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偏振雷达变量垂直廓线特征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短时临近预报方法
1
作者 黄旋旋 陈刚 +4 位作者 赵坤 李文娟 黄娟 赵璐 方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9-1530,共12页
为提升0~2 h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短时临近预报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偏振雷达变量垂直廓线特征的强对流概率预报方法(CSCPVP方法),其利用改进后的贝叶斯概率方法将两类强对流灾害的偏振变量垂直廓线特征引入外推模型,实现强对流属... 为提升0~2 h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短时临近预报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偏振雷达变量垂直廓线特征的强对流概率预报方法(CSCPVP方法),其利用改进后的贝叶斯概率方法将两类强对流灾害的偏振变量垂直廓线特征引入外推模型,实现强对流属性的提前识别,并融合区域模式预报的宽泛约束,确保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两类强对流的临近外推预报结果更符合实际动力和微物理特征。2023年6—9月浙江的评估结果表明,CSCPVP方法对两类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均较已有业务方法有显著提升。新方法整体改进了两类强对流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短时强降水的临界成功指数从8%~16%提升至22%~26%,雷暴大风的临界成功指数从7%提升至10%~11%,有效改善了现有短时临近预报方法的空报和漏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垂直廓线特征 短时临近预报 短时强降水 雷暴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海雾短时临近预报中云水路径的EnKF同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小雨 高山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在海雾的短时临近预报中,初始场的水汽凝结状态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改进初始场的云水含量,本文提出直接同化雾体云水信息的思路。针对2011年5月一次大范围的黄海海雾,借助EnKF (Ensemble Kalman Filter)方法,尝试进行了极轨卫星反演云... 在海雾的短时临近预报中,初始场的水汽凝结状态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改进初始场的云水含量,本文提出直接同化雾体云水信息的思路。针对2011年5月一次大范围的黄海海雾,借助EnKF (Ensemble Kalman Filter)方法,尝试进行了极轨卫星反演云水路径数据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利用EnKF将云水混合比增加到背景场和分析场的控制变量中,构建云水观测数据与背景场之间的关系,实现云水路径数据的直接同化是可行的;(2)同化云水路径可显著改善海面气温与湿度状态,大幅提高海雾预报效果;(3)EnKF能够基于集合体动态统计流依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是其取得良好同化效果的主要原因。值得指出的是,受集合样本误差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云水含量与风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短时临近预报 EnKF(Ensemble KALMAN Filter)同化 云水路径 海雾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暴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班荣贵 黄飞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A01期24-25,44,共3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逆风区、辐合流场、低空急流、暖平流、暖切变、冷切变等的雷达回波特征。
关键词 雷达资料 中尺度系统识别 暴雨短时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种资料融合技术的短时临近预报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颜琼丹 苏洵 +1 位作者 韦庆华 曾小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介绍由奥地利国家气象局开发的基于多种资料融合技术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的核心技术。INCA系统以数值预报输出场为第一猜值,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进行融合分析订正后形成分析场,结合线形外推技术和数值预报结... 介绍由奥地利国家气象局开发的基于多种资料融合技术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的核心技术。INCA系统以数值预报输出场为第一猜值,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进行融合分析订正后形成分析场,结合线形外推技术和数值预报结果,对降水、温度、湿度、风、云等作出高时空分辨率的临近预报,其技术路线对今后我国发展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融合 短时临近预报 定量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2008年8月10日暴雨天气过程短时临近预报思路
5
作者 丁青兰 王令 雷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37,303,共7页
2008年8月10日为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第二天。这天北京绝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为大暴雨,10日下午一些室外赛事受到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中断比赛或取消比赛。在这天的气象保障工作中,短时临近预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预报服务准确及时,... 2008年8月10日为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第二天。这天北京绝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为大暴雨,10日下午一些室外赛事受到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中断比赛或取消比赛。在这天的气象保障工作中,短时临近预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预报服务准确及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思路的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短时临近预报 边界层辐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临近预报在鄂尔多斯市铁路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爽 《南方农机》 2018年第8期198-198,共1页
在铁路气象服务中,常规的短期预报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引入短时临近预报,对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既提升了预报的准确率,又为服务用户应对和防御气象灾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文章分析了短时临近预报在鄂尔多斯市... 在铁路气象服务中,常规的短期预报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引入短时临近预报,对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既提升了预报的准确率,又为服务用户应对和防御气象灾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文章分析了短时临近预报在鄂尔多斯市铁路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对铁路安全运行的意义,希望能够借此提高鄂尔多斯市专业气象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临近预报 铁路气象服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R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德贵 刘唯佳 +2 位作者 韩永翔 李哲 梁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5,共9页
提高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6 h)的准确率是确保电网调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瓶颈之一。基于云-辐射关系,利用地面观测的太阳辐照度反演的云相对辐射强迫比值,构建了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模型(R模型),并用美国南部大平... 提高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6 h)的准确率是确保电网调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瓶颈之一。基于云-辐射关系,利用地面观测的太阳辐照度反演的云相对辐射强迫比值,构建了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模型(R模型),并用美国南部大平原中心站16 a的辐照度观测数据,对R模型的预报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有云存在的个例中,R模型较传统的简单持续性模型(Simple模型)的预报性能有很大提升,相比于预报性能较高的智能持续性模型(Smart模型或RCRF模型)仍有2%~25%的改进。(2)在16 a包含2.9×10^(5)个8类云状个例的总体检验中,当预报时效超过1 h时,R模型的预报性能显著优于Simple模型和RCRF模型。相对于RCRF模型,R模型在6 h预报时效下,对总辐射和直接辐射的预报性能可分别提高25%和19%,预报时效分别延长了1.5 h和1 h。(3)R模型为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准确率更高的基准模型。同时,该模型可仅依靠地面短期的辐照度观测资料即可预报,为缺少同期气象要素观测的光伏电厂的辐射预报提供了新的途径或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模型 短时临近预报 预报性能 光伏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在广东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元昭 兰红平 +2 位作者 陈训来 胡娟 彭勇刚 《广东气象》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利用综合临近预报系统"雨燕"SWIFT和雷暴自动识别和追踪系统TRACER两个短时临近系统在广东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检验,分析了雷达回波强度、范围、移动方向和QPF预报及弓形回波的预报效果。就TRACER和SWIFT两个短... 利用综合临近预报系统"雨燕"SWIFT和雷暴自动识别和追踪系统TRACER两个短时临近系统在广东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检验,分析了雷达回波强度、范围、移动方向和QPF预报及弓形回波的预报效果。就TRACER和SWIFT两个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对这次过程的回波和降水预报进行了逐时对比检验,研究发现在大部分时间内TRACER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SWIFT强度偏强、范围偏大。降水预报TRACER略偏小,而SWIFT明显偏大。通过QQ图检验,降水较小时,TRACER实用性强于SWIFT;降水较大时,SWIFT强于TRA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强对流天气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74
9
作者 郑永光 张小玲 +3 位作者 周庆亮 端义宏 谌芸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42,共10页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短时临近预报 进展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雷暴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晓玲 陈玲 +1 位作者 刘蓉 丁文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雷暴天气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是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带。年、年代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共占年雷暴总日数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一日内12~22时为雷暴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雷暴的环流形势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确定了各型雷暴预报模式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5%以上,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填补了雷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雷暴的业务预报预警以及防雷减灾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时空分布特征 环流形势 短时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冰雹灾害气候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兰晓波 张兆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82-88,共7页
冰雹天气是武威市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武威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1—2010年5—9月武威市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短时临近... 冰雹天气是武威市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武威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1—2010年5—9月武威市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短时临近预报。结果表明:武威市冰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冰雹日数远多于其他地区,占武威市冰雹总日数的76.1%。武威市逐年代及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冰雹日数占全年冰雹总日数的80.2%。冰雹的日变化明显,11—19时为冰雹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6时,冰雹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 min。结合当地实际可知,影响武威市的冰雹云大部分是由天祝县境内生成发展或从青海省移动来的。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将发生冰雹的环流形势分为3大类,分别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采用相关系数、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确定各类型冰雹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为冰雹的预报预警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灾害 环流形势 短时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皓轩 梅松军 +1 位作者 周康 包正铎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19-22,共4页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种常用方法的最新进展。基于探测数据外推的算法对于短时间和小范围内的降雨预报效果较好。数值模式强调物理过程,能全面分析和模拟大气环流场和降雨系统演变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统计学习的算法在降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 探测数据外推 数值模式 统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致灾性强降水短时临近预报评估方法研究
13
作者 陈笑 何晓凤 +2 位作者 肖擎曜 武正天 韩乐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9,共12页
针对电网行业关注的致灾性强降水预报性能的综合评估问题,利用京津冀地区主汛期(2019年6—9月)强降水事件的专业气象服务效果检验,分别从降水目标识别与目标匹配两个角度对应用基于目标对象的检验评估方法检验短时临近预报产品进行了深... 针对电网行业关注的致灾性强降水预报性能的综合评估问题,利用京津冀地区主汛期(2019年6—9月)强降水事件的专业气象服务效果检验,分别从降水目标识别与目标匹配两个角度对应用基于目标对象的检验评估方法检验短时临近预报产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结果表明:京津冀主汛期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前半夜,降水强度大、范围小、漏报多、空间特征预报难;短时临近预报的强降水频次日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78~0.94,范围日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6~0.82,移动路径和降水强度的预报效果略优于落区的预报效果,预报时效越短,强降水事件及其空间特征的预报能力越好;所定义的综合性预报评估方法可弥补传统检验方法的不足,发掘预报的应用潜力与局限性,为精准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检验 京津冀强降水 短时临近预报评估 电网专业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短时临近预报质量检验系统程序设计
14
作者 王金风 李阿桥 +1 位作者 李艳霞 周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程序针对乡镇预报业务需求,对昌吉州乡镇短时临近预报质量进行检验,通过网络技术应用,依靠昌吉州气象局组建的气象灾害应急地面自动监测站网,对全州范围内所有乡镇的08-08时和20-20时两个时段的各项预报要素进行检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 程序针对乡镇预报业务需求,对昌吉州乡镇短时临近预报质量进行检验,通过网络技术应用,依靠昌吉州气象局组建的气象灾害应急地面自动监测站网,对全州范围内所有乡镇的08-08时和20-20时两个时段的各项预报要素进行检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提高弱势项目的预报能力,满足预报服务的及时高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短时临近预报 预报质量 检验 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机场中等强度降水案例分析及短时临近预报探究
15
作者 卢晓昱 李新华 钟化然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人工观测数据,对2021年4月12日及30日短时中雪及短时中雨天气的天气形势、形成机理及短时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究风廓线雷达等值线图的预报价值。结果表明:风廓线雷...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人工观测数据,对2021年4月12日及30日短时中雪及短时中雨天气的天气形势、形成机理及短时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究风廓线雷达等值线图的预报价值。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各类产品可至少提前30 min识别系统移动及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垂直风v与折射率结构C_(n)^(2)常数可分别用来预报降水和降雪的持续时间。近地面v的范围为5.3~6.5 m·s^(-1)、C_(n)^(2)范围为−123~−103 dB,C_(n)^(2)范围为−118~−111 dB时,可分别作为中雨及中雪天气的短临预报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降水 风廓线雷达 降水短时临近预报 等值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16
作者 肖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8年第12期344-344,347,共2页
短时临近预报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一种天气预报形式,这种预报服务模式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及时、准确与高效。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其在现代天气的预报工作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分析可知,短... 短时临近预报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一种天气预报形式,这种预报服务模式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及时、准确与高效。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其在现代天气的预报工作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分析可知,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在灾害性天气预报工作中,能够发挥较为明显的预防作用,从而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效的规避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会科学分析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希望有关人员能够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临近预报 防灾减灾 作用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17
作者 景学义 张杰 安晓存 《黑龙江气象》 2004年第4期3-4,27,共3页
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拼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 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拼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短时临近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由此揭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开展的方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临近预报 预警信息 预报指标 预报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系统在石家庄机场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18
作者 安冠华 常敏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第18期96-97,共2页
石家庄机场所使用的自动站资料是由华北地区8省的数据构成,从中选取对石家庄机场影响较大的站点,自主开发的自动站应用显示系统(以下简称该系统),能够稳定、有效和友好地获取华北地区的各种气象要素的图像显示,具有间隔时间更短,显示功... 石家庄机场所使用的自动站资料是由华北地区8省的数据构成,从中选取对石家庄机场影响较大的站点,自主开发的自动站应用显示系统(以下简称该系统),能够稳定、有效和友好地获取华北地区的各种气象要素的图像显示,具有间隔时间更短,显示功能更直观的特点。文章主要分析该系统对石家庄机场冬季一次大雾过程的持续以及消散时间预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系统 石家庄机场 短时临近预报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临近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华 《新农业》 2023年第13期72-73,共2页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现代先进科技及设备,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高效监测与科学预测。短时临近预报气象变化信息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高,且时效性良好,有利于针对极端自然灾害做好预防工作。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短时临近预报,有利于减少自然...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现代先进科技及设备,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高效监测与科学预测。短时临近预报气象变化信息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高,且时效性良好,有利于针对极端自然灾害做好预防工作。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短时临近预报,有利于减少自然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的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短时临近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策略,有利于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少农业损失。山东即墨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临近预报 农业气象服务 应用策略
原文传递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分析
20
作者 王一淞 张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14-316,共3页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介绍短时临近预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暴雨洪涝、雷电、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揭示了预报准确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部门协同等方...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介绍短时临近预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暴雨洪涝、雷电、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揭示了预报准确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部门协同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深化部门合作、创新科普宣教模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临近预报 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预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