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范庆浩 吴晓明 +3 位作者 汪军峰 吴康康 章晓毅 叶建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8期16-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68例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3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对照组对肺...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68例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3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对照组对肺小结节予以Hookwire单独定位,试验组对小结节进行硬化剂定位,定位后根据情况予以切除或者行肺段、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定位成功率及定位时间。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70个肺小结节病灶中左肺31个(44.29%),右肺39个(55.71%)。56例患者由结节切除后送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且进行肺叶切除以及纵隔内淋巴结清扫术,14例患者由于存在结节或胸壁粘连严重,转至开胸手术。各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占34.29%,微浸润腺癌占10.00%,原位腺癌占17.1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占15.71%,慢性炎性病变10.00%,肺内淋巴结7.14%,肉芽肿5.71%。试验组定位成功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定位时间(19.97±3.21)min,低于对照组的(34.37±4.53)min(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予以CT引导硬化剂定位能够显著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胸腔镜术 术前定位 硬化剂定位 Hookwire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肺楔形切除治疗外周性早期肺腺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保科 张阳 +1 位作者 商会英 李俊鹏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肺楔形切除治疗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02例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化剂组和...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肺楔形切除治疗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02例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化剂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硬化剂组采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指导肺楔形切除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术中体表定位指导肺楔形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硬化剂组患者的平均定位时长、结节距离胸膜穿刺点平均距离小于对照组,术前定位成功率(99.01%)高于对照组(93.0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硬化剂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日平均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周,两组FEV1%pred、FVC%pred均明显低于术前,但硬化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硬化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6%)明显低于对照组(11.8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进行肺楔形切除治疗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时,较单一应用术中体表定位进行肺楔形切除的定位更加准确,手术更加精准,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硬化剂定位 肺楔形切除术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术式在治疗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祥坚 饶尚锐 徐建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9-52,63,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三种术式在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150例(共164条肢体)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三种治疗方法:微波(主干)+泡沫硬化剂(属支)治疗... 目的比较应用三种术式在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150例(共164条肢体)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三种治疗方法:微波(主干)+泡沫硬化剂(属支)治疗(A组,56条肢体);微波(主干+属支)治疗(B组,55条肢体);泡沫硬化剂(主干+属支)治疗(C组,53条肢体)。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前、术后1年CEAP分级、静脉严重程度评分(VCSS)等指标进行评分。结果三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组肢体麻木、皮肤灼伤、皮下瘀血发生率较A、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大隐静脉主干再通发生率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EAP分级及VCS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处理主干联合泡沫硬化剂处理属支治疗CEAPC3~C5级下肢静脉曲张,能够提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率、肢体麻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微波腔内凝固术 超声定位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