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格里菲斯准则的地下岩体天然裂缝分布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艳华 朱庆杰 苏幼坡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369,共6页
地下沉积岩体一般非均质性很强,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在演化过程中由于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后期可能发生的剥蚀、裂缝充填等改造作用的影响,使材料的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地下岩体的破裂也往往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 地下沉积岩体一般非均质性很强,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在演化过程中由于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后期可能发生的剥蚀、裂缝充填等改造作用的影响,使材料的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地下岩体的破裂也往往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发育而最终形成。地下岩体的所有这些特点使裂缝分布预测的难度加大。针对这些特点,采用综合定量方法建立裂缝预测的数学模型,分析裂缝形成的影响因素,确定模型参数和数值模拟步骤,从而对裂缝发育概率和发育特点做出预测。最后介绍了一个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菲斯 地下岩体 天然裂缝 破裂概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裂缝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晓明 王占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裂缝油气藏,油气藏形成受裂缝发育控制。裂缝埋深在5000m以下,由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后期发生... 轮南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裂缝油气藏,油气藏形成受裂缝发育控制。裂缝埋深在5000m以下,由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深度、温度、围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后期发生的剥蚀、裂缝充填等改造作用对地下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确定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和数值模拟参数。进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方位。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轮南地区奥陶系裂缝的发育机理,结合井内流体测试结果,分析了裂缝分布对流体的控制和油气藏形成模式。因此认为,综合分析裂缝形成过程及各种控制因素,定量分析其影响程度,求取经验公式,应用于应力场计算和裂缝预测模型,可以对裂缝发育区分布和裂缝发育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定量预测;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逐期计算各期裂缝的发育情况和应用数理统计技术求取回归关系式,是预测现今裂缝分布的关键;结合实验结果,建立确定模型参数的多元统计回归方程,是模拟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气藏 破裂概率 流体活动 裂缝预测 成因模式 轮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节理岩体动态疲劳损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鹏 张勇 +1 位作者 贺永年 段晨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4-827,共4页
分析了断续节理岩体动态疲劳损伤的复杂性,阐明了疲劳损伤研究的近似处理方法。基于剩余应变强度理论和线性退化准则讨论了断续节理岩体动态疲劳损伤累积过程。研究了岩体破裂概率与疲劳损伤的等效性,建立了疲劳损伤变量与分形维数间的... 分析了断续节理岩体动态疲劳损伤的复杂性,阐明了疲劳损伤研究的近似处理方法。基于剩余应变强度理论和线性退化准则讨论了断续节理岩体动态疲劳损伤累积过程。研究了岩体破裂概率与疲劳损伤的等效性,建立了疲劳损伤变量与分形维数间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动态疲劳实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节理岩体 动态疲劳损伤 破裂概率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发育机理及其对流体活动的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庆杰 姜耀俭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 +1 位作者 陈艳华 苏幼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地下天然裂缝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机理研究是防灾的基础。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埋深在 5 0 0 0m以下 ,其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 ,且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发育而成 ,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笔者通过观察、描述岩... 地下天然裂缝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机理研究是防灾的基础。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埋深在 5 0 0 0m以下 ,其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 ,且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发育而成 ,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笔者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 ,分析了深度、温度、围压等的变化以及剥蚀、裂缝充填对地下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进而建立综合数学模型 ,对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特点做出预测 ;根据计算结果 ,分析了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发育机理 ;通过天然裂缝分布与井内流体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裂缝分布对地下流体活动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奥陶系 发育机理 岩石破裂 天然裂缝 破裂概率 流体活动 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发育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庆杰 苏幼坡 陈艳华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年第4期64-69,共6页
地下天然裂缝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轮南奥陶系埋深在 5 0 0 0 m以下 ,岩体的天然裂缝不能直接观察 ,且其天然裂缝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多期发育而成 ,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芯的裂缝发... 地下天然裂缝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轮南奥陶系埋深在 5 0 0 0 m以下 ,岩体的天然裂缝不能直接观察 ,且其天然裂缝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多期发育而成 ,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通过观察、描述岩芯的裂缝发育特征 ,分析深度、温度、围压、剥蚀、裂缝充填等因素对地下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确定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而预测了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特点 ,分析了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发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天然裂缝 破裂概率 地质灾害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Design Displacement Values at Seismic Fault Crossings and of Their Excess Probability 被引量:1
6
作者 STROM Alexander IVASCHENKO Alexey KOZHURIN Andre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28-233,共6页
Line structures such as pipelines that cross active faults should be designed to retain leak-tightness if the design displacement (Ddesign) occurs. Principal approaches to the Ddesign and rupture kinematics assessment... Line structures such as pipelines that cross active faults should be designed to retain leak-tightness if the design displacement (Ddesign) occurs. Principal approaches to the Ddesign and rupture kinematics assessment are described. They are based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thquake magnitude, rupture length and displacement, and on the detailed field data on a specific fault that crosses the pipeline route. Since the future offset at the crossing may exceed the design value, the probability of a displacement occurrence wher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can not be ensured should be estimated. Assessment method on such event probability is described and exemplified through active fault studies carried out at several pipeline projects in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Surface Rupture Design Displacement Pipeline Sakhalin Isl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J/T 885—94编制依据和堵管准则 被引量:1
7
作者 丁训慎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1999年第1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泄漏率 编制依据 传热管 核电站 破裂概率 临界裂纹长度 技术规格书 ASME规范 轴向裂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