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生成的交往中介原理与知识创新教育 被引量:10
1
作者 柳夕浪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2,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接纳这样的观点:“教育要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和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抓好科学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共同基础”(而不仅仅是智育的基础),是“现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接纳这样的观点:“教育要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和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抓好科学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共同基础”(而不仅仅是智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不能离开知识经验凭空发展什么能力、品德)。关于知识生成的机制问题,有人断言:“认知起源于动作,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而“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对主体的相互作用”。学习者是在面临复杂困难任务时,“寻求同伴、教师、其他成人的帮助”,社会因素只是影响自主学习、影响认知学习的环境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教育 中介原理 知识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创新教育的理论框架
2
作者 刘助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3-66,共4页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教育系统工程图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围绕着这个理论框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深化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很多新的有益结论。
关键词 理论框架 知识创新教育 系统工程 教育系统 素质教育 高等院校 工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地方高师院校知识创新教育
3
作者 陈天星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59-62,共4页
我国目前的地方高师教育,总体上尚难以“面向世界”,诸多突出的薄弱环节,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由接授教育观向自主教育观转变。地方高师教育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出一批... 我国目前的地方高师教育,总体上尚难以“面向世界”,诸多突出的薄弱环节,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由接授教育观向自主教育观转变。地方高师教育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基础厚、知识宽、专业新、素质好、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教育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 教师 素质 知识经济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靖东阁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99,共7页
知识生产的历史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历史是一致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知识创新提供了可能。数智时代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历史维度看,技术变革必然引发知识形态的演变;从理论维度看,数... 知识生产的历史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历史是一致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知识创新提供了可能。数智时代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历史维度看,技术变革必然引发知识形态的演变;从理论维度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提升人的认识能力,从而发现新知;从实践维度看,数智时代的教育变革驱使教育学知识不断创新。数智时代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需要便捷的数字技术、灵活且包容的文化氛围、社会主义制度和特色理论等保障条件。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通过推动教育数字化,引发教育学已有知识的变革;加强基础研究,对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新的拓展和定义;坚持开放视野,从古今融通和中外互鉴中汲取知识创新的滋养,最终实现数智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 教育数字化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与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
5
作者 孙宁 《广东化工》 CAS 2004年第8期44-46,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重 任。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此,我国 化工高等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重 任。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此,我国 化工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化工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学校教育
6
作者 张桂莲 《前沿》 2004年第10期133-134,共2页
本文主要阐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将面临着对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并提出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相伴相生的环境下 ,改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要求。
关键词 知识经济学校教育创新
原文传递
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探析
7
作者 赵晓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年第11期79-81,共3页
本文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探索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进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与教育教学并行的"124N"创新教育知识体系,使新世纪大... 本文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探索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进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与教育教学并行的"124N"创新教育知识体系,使新世纪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持续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现状分析 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工作理念 创新教育知识体系 创新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工程学教育新理念初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选江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z1期519-523,共5页
本文从现有结构工程学科存在的问题引出结构体系的概念设计新理念,在此基础上阐明开设结构工程学新课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该学科的特点、教学模式改革、学科内容体系和房屋基础工程的特殊性等问题,同时也论及结构工程学的边缘交叉科学... 本文从现有结构工程学科存在的问题引出结构体系的概念设计新理念,在此基础上阐明开设结构工程学新课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该学科的特点、教学模式改革、学科内容体系和房屋基础工程的特殊性等问题,同时也论及结构工程学的边缘交叉科学和结构工程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由此展现结构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前景,为加速培养具有创新知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概念设计 教育改革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应该是绿色的
9
作者 袁闽湘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识创新教育,知识创新教育必然以人的终身学习为基点。终身学习,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识创新教育,知识创新教育必然以人的终身学习为基点。终身学习,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反思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 问题的学习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创新教育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童赛玲 《理论界》 2005年第8期119-120,共2页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已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论述高等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教育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 高等美术院校 教育转变 知识传承 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着力点
原文传递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in physical literacy curricula 被引量:10
11
作者 Catherine D.Enni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Literate individuals possess knowledge and skill and can apply these to perform tasks in novel settings. Knowledge is at the heart of physical literacy an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knowing what to do and how and wh... Literate individuals possess knowledge and skill and can apply these to perform tasks in novel settings. Knowledge is at the heart of physical literacy an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knowing what to do and how and when to perform.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physical literacy includes not only knowledge for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and use knowledge for innovation. Scholars since the 1930s have addressed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physical literacy designing curricula centered on transmitting knowledge through a range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emphasis on physical literacy curricula continues today in the Science, PE, & Me.t and The Science of Healthful Living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cation INNOVATION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LITERACY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