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焯 吴春清 +1 位作者 丁晟 宋国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0期854-856,共3页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断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佳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安洪 唐可 沈昌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骨折 固定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吴赛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6期138-138,共1页
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断钉预防性护理,对比... 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断钉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断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断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但在治疗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断钉加以预防,以降低断钉事件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胸腰骨折 断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
4
作者 曹华佗 赵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7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A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7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A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高于A组的80.77%、B组的84.62%(P<0.05)。术后,A组、B组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C组的Cobb角小于A组、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A组、B组(P<0.05)。术后,A组、B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C组的ODI评分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的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6.15%,高于A组的73.08%、B组的76.92%(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椎体形态和椎体功能,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多维度管理 急性脊柱损伤 体形态 弓根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融合 融合
原文传递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置钉 跨伤固定 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25
7
作者 叶毓麟 徐尼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Dick、R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 目的探讨脊柱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Dick、R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平均恢复到10°(5°~1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10%~60%)平均恢复到90%(80%~100%)。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D级19例,E级8例。结论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内固定 治疗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功能
原文传递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宋富立 靳安民 +4 位作者 王瑞 张辉 童斌辉 姚伟涛 闵少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断裂问题及原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疾患592例,其中13例断裂加上外院来我院治疗的椎弓根内固定... 目的分析胸腰段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断裂问题及原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疾患592例,其中13例断裂加上外院来我院治疗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断裂11例,共24例.研究脊柱各节段断裂情况、其系统断裂部位及断裂因素.结果骨折16例,腰椎滑脱6例,腰椎不稳2例.螺钉断裂14例,共19颗(断钉部位:螺钉根部断裂18颗,螺钉中部断裂1颗,);连接棒断裂10例,共14根(均为棒的根部).T11 4例,L1 8例,L2 5例,L5 4例,S13例.不锈钢系统22例,镍钛合金系统2例.断钉时间:术后发现断钉10~32个月,平均18.85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内固定系统的材料、设计、类型以及手术、术后处理等因素均可以导致其断裂.因此,术前详细的计划、内固定系统的选择、完善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术后处理对预防其断裂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内固定系统 临床分析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弓根螺钉固定系统 术后处理 手术成功率 2003年 1995年 临床应用 手术效果 脊柱疾患 固定治疗 断裂因素 断裂部位 滑脱 不稳 螺钉断裂 镍钛合金 术后发现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指标、疼痛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薛龙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SP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耗时长于B组,卧床时长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VHR)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3 d,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激酶(CK)、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跨伤椎SSPI相比,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TVF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缩短卧床时长,但会略微增加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创伤,延长手术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伤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体骨折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10
作者 刘拥军 权晓君 +1 位作者 阎德明 刘红军 《中医正骨》 2006年第8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滑脱症/治疗 骨折固定术 单枚体间融合器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谢炜星 王刚 +3 位作者 万超 晋大祥 丁金勇 梁德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短节段伤椎置钉传统开放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例Magerl A型单一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04±5.51)d;依据...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短节段伤椎置钉传统开放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例Magerl A型单一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04±5.51)d;依据胸腰椎骨折Magerl分型标准:A1型骨折17例,A2型骨折8例,A3型骨折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开放组),8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系统下内固定手术(微创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内、3个月、6个月以上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69.98±45.7)min,术中出血量(179.62±127.88)m L,术后下地时间(5.98±3)d。开放组中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术口渗液,1例患者出现棒断裂;微创组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和末次随访时的所有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后1周有显著丢失。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显著减少。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后凸畸形和伤椎高度、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虽然在随访过程中,矫正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仍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微创经皮附加伤椎固定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类似的伤椎畸形矫正效果,且具有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 固定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邵诗泽 付松 +3 位作者 谭远超 侯海涛 刘海军 孙秀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龄32~68岁,平均46.7岁。失稳节段:L3/47例,L4/550例,L5/S192例。采用NaKai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6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5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随访1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周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5例,良26例,可8例,优良率94.5%;术后16个月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稳症 间融合器 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骨折椎体置钉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个椎体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莫凌 林顺鑫 +5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杨志东 崔健超 江晓兵 晋大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733-5740,共8页
背景: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式之一,对于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仍缺乏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个椎体骨... 背景: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式之一,对于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仍缺乏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个椎体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6年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药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库,查找对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骨折椎体置钉与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或队列研究,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纳入文献11篇,其中5篇英文,6篇中文,共纳入689例患者,其中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28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61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改善后凸畸形及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上,联合骨折椎体置钉组术后和1-5年随访效果均优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而且骨折椎体置钉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明显少于短节段固定组;(3)结果表明,在术后及1-5年的随访中,联合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改善后凸角、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方面均优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骨折 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郝刚 孙天胜 +1 位作者 李绍光 王慧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7237-7241,共5页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11-L2)和下位腰椎骨折(L3-L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 内固定 脊柱载荷系统 AO骨折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3 位作者 马泽民 李晶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价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118例胸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胸椎... 目的:评价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118例胸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胸椎椎弓根总计置入螺钉916枚,术中及术后螺钉松动16枚;螺钉位置不良12枚;椎弓根骨折7例;脑脊液漏3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压迫脊髓。术后平均随访5年,脊柱侧凸畸形平均矫正率为75%,平均矫正度丢失率1.2%,1例出现交界性后凸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矫正脊柱侧凸畸形一种较安全、有效的三维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内固定 侧凸畸形 有效性 安全性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16
作者 侯东坡 黄卫国 +3 位作者 王建光 曹帅 丁一 许俊川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multi-segments lumbar spinal stenosis,M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multi-segments lumbar spinal stenosis,M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北京民航总医院收治的52例MLSS患者资料,伴有腰椎不稳行OSE减压融合联合PPSF术(OSE融合组),不伴有腰椎不稳行OSE单纯减压术(OSE减压组)。OSE融合组共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1~82岁,平均(61.54±14.62)岁;OSE减压组共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52~85岁,平均(62.37±15.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记录手术前后腰背部和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度(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和责任节段椎间隙高度(mean disc height,MDH)。结果患者均获随访,OSE融合组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36±9.45)个月;OSE减压组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94±10.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腰背部及下肢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E融合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DH和LLA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共3例,均为OSE融合组患者: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损伤症状加重,考虑为术中牵扯神经根所致,术后给予小剂量激素、脱水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并加强康复锻炼,症状逐渐缓解;1例患者发生术中硬膜撕裂,术中严密缝合撕裂口,术后头低脚高卧床,放置伤口引流管后好转。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OSE单纯减压术和OSE减压融合联合PPSF术,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OSE技术联合PPSF能够有效缓解MLSS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较少、术野清晰、操作灵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MLS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做到个体化精准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 经皮弓根螺钉 管狭窄症 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方 田耘 +1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6-137,146,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经功能除 3例完全损伤没有改善外 ,余 10 1例 ( 97 1% )有至少一级以上的改善 ;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术前压缩平均 5 8 3 % ,术后平均 3 2 % ,随访时平均丢失 2 1% ) ;术后后突角度基本纠正 (术前平均 2 9° ,术后平均 3 4°) ,并在随访时维持在平均丢失 3 4°。 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达到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良好复位、坚固的固定 ,间接椎管内减压、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通用脊柱骨折内固定系统 (Universalspinesystem ,USS)可以很好地达到短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 治疗 胸腰不稳定骨折 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科伟 李自强 +4 位作者 姚斌 姚毅勇 刘嘉 陆国强 陈维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56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55~70岁(平均62.7... 目的对比观察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56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55~70岁(平均62.7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26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18个月伤椎前缘压缩变化和术后3个月、18个月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月,平均18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和内固定失效。手术前两组患者在伤椎前缘压缩和Cobb角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0.05)。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均小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在术后3个月、18个月伤椎前缘压缩和术后Cobb角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修复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均能够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后凸畸形,但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健 佘远举 许永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结果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术中并发症,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未见内固定断裂问题。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令人满意,可以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体爆裂骨折 弓根螺钉固定术 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晓平 陆明 +4 位作者 马华松 牛晶 任冬云 郑蕊 张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340-8347,共8页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深入了解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深入了解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回顾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文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7日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滑脱合并相邻节段和/或跳跃性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23例,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采用VAS、JOA和ODI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并检索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短节段选择性责任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只固定单一节段,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大,功能受限少。患者术后半年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80.3%。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包括Babinski征、Kernig征、"4"字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和腰椎稳定性Posner诊断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可以有效改善椎体三维稳定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弓根螺钉系统 固定治疗 减压 置入 间融合器植入 后路腰管减压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