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被引量:83
1
作者 王琪 史基安 +1 位作者 薛莲花 陈国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储集岩 成岩环境 流体岩石 相互作用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类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琪 张晓宝 +1 位作者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4-41,共8页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环境是控制成岩作用类型的主要因素。根据有机质演化特征、古地温和孔隙介质的酸碱性特征,可将其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古地温<90℃,镜煤反...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环境是控制成岩作用类型的主要因素。根据有机质演化特征、古地温和孔隙介质的酸碱性特征,可将其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古地温<90℃,镜煤反射率RO值在0.5%~1.3%,其所控制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碱性成岩环境主要分布在晚成岩阶段B期以后,这时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为1.3%~2%,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强烈的晚期含铁碳酸岩交代作用、自生伊利石和自生绿泥石沉淀作用、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以及构造应力作用等。不同成岩环境中由于成岩作用组合特征的不同,导致碎屑储集岩的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成岩环境 成岩作用类型 碎屑储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塔里木盆地西部碎屑储集岩物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琪 史基安 张晓宝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形成、演化的宏观构造背景控制下,碎屑储集岩本身的骨架颗粒成分、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填隙物成分和含量等成为影响研究区碎屑储集岩物性的主要内在因素。通过统计不同时代碎屑岩中刚性、塑性和半塑性骨架颗粒含量,表明...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形成、演化的宏观构造背景控制下,碎屑储集岩本身的骨架颗粒成分、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填隙物成分和含量等成为影响研究区碎屑储集岩物性的主要内在因素。通过统计不同时代碎屑岩中刚性、塑性和半塑性骨架颗粒含量,表明志留、泥盆系岩屑砂岩中较高的半塑性、塑性颗粒含量和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其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砂岩填隙物中泥质杂基含量增加与颗粒间接触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而碳酸盐含量与砂岩孔隙度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区砂岩孔隙间的碳酸盐矿物主要起堵塞孔隙的作用。将成岩作用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大类,有利于从宏观上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储层物性 碎屑储集岩 骨架颗粒 机械压实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碎屑储集岩的成岩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欣 史基安 +1 位作者 王琪 陈国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7-72,共6页
研究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改善有破坏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碎屑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及储... 研究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改善有破坏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碎屑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及储集物性。研究区碎屑岩储集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B期。晚成岩期,烃类从源岩中进入储集层发生石油侵位,改变了岩石的成岩环境。由于烃类的侵位,使石英的次生加大、自生铁白云石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也对自生伊利石生长有抑制作用,黄铁矿由于烃类侵位分布在油层、油水层,尤其在油水层中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储集岩 成岩作用 石油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储集岩磁化率与含油性的关系
5
作者 李学森 徐兴雨 王中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5-80,7,共6页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9口探井的430块古近系碎屑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体积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和非磁滞磁化率测试,研究了不同含油级别的储集岩磁化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岩性是控制磁化率信号强弱的首要地质因素,泥质含...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9口探井的430块古近系碎屑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体积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和非磁滞磁化率测试,研究了不同含油级别的储集岩磁化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岩性是控制磁化率信号强弱的首要地质因素,泥质含量指示磁化率十分灵敏。碎屑储集岩磁化率与含油性关系密切,以岩性为约束,除去泥质成分的影响,储集岩含油程度越高,磁化率越低,两者呈负相关;油浸碎屑岩中极有可能存在与烃类流体运移聚集作用密切相关的超顺磁(SP)-单畴(SD)-假单畴(PSD)粒级的自生磁铁矿。在常规地球物理测井基础上,针对有石油地质意义的层段开展磁化率测井,砂岩段中的磁化率低值区是可疑的油气层,泥岩段中的磁化率异常高值区可能是优质的烃源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含油性 碎屑储集岩 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储集岩热磁特征与磁性矿物识别
6
作者 李学森 杨晓敏 徐兴雨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4口探井的2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磁化率-温度曲线、三轴饱和等温剩磁热退磁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储集岩的热磁特征与磁性载体,结果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储集岩磁性矿物及...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4口探井的2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磁化率-温度曲线、三轴饱和等温剩磁热退磁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储集岩的热磁特征与磁性载体,结果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储集岩磁性矿物及其组合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磁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岩石的磁性载体及其组合与岩石的颜色、岩性等沉积学特征密切相关,而与含油性关系不明显;在氩气环境中加热,含油标本中的磁铁矿Hopkinson峰低而宽,甚至不明显,居里温度附近曲线多呈锯齿状,冷却过程中,磁铁矿重现作用不明显,烃类有机质对碎屑储集岩中沉积成因磁铁矿的热磁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烃类流体侵位,储集岩中的磁性矿物及其组合未发生明显变化,亦不存在某种演化序列或规律性,烃类流体化学重磁化不具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温度曲线 饱和等温剩磁热退磁 碎屑储集岩 孤南洼陷
原文传递
碎屑储集岩天然剩磁强度与含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学森 杨发亭 王中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01-1707,共7页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9口探井的220块下第三系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天然剩磁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碎屑储集岩天然剩磁强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岩性是控制天然剩磁强度的首要地质要素,含油标本的天然剩磁强度总体上...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9口探井的220块下第三系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天然剩磁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碎屑储集岩天然剩磁强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岩性是控制天然剩磁强度的首要地质要素,含油标本的天然剩磁强度总体上略低于不含油标本,沉积剩磁是天然剩磁强度的主要贡献者,含油性对天然剩磁强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在95%置信水平上,不含油标本和含油标本天然剩磁强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烃类流体充注于碎屑储集岩的有效孔隙和渗流通道是含油气流体与储集岩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烃类流体对碎屑储集岩的化学蚀变作用是次要的,与烃类流体运移聚集相关的自生磁铁矿作用并不具普遍性;孤南洼陷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处理与解释,源自下第三系原位油气藏的磁异常信息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剩磁强度 含油性 碎屑储集岩 孤南洼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