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表面活性剂驱对稠油开采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贤 郭学彦 《国外油田工程》 2010年第9期27-29,共3页
介绍了一种能够在稠油(11500mPa.s)地层中使用的碱/表面活性剂(AS)注水技术。该技术研究分析了AS注入如何产生能提高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水包油(OIW)浮状液。根据弱场核磁共振(NMR)进行的现场饱和度试验,从岩心驱替中获得了数据。岩心驱... 介绍了一种能够在稠油(11500mPa.s)地层中使用的碱/表面活性剂(AS)注水技术。该技术研究分析了AS注入如何产生能提高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水包油(OIW)浮状液。根据弱场核磁共振(NMR)进行的现场饱和度试验,从岩心驱替中获得了数据。岩心驱替表明乳化作用对堵水和提高注水波及效率是最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碱/表面活性剂驱 注水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Cr^(3+)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性质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可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1,292,共5页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界面张力~放置时间曲线、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储能模量~角频率曲线、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均整体上移,铬加量越大则上移幅度越大。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在放置时间≤5天时均在超低值范围(10-3mN/m),5天后加Cr3+17.5 mg/L的ASP的界面张力低于不加铬的体系。通过~1.27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随加铬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VK=0.89、K≈1.0μm2的层内非均质人造岩心在水驱后注入ASP时压力升高幅度随加铬量的增大而大幅增大,转水驱后注入压力的下降幅度则相差不多;水驱后注入0.38 PV不加铬和加Cr3+140 mg/L的ASP液,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9.8%和34.1%,注入0.1 PV无铬ASP+0.18 PV加铬(140 mg/L)ASP+0.1 PV无铬ASP使采收率增值达到39.4%。图5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ASP)油体系 铬交联ASP油体系 铬浓度 黏度性质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渗流阻力 油效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灵辉 代素娟 吴文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ASP)三元复合替液 浓度 流变性 黏弹性 物理模型 油效果 波及体积 聚合物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 聚合物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化学驱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0
5
作者 汤明光 裴海华 +3 位作者 张贵才 蒋平 刘清华 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44-48,52,共6页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合采用热采方法。化学驱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接替手段。因此,文中重点综述了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碱/聚合物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化学驱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化学 聚合物 碱/表面活性剂驱 碱/聚合物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雅萍 赵庆辉 +3 位作者 刘宝良 郭丽娜 潘攀 滕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3-9,共7页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碱剂与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SP)二元复合体系的筛选,选出适合NB35-2油田原油性质的最佳化学驱油体系:1.5%表面活性剂17#的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1.0%Na2CO3+0.3%表面活性剂25#的AS...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碱剂与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SP)二元复合体系的筛选,选出适合NB35-2油田原油性质的最佳化学驱油体系:1.5%表面活性剂17#的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1.0%Na2CO3+0.3%表面活性剂25#的AS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2%表面活性剂17#+0.1%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考察了这3种化学驱油体系的热稳定性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这3种化学驱油体系的热稳定性较好;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可提高12.69%,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驱油效率15.49%,AS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驱油效率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35—2油田 稠油油藏化学 表面活性聚合物/表面活性 碱/表面活性剂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杰成 周万富 +2 位作者 王庆国 程铁欣 周广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8-1142,共5页
采用EDAX,XRD和SEM等方法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呈现出球形、棒状和花状等形貌特征和层状生长的结晶特征.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 采用EDAX,XRD和SEM等方法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呈现出球形、棒状和花状等形貌特征和层状生长的结晶特征.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促进了其胶束化作用;HABS使溶液中HPAM链的刚性增强,负电吸引能力增强;二者均会形成模板,导致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聚丙烯酰胺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未改变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层状生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三元复合 结垢 碳酸钙 形貌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泡沫与AS体系交替注入驱油物理模拟研究
8
作者 张志龙 王茂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69,172,共5页
在气测渗透率~1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VK为0.60、0.72、0.80,模拟大庆主力油藏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人造岩心上,在水驱、聚驱(1000mg/L×0.57PV)之后。交替注入0.60PV气液比1:1的天然气泡沫和0.30PV AS二元复合溶液... 在气测渗透率~1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VK为0.60、0.72、0.80,模拟大庆主力油藏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人造岩心上,在水驱、聚驱(1000mg/L×0.57PV)之后。交替注入0.60PV气液比1:1的天然气泡沫和0.30PV AS二元复合溶液,考察了驱油效果(45℃)。起泡液含1g/L起泡剂和0.2以HPAM;AS液含12g/LNaOH和3g/L表面活性剂。泡沫+AS驱采收率增幅在交替注入轮次数≤3时随岩心K值增大而减小,交替轮次数为4时出现相反结果,K为0.80和0.72的岩心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0.9%和17.5%,累积采收率分别为67.3%和71.4%。根据注入压力曲线确定,出现该相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在非均质性较强岩心中调剖作用较强。K值相同的岩心采收率增幅,随交替注入轮次数增加而增大。当K=0.72时,交替注入轮次数1、2、3、4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9.2%、12.2%、14.1%、17.5%,累积采收率分别为61.8%、65.2%、71.0%、71.4%。聚合物HPAM在泡沫中起固泡稳泡作用。其浓度大大超过最适值而达到1g/L时,泡沫+AS驱采收率增幅大大降低,在Vk=0.80岩心交替注入3轮次时仅为6.6%。图6表1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泡沫 碱/表面活性剂驱油液 交替注入工艺 油效果 物理模型 提高采收率(EOR) 聚合物后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渗透率对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96,共4页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m,黏度为19.0 mPa·s。在气测渗透率在0.017×10^-3-687×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42.37%-68.05%的21支人造均质砂岩岩心上,水驱之后注入0.2 PV复合驱替液并恢复水驱,测定水驱后采收率增值,表示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驱油效率-渗透率曲线为典型的S形曲线,渗透率≤1.56×10^-3μm^2≥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变化很小,渗透率从5.5×10^-3μm^2至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由9.76%猛增至21.00%。在本实验条件下,16.2×10^-3μm^2复合驱岩心的临界渗透率值,该复合驱替液适用于渗透率≥16.2×10^-3μm^2油藏。用驱替压力梯度与孔隙半径(毛管半径)之间的关系和聚合物分子线团回旋半径与孔隙半径的配伍性解释了这一实验结果。图2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ASP)复合替液 人造均质砂岩岩心 三元复合 油效率 渗透率 油藏适应性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寻找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的研究
10
作者 牟建海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以胜利油田孤岛试验区原油为油相,根据原油与驱油体系之间的相态扫描和界面张力变化情况,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最佳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能提高采收率26.2%(OOIP)。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复合油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权生 丁名臣 +3 位作者 陈静 王业飞 李织宏 严佳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三元复合体系渗流过程中,聚合物的剪切降解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滞留等导致体系驱油性能动态变化,影响其到达油藏深部的实际驱油能力。为了探讨驱油过程中复合体系性能的变化及其对复合驱采收率的影响,考察了渗流速度和运移距离对三元... 三元复合体系渗流过程中,聚合物的剪切降解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滞留等导致体系驱油性能动态变化,影响其到达油藏深部的实际驱油能力。为了探讨驱油过程中复合体系性能的变化及其对复合驱采收率的影响,考察了渗流速度和运移距离对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的影响及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在运移方向上的动态分布特征,研究了复合体系性能变化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速度和运移距离对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较大。随渗流速度的增大复合体系黏度显著降低,渗流速度大于10 m/d时体系黏度变化较小;复合体系的剪切降解主要发生在注入端或近井地带,到达模型或油藏深部后运移距离的增大不会造成体系黏度的显著降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随运移距离的增大显著升高,注入量较小时仅能在注入端或近井地带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注入量达到3.0 PV时可在填砂模型深部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渗流过程中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对体系驱油能力的影响较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使复合体系达到油藏深部后仍保持超低界面张力是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三元复合 渗流速度 运移距离 黏度 界面张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12
作者 赵建波 周志军 +1 位作者 刘胜星 靳占杰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719-1722,共4页
以河南双河油田为研究对象,以吸附理论和扩散理论为基础,利用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分析碱和表活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三元复合体系中协同效应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不同碱浓度对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 以河南双河油田为研究对象,以吸附理论和扩散理论为基础,利用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分析碱和表活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三元复合体系中协同效应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不同碱浓度对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研究成果在实际矿场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的协同效应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其中聚合物主要延长起到超低界面张力时间的作用,但不影响平衡界面张力值,表面活性剂和碱主要起到降低平衡界面张力最低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三元复合油体系 界面张力 协同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Using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被引量:2
13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李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on interfacial tension is discussed, in which a low-price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SDC) is used as the major surfact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is SDC (0.5%), alkaline NaHCO3/Na2CO3 with mass ratio of 1 (1.0%), and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0.1%). In the coreflood experiment, their oil recovery is increased by about 25.2% and 26.8% original oil in plac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interfacial tension phase behavior orthogonal-test-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