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及矿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其展 陈桂芬 +2 位作者 刘忠 蒙炎成 顾明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7-1382,共6页
根据N通量的质量平衡原理,以台糖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第一年(新植蔗)和第二年(宿根蔗)土壤有机氮年矿化量、有机碳年矿化量和矿化率。结果表明,第一年蔗田土壤有机氮矿化量、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115.22±1... 根据N通量的质量平衡原理,以台糖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第一年(新植蔗)和第二年(宿根蔗)土壤有机氮年矿化量、有机碳年矿化量和矿化率。结果表明,第一年蔗田土壤有机氮矿化量、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115.22±15.77、1644.32±224.97 kg/hm2(3.59±0.49)%;第二年蔗田土壤有机氮矿化量、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是107.46±11.02、1478.59±151.65 kg/hm2(3.63±0.37)%;蔗田土壤有机氮年矿化量、有机碳年矿化量及耕层土壤有机碳年矿化率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4、1561.46 kg/hm2、3.61%。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土壤有机氮矿化量和耕层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是第一年大于第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 土壤有机氮 土壤有机碳 矿化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生育期间黑土及有机肥矿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国义 马凤鸣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14-319,共6页
本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甜菜生育期间黑土0~120 cm 的矿化率和不同有机肥及其不同施肥水平的矿化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的矿化率显著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不同有机肥矿化率顺序为鸡粪>马粪>猪粪>牛粪;同种有机肥随施量水平的增加... 本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甜菜生育期间黑土0~120 cm 的矿化率和不同有机肥及其不同施肥水平的矿化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的矿化率显著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不同有机肥矿化率顺序为鸡粪>马粪>猪粪>牛粪;同种有机肥随施量水平的增加,其矿化率也呈增加趋势;增施氮肥可显著地提高土壤氮的矿化率,说明化肥氮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黑土 有机肥 砂滤管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涂料对儿童乳牙龋的再矿化率及龋齿复发率的影响
3
作者 单云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2-23,38,共3页
目的:探讨含氟涂料对儿童乳牙龋的再矿化率及龋齿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儿童乳牙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含氟泡沫方法,观察组采用含氟涂料。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龋均、显著性龋均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含氟涂料对儿童乳牙龋的再矿化率及龋齿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儿童乳牙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含氟泡沫方法,观察组采用含氟涂料。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龋均、显著性龋均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以上指标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矿化率及龋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含氟泡沫相比,含氟涂料可降低儿童乳牙龋的再矿化率及龋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涂料 儿童乳牙龋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双氧水协同提升甲硝唑矿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易云强 方战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合成了纳米零价铁(nZVI),研究了H_2O_2协同nZVI体系对甲硝唑去除率及总有机碳含量(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ZVI和H_2O_2的共同作用下不仅可以加速去除甲硝唑,而且其TOC的去除率也明显提高.当双氧水投加质量浓度为0.55 g/L,TOC的... 合成了纳米零价铁(nZVI),研究了H_2O_2协同nZVI体系对甲硝唑去除率及总有机碳含量(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ZVI和H_2O_2的共同作用下不仅可以加速去除甲硝唑,而且其TOC的去除率也明显提高.当双氧水投加质量浓度为0.55 g/L,TOC的去除率为45.87%,约为单独nZVI的18倍.相同反应条件下,与传统芬顿法相比,nZVI/H_2O_2体系下甲硝唑及其TOC去除率分别为Fe2+/H_2O_2芬顿体系的1.5倍和7.1倍.因而,nZVI和H_2O_2协同作用,不仅加速了nZVI对甲硝唑去除速率,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有机物的矿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协同 双氧水 甲硝唑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率理论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开发中的应用———以豫西沙沟银铅矿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灵恩 支风岐 +2 位作者 郭保健 王永争 刘金平 《矿产勘查》 201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地质项目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基本要求。文章以矿体厚度小、连续性差而品位富的复杂脉状多金属矿床——豫西沙沟—月亮沟脉状银铅锌矿为例,介绍了运用矿化率理论,开展矿区概略性经济评价的方法及其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开... 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地质项目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基本要求。文章以矿体厚度小、连续性差而品位富的复杂脉状多金属矿床——豫西沙沟—月亮沟脉状银铅锌矿为例,介绍了运用矿化率理论,开展矿区概略性经济评价的方法及其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开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率 概略性经济评价 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熏蒸-培养过程中氮素生物固持及生物量氮矿化率
6
作者 王柏英 殷士学 +2 位作者 姚建芬 封克 汤炎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7-50,共4页
向固铵能力较强的马肝土(黄棕壤母质)中添加50mgN/kg铵态氮,测得熏蒸-培养过程中生物固持量为23.4mgN/kg,占加入量的46.8%。问该该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杆菌和根霉活细胞,测得其氮素矿化率分别为45%... 向固铵能力较强的马肝土(黄棕壤母质)中添加50mgN/kg铵态氮,测得熏蒸-培养过程中生物固持量为23.4mgN/kg,占加入量的46.8%。问该该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杆菌和根霉活细胞,测得其氮素矿化率分别为45%和21%;若不计固定态氮净增量,其矿化率分别为30%和17%,表明固铵作用对生物量测定的深刻影响。数据表明:生物固持作用和固铵作用在生物量氮测定中均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固持作用 熏蒸 培养法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率”找矿、削壁充填采矿、优化选矿流程 河南发恩德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有绝招
7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140,共1页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在环保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既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达到环保要求,简直是一个奇迹。”参加2013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经验交流会的一名代表在主办方的安排下考察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月亮...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在环保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既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达到环保要求,简直是一个奇迹。”参加2013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经验交流会的一名代表在主办方的安排下考察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月亮沟铅锌银矿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循环经济 充填采 绿色发展 流程 河南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及土壤温、湿度对云杉林下土壤有机层中碳矿化率的影响
8
作者 Volker Wilhelmi 刘克彪 《土壤学进展》 1992年第2期50-51,53,共3页
测定CO_2释放率,可确定云杉林下土壤有机层的生物活动。在实验室条件下,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5℃,含水量是40—60%。微酸性至中性的有机物质可促进微生物形成CO_2,过酸(pH<2.4)则抑制了这个过程。在pH<2.4时,CO_2释放率较低... 测定CO_2释放率,可确定云杉林下土壤有机层的生物活动。在实验室条件下,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5℃,含水量是40—60%。微酸性至中性的有机物质可促进微生物形成CO_2,过酸(pH<2.4)则抑制了这个过程。在pH<2.4时,CO_2释放率较低,故在有机物中有耐酸性强的微生物群体。O_L层的潜在碳矿化占总量的50%,而下面的O_F和O_H层各占25%。在模拟'酸雨'试验中,据对渗透过有机层的水的分析,表明pH在3—6.6的范围内,酸雨可引起阳离子的不断淋溶。在这方面,O_L层起了缓冲作用。可以假设,由于酸雨对云杉林下土壤有机物的酸化,抑制了碳矿化,降低了矿质养分的释放。长期下去,将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中矿质养分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土壤 矿化率 酸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黎俊 杜馨如 +9 位作者 莫小亮 张婷 黄婧 贺同鑫 裴广廷 宋立全 孙立飞 孙建飞 胡宝清 张伟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2,共13页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大气CO_(2)浓度,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全球碳循环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喀斯特地区碳循环和石漠化生态恢复有重要意...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大气CO_(2)浓度,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全球碳循环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喀斯特地区碳循环和石漠化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在广西马山县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草地、金银花、人工林和灌木林),通过为期30 d的矿化培养,结合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变化,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OC矿化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相较于玉米地而言,灌木林和人工林的SOC矿化显著提高,而金银花和草地无显著差异。由于人工林SOC矿化潜力大且碳存留能力相对较弱,在人为干扰或全球变化背景下更容易发生碳流失。而灌木林、草地和金银花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能存留更多的SOC,因此可作为石漠化区退耕还林的优选模式。(2)表层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高于深层土壤,但其高的碳输入、较低的有机碳矿化常数和相当的固碳能力促进表层SOC存留。(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解释了SOC矿化特征的65.50%,其中SOC、微生物碳、可溶性碳和Ca^(2+)是解释喀斯特SOC矿化的重要土壤因子。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别解释了有SOC矿化特征的66.50%和19.80%,其中拟杆菌门细菌、放线菌门细菌和被孢霉门真菌是调控SOC矿化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而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土壤碳底物和Ca^(2+)的变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特定微生物组群,进而调控SOC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有机碳累积矿化率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57
10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1-1907,共7页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3%、60.0%和166.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m。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0%、67.6%和79.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有机碳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山 王维敏 +1 位作者 蔡典雅 张美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24-225,共2页
本文是1983~1987年试验总结。试验采取在田间设休闲和不施肥种植作物两种微区。用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和以土壤有机氮矿化率推算矿化率两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结果表明,除第一年外,以后三年,两法测值相差不大。北京地区冬小麦... 本文是1983~1987年试验总结。试验采取在田间设休闲和不施肥种植作物两种微区。用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和以土壤有机氮矿化率推算矿化率两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结果表明,除第一年外,以后三年,两法测值相差不大。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年亩产粮在400~600公斤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为3.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有机质 矿化率 测定
原文传递
5种前期水分处理下黑土氮素矿化及硝化反硝化率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婷 王连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8-71,共4页
室内培育实验研究5种不同水分前处理下的黑土(风干土D、保鲜土O、低水分土W1、高水分土W2、淹水土S),在4种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矿化率、硝化率及反硝化率变化.结果显示,5种前处理下黑土氮素矿化率、硝化率及反硝化率分别在土壤水含量为60... 室内培育实验研究5种不同水分前处理下的黑土(风干土D、保鲜土O、低水分土W1、高水分土W2、淹水土S),在4种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矿化率、硝化率及反硝化率变化.结果显示,5种前处理下黑土氮素矿化率、硝化率及反硝化率分别在土壤水含量为60%WHC、80%WHC和100%WHC时差异明显.虽然在4种不同水分含量下,经5种不同水分前处理的土壤矿化率差异不显著,硝化率及反硝化率差异较为显著.硝化率表现为W1>O>W2>S>D,反硝化率与硝化率的表现截然相反.这表明,土壤水分历史对硝化反硝化有影响,而对矿化作用的影响不大,水分前处理影响土壤氮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前期水分 矿化率 反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骨矿化沉积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娟娟 徐平平 +3 位作者 黄晓虹 梁彩英 刘丹 黄建生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6期302-307,共6页
目的荧光标记法观察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周围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方法微创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4颗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3个月后,植入奥齿泰种植体40颗,其中机械形态表面(ma-chined morphology,MM)组4颗,喷砂加酸蚀(sand blast... 目的荧光标记法观察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周围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方法微创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4颗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3个月后,植入奥齿泰种植体40颗,其中机械形态表面(ma-chined morphology,MM)组4颗,喷砂加酸蚀(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SA)组、可吸收性研磨介质(resorbable blasting media,RBM)组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组(biochemistry 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Bio-SA)组各12颗,愈合3个月,处死前13、14 d和3、4 d分别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制取标本并置于70%酒精固定,采用塑料包埋技术制作骨磨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骨矿化沉积率。结果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新骨矿化沉积率在4组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比较每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区域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性,RBM组及SA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组和Bio-SA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塑料包埋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法能成功观察到新骨矿化沉积的情况;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4种不同粗糙程度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骨矿化沉积率没有差异性,而经机械形态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处理的种植体,螺纹间骨矿化沉积比远离螺纹区域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整合 种植体 塑料包埋 沉积 荧光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化种植体对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婧寅 陈飞 +3 位作者 葛严军 魏菱 潘韶霞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研究由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钛种植体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方法:在两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下颌骨愈合拔牙窝分别植入SLM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 目的:研究由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钛种植体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方法:在两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下颌骨愈合拔牙窝分别植入SLM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种植体共16颗,分为埋入愈合和穿龈愈合即刻负重,在植入后2、4、8周分别注射3种四环素类荧光标记物,用以标记和观察新骨。植入12周时处死两只比格犬,制作硬组织切片共16张,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对比各组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情况并计算平均骨矿化沉积率。结果:SLM种植体在植入术后12周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新生骨在其粗糙表面爬行生长并渗透于孔隙之间,SLM种植体的平均骨矿化沉积率明显高于SLA种植体(P<0.01)。结论:SLM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骨整合,提高早期骨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选择性激光熔 骨生成 沉积 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与坡位对喀斯特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欣 黄运湘 +4 位作者 袁红 潘复静 何寻阳 张伟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78-2587,共10页
土壤氮素转化对于植物氮素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受氮素限制的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选取植被恢复过程中4种典型喀斯特植被类型(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15cm)为对象,利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土壤氮素转化对于植物氮素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受氮素限制的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选取植被恢复过程中4种典型喀斯特植被类型(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15cm)为对象,利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和坡位下土壤氮素养分与氮转化速率(氮净矿化率、净硝化率和净氨化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机氮含量、氮净矿化率、净硝化率和净氨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即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机氮含量、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而坡位以及坡位与植被类型的交互作用对上述土壤氮素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氮含量、凋落物C∶N比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氮转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凋落物氮含量是影响土壤氮转化速率的主要因子(F=35.634,P=0.002)。可见,尽管坡位影响喀斯特水土再分配过程,但植被类型决定的凋落物质量(如凋落物氮含量等)对喀斯特土壤氮素转化速率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在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初期,应注重植被群落的优化配置(如引入豆科植物)和土壤质量的改善(如降低土壤C∶N),促进土壤氮素转化及氮素的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转 氮净矿化率 净硝 喀斯特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地土壤氮矿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方虎 沈禹颖 +3 位作者 王希 周少平 杨晶 耿丽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7,共7页
12周温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淋洗起始矿质氮、施N和植被覆盖对庆阳黄土高原5龄和9龄苜蓿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无机氮对土壤N矿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去除起始无机氮后,N净矿化率提高了0.05~0.07mg/(kg·d)。... 12周温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淋洗起始矿质氮、施N和植被覆盖对庆阳黄土高原5龄和9龄苜蓿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无机氮对土壤N矿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去除起始无机氮后,N净矿化率提高了0.05~0.07mg/(kg·d)。添加外源N肥使5龄苜蓿草地NO3^--N含量增加了56倍,N净矿化率提高了200%;9龄苜蓿草地NO3^--N含量仅增加了2倍,N净矿化率降低了62.5%。植被覆盖对土壤N净矿化率有显著影响,N净矿化率比对照提高了12~18倍。施N肥且覆盖植被使N净矿化率提高了18~25倍。9龄苜蓿土壤的矿化能力显著高于5龄苜蓿土壤。在草田轮作系统中,苜蓿土壤翻耕后不宜休闲,应立即种植后续作物,可减少雨季土壤表层氮的淋失,提高氮素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淋洗 施N 植被覆盖 土壤N净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红壤区植被恢复对表层与深层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浩 吕茂奎 +4 位作者 江军 蒲晓婷 王恩熙 邱曦 谢锦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4-249,314,共7页
试验研究了典型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0,11,31a)的表层(0—10cm)和深层(60—80cm)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84d累积矿化量或潜在矿化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植被恢复则显著增加了表层和深层土壤累积矿化量或潜在... 试验研究了典型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0,11,31a)的表层(0—10cm)和深层(60—80cm)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84d累积矿化量或潜在矿化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植被恢复则显著增加了表层和深层土壤累积矿化量或潜在矿化量(P<0.05),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或潜在矿化量与WSOC、MBC和SOC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表明碳矿化底物数量是决定土壤碳累积矿化量或潜在矿化量的主导因子;对照表层土壤的矿化速率常数(k)高于深层土壤的,植被恢复降低了表层土壤的k值(P<0.05),对深层土壤的k值却没有显著影响;而深层土壤矿化率显著高于表层土壤,且植被恢复后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矿化率与微生物代谢熵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是影响土壤碳矿化率的重要因素,而深层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显著低于表层土壤,但植被恢复可以改善侵蚀红壤的环境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碳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 植被恢复 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矿化率 微生物代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日光温室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爱莲 王劲松 +4 位作者 焦晓燕 董二伟 王立革 韩雄 陈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有机肥具有供应养分和改良土壤的双重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据报道日光温室有机肥使用量高达70 000~80 000 kg·hm–2[1–2],养分投入的50%以上氮和磷、30%左右的钾是以有机肥形式提供[2]。尽管已有大... 有机肥具有供应养分和改良土壤的双重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据报道日光温室有机肥使用量高达70 000~80 000 kg·hm–2[1–2],养分投入的50%以上氮和磷、30%左右的钾是以有机肥形式提供[2]。尽管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大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3],但日光节能温室为封闭或半封闭系统,环境条件和物质运动发生相应变化,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4–5],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特征 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改良土壤 矿化率 manure 有效磷含量 速效钾含量 温室蔬菜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祥伟 陈立新 刘伟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野外潜伏法,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变化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管筒潜伏期的延长而递增,铵态氮含量大于硝态氮含量。各林型之间铵态氮... 采用野外潜伏法,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变化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管筒潜伏期的延长而递增,铵态氮含量大于硝态氮含量。各林型之间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增加量、氮素矿化量、矿化率差异较大,大小排序均为水曲柳纯林>混交林>次生林>落叶松纯林;不同林型<20cm土层在潜伏期(6月5日至10月5日)内,铵态氮和硝态氮增加量分别为114.5、108.9、97.0、81.0μg·g-1和46.0、39.5、33.8、30.1μg·g-1;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160.5、148.4、130.8、111.3μg·g-1和2.40%、2.32%、2.17%、2.06%。各森林类型中土壤供氮水平,水曲柳纯林和混交林优于次生林和落叶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矿化率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瑞军 方海兰 +1 位作者 沈烈英 车玉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4-670,共7页
选择上海市5种典型植物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及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但均高于草坪;而同一群... 选择上海市5种典型植物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及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但均高于草坪;而同一群落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培养期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高低顺序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草坪(黑麦草Lolium peren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竹林(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不同植物群落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但不同群落间递减幅度存在差异,其中降幅最大为池杉,降幅最小分别为桂花(20~40cm)和竹林(40~60cm);培养期间,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过程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培养前期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与培养时间之间符合对数关系,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与培养时间则符合显著的线性关系,各群落高低顺序为桂花>草坪>樟树>池杉>竹林。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相对于草坪,深根系植物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植物群落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