分浓度不均一,同一植株根系不同部位所处的盐环境不同。本文旨在测定根系局部盐处理对葡萄植株的伤害程度,并从Na^+积累特性和碳氮分配角度揭示非处理侧根系缓解盐伤害... 【目的】盐胁迫严重影响果树作物产量及品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盐分浓度不均一,同一植株根系不同部位所处的盐环境不同。本文旨在测定根系局部盐处理对葡萄植株的伤害程度,并从Na^+积累特性和碳氮分配角度揭示非处理侧根系缓解盐伤害的机理。【方法】利用分根栽培控制根系盐环境,根系两侧NaCl浓度(mmol·L^(-1))设置为0/0、0/50、50/50、0/100、100/100 5种处理。通过测定叶绿素、丙二醛(MDA)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反应植株伤害程度;通过测定Na^+含量、离子流和根域介质电导率来检测Na^+体内运转特性;通过测定氮肥利用率和碳氮分配率分析不同盐处理下各组织碳、氮水平。【结果】处理15 d和30 d时,双侧均匀盐处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根系MDA水平;同浓度单侧盐处理能有效缓解叶绿素下降和MDA积累。Fv/Fm、ETR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表明了相似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能有效减轻盐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处理15 d时,各种方式的NaCl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根系和叶片Na^+含量;尤其是在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Na^+含量显著增加;与同浓度双侧均匀盐处理相比,单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Na^+水平,100 mmol·L^(-1)单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处理侧根系Na^+浓度。非盐处理对照根系Na^+流为内运;处理24 h时,双侧盐处理的根系外排Na^+,100 mmol·L^(-1)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Na^+流转变为外运。此外,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周围栽培介质电导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处理侧根系吸收的Na^+能从非处理侧根系排出体外,避免处理侧根系和叶片Na^+大量积累。根系双侧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且与处理浓度有关;单侧盐处理能减缓氮肥利用率的下降,并且0/100 mmol·L^(-1)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氮肥利用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双侧盐处理尤其是100 mmol·L^(-1)重度盐胁迫不利于氮向叶片和根中分配,而促进了氮向多年生蔓中分配,利于氮的储存。而单侧盐处理降低了多年生蔓中氮的储藏,同时缓解了叶片和根系中氮分配率的下降。双侧盐处理降低了叶片和根中碳分配率,单侧盐处理能缓解叶片碳分配率的下降,提高盐处理下根系碳分配率。50和100 mmol·L^(-1)盐处理对一年生蔓和多年生蔓碳的分配率具有不同的影响,50 mmol·L^(-1)单、双侧盐处理提高了多年生蔓的碳分配率,而100 mmol·L^(-1)单、双侧处理降低了多年生蔓的碳分配率。【结论】与均匀盐处理相比,同浓度单侧盐处理对葡萄植株的伤害程度较轻。盐处理侧根系吸收的Na^+可运输到非处理侧根系,进而排出体外,降低叶片Na^+积累水平。非处理侧根系能缓解盐胁迫导致的叶片和根系碳、氮分配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局部盐处理 伤害程度 Na+离子流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杨幼苗叶光合特性与碳氮分配对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响应
3
作者 王卫锋 赵瑜琦 +2 位作者 高苗琴 宗毓铮 郝兴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生长室内模拟研究了空气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分别比室外大气升高200μmol mol-1和2℃)及其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器官间干物质和碳氮分配的响应,并探讨了苗期群众杨对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1)在CO_(2)浓度升高处理下,群众杨叶片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减弱,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潜力和氮利用效率增加,并通过叶肉组织增厚、叶和根碳氮比增加、比叶重增大以及根冠比增加等途径维持单位叶面积氮含量、瞬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不变,而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降低,并使单株总干质量和总碳量显著增加。2)增温2℃下的群众杨叶气孔密度显著增加,但瞬时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变化不显著,株高和单株总氮量略低,器官间的干物质和碳氮分配变化亦不明显。3)在同时提高CO_(2)浓度和气温处理下,根碳氮比显著低于CO_(2)浓度升高处理,而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但整体而言CO_(2)浓度升高和增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4)在CO_(2)浓度升高、增温以及同时提高CO_(2)浓度和气温处理下,群众杨茎干物质比例均显著降低,茎碳氮比不变,根干物质比例和碳氮比响应比茎和叶更敏感。【结论】群众杨幼苗可通过调控叶片形态结构和增大根系碳分配维持叶片光合固碳能力,以适应空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的氮浓度降低;增温2℃对群众杨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和碳氮分配影响不明显;CO_(2)浓度升高和增温之间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浓度 温度 杨树 光合特性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衰老对植株碳氮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荣发 刘鹏 +4 位作者 杨清龙 任昊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2-1042,共11页
玉米密植会造成花后下部叶片早衰,为探明其对植株根系性能、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大田与土柱栽培相结合的方式,以登海661和郑单958为试材,分析了密植条件下两品种花后碳氮分配、根系性能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两年结... 玉米密植会造成花后下部叶片早衰,为探明其对植株根系性能、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大田与土柱栽培相结合的方式,以登海661和郑单958为试材,分析了密植条件下两品种花后碳氮分配、根系性能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早衰导致两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向根系转运的光合产物数量显著减少,成熟期(R6)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系表面积较CK显著减少。根系性能的下降导致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整株叶片衰老进程加快,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下降,登海661较CK低7.61%,郑单958较CK低8.35%。郑单958的花后叶片衰老要早于登海661,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比登海661低,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登海661显著降低。可见玉米密植群体花后下部叶片衰老加速了根系衰老,降低了氮素吸收量,影响整株绿叶面积和光合持续期,最终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部叶片衰老 夏玉米 碳氮分配 根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2年氮添加对中金杨幼苗叶光合特性与碳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尚佳州 高钿惠 +2 位作者 王卫锋 周新军 宗毓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氮添加对杨树叶片光合特性、各器官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探讨过量氮添加下杨树的生理生态过程响应机制,为未来氮沉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黑青杂交杨中‘...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氮添加对杨树叶片光合特性、各器官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探讨过量氮添加下杨树的生理生态过程响应机制,为未来氮沉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黑青杂交杨中‘金杨7号’扦插苗为材料,以NH_(4)NO_(3)为氮源,设置CK(0 g·plant^(-1) a^(-1))、N3(3 g·plant^(-1) a^(-1))、N6(6 g·plant^(-1) a^(-1))、N9(9 g·plant^(-1) a^(-1))4个氮添加梯度,连续2年测定氮添加后其功能叶光合特性、器官间生物量、碳同化物和氮分配的变化,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同化物分配的调控过程。【结果】1)连续2年氮添加后,中金杨幼苗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变小变密,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中低剂量氮添加下顶梢叶片光合作用显著受到库限制,侧枝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高氮处理下叶净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显著减小,荧光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速率显著增加,表明叶片中光呼吸等过程为硝酸还原过程提供大量能量。3)氮添加持续促进侧枝生长,顶端优势弱化,但高氮处理下因叶片光合作用的源限制,主茎淀粉含量和生物量积累显著降低,根干质量和生物量分配比例与中低氮处理无显著差异;高氮处理下各器官生长和碳氮分配结果表明,生长素合成和运输减弱可能在碳氮关系协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中低剂量氮添加下中金杨侧枝叶片光合能力显著增强并促进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处于库限制;高氮下叶片光合作用可能受到氮同化过程抑制,顶端优势减弱,植株生物量积累处于源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金杨 添加 光合特性 非结构性 水化合物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后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碳氮分配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焕烜 尚宏越 +3 位作者 郭银银 张佩 董志强 李亚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6-713,共8页
为给解析干旱胁迫下的碳、氮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防雨棚中设置吐丝期后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个处理,测定不同部位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情况,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片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干... 为给解析干旱胁迫下的碳、氮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防雨棚中设置吐丝期后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个处理,测定不同部位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情况,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片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生物量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可溶性糖、淀粉、全氮等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降低,而茎秆和穗轴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生育后期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活性的改变有关。采用转录组测序对生育后期叶片差异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51个,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壁组织、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等代谢途径中。其中纤维素、木质素合成等关键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下调表达,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叶片早衰。干旱胁迫下己糖激酶、核糖体蛋白等基因显著下调表达,而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抑制了生育后期碳、氮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茎秆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上升。干旱胁迫下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这与叶片早衰及相关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碳氮分配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剪对茶树碳氮分配的影响(简报)
7
作者 汪东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1年第1期26-29,共4页
茶树修剪后,分配到新梢中的冬季^(14)C标记物的同化物减少,春季施(^(15)NH_4)_2SO_4后,新梢中含^(15)N的化合物增加,修剪对当季的碳氮物在茶树各部位以及在不同代谢物中分配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植物体内碳氮分配作用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博 徐程扬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2,42,共6页
碳、氮同化能力以及碳、氮在体内的分配格局不仅决定着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建成速度,而且与植物适应所生长的环境生态对策密切相关。碳、氮代谢是高度互作的,在植物体内分配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其分配比例受植物自身... 碳、氮同化能力以及碳、氮在体内的分配格局不仅决定着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建成速度,而且与植物适应所生长的环境生态对策密切相关。碳、氮代谢是高度互作的,在植物体内分配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其分配比例受植物自身源库关系的密切影响。植物在变化光强下,产生了植物形态可塑性和生理可塑性的变化。植物对光能的利用与碳氮分配也有一定关系,光强变化通过碳氮分配,对光合作用产生了反馈调节,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和氮素吸收而实现的。当碳同化和硝酸还原因竞争光反应产物而相互抑制,CO2同化加速又可产生较多的碳架,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二者的矛盾统一于光强的调节。在分子水平上阐释光强变化对碳氮分配的调节,以及光强变化和碳氮分配关系的深层次机理,是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分配 光强 可塑性 光能利用 反馈调节
原文传递
增温对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物量碳和氮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刘美 马志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825,共12页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s)模拟增温实验(+1.2℃),分析增温对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器官碳、氮分配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灌木层和草本层碳、氮分配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s)模拟增温实验(+1.2℃),分析增温对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器官碳、氮分配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灌木层和草本层碳、氮分配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使窄叶鲜卑花灌木层叶、粗根、细根碳库显著增加18.8%、7.7%和139.4%,使灌木层细根氮库显著增加153.9%;增温使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碳库显著增加60.4%和130.5%,使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氮库显著增加46.1%和124.0%。(2)增温使灌木层茎和粗根碳分配比例显著降低18.9%和16.2%,使灌木层叶、茎和粗根氮分配比例显著降低25.2%、23.3%和14.4%,使灌木层细根碳、氮分配比例显著增加86.5%和96.2%;增温使草本层地上部分碳、氮分配比例显著降低19.5%和18.9%,使草本层地下部分碳、氮分配比例显著增加15.6%和24.8%。(3)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影响灌木层地上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72.0%以上;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灌木层地下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92.0%以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是影响草本层地上和地下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92.8%以上。(4)土壤氮素有效性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碳、氮分配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通过提高地下部分碳、氮分配,进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植物器官 碳氮分配 灌木层 草本层 高寒灌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金杨幼苗叶功能性状与碳氮分配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钿惠 王卫锋 +2 位作者 尚佳州 李涛 王升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1-848,共8页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树木个体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探究杨树幼苗功能叶经济性状、植株生长以及生物量和碳氮分配对氮添加的响应,本文以欧美杂交杨中金杨2号(Populus×euramericana...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树木个体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探究杨树幼苗功能叶经济性状、植株生长以及生物量和碳氮分配对氮添加的响应,本文以欧美杂交杨中金杨2号(Populus×euramericana‘Zhongjin2’)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连续2年氮添加梯度处理(0、3、6和9 g NH_(4)NO_(3)·a^(-1)·plant^(-1))对其叶片光合速率、叶经济性状、生长以及器官间碳氮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第一年,随氮添加浓度增加,中金杨叶片变大变薄,叶肉组织厚度显著降低,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则随氮添加浓度增加而先升后降,而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不变;单株生物量和碳氮元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茎器官的碳投资显著增加而根的碳投资显著降低;氮添加第二年,功能叶光合固碳速率随氮添加量增加更快达到饱和,且高剂量氮添加处理表现出氮毒害现象;仅低量氮添加处理的单株生物量积累显著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加了对茎器官的碳投资,而中高剂量氮添加的根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氮添加下中金杨叶片耗水增加导致的茎输水需求增加可能是驱动向茎碳投资的原因之一,而持续降低的根冠比可能会降低其对干旱等逆境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 杨树 叶经济性状 碳氮分配
原文传递
高寒区栽培措施对燕麦人工草地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文辉 秦燕 +1 位作者 梁国玲 贾志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为系统评价不同栽培措施下燕麦人工草地系统固碳、固氮潜力,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用燕麦品种、施肥水平和箭筈豌豆混播水平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_(16)(4~5)],开展不同措施对乳熟期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层次碳氮储量的影响研究,并讨... 为系统评价不同栽培措施下燕麦人工草地系统固碳、固氮潜力,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用燕麦品种、施肥水平和箭筈豌豆混播水平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_(16)(4~5)],开展不同措施对乳熟期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层次碳氮储量的影响研究,并讨论不同措施下的燕麦人工草地系统碳、氮储量分配机制。结果表明,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了土壤C、N储量分配,施肥和混播对C、N储量分配影响较大。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处理下,系统总C、N储量最大,分别达184.45 t·hm^(-2)和12.51 kg·hm^(-2);箭筈豌豆混播75 kg·hm^(-2)处理下,系统总C、N储量最大,分别达182.76 t·hm^(-2)和11.90 kg·hm^(-2)。燕麦乳熟期各土层C、N储量分配模式均依次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其中,各土层C储量分配为27.35%、24.50%、21.39%、14.38%和11.08%,土壤N储量分配为28.62%、24.43%、17.95%、15.47%和12.49%。0~50 cm土层C、N储量分别占整个系统的98.69%和98.96%,而植物仅占1.31%和1.04%;植物茎、叶、穗和根生物C储量仅占系统的0.58%、0.30%、0.28%和0.15%,N储量仅占系统的0.28%、0.42%、0.29%和0.06%。本研究结果为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系统固碳、固氮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燕麦人工草地 储量 储量分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水平对中美山杨幼苗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海霞 李正华 +1 位作者 戴伟男 卓泳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8-14,19,共8页
在温室条件下以中美山杨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试验,探讨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00、1.000、2.000 mmol/L)下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光合作用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 在温室条件下以中美山杨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试验,探讨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00、1.000、2.000 mmol/L)下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光合作用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对幼苗各器官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碳氮积累的影响不同;地上部分生物量在正常供氮条件下达最大,地下生物量则在氮素浓度4 mmol/L时达最大;而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幼苗地上和总生物量均在1.000 mmol/L时最大。氮浓度从1 mmol/L增加到16 mmol/L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供磷水平与4个指标的相关性不大。高氮条件更有利于幼苗地下部分碳氮的积累,而茎和叶则是在适量供氮下最大。不同磷浓度处理对幼苗的碳氮积累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山杨 磷水平 积累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护模式毛竹林碳氮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苏文会 肖复明 黄永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8-222,共5页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模式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的碳氮分配格局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组分碳氮比差异较大,其排列顺序为竹秆>竹根&...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模式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的碳氮分配格局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组分碳氮比差异较大,其排列顺序为竹秆>竹根>竹蔸>竹枝>竹鞭>鞭根>竹叶,分别为293.64,223.11,163.83,158.53,128.97,93.04和41.73。管护模式不仅可以影响毛竹林碳氮年分配量,而且对碳氮比值也有重要影响。碳氮年分配量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碳年分配量分别为31 130.42,23 152.67,14 466.17kg/(hm2.a),氮年分配量分别为264.19,210.53,104.06kg/(hm2.a),且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碳氮比的排列顺序为Ⅰ>Ⅲ>Ⅱ,分别为139.67,129.10,117.83,林分Ⅰ碳氮比显著高于林分Ⅱ和Ⅲ,Ⅱ和Ⅲ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碳氮随着经营强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碳氮比呈增加趋势。3种管护模式毛竹林地土壤碳氮比在24~38之间,说明3种管护模式林地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林地肥力较好。毛竹林年分配碳氮量以及土壤中碳氮元素含量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碳氮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用一次线性模型来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护模式 毛竹林 碳氮分配格局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与磷肥施用对马尾松结实能力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张振 杨涛 周志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记的盆栽控制试验,分别在未截顶和截顶小区内,设计施钙镁磷肥0 g/plant(P0)、200 g/plant(P_(200))和400 g/plant(P_(400))处理,在花原基形成期分析了树体自下而上的第一层轮枝(H_(1))、第二层轮枝(H_(2))和顶梢(H_(3))处的针叶C、N、P含量和^(15)N贡献率(Ndff),在盛花期分析了各器官的N、P分配率。【结果】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小区209号的H_(1)处平均枝长、枝粗和雌球花密度分别增加11.06%、40.14%和9.18%,H_(2)处分别增加7.75%、65.81%和65.27%,225号H_(1)处的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21.94%和28.99%,H_(2)处分别增加了17.03%和41.01%,且仅有极少量雌球花产生。无论截顶与否,施用磷肥对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增长量无显著影响,而品种影响显著。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增加了两个无性系幼苗的C、N、P含量和Ndff值,209号H_(1)处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05%、9.15%、4.12%和37.72%,H_(2)处分别增加20.57%、8.37%、3.96%和17.09%;225无性系H_(1)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1%、19.87%、8.84%和30.09%,H_(2)处分别增加20.82%、12.40%、4.39%和19.85%;209号H_(1)处的C:N增加了7.91%。在未截顶处理小区,施磷显著提高针叶C、N、P含量,以P_(400)处理增效最高,而在截顶小区,磷肥施用量只对针叶C和P含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截顶与否,施磷处理的针叶Ndff值均高于P0处理,说明磷肥提高了对^(15)N的征调能力。截顶配合施用磷肥提高了针叶的C:N和C:P值。在盛花期,N、P主要分配在老叶和主干中,截顶后209号雌球花的氮、磷分配比例较225号显著增加。【结论】截顶增加了马尾松下层针叶C、N、P素含量,促进下层枝梢生长发育,结实层下移,尤其对高产无性系马尾松的雌球花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施用磷肥可提高截顶马尾松对氮素的征调能力,并促进了氮素向雌花球的分配,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截顶 磷肥 雌球花 磷养分分配 15N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雪/青砧1号苹果幼树在陕西渭北的栽培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鲁龙 闫雷玉 +2 位作者 王辉 高华 赵政阳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瑞雪/M26苹果砧穗组合为对照,研究了瑞雪/青砧1号苹果砧穗组合在生长、成花以及碳、氮养分吸收利用等方面的栽培特性。结果表明:瑞雪/青砧1号幼树强健,整齐一致,生长迅速,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根系对碳、氮养分的吸收贮藏能力均较强,茎... 以瑞雪/M26苹果砧穗组合为对照,研究了瑞雪/青砧1号苹果砧穗组合在生长、成花以及碳、氮养分吸收利用等方面的栽培特性。结果表明:瑞雪/青砧1号幼树强健,整齐一致,生长迅速,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根系对碳、氮养分的吸收贮藏能力均较强,茎对碳素吸收贮藏能力强但对氮素吸收能力较弱;叶片对氮素吸收贮藏能力较强;该砧穗组合幼树早花能力较弱,周年生长期长,秋季停长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瑞雪 青砧1号 生长 开花 碳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细根碳、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及代际差异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延平 许坛 +4 位作者 朱婉芮 王华田 张光灿 李传荣 姜岳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68-3276,共9页
研究杨树人工林1-5级根序细根内碳、氮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对比了杨树细根碳氮分配格局的代际差异,以期建立细根生长和功能变化与连作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结果表明:杨树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随根序显著增... 研究杨树人工林1-5级根序细根内碳、氮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对比了杨树细根碳氮分配格局的代际差异,以期建立细根生长和功能变化与连作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结果表明:杨树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随根序显著增加,而氮含量显著减少.细根中全C和NSC含量与全N存在显著相关性.细根碳氮含量的变化在根序间的解释量占98.2%,而在代际间仅为1.7%.杨树不同根序细根均在生长季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和较低的氮含量,且碳、氮及NSC含量在代际间随季节差异显著,但C∶N差异不显著,根序与季节对细根碳氮含量存在显著交互效应.杨树低级细根C∶N约为20∶1,高级根则大于30∶1.细根C∶N在生长季(7和9月)显著低于其他季节,NSC含量在11月最高.连作人工林杨树细根的碳氮分配格局与细根根序具有较强的耦合性,NSC和C∶N在指示细根周转和调控细根季节性生长中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生产力衰退 细根根序 碳氮分配格局
原文传递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ON VARIOUS ACTIVATED CARBONS 被引量:3
17
作者 LI Xiang LI Zhong LUO lingai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four activated carbons (Norit Rill, Chemviron BPL, Monolit, and Ambersorb-572) have been examin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at 77.5 K. A method for adsorption potential distribution calcula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four activated carbons (Norit Rill, Chemviron BPL, Monolit, and Ambersorb-572) have been examin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at 77.5 K. A method for adsorption potential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This distribution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Gibbs free energy caused by the energetic and geometrical heterogeneities of an activated carbon as well as by the adsorbate-related entropic effects.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s clearly visible by its simple relation to the micropore and mesopore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isotherms Adsorption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MICROPORE STRUCTUR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ollowing a gradient of wildfire severities 被引量:2
18
作者 Zhaopeng Song Zhaolei Li +1 位作者 Yiqi Luo Yanhong Li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Wildfire is crucial in the regulation of nutrient allocation during the succession of boreal forests.However,the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between leaves and fine roots in response... Wildfire is crucial in the regulation of nutrient allocation during the succession of boreal forests.However,the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between leaves and fine roots in response to wildfire severities remain poorly studied.We aimed to explore the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C,N and P between leaves and fine roots among different fire severities.We selected four wildfire severities(unburned,low,moderate and high severity)after 10 years recovery in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and compared C,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and fine roots of all species among fire severities using stoichiometry theory and allometric growth equations.Compared with unburned treatment,C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and fine roots increased at low severity,and leaf N concentration was the greatest at high severity,but the lowest fine root N concentration occurred at high severity.Plant nutrient utilization tended to be P-limited at high fire severity according to the mean value of N:P ratio>16.More importantly,C,N and P alloc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fine roots and leaves changed from allometry to isometry with increasing fire severities,which showed more elements allocated to leaves than to fine roots with increasing fire severities.These changes in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elements between leaves and fine roots are of imbalance with the wildfire severity.This study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nutrient dynamics between plant and soil in ecosystem succ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cation strategy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eaves and fine roots wildfire sever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