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像素的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
1
作者 王欣睿 季渊 +2 位作者 张引 陈鸿港 穆廷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1-2299,共9页
基于超像素技术,针对彩色硅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微显示器,提出一种数字驱动策略,通过复用相邻像素信息,使单像素用于多个相邻像素成像,大幅提高显示分辨率.设计了一种数字驱动彩色OLEDoS(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基于超像素技术,针对彩色硅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微显示器,提出一种数字驱动策略,通过复用相邻像素信息,使单像素用于多个相邻像素成像,大幅提高显示分辨率.设计了一种数字驱动彩色OLEDoS(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n Silicon)微显示器驱动电路,在120 Hz帧频的条件下,可实现256级灰度和4K显示分辨率,且电路面积和每秒数据传输量仅为传统驱动方式的50%.经测试验证,该驱动电路可实现的OLED像素平均电流范围为13.1 pA~3.74 nA,可满足微显示器近眼显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驱动电路 超像素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帧数模融合扫描的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穆廷洲 季渊 +2 位作者 陈文栋 余云森 冉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22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双帧数模融合扫描策略,优化了数字脉宽调制部分。设计了一种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显示器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在帧频为60Hz、灰度等级为256、分辨率为1920pixel×3pixel×1080pixel的条件下,扫描... 提出了一种双帧数模融合扫描策略,优化了数字脉宽调制部分。设计了一种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显示器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在帧频为60Hz、灰度等级为256、分辨率为1920pixel×3pixel×1080pixel的条件下,扫描效率可达99.22%,数据传输频率降低至23.328 MHz。结果表明,该像素驱动电路可有效减少漏电流,保证灰度精度,降低最小电流,并提高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光电器件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 双帧数模融合扫描策略 像素驱动电路 扫描效率
原文传递
低功耗PAL硅基OLED驱动模组设计
3
作者 丁进 张雨程 +3 位作者 朱鹏 高红佳 殷照 宋文 《光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71-74,共4页
针对硅基OLED PAL驱动模组微型化、低功耗、高画质的要求,采用国产系统级封装FPGA作为处理芯片,设计了一款硅基OLED PAL驱动模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思路对数字系统进行了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划分,基于时空混合插值算... 针对硅基OLED PAL驱动模组微型化、低功耗、高画质的要求,采用国产系统级封装FPGA作为处理芯片,设计了一款硅基OLED PAL驱动模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思路对数字系统进行了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划分,基于时空混合插值算法设计了去隔行数字模块,实现了PAL制模拟视频隔行扫描到逐行扫描的视频格式转换;基于二维双线性插值算法设计了缩放模块,实现了视频缩放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PAL驱动模组较原有产品整体功耗降低了30%,图像显示质量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隔行 图像缩放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插值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分辨率硅基OLED驱动芯片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白雪 秦昌兵 +1 位作者 任健雄 杨建兵 《光电子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265-269,共5页
设计了一款分辨率为1400×1050的OLED微显示器驱动芯片。利用10位的DAC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成模拟信号,内置10位计数器和数字比较器完成视频信号的传输,内置温度检测、负压电源CUK电路、正压电源LDO以及I2C接口等模块电路,可满足硅基O... 设计了一款分辨率为1400×1050的OLED微显示器驱动芯片。利用10位的DAC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成模拟信号,内置10位计数器和数字比较器完成视频信号的传输,内置温度检测、负压电源CUK电路、正压电源LDO以及I2C接口等模块电路,可满足硅基OLED微显示器高集成度的需要。像素电路采用了改进的电压型驱动方式,能够在较宽的OLED公共阴极电压范围内维持很大的电流比率。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芯片在120M时钟频率下能够实现256级灰度,输出OLED像素电流范围为11pA^215nA,可以满足高分辨率OLED阵列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单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OLED像素及驱动电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艳 耿卫东 +1 位作者 代永平 商广辉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从分析不同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特点出发,分析并总结硅基OLED像素电路特点及设计要点。根据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电路的仿真结果,并从人眼的视觉时间积分特性出发,提出采用由两个晶体管一个电容构... 从分析不同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特点出发,分析并总结硅基OLED像素电路特点及设计要点。根据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电路的仿真结果,并从人眼的视觉时间积分特性出发,提出采用由两个晶体管一个电容构成的交流电压控制OLED像素电路及时间灰度法驱动相结合设计方案,在实现灰度的线性控制同时改善OLED寿命。并且随着分辨率及灰度级数的增加,可结合采用像素数据并行写入的方式降低电路系统的工作频率,并降低电路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交流驱动 时间灰度法 并行写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硅基OLED驱动芯片的PWM电路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昌兵 陈啟宏 +2 位作者 徐亭亭 张白雪 杨建兵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7,51,共5页
为改善传统模拟驱动方式在调亮时会改变OLED灰阶特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硅基OLED驱动芯片的脉宽调制电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电路。该电路对加在OLED阵列上的共阴极电压进行PWM调制,从而达到在调节亮度时灰阶特性不变的... 为改善传统模拟驱动方式在调亮时会改变OLED灰阶特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硅基OLED驱动芯片的脉宽调制电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电路。该电路对加在OLED阵列上的共阴极电压进行PWM调制,从而达到在调节亮度时灰阶特性不变的目的。电路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和流片验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当亮度从100 cd/m^2调节到500 cd/m^2时,灰阶特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脉宽调制电路(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亮度均匀性硅基OLED像素电路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秦昌兵 徐亭亭 +2 位作者 陈啟宏 张白雪 杨建兵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7-26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提高亮度均匀性的用于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含4个MOS管和1个电容(4T1C),通过对不同像素驱动管之间的阈值电压(Vth)的差值进行补偿,从而提高各个像素之间亮度均匀性。该电路采用0.18μm 1P6M混... 提出了一种可提高亮度均匀性的用于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含4个MOS管和1个电容(4T1C),通过对不同像素驱动管之间的阈值电压(Vth)的差值进行补偿,从而提高各个像素之间亮度均匀性。该电路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子像素面积仅为9μm×3μm,像素密度达2 822 PPI。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补偿阈值电压的时候,像素之间电流的偏差从-62.6%变化到61.7%,补偿后,像素之间电流的偏差从-14.8%变化到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单元电路 阈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硅基OLED微显示器对比度的像素电路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淼 张白雪 +1 位作者 陈建军 曹允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1 283,28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显示驱动芯片的新型像素单元电路,具有三个MOSFET和一个存储电容。相比传统的电压驱动像素单元电路,增加的一个MOSFET,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自动调节其等...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显示驱动芯片的新型像素单元电路,具有三个MOSFET和一个存储电容。相比传统的电压驱动像素单元电路,增加的一个MOSFET,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自动调节其等效电阻,降低像素单元的最小输出电流。本像素电路能够在较宽的OLED公共阴极电压范围内维持很大的电流比率。该电路采用SMIC 0.35μm 2P4M混合信号工艺进行设计,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一款分辨率为800×600,像素节距为15μm×15μm的硅基OLED驱动芯片,经测试验证,输出电流范围为280pA^65nA,可以同时满足OLED阵列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单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辨率为800×600的硅基OLED微显示驱动芯片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淼 黄晓刚 +3 位作者 张白雪 任健雄 杨建兵 曹允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7 164,164,共7页
设计了一款用于驱动分辨率为800×600的OLED微显示器的驱动芯片,利用10位的DAC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成模拟信号,然后经过两个8位DAC实现数据的偏压和增益调整,可以适应微显示器在不同环境下对亮度和对比度的需要。像素电路采用了改进型... 设计了一款用于驱动分辨率为800×600的OLED微显示器的驱动芯片,利用10位的DAC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成模拟信号,然后经过两个8位DAC实现数据的偏压和增益调整,可以适应微显示器在不同环境下对亮度和对比度的需要。像素电路采用了改进型的电压型驱动方式,能够在较宽的OLED公共阴极电压范围内维持很大的电流比率。该电路采用0.35μm 2P4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设计,进行了流片验证,已在芯片表面成功制作了OLED阵列,实现了微显示器的静态和动态画面显示,微显示器亮度可达11 000cd/m2,在此条件下,对比度可达到10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单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绿高亮硅基OLED显示屏的亮度调节电路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照 单寅 +2 位作者 陈建军 秦昌兵 杨建兵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针对单绿高亮硅基OLED显示屏的特点,研究了其亮度调节电路,以满足高低温、宽范围亮度条件下的应用要求。选取2.4cm单绿高亮硅基OLED作为显示屏组件,设计了具有温度-亮度补偿功能的宽范围亮度调节电路,并优化了调亮曲线,以满足高低温下... 针对单绿高亮硅基OLED显示屏的特点,研究了其亮度调节电路,以满足高低温、宽范围亮度条件下的应用要求。选取2.4cm单绿高亮硅基OLED作为显示屏组件,设计了具有温度-亮度补偿功能的宽范围亮度调节电路,并优化了调亮曲线,以满足高低温下亮度一致性的应用要求。最后进行了相应的光电测试,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亮度调节 亮度-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OLED驱动芯片温度反馈PWM电路设计
11
作者 邱伟 秦昌兵 +2 位作者 朱会成 徐亭亭 张白雪 《光电子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硅基OLED驱动芯片的温度反馈PWM调节电路。该电路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对OLED阵列上的共阴极电压进行PWM调制,从而实现温度变化时,保持OLED微显示器屏幕亮度和灰阶特性不变。电路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硅基OLED驱动芯片的温度反馈PWM调节电路。该电路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对OLED阵列上的共阴极电压进行PWM调制,从而实现温度变化时,保持OLED微显示器屏幕亮度和灰阶特性不变。电路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和流片验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5℃变化至70℃时,屏幕亮度与灰阶特征保持不变。研究解决了OLED微显示器屏幕亮度随温度变化,传统共阴极电压调节方案会改变OLED的灰阶特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温度反馈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OLED头盔数字像源的驱动电路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文明 沈健 +5 位作者 冯森 陈召全 唐景坤 吴冲 吴豪杰 陈彬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一种为头盔显示器硅基OLED数字像源提供显示驱动功能的电路设计。以MICROOLED的1.55cm硅基OLED屏为研究对象,进行头盔数字像源的显示驱动电路设计,叙述了关键电路模块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最后对实现的电路功能进行了测... 研究了一种为头盔显示器硅基OLED数字像源提供显示驱动功能的电路设计。以MICROOLED的1.55cm硅基OLED屏为研究对象,进行头盔数字像源的显示驱动电路设计,叙述了关键电路模块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最后对实现的电路功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数字像源 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有温度自适应功能的OLED驱动芯片设计
13
作者 张白雪 秦昌兵 +1 位作者 陈啟宏 杨建兵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设计了一款对角线尺寸1.96 cm、分辨率为1 280×1 024的硅基OLED微显示驱动芯片。通过温度检测电路来检测芯片的实时温度,同时用温度检测电路的读数来控制RAMPDAC输出电压的峰值和斜率,从而实现OLED亮度随温度变化的自补偿。芯片采... 设计了一款对角线尺寸1.96 cm、分辨率为1 280×1 024的硅基OLED微显示驱动芯片。通过温度检测电路来检测芯片的实时温度,同时用温度检测电路的读数来控制RAMPDAC输出电压的峰值和斜率,从而实现OLED亮度随温度变化的自补偿。芯片采用0.18μm 1P6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40℃到80℃温度区间内,温度检测电路读数从0~255线性上升,RAMPDAC输出电压的温度灵敏度达到14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温度补偿 斜坡数模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ransparent MPTMS/Ag/MoO_3 structure as ano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14
作者 胡俊涛 邓亚飞 +1 位作者 梅文娟 杨劲松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5年第5期333-337,共5页
A transparent 3-mercaptopropyl trimethoxysilane(MPTMS)/Ag/MoO3 composite anode is introduced to fabricate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 Effects of the composite anode on brightness and operating voltage ... A transparent 3-mercaptopropyl trimethoxysilane(MPTMS)/Ag/MoO3 composite anode is introduced to fabricate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 Effects of the composite anode on brightness and operating voltage of OLEDs are researched. By optimizing the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of the MPTMS/Ag/MoO3 structure, the transmittance of MPTMS/Ag(8 nm)/Mo O3(30 nm) reaches over 75% at about 520 nm. The sheet resistance is 3.78 ?/□, corresponding to this MPTMS/Ag(8 nm)/MoO3(30 nm) structure. For the OLEDs with the optimized anode, the maximum electroluminescence(EL) current efficiency reaches 4.5 cd/A, and the maximum brightness is 37 036 cd/m2. Moreover, the OLEDs with the optimized anode exhibit a very low operating voltage(2.6 V) for obtaining brightness of 100 cd/m2. We consider that the improved device performanc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hole injection resulting from the reduced hole injection barrier height.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mploying the MPTMS/Ag/MoO3 as a composite anode can be a simple and promising technique in the fabrication of low-operating voltage and high-brightness O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e brightness fabrication attributed reaches fabricate transparent transmittance optimizing interlay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