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经济低碳转型进程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低碳效率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视角
1
作者 许冬兰 潘自强 《科技管理研究》 2025年第1期220-228,共9页
推进海洋经济低碳转型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双赢的重要途径,而低碳效率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则是评估低碳转型进程的两个重要指标。鉴于此,以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将CO_(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 推进海洋经济低碳转型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双赢的重要途径,而低碳效率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则是评估低碳转型进程的两个重要指标。鉴于此,以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将CO_(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及GML指数测算2005—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的低碳效率和低碳TFP值,基于此分别评估中国沿海各省份海洋经济低碳转型进程,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海洋经济低碳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进步明显,低碳TFP总体呈正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其主要增长动力;中国海洋经济低碳转型在时间上呈先趋缓后平稳又加速的上升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态势;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科技投入能推动中国海洋经济低碳转型,而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水平与港口活跃度的影响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针对此,提出提高海洋经济低碳效率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因地制宜探索海洋低碳发展路径,统筹兼顾推动低碳转型均衡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低 转型 效率 碳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统计检验
2
作者 刘那日苏 黄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章基于全局技术可行集下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01—2021年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 文章基于全局技术可行集下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01—2021年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我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的演变态势,而且在整个样本考察期内,技术进步是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2)从要素分解来看,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增作用,而产出增加的规模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降作用;(3)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自然资源依赖显著阻碍本地区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从碳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看,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仍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空间杜宾模型 资源诅咒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框架构建及减排潜力估计
3
作者 刘浩 刘芮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24-227,240,共5页
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正负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能源资源投入和碳排污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2011—2021年韶关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 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正负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能源资源投入和碳排污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2011—2021年韶关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韶关市的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测度韶关市农业碳减排潜力和潜力规模。结果表明: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效率均值为1.024,农业碳排放总量过剩,规模效率是制约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韶关市农业碳减排潜力在波动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碳减排潜力年均规模为7.254万t,农业碳减排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据此提出补齐规模效率不佳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措施的提升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和持续推进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索洛模型 SBM模型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异质调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闻君 熊林波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30,共12页
本文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实证探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调节机制。实证证明: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始终具有显... 本文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实证探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调节机制。实证证明: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始终具有显著“赋能效应”,满足“梅特卡夫法则”;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线性促进效果,负向效果不显著;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倒梯型”特征,且具有“中等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陷阱”。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金融监管、低碳技术异质调节着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调节机制 非线性 门槛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是否合一:气候风险认知与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5
作者 李文启 牛健敏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1,共15页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对其气候风险认知程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企业认知、行为与低碳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气候风险认...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对其气候风险认知程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企业认知、行为与低碳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气候风险认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转型风险认知的贡献较大,同时,气候风险认知对碳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技术进步影响较为显著;第二,气候风险认知通过完善企业碳治理制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第三,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强、高碳行业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高管占比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此,提高企业气候风险认知转化效能、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要引导企业更多关注碳技术效率,制定差异化的气候应对措施并推动非高碳行业的认知转化,同时鼓励企业把碳治理融入公司治理、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中和 气候风险认知 转型风险 转型金融 碳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溢出效应——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6-119,136,共15页
提升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序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两期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对2003—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更为合理的测度与分解,并结合共同前... 提升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序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两期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对2003—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更为合理的测度与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理论建立生产率差距变化指数,探究城市群间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时空差异的来源,同时分析城市集聚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取得一定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出效率有待提升,技术进步是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根据生产率差距变化指数将城市群碳全要素生产率划分为正主峰型、负主峰型与反复波动型。碳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集聚效应对本地和邻地碳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兼顾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应分类分区精准施策以及加强空间治理观念,建立推动经济增长低碳化的区域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林波 陈闻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以200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根据影响机理构建多重中介模型,用SBM-GML方法测算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规模经营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影响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效... 以200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根据影响机理构建多重中介模型,用SBM-GML方法测算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规模经营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影响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和路径。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能直接推动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村人力资本能通过技术进步、生产率提升、劳动力转移和规模经营等效应间接促进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双碳”目标,提高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实现人才驱动低碳发展;以技术革新为动能,加强低碳技术赋能;以三产融合为着力点,激发生产率提升潜能;以非农就业为方向,引导劳动力转移;以提质增效为方式,扩大经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 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 多重中介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异质性下中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提升路径研究
8
作者 尹朝静 林思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3-950,978,共9页
【目的】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CTFP)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5—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省际农业碳汇量的基础上,构建DDF-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农业CTFP进行测算,并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 【目的】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CTFP)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5—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省际农业碳汇量的基础上,构建DDF-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农业CTFP进行测算,并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结果】①中国农业CTFP年均增长1.69%,技术进步是其主要驱动力,技术差距比率和技术效率的贡献有限。②农业C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特征。③中国农业CTFP提升路径包括追赶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技术领导者效应3种。【结论】提升中国农业CTFP,应着力缩小地区间技术差距,制定差异化提升策略,强化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MGML生产率指数 时空演变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碳全要素生产率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
9
作者 徐江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4期39-42,共4页
本文选取2013—2023年江浙沪82个区域面板数据,综合评估城市低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且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选取2013—2023年江浙沪82个区域面板数据,综合评估城市低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且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环境规制强度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环境规制能够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结果显示,非资源型产业为支撑的城市且能源消耗以非煤炭能源为主的数字经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建议从六个方面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技术创新 碳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低发展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1年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增长动力分析
10
作者 刘浩 刘芮萌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74-177,184,共5页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进行静态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4个维度分析其增长动力。研究发现,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进行静态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4个维度分析其增长动力。研究发现,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M”形波动,静态效率均值为1.024,规模效率低下是主要制约因素。动态效率指数为1.003,年均增长率为0.3%,表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加速绿色技术创新、调整要素投入规模,优化要素投入结构的提升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韶关市 2011—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双向FDI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慧 孙慧 +1 位作者 肖涵月 辛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6,共12页
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凸显、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双向FDI助推工业行业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实现亟待关注。基于2004—2017年33个工业行业数据,采用非导向型E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工业行业低碳全要... 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凸显、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双向FDI助推工业行业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实现亟待关注。基于2004—2017年33个工业行业数据,采用非导向型E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工业行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以慧科数据库我国内地10种重要报纸为基础,统计相关关键词和文章频次对环境政策不确定性进行测度,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分别检验了双向FDI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间的主效应,以及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在二者间的调节效应,并分异质性行业类型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情景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①IFDI、OFDI的深度和广度均抑制行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IFDI行为支持“污染天堂”假说,双向FDI发挥显著互补效应,有效抑制行业碳排放。②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双向投资决策的规模与方向,对IFDI与OFDI的影响呈非线性且相反态势。③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对IFDI广度、OFDI深度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均发挥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对IFDI深度、OFDI广度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则呈负向调节效应,且OFDI广度的逆向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④双向FDI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与相对清洁型行业、高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下存在异质性结果,污染密集型行业OFDI深度促进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说明发生碳转移现象;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下IFDI广度与OFDI行为的效果显著降低。研究的政策启示包括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环保门槛、强化对外投资企业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双向投资企业作用由“污染天堂”向“污染光环”转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不确定性 双向FDI 碳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解——基于动态EBM-MI指数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冬兰 张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采用动态EBM-MI指数模型测度2000—2015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并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动(SEC)、动态进步(DPC)、纯技术进步(TPC)、纯技术效率变动(PTEC)以及环境效率变动(EC)五项。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 采用动态EBM-MI指数模型测度2000—2015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并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动(SEC)、动态进步(DPC)、纯技术进步(TPC)、纯技术效率变动(PTEC)以及环境效率变动(EC)五项。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4.3%,其历年指数大都围绕1波动。在五个分解项中,技术进步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发挥的作用最大。2.绝大多数工业行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且增速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清洁型工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污染密集型工业的增速最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 动态EBM-MI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流价值链嵌入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冬兰 韩婧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14,共16页
基于2007、2010、2012及2015年中国30个省区13个工业行业的三维数据,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EBM-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GVC、NVC嵌入度和低碳TFP指数,然后借助三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讨双环流价值链嵌入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 基于2007、2010、2012及2015年中国30个省区13个工业行业的三维数据,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EBM-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GVC、NVC嵌入度和低碳TFP指数,然后借助三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讨双环流价值链嵌入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GVC、NVC嵌入以及两者间的互动均能促进低碳TFP的增长;(2)在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规模领先的地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双环流价值链嵌入对低碳TFP的促进作用更大,但在不同污染强度的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3)资本深化程度对低碳TFP的影响为正,而能源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碳全要素生产率 三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42,共8页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双重差分 方向距离函数 碳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行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效率追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文静 杨舒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72-6182,共11页
选取200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SuperSBM-GML模型对中国火电行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源泉进行分析,进而利用门槛模型检验外商投资水平和研发强度在低碳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效率方面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的非线性门... 选取200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SuperSBM-GML模型对中国火电行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源泉进行分析,进而利用门槛模型检验外商投资水平和研发强度在低碳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效率方面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火电行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改善1.3%,其中低碳技术进步是其改善的主要来源;八大经济区测算结果表明,发达经济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效率值(1.015)高于欠发达经济区(1.006),同时发达经济区低碳技术进步的追赶效应也明显高于欠发达经济区,而欠发达经济区节能减排效率的改善更为显著.外商投资水平的门槛效应检验表明,较低的外商投资水平抑制了低碳技术进步与碳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研发强度的门槛效应检验表明,随着研发强度的提升,节能减排效率的改进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BM-GML模型 碳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减排效率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海捕捞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冬兰 于发辉 李丰云 《中国渔业经济》 2018年第4期55-63,共9页
本文首先基于SBM-Malmquist指数测度和分解了1994-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近海捕捞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LCTFP),然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近海捕捞业LCTFP年均增长率为3.26%,其中黄渤海海域对其贡献度为3.90%... 本文首先基于SBM-Malmquist指数测度和分解了1994-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近海捕捞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LCTFP),然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近海捕捞业LCTFP年均增长率为3.26%,其中黄渤海海域对其贡献度为3.90%,东海海域的为4.32%,南海海域的为1.18%;(2)我国近海捕捞业LC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反而制约了其增长;(3)近海捕捞业发展水平、功率控制政策对近海捕捞业LCTF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O2排放强度则表现出负向作用,单船吨位与LCTFP呈U型关系,渔船数量控制政策的作用效果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全要素生产率 近海捕捞业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7
作者 孙秋枫 张安琪 杜莉 《数量经济研究》 2023年第4期101-118,共18页
新发展格局下,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西藏)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 新发展格局下,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西藏)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调整样本期、剔除直辖市、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旧稳健;(2)中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高人力资本、高资源禀赋省份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
18
作者 王冲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共21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总体上中国不存在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但是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绝对和条件收敛特征,数字经济可能会促进区域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异质性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碳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低碳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昌南 田凌峰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26,共16页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那么,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利用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那么,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利用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强度,从而能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能增强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以非煤炭为主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耗强度 碳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低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我国海洋渔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许冬兰 于硕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2期88-99,共12页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文章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沿海9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度海洋渔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海洋渔业LCTFP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文章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沿海9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度海洋渔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海洋渔业LCTFP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海洋渔业LCTFP在样本期内波动上升,并呈现“南高北低”的发展态势;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海洋渔业LCTFP提高,并且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海洋渔业LCTFP的提高而增大;数字经济对海洋渔业LCTFP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较小;政府干预对数字经济提高海洋渔业LCTFP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经济 海洋渔业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