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海峰 郑玲 李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脂肪抑制图像50例,对比频率选择饱和法,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结果:相同条件... 目的:分析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脂肪抑制图像50例,对比频率选择饱和法,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结果:相同条件下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较频率选择饱和法能获得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但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结论:在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脂肪抑制图像质量,才更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病变 磁共振成像 时间恢复技术 频率选择饱和法 脂肪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MRI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序列在颅脑中的应用
2
作者 宁永红 王艳桃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6期682-683,共2页
目的:评价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颅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脑部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T2WI及ST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在50例脑白质病变中,STIR序列显示病灶与常规T2WI像相比对比度更高;在20例头皮损... 目的:评价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颅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脑部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T2WI及ST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在50例脑白质病变中,STIR序列显示病灶与常规T2WI像相比对比度更高;在20例头皮损伤方面更有优势;对15例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结论:STIR序列可作为颅脑MR检查常规序列的补充,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成像 时间恢复序列 脑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愉勤 刘英 +2 位作者 李兰 张滔 罗晓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改变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I、CT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MRI-STIR信号改变患...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改变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I、CT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MRI-STIR信号改变患者的CT骨折线类型及CT值。结果经MRI检查,入组患者骨折椎体数共121节,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45节,无同源高信号36节,同源高信号40节;CT显示,骨折线嵌插型51节,开裂型33节,微骨折型37节。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嵌插型阳性率高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同源高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微骨折型阳性率高于黑色线信号和无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值低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出现椎体嵌插型骨折风险更高,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磁共振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折线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STIR序列诊断与关节镜对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植 孟祥虹 +1 位作者 王林森 锁咏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腕三角纤维软骨盘(TFC)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与腕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腕TFC损伤病人应用STIR序列进行腕关节MRI检查及关节镜探查。STIR序列扫描参数采用:TR:l... 目的探讨应用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腕三角纤维软骨盘(TFC)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与腕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腕TFC损伤病人应用STIR序列进行腕关节MRI检查及关节镜探查。STIR序列扫描参数采用:TR:l164ms,TE:16ms,TI:90ms。以关节镜下TFC损伤的探查结果为标准,评价STIR序列诊断TFC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①STIR序列显示TFC正常10例;体部内小水肿或黏液样变性,但关节面缘光滑6例;体部水平撕裂,但未累及至关节面缘6例;关节面缘撕裂6例;中央部穿孔11例;桡骨附着端撕裂6例;尺骨附着端撕裂5例;尺、桡骨附着端均撕裂3例;整体形态不规则变薄3例。②关节镜下显示TFC正常21例;表面撕裂8例;中央部穿孔10例;桡骨附着端撕裂7例;尺骨附着端撕裂5例;尺、桡骨附着端均撕裂2例;整体形态不规则变薄3例。以关节镜为标准,STIR序列诊断TFC损伤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23.8%,阳性预测值为65.2%,阴性预测值50%,准确度为62.5%。结论 STIR序列对TFC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三角纤维软骨盘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根成像中T23D SPACE序列的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勇 肖智博 +3 位作者 秦颖 余泽平 马娟 吕富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 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坐骨神经的神经显示情况,第5腰神经根节中、节前、节后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_(神经-肌肉)、对比度(CR)_(神经-肌肉值)。优化后T23D SPACE序列(方法B)主要优化了TR、TE、加速因子(回波链)、脂肪抑制方式、血液抑制方式、层厚等参数。结果:(1)方法A扫描时间为356 s,方法B扫描时间为229 s。(2)在神经显示评分比较中,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和坐骨神经的显示评分在2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5腰神经根的节中SNR值(286.842±75.822 vs 376.784±111.880)、CNR_(神经-肌肉值)(389.199±106.824 vs 522.683±159.883)、CR_(神经-肌肉值)(0.798±0.037 vs 0.830±0.03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5腰神经根的节前SNR值(198.758±52.966 vs 260.378±79.631)、CNR_(神经-肌肉值)(254.720±74.904 vs344.948±112.041)、CR_(神经-肌肉值)(0.718±0.070 vs 0.762±0.056)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5腰神经根的节后SNR值(161.400±46.883 vs 206.849±59.706)、CNR_(神经-肌肉值)(197.684±63.776 vs 263.240±80.910)、CR_(神经-肌肉值)(0.663±0.068 vs 0.711±0.05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T23D SPACE序列与优化后的序列均可以显示腰骶神经,优化后扫描更快,神经显示中第5腰神经根的信噪比、对比度均比常规T23D SPACE序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PACE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神经成像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 频率选择性绝热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STIR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鹏 雷新玮 +1 位作者 崔明慧 倪红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价短反转时间快速反转恢复(STIR 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6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其中,35例有关节镜资料证实,对膝关节外伤的患者于外伤后2h~7d行STIRFIR序列、扰相梯度T2加权(Spoiled gradient T2 ... 目的评价短反转时间快速反转恢复(STIR 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6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其中,35例有关节镜资料证实,对膝关节外伤的患者于外伤后2h~7d行STIRFIR序列、扰相梯度T2加权(Spoiled gradient T2 Weighted Image,GRET2WI)序列并对其磁共振影像(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扰相GRET2WI序列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4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21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9条;STIR序列检出前交叉韧带损伤41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5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60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82条。结论与GRET2WI序列比较,STIR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中的骨挫伤、隐性骨折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优势,可作为膝关节外伤MRI检查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外伤 时间快速恢复序列 扰相梯度T2WI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3D-STIR磁共振序列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炎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3D-STIR)磁共振序列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开展磁共振T_(2)WI-TSE-SAG、T_(1)WI-TSE-SAG、T_(2)...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3D-STIR)磁共振序列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开展磁共振T_(2)WI-TSE-SAG、T_(1)WI-TSE-SAG、T_(2)WI-TSE-TRA和3D-STIR序列扫描,以受压神经根的临床诊断定位为金标准,评估常规扫描、3D-STIR序列扫描及联合检查对C6与C7神经根受压的诊断效果,并总结不同检查方式对责任受压神经根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诊断定位发现C6神经根受压分别为57例,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3D-STIR序列扫描及联合检查的一致性分别为0.594、0.761、0.823,提示常规序列扫描的一致性尚可,而3D-STIR序列扫描与联合检查的一致性较好。同时,临床诊断定位发现C7神经根受压61例,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3D-STIR序列扫描及联合检查的一致性分别为0.587、0.758、0.829,提示常规序列扫描的一致性尚可,而3D-STIR序列扫描与联合检查的一致性较好。3D-STIR序列扫描与联合检查对责任受压神经根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序列,联合检查与3D-STIR序列扫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D-STIR磁共振序列扫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较好,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可为患者带来良好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磁共振 三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抑制方法对肘管尺神经磁共振神经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俊峰 王林 王天乐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4期1564-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不同脂肪抑制方法对肘管尺神经MR神经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频率选择饱和技术(FS)、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和精确频率反转恢复技术(SPAIR)的T2加权像(T2WI)序列对8名健康志愿者的16个肘关节进行扫描,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MR)不同脂肪抑制方法对肘管尺神经MR神经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频率选择饱和技术(FS)、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和精确频率反转恢复技术(SPAIR)的T2加权像(T2WI)序列对8名健康志愿者的16个肘关节进行扫描,比较3种脂肪抑制方法下的尺神经信号强度(SI)、MR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脂肪抑制方法对肘部尺神经MR成像的影响。结果3种脂肪抑制方法的T2WI序列均能显示尺神经。SPAIR-T2WI和FS-T2WI图像的尺神经SI相当(P>0.05),均高于STIR-T2WI(P<0.01);SPAIR-T2WI图像的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STIR-T2WI和FS-T2WI(P<0.01)。结论使用SPAIR、FS和STIR 3种脂肪抑制方法的MR T2WI序列均能显示肘管段尺神经;SPAIR抑脂方法可取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磁共振成像 频率选择饱和技术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 精确频率恢复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