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罗平亚 李华斌 +2 位作者 郑焰 廖广志 杨振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在大庆油田油层及流体性质条件下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AS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盐、耐碱性 ,在相同粘度 (例如 4 0mPa·s)下 ,缔合的聚合物... 在大庆油田油层及流体性质条件下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AS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盐、耐碱性 ,在相同粘度 (例如 4 0mPa·s)下 ,缔合的聚合物用量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低 5 0 %~ 70 % ;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相稳定性 ,在 75d内体系稳定 ,无相分离和沉淀 ;疏水缔合聚合物对ASP体系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无明显影响 ;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相比 ,疏水缔合聚合物ASP体系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较低 ,对NaOH的静态吸附量无影响。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 (OOIP)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三元复合 疏水缔合聚合物 油效果评价 大庆油田 表面活性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组成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哲 孙学法 +3 位作者 卢祥国 陈欣 喻琴 田春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5-730,共6页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各油水样中的萃取活性组分均具有典型一元饱和羧酸(脂肪酸和环烷酸)峰值特征,喇嘛甸油水样萃余油正构烷烃中的重质组分含量较高,其组成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组分更接近。实验结果表明,油水样中萃取活性组分及萃余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界面张力虽较高,但原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却可实现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原油 三元复合 -表面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窦明明 李美蓉 +2 位作者 仉杰 赵立伟 王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1,199,共4页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83.33%,最佳用量为50 mg/L。在此条件下,含不同浓度HPAM、吡咯啉表面活性剂及其复合体系(浓度比1∶1)的采出液脱水率均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破乳难度依HAPM、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顺序增加。在二元驱采出液中加入FeSO4、盐酸和氯化钠后,脱水率可小幅提高。驱油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为:吡咯啉>二元复合体系>HPAM。相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大小为:二元复合体系>吡咯啉>HPAM,与脱水率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 聚丙烯酰胺 吡咯啉 模拟采出 破乳 脱水率 界面张力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巧莲 《胶体与聚合物》 1999年第1期46-46,F003,共2页
叙述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和发展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表面活性 asp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为主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相行为研究
5
作者 王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7-59,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2 CO3、KPS存在的条件下复合驱油体系的相行为变化 ,找到了形成中相最佳区的条件 ,揭示了相行为与油水界面张力及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相间分配量大小的相关性 ,从临界胶束浓度变化对相态转变机理给予合理解释。
关键词 复合油体系 相行为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与储层矿物反应液中硅、铝浓度测定及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忠 柴国兴 +1 位作者 马利成 周志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介绍了用钼酸铵、铬天青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碱与储层矿物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所用的试剂、操作程序及标准工作曲线。使用硅和铝标准溶液建立的测硅和测铝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μg/mL和0~0.8μg/mL。实验用碱与储层矿物反应... 介绍了用钼酸铵、铬天青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碱与储层矿物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所用的试剂、操作程序及标准工作曲线。使用硅和铝标准溶液建立的测硅和测铝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μg/mL和0~0.8μg/mL。实验用碱与储层矿物反应液为0.5%~5%NaOH溶液、0.5%~5%Na2CO3溶液分别与石英、斜长石、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反应后的混合液。显色后的测硅溶液可以稀释后测吸光度而显色后的测铝溶液则不能稀释。浓度为50μg/mL的HPAM对铝浓度测定无干扰;10μg/mL的聚合物HPAM对硅浓度测定,10μg/mL的表面活性剂OP 10对硅、铝浓度测定有轻微影响但可以忽略(使吸光度略增大)。图6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 储层 矿物反应 硅浓度 铝浓度 测定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性质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可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1,292,共5页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界面张力~放置时间曲线、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储能模量~角频率曲线、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均整体上移,铬加量越大则上移幅度越大。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在放置时间≤5天时均在超低值范围(10-3mN/m),5天后加Cr3+17.5 mg/L的ASP的界面张力低于不加铬的体系。通过~1.27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随加铬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VK=0.89、K≈1.0μm2的层内非均质人造岩心在水驱后注入ASP时压力升高幅度随加铬量的增大而大幅增大,转水驱后注入压力的下降幅度则相差不多;水驱后注入0.38 PV不加铬和加Cr3+140 mg/L的ASP液,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9.8%和34.1%,注入0.1 PV无铬ASP+0.18 PV加铬(140 mg/L)ASP+0.1 PV无铬ASP使采收率增值达到39.4%。图5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asp)油体系 铬交联asp油体系 铬浓度 黏度性质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渗流阻力 油效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挺 余维初 何恕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20期21-23,63,共4页
介绍了2000-2018年委内瑞拉、加拿大等有大中型油藏国家针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作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储备技术的实际情况;在介绍ASP驱配方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实验结论,特别深入介绍了液氨、有机碱、阿拉伯胶等在ASP驱中的应用研... 介绍了2000-2018年委内瑞拉、加拿大等有大中型油藏国家针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作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储备技术的实际情况;在介绍ASP驱配方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实验结论,特别深入介绍了液氨、有机碱、阿拉伯胶等在ASP驱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在ASP驱面临的困境方面介绍了液氨和有机碱减小储层伤害的优势以及ASP体系粉末化和研发ASP驱用新型化学品的策略;提出了在超低界面张力成像设备研究上加快应用"3D+新公式"技术精准测试等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asp asp段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与碱/聚合物三元驱油体系的筛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雅萍 于涛 +2 位作者 刘家林 郭丽娜 郭冬梅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醚、碱Na2CO3及疏水型聚合物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溶液增粘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醚、碱Na2CO3及疏水型聚合物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溶液增粘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直接比较和计算分析等方法得出最佳配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1%~0.12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Na2CO31.6%~1.8%,疏水型聚合物0.12%。该驱油体系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长期热稳定性较好,而且解决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盐析现象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大、需要的碱含量高、溶解性能差等问题,同时拓宽了表面活性剂、碱剂在复合驱油体系中的使用含量范围,筛选出的复配型驱油体系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复配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油体系 界面张力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清秀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6期49-51,共3页
当前世界上的油田基本都采用注水的驱油方式进行开采,但注水驱油的方式开采效率低,一般仅能开采20%~30%左右的地下油藏。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枯竭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为提高石油产率,采用新的驱油技术进行开采已势在必行... 当前世界上的油田基本都采用注水的驱油方式进行开采,但注水驱油的方式开采效率低,一般仅能开采20%~30%左右的地下油藏。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枯竭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为提高石油产率,采用新的驱油技术进行开采已势在必行。三元驱油技术采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作为驱油剂,综合三种化学驱油剂优点,使之协同发挥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化学驱油技术。尽管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还处于研发与小试阶段,但其驱油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同时讨论了该技术的缺陷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率 表面活性聚合物(asp) 三元油技术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性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
11
作者 彭珏(编译) 刘廷元(审校) 《能源科学进展》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总结了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以后简称三元复合驱驱)驱油过程中,润湿性对采收率影响的室内研究。通过使用有机试剂,可以将水湿性贝雷砂岩改变为中性润湿和油湿。使用改进的Amott自吸法测定每块岩样的润湿性指数,使用室... 本文总结了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以后简称三元复合驱驱)驱油过程中,润湿性对采收率影响的室内研究。通过使用有机试剂,可以将水湿性贝雷砂岩改变为中性润湿和油湿。使用改进的Amott自吸法测定每块岩样的润湿性指数,使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不同润湿性条件下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驱替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润湿性强烈影响水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是决定水驱和三元复合驱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对于三元复合驱,水湿和油湿对获得高的油采收率是有利的,相反,在三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润湿性对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很小。这些结论为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运用于油藏条件提供一个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润湿性 采收率 三元复合 油过程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表面活性剂SY-2在三元复合驱注入井防堵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茹满 郭云霞 王云 张永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研制了含两种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SY-2,用于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井的增注处理。该剂在砂岩储层岩石表面吸附成膜,减少聚合物的吸附量,阻止碱与岩石反应,防止注入井堵塞。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经0.1%SY-2水溶液处理的石英砂,对聚合物的吸附量... 研制了含两种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SY-2,用于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井的增注处理。该剂在砂岩储层岩石表面吸附成膜,减少聚合物的吸附量,阻止碱与岩石反应,防止注入井堵塞。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经0.1%SY-2水溶液处理的石英砂,对聚合物的吸附量下降超过70%,在1.2%NaOH水溶液中的溶蚀率平均减小60%;水驱油至含水98%的树脂胶结石英砂岩心,经0.1%SY-2水溶液处理后注入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量达15 PV时驱替压力为初始值的1.52倍,而未经SY-2处理直接注入时为初始值的2.14倍;SY-2处理不影响三元复合驱岩心的采收率增值。在大庆杏六区东部Ⅰ块三元复合驱项目中,一部分可能出现注入困难的注入井实施了SY-2预处理,三元复合驱替液的注入压力平均降低1.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三元复合 注入井 增注处理 聚合物吸附 岩反应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羧基甜菜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水驱后残余油的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惠芬 王刚 +2 位作者 鞠野 刘仁强 诸葛祥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溶液十分接近。在玻璃刻蚀大庆油藏仿真均质微观模型上,水驱20 PV的采收率为55.795%,注入20 PV二元体系使采收率增加39.724%;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过程中,注入、采出口之间主流区域内的水驱后残余油在二元复合体系作用下发生变形,伸长并形成油丝,主要以油丝的形式被驱出;过渡区和边角区的残余油则主要以W/O乳状液的形式被驱出。W/O乳状液中的乳化水滴通过圈闭、Y型孔道挤压及水滴变形、断裂这3种方式形成并汇集为比较连续的W/O乳状液流,二元复合体系以W/O乳状液的形式由主流区扩展到两侧的过渡区,再进入边角区,启动死油区的残余油,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图5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体系 羧基甜菜 微观均质模型 化学 油机理 残余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研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瑞泉 张晏 +1 位作者 孙福祥 李秀红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共3页
以O/W型高驱油剂含量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评价了多种不同类型聚醚型破乳剂对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选择破乳效果较好的破乳剂单剂,采用均匀配方设计方法设计了10个复配破乳剂配方,从中优选出一个对高驱油剂含量... 以O/W型高驱油剂含量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评价了多种不同类型聚醚型破乳剂对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选择破乳效果较好的破乳剂单剂,采用均匀配方设计方法设计了10个复配破乳剂配方,从中优选出一个对高驱油剂含量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效果良好的复配型破乳剂GFD410-8。在碱(Na2CO3)加量为2000mg/kg、表面活性剂加量为600mg/kg、聚合物加量为600mg/kg的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含量为70%)中投加40mg/kg破乳剂GFD410-8,45℃下静置沉降30min后的油相水含量和水相含油量分别降低到30.0%和1366mg/L,达到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经过30min静置沉降后水相含油量不大于3000mg/L,油相水含量不大于30%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 采出 破乳 碳酸钠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驱污水中三元组分对液膜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付林 陈庆海 +1 位作者 李俊刚 康万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4,98,共3页
随着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使用 ,污水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三元组分对O/W型乳状液的聚并破乳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三元组分对液膜强度的影响。这有助于研究三元组... 随着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使用 ,污水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三元组分对O/W型乳状液的聚并破乳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三元组分对液膜强度的影响。这有助于研究三元组分对液膜作用的微观机理 ,可为三元复合驱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三元复合 微观机理 含油污水处理 膜强度 三元复合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处理后油田污水在聚合物驱和复合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万利 孟令伟 +1 位作者 徐典平 包亚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59,163,共4页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油田污水,研究了处理前后3种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指出矿化度和阳离子是造成3种水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淡水可以作为聚合物驱的配注水。通过3种水在不同质量分数碱...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油田污水,研究了处理前后3种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指出矿化度和阳离子是造成3种水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淡水可以作为聚合物驱的配注水。通过3种水在不同质量分数碱(0 4%、0 6%、0 8%、1 0%、1 2%)的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曲线,得出浓水三元复合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碱的质量分数范围最宽(0 4%~1 1%)。根据现场三元复合体系配方(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350mg/L,ORS-41的质量分数为0 3%,碱的质量分数为1%)选择了浓水三元复合体系碱的质量分数为0 6%时,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相近。对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配方在光刻模型上进行了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浓水低碱三元复合体系也能驱替各种残余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电渗析 三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 复合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南海明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18-20,共3页
介绍了常规的三次采油技术手段,如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三元复合驱和微生物驱等,并对各种技术手段的现状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三次采油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三元复合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新型破乳剂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平 《石油规划设计》 2015年第1期4-9,50,共6页
近年来,为保证原油稳产,大庆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增加原油产量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采出液中残留的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含量逐渐增多,导致采出液乳化严重、破乳效果差、药剂用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给... 近年来,为保证原油稳产,大庆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增加原油产量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采出液中残留的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含量逐渐增多,导致采出液乳化严重、破乳效果差、药剂用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给生产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开展了新型三元破乳剂研究。论述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主要特性和三元破乳剂破乳原理,针对杏十联地区三元-1、三元-2转油站采出液特性,研发了7种新型破乳剂,以及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情况。研发的破乳剂配方和加药模板,对于油田其他区块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 采出 新型破乳 聚合物浓度 表面活性浓度 加药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各驱油剂在大庆岩心砂上的滞留研究
19
作者 周长静 李华斌 《试采技术》 2006年第3期43-44,49,共3页
选取大庆油层岩心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两种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四种驱油剂在含油、不含油条件下的饱和滞留量和注入0.3PV时的滞留量,得出在含油岩心中,碱、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都小于在不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表... 选取大庆油层岩心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两种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四种驱油剂在含油、不含油条件下的饱和滞留量和注入0.3PV时的滞留量,得出在含油岩心中,碱、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都小于在不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氢氧化钠体系中的滞留量小于碳酸钠体系中的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三元复合 表面活性 疏水缔合聚合物 动态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驱油体系中碱剂损耗的研究
20
作者 韩伟 李敏 张卫帼 《新疆石油科技》 1995年第4期30-36,共7页
介绍了ASP驱油体系中碱剂(Na_2CO_3)损耗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碱耗的影响。研究认为:碱与油层砂及原油作用引起的碱耗与碱浓度及时间有关,且减在油层砂上的损耗以由离子交换引起的瞬时碱耗为主,由矿物溶解引起的碱耗则较小。... 介绍了ASP驱油体系中碱剂(Na_2CO_3)损耗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碱耗的影响。研究认为:碱与油层砂及原油作用引起的碱耗与碱浓度及时间有关,且减在油层砂上的损耗以由离子交换引起的瞬时碱耗为主,由矿物溶解引起的碱耗则较小。ASP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对碱耗基本无影响,聚合物的加入可使碱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油体系 损耗 NA2CO3 油层砂 反应时间 聚合物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