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给药模式在经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华静 牛江峰 +1 位作者 邓群 周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6-10,共5页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给药(PIEB)模式在经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37~42周、单胎头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给药(PIEB)模式在经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37~42周、单胎头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经产妇180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三组:DPE阻滞联合PIEB模式组(DPE+PIEB组,60例)、DPE阻滞联合连续硬膜外输注(CEI)模式组(DPE+CEI组,60例)和单纯硬膜外(EP)阻滞联合CEI模式组(EP+CEI组,60例)。比较三组产妇在30 min内达“满意镇痛”的时长、30 min后无满意镇痛手动推药发生率、镇痛效果和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和胎儿娩出情况。结果:DPE+PIEB组和DPE+CEI组产妇达满意镇痛时长快于EP+CEI组(P<0.05)。三组产妇罗哌卡因总消耗量为:DPE+PIEB组<DPE+CEI组<EP+CEI组(P<0.05),阻滞平面上限均达T_(10)。三组产妇Bromage评分均为0分,产程总时长、导管更换率、瘙痒、头痛、神经损伤发生率和胎儿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DPE阻滞联合PIEB模式用于经产妇的分娩镇痛可明显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减少罗哌卡因用量,不影响产程进展,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给药模式 分娩镇痛 经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CS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富强 胡丹 +2 位作者 宋文阁 付志俭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EpiduralAnalgesia ,CS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初产妇按入院前后及个人同意分成三组。C组 :对照组 ,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 :0 .12 5 %罗哌卡因 + 2 μg ...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EpiduralAnalgesia ,CS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初产妇按入院前后及个人同意分成三组。C组 :对照组 ,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 :0 .12 5 %罗哌卡因 + 2 μg /ml芬太尼组。CSEA组 :L2 /3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 ,蛛网膜下腔注入 0 .17%布比卡因 1ml + 2 .5 μg芬太尼 1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分娩、镇痛情况及镇痛前后对产妇应激及泌乳的影响。结果 :1.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 ,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CSE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EA组 ,且同一时点镇痛效果优于CEA组 (P <0 .0 5 ) ;2 .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 14 2分钟和CEA组 15 3分钟短于均对照组 191分钟 ,有统计学差异 ;3.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运动神经的阻滞 ;4 .三组产妇血浆皮质醇的浓度呈逐步上升趋势 ,CEA、CSEA组镇痛后比镇痛前的皮质醇含量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对照组镇痛后比镇痛前的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5 .三组间各时点催乳素含量及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差别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CSEA和CEA都是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但CSEA起效迅速、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间隙 联合阻滞 CSEA 分娩镇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硬膜外间隙应用辣椒素镇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佟世义 焦岿然 +1 位作者 廖旭 薛富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硬膜外间隙注射辣椒素的镇痛效果 ,并探讨利多卡因消除辣椒素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将正常大鼠 71只 ,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硬膜外间隙置管注射 (0 .1%、0 .2 %、0 .4 ... 目的 :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硬膜外间隙注射辣椒素的镇痛效果 ,并探讨利多卡因消除辣椒素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将正常大鼠 71只 ,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硬膜外间隙置管注射 (0 .1%、0 .2 %、0 .4 % )辣椒素、0 .2 %辣椒素 +利多卡因 ,和生理盐水 +溶媒 (简称NC0 .1组、NC0 .2组、NC0 .4组、LC0 .2组和NT组 ) ,实验采用热辐射仪测定大鼠的热痛阈 ,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痛阈恢复情况。另取硬膜外间隙置管大鼠 6 0只 ,平均分为NC0 .1组、NC0 .2组和LC0 .2组 ,并用正常大鼠 2 0只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硬膜外间隙注药后 30min和第 5天观察脊髓背角CGRP LI的分布变化 ,并计算其阳性面积。结果 :随着辣椒素浓度的增大 ,其镇痛强度和作用时间逐渐延长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利多卡因可完全消除辣椒素引起的呼吸麻痹和神经刺激性疼痛 ,对痛觉超敏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硬膜外间隙注射辣椒素后30min和第 5天 ,NC0 .1组脊髓背角的CGRP LI的分布和呈色无明显改变 ;NC0 .2组的CGRP LI呈色浅 ,阳性面积下降 (P〈0 .0 5 ) ;LC0 .2组于 30min时CGRP LI的分布与正常并无明显差别 ,但第 5天时的阳性面积明显下降 ;第 5天时NC0 .2组和LC0 .2组背角CRGP阳性面积间无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硬膜外间隙 辣椒素镇痛 神经电生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热痛阈 CGRP-LI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杰 平付敏 +2 位作者 段晓辉 李磊 侯宝君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3554-35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是否患者自控镇痛(PCA)应用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为经吗啡止痛药10...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是否患者自控镇痛(PCA)应用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为经吗啡止痛药10~30 mg/d疗效不满意,选硬膜外间隙持续输注多柔比星止痛的晚期癌痛患者24例。对照组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电脑统计在本院取吗啡PCEA晚期癌痛患者24例。观察镇痛期间吗啡平均日用量、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VAS)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吗啡日平均量、生活质量满意度、吗啡初始量,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柔比星硬膜外间隙持续注药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并发症,并能明显减少神经病理性癌痛的发生,且简单、易行、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硬膜外间隙 持续注药 晚期癌痛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及用药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卫军 詹江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6期2606-2609,共4页
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是小儿麻醉领域最为普及和常用的区域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起效快速、可靠、费用较低、降低全麻药用量、术后镇痛充分,且不影响呼吸以及发生尿潴留等优点。既往常用单次注射,阻滞节段和作用时间受到限制,且... 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是小儿麻醉领域最为普及和常用的区域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起效快速、可靠、费用较低、降低全麻药用量、术后镇痛充分,且不影响呼吸以及发生尿潴留等优点。既往常用单次注射,阻滞节段和作用时间受到限制,且容易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新的局部麻醉药、复合用药在力争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降低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大拓展了其临床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硬膜外间隙 阻滞技术 局部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阻滞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斌斌 顾卫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阻滞 麻醉 碳酸利多卡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白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实施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孕妇80例资料。结果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促进第一...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实施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孕妇80例资料。结果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可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导管折断打结手术取出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金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导管折断打结 手术取出 连续硬膜外麻醉 急性阑尾炎 并发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气腹对硬膜外间隙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凡民 邓芳 王建平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8期46-47,共2页
腹腔内压力可直接全部传递到ES,其主要经椎间孔传导。下腔静脉受压、椎管内静脉丛回流受阻,使ES内静脉淤血而造成压力增加可能是第二条途径。结果还从另一角度证实:正常的ES内所出现的负压,确实可由胸膜腔负压或腹腔悬垂脏器下坠所形成... 腹腔内压力可直接全部传递到ES,其主要经椎间孔传导。下腔静脉受压、椎管内静脉丛回流受阻,使ES内静脉淤血而造成压力增加可能是第二条途径。结果还从另一角度证实:正常的ES内所出现的负压,确实可由胸膜腔负压或腹腔悬垂脏器下坠所形成的负压传递而成。结合临床可推论,实践中遇到病理性腹内压增高如高度腹水、肠梗阻或剖腹产患者,往往硬膜外阻滞效果欠佳,可能与EP正压过高影响局麻药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硬膜外间隙 压力 测定 腹腔镜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深丛神经阻滞防治硬膜外间隙阻滞下肾上腺手术时肩部牵涉痛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姜长林 李俊 +6 位作者 曲向林 武云飞 翟金林 李绍臣 赵敏 周春晶 罗宏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颈深丛神经阻滞 防治 硬膜外间隙阻滞 肾上腺手术 肩部牵涉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硬膜外间隙输注技术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秀旺 耿春香 +2 位作者 朱延华 陈春生 高亚川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515-2517,共3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脉冲输注(PIEB)与硬膜外持续输注用于外科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至2018年腹部或下肢手术后镇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硬硬膜外脉冲输液,对照组给予持续硬膜外脉冲输注。... 目的研究硬膜外脉冲输注(PIEB)与硬膜外持续输注用于外科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至2018年腹部或下肢手术后镇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硬硬膜外脉冲输液,对照组给予持续硬膜外脉冲输注。3 h、6 h、12 h、36 h及48 h术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功能、NRS疼痛评分、Bromoge评分、镇痛次数、镇痛总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关于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8%,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P<0.05),同时试验组的镇痛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试验组的自控加压频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持续背景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PIEB) 硬膜外间隙持续背景输注技术 镇痛效果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硬膜外间隙穿刺术中穿破硬脊膜的原因及处理
12
作者 宋修响 李玉梅 赵翠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4,共2页
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穿破硬脊膜者并不少见(0.27%~0.6%)。1990~1996年,我院行硬膜外麻醉7605例,其中穿破硬脊膜者共18例19次。现将其穿破原因及处理报告并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因手术而接受硬膜外麻醉者7605例,施行硬膜外间隙... 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穿破硬脊膜者并不少见(0.27%~0.6%)。1990~1996年,我院行硬膜外麻醉7605例,其中穿破硬脊膜者共18例19次。现将其穿破原因及处理报告并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因手术而接受硬膜外麻醉者7605例,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穿破硬脊膜18例(19次)。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5~79岁17例,42岁1例(腰_l、腰_2间隙和胸_(12)、腰_1间隙两点均穿破)。腰_1、腰_2间隙穿破硬膜者8例,均改在胸_(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穿刺 硬膜外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炎大鼠硬膜外间隙应用辣椒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佟世义 焦岿然 +1 位作者 廖旭 薛富善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通过行为学和电神经生理学方法观察关节炎大鼠硬膜外间隙注射辣椒素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的关节炎大鼠20只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硬膜外间隔置管注射0.2%辣椒素+2%利多卡因(I组)和生理盐水(Ⅱ组),观察注药... 目的:通过行为学和电神经生理学方法观察关节炎大鼠硬膜外间隙注射辣椒素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的关节炎大鼠20只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硬膜外间隔置管注射0.2%辣椒素+2%利多卡因(I组)和生理盐水(Ⅱ组),观察注药3天内患肢和健肢的痛阈改变.并于第3天观察其脊髓背表面电位(CDP)的变化。结果:在形成关节炎后.大鼠患肢的痛阈明显低于相应的健肢(P<0.05),I组患肢的痛阈在给药后第1天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但第2、3天痛阈已接近Ⅱ组患肢:给药3天后的CDP变化为:Ⅱ组P波为单波.波幅高:I组为双波或三波.波幅低:I组P波潜伏期与I组的D波相接近。结论:硬膜纠、间隙注射辣椒素能逆转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过敏.但患肢的镇痛作用时间短.第3天时大部分C纤维的传导仍被辣椒素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大鼠 硬膜外间隙 辣椒素 镇痛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田斌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阻滞 异氟醚 吸入麻醉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亮 徐阳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3-714,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期疗效观察 硬膜外间隙 阻滞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 腰椎管狭窄症 排除标准 影像学检查 70岁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通过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联合患者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直星 黄燕娜 +4 位作者 谢晓霞 杨立健 吴佳丽 赖佳敏 温嘉彦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73-1475,1482,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通过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PIEB)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EA)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行无痛分娩产妇60例作为研究资料,均采取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通过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PIEB)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EA)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行无痛分娩产妇60例作为研究资料,均采取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输注泵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PIEB+PCEA,评价两组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程、泌乳及用药量。结果两组均未中转剖宫产,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5~60 min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前及5~60 min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5 min两组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出生后1 min,P<0.05。观察组产程、初乳始动、母乳量充足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总用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采取PIEB联合PCEA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顺利自然分娩,解除分娩痛,稳定体温,缩短产程,减少用药量,利于产妇泌乳,加快产后恢复速度,且对新生儿无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 自控镇痛 无痛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和液体行阻力消失法确认硬膜外间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青 李侃 +5 位作者 李忠民 宫德瑞 廖洪波 李智奇 郑紫磊 王朝英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1362-1362,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 阻力 液体 气体 麻醉效果 发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应用地塞米松对炎症因子及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振环 张青林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2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隙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炎症因子水平及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9—12月收治的54例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37周)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隙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炎症因子水平及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9—12月收治的54例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37周)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两组产妇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产妇硬膜外间隙推注预充量0.1%罗哌卡因10ml,观察组产妇硬膜外间隙推注预充量0.1%罗哌卡因10ml复合地塞米松5mg。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以及镇痛后30min、60min、24h时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率、剖宫产率、产钳使用率。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硬膜外分娩镇痛前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30、60min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硬膜外分娩镇痛前、硬膜外分娩镇痛后24h,两组产妇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硬膜外分娩镇痛后30、60min,观察组产妇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率、剖宫产率、产钳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生后1、5、10min,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间隙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但不能有效减少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硬膜外分娩镇痛 地塞米松 炎症因子 硬膜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测压试验和确定硬膜外间隙指征的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林 刘建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腔测压试验 硬膜外间隙指征 观察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秀旺 耿春香 +1 位作者 朱延华 陈春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798-3800,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痛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8年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镇痛,对照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 目的观察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痛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8年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镇痛,对照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2组产妇在术后3 h、6 h、12 h、36 h及48 h产妇宫缩疼痛NR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产后母乳喂养情况、下地时间、镇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宫缩疼痛评分、母乳喂养率、产后下地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能够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使产妇尽早泌乳和下地活动,促进术后康复,不增加术后镇痛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 术后宫缩痛 产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