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李林芳 戴琳 +4 位作者 张琪 陈永鹏 冯筱榕 郭亚兵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测对象,两位操作者分别检测或同一操作者分别进行2次系列检测,每系列检测取10个检测值,取中位数为最终检测值。分析评价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14例无法获得弹性值,失败率为2.2%。失败率与疾病状况无关,质量指数高将使成功率降低(t=3.112,P=0.002)。女性成功率较男性低(t=-2.193,P=0.029)。对同一检测对象,同一操作者多次操作或不同操作者进行FibroScan检测,ICC分别为0.970、0.847;对于健康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受检者,FibroScan检测稳定性下降(ICC分别为0.736、0.639)。既往肝硬化并发症病史及高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将使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弹性值升高。结论FibroScan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高体质量指数降低操作成功率;高弹性值可能预测肝硬化并发症及肝功能代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瞬时弹性记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均倡 熊倩 +2 位作者 黎凤娇 邱腾宇 梁携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对评估不同阶段慢性肝脏疾病的意义。方法:用Fibroscan对正常人群、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瞬时弹性值(TE)的测定,均由同一检查者对受试者进行弹性值检测。结果:①正常人群弹性值为(5.53&#...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对评估不同阶段慢性肝脏疾病的意义。方法:用Fibroscan对正常人群、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瞬时弹性值(TE)的测定,均由同一检查者对受试者进行弹性值检测。结果:①正常人群弹性值为(5.53±1.28)Kpa,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弹性值为(7.55±4.16)Kpa,肝硬化患者弹性值为(13.01±7.84)Kpa,经非参数Mann-Whitney弹性值st检验,正常人群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的弹性值相比较,Z=-2.064,P=0.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正常人群组与肝硬化组弹性值相比较,Z=-5.000,P=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慢性病毒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弹性值相比较,Z=-5.541,P=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肝硬化患者中,肝脏表面结节样改变明显,其弹性测定值均数在13KPa以上,明显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也高于其他病理形态肝硬化患者。结论:随着肝脏疾病的发展,肝脏的弹性值将会逐渐升高,弹性值明显升高者可能预示着肝脏处于明显结节样改变的肝硬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记录仪 肝纤维化 疾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记录仪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志明 刘兴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85-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S)测定肝脏硬度值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行肝穿刺,诊断肝脏纤维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的水平;用FS诊断仪探测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并...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S)测定肝脏硬度值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行肝穿刺,诊断肝脏纤维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的水平;用FS诊断仪探测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并与肝脏的组织学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CHB患者LSM均值为(14.23±8.11)kPa,肝纤维化S3期的LSM值(13.41±5.94)kPa,肝纤维化S4期的LSM值(16.25±8.09)kPa,且LSM值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期逐步升高,LSM及HA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96,P〈0.01;r=0.724,P〈0.01);患者血清C-Ⅳ、LN、PⅢNP 3项与肝脏纤维化分期也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LSM值可以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纤维化疗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理学 血清学 瞬时弹性记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鑫 张本春 +2 位作者 叶晓航 张荣荣 王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FibroScan检查,将所检测到的肝硬度值与按照Scheuer系统进行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级的结果进行比较,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方...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FibroScan检查,将所检测到的肝硬度值与按照Scheuer系统进行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级的结果进行比较,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期10例、S1期16例、S2期24例、S3期30例、S4期54例。除1例患者因肥胖导致瞬时弹性超声检测失败以外,其余均顺利受检。133例患者的瞬时弹性超声硬度值与其肝纤维化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905,P<0.01)。轻、中度纤维化组(S0、S1、S2期)与重度纤维化组(S3、S4期)的瞬时弹性超声硬度值相比,t=-16.6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broScan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在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长期随访与疗效评估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记录仪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在脂肪肝筛查中的成功率及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邓婉萍 陈虹燕 +1 位作者 寻南 黄知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瞬时弹性记录仪已被各大肝病学会指南推荐为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硬度首选的无创检测工具,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其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职工体检自愿接受检查且资料完整者共788例,... 【目的】瞬时弹性记录仪已被各大肝病学会指南推荐为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硬度首选的无创检测工具,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其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职工体检自愿接受检查且资料完整者共788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操作者经验等对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结果】对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B超(55.9%vs. 39.9%,P<0.001),总体检测失败及结果不可靠率仅为1.4%,检测成功率与性别无关,而随年龄、体质指数及腰围的增加而降低,LSM IQR/Median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结果可靠性下降。随着操作次数增加,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上升并趋于稳定,同一操作者进行超过300次检测可认为具备熟练操作经验。【结论】瞬时弹性记录仪的有效测量受增龄、体质指数、腰围等因素影响,固定操作者经短期培训后也能够获得很高的检测成功率及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肝脏硬度测量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实施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东凤 邢广羽 +3 位作者 劳小荣 赖春颜 叶一农 陈露诗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80-2982,298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体检成人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 738例成人健康体检者应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检测记录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登记年龄、性别、体质指... 目的探讨影响体检成人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 738例成人健康体检者应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检测记录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登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检测血清学(肝功能、血脂、血糖、尿酸、肌酐、血小板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MI、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肌酐、年龄、B超结论词、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总胆固醇的偏回归系数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对CAP影响最大者为BMI,其余依次为B超结论词、三酰甘油、年龄、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体检成人肝脏CAP值受BMI、B超结论词、三酰甘油、年龄、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脂肪变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沈峰 徐正婕 +4 位作者 潘勤 黄家懿 陈光榆 曹毅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无创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重复性。方法使用新型FibroScan-502机型及M探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对照人群进行肝脏脂肪含量(CAP值)测定。应用组内相关系数(...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无创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重复性。方法使用新型FibroScan-502机型及M探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对照人群进行肝脏脂肪含量(CAP值)测定。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重复测量的变异程度。结果 169例NAFLD患者和59例对照人群接受FibroScan检查,其中200例(87.7%)完成有效测量;肥胖组检查成功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75.0%(33/44)对93.9%(77/82),x2=9.548,P=0.02],女性、高龄和中心性肥胖者影响检查成功率;NAFLD组C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91.1±54.0dB/m对216.4±43.3dB/m,P<0.01);63例NAFLD患者进行CAP重复性测量提示同一操作者ICC为0.848(95%可信区间为0.761~0.905,P<0.01),不同操作者ICC为0.718(95%可信区间为0.607~0.896,P<0.01)。结论 FibroScan新参数CAP可用于脂肪肝的无创诊断,但肥胖症影响其测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文睿 杨岚岚 +1 位作者 贾胜男 金珍婧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Fibrotouch诊断仪检测5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获取受试者血脂、血生化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对... 目的探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Fibrotouch诊断仪检测5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获取受试者血脂、血生化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P值与BMI和ALT相关(P=0.001,P=0.0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AP值与BMI和ALT呈显著性正相关(F=10.728,P<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体质指数,β=0.505,P=0.000;ALT,β=0.254,P=0.040;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分别为:CAP=49.547+6.809×BMI+2.82×ALT。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AP值受体质指数和血清AL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脏脂肪变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光榆 潘勤 +8 位作者 沈峰 卢加发 章瑞南 朱婵艳 孙婉璐 曾静 陈一铭 吴佳瑜 范建高 《肝脏》 2015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评价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在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以及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方法 5位不同经验的操作者,分别测量7例受检者(健康志愿者、脂肪肝或其他疾病患者),比较不同操作者检测CAP值的差异,运用组内相关... 目的评价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在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以及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方法 5位不同经验的操作者,分别测量7例受检者(健康志愿者、脂肪肝或其他疾病患者),比较不同操作者检测CAP值的差异,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来评价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 5位操作者检测CAP值的ICC为0.959(95%CI:0.880-0.992),经验丰富的操作者重复性(ICC=0.913)与经验较少者(ICC=0.876,P=0.36)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依据CAP值评估脂肪肝等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71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2)。结论运用Fibroscan技术检测肝脏CAP值在不同操作者间总体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衰减参数 瞬时弹性记录仪 脂肪肝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光榆 潘勤 +7 位作者 沈峰 卢加发 章瑞南 朱婵艳 孙婉璐 曾静 吴佳瑜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其诊断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10例志愿者【7名健康人和3名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29岁(21~39)岁;体质指数为(19.83~29.70)kg/m^2,平均为(22.7±3.13)kg... 目的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其诊断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10例志愿者【7名健康人和3名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29岁(21~39)岁;体质指数为(19.83~29.70)kg/m^2,平均为(22.7±3.13)kg/m^2)】空腹(CAP0)、进食后30 min(CAP30)、120 min(CAP120)和次日空腹(CAP02)肝脏CAP值的差异,并比较空腹与进食后CAP值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结果受检者CAP0、CAP30、CAP120和CAP02分别为(227.8±59.5)d B/m、(244.9±42.1)d B/m、(241.1±51.4)d B/m和(245.7±49.4)d 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2,P=0.89);空腹(空腹和次日空腹)与餐后(餐后30 min和120 min)CAP值差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但空腹与餐后检测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分别为5%和15%(x^2=0.28,P=0.59)。结论进食对Fibroscan检测CAP值的结果影响不显著,但或可增加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受控衰减参数 瞬时弹性记录仪 进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鑫 朱桂娟 +4 位作者 叶晓航 张荣荣 张睿 朱礼尧 姚梦础 《肝脏》 2022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目的 评估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61例。穿刺前1周内检测Fibroscan(LSM值)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计数,并... 目的 评估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61例。穿刺前1周内检测Fibroscan(LSM值)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计数,并计算GGT/PLT比值(GPR)指数。分析GPR、LSM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CHB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HB患者F0-F4期LSM值分别为(5.06±1.48)、(5.65±1.48)、(6.29±1.14)、(8.65±2.75)、(14.03±4.2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27,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30,P<0.01)。F0-F4期GPR值分别为0.32±0.22、0.46±0.40、0.57±0.50、0.80±0.72、1.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384,P<0.05)。当以F≥2为分割点进行分组,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11、0.862;F≥3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722、0.911;F=4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11、0.926。结论 LSM+GPR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均高于单独的LSM、GPR值,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 502受控衰减参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华 赵崇山 +2 位作者 高美丽 董波 何文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2年对体检人群使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502检测受控衰减参数(CAP)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危险因素指标的监测,明确CAP对NAFLD监测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体检人群528例,应用FibroScan 502检测CAP确定肝脏脂肪度,... 目的通过2年对体检人群使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502检测受控衰减参数(CAP)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危险因素指标的监测,明确CAP对NAFLD监测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体检人群528例,应用FibroScan 502检测CAP确定肝脏脂肪度,调查受检者病史、饮酒史、体重、身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S)、尿酸(UA)、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生长激素水平(GH),以体重变化进行分组,组间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根据受检者第2年体重的变化分为7组,体重下降≥12.5%为-3组,7.5%≤体重下降<12.5%为-2组,2.5%≤体重下降<7.5%为-1组,体重增高或下降<2.5%为0组,2.5%≤体重增加<7.5%为+1组,7.5%≤体重增加<12.5%为+2组,体重增加≥12.5%为+3组。CAP、FBS、UA、ALT均随体重变化而变化(P<0.05),而AST、CHO、TG、甲状腺激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未随体重变化而有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肥胖与NAFLD密切相关,CAP、FBS、UA、ALT随体重改变而出现显著变化,通过FibroScan 502检测到的CAP结合生化学指标可以动态监测NAFLD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加发 潘勤 +7 位作者 陈光榆 沈峰 章瑞南 朱婵艳 陈一铭 张舒宜 吴佳瑜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FibroScan○R-520诊断仪检测208例健康体检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同时获取受试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高比、腰臀比,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 目的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FibroScan○R-520诊断仪检测208例健康体检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同时获取受试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高比、腰臀比,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P值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呈显著性相关,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体质量指数,β=0.2538,P=0.0007;腰臀比,β=0.1781,P=0.0158;年龄,β=0.1935,P=0.002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分别为:CAP=-137.70+9.40×甘油三脂+5.40×体质量指数+176.34×腰臀比+1.60×年龄,改良的CAP=-135.23+11.57×甘油三脂+4.82×体质量指数+212.81×腰臀比+1.12×年龄。结论普通人群CAP正常值范围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的影响,改良的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肝脏CA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脂肪变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检测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建能 陈爱萍 +4 位作者 潘勤 郭其裕 沈峰 郑瑞丹 范建高 《肝脏》 2016年第10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脂肪变患者31例。以肝活检为"金标准"评价肝脂肪含量... 目的探讨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脂肪变患者31例。以肝活检为"金标准"评价肝脂肪含量,其中肝脂肪变分级S0:〈5%;S1:5%~33%;S2:34%~66%;S3:〉66%。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及M探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AP值测定。分析CAP值与肝脂肪含量、人体学指标及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脂肪变处于S0、S1、S2、S3的患者分别有12例、29例、31例、5例。CAP值随着肝脂肪变分级增加而增大,各级肝脂肪变患者CA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990,P=0.000),相邻两级间CAP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CAP值与体质指数(BMI)(r=0.368,P=0.001)、腰围(r=0.298,P=0.008)、肝脂肪变分级(r=0.696,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r=-0.335,P=0.003)呈负相关。当控制了肝脂肪变分级后,偏相关分析显示,CAP值仍与BMI(r=0.242,P=0.035)、腰围(r=0.243,P=0.034)呈正相关,与年龄(r=-0.142,P=0.222)的相关关系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肝脂肪变分级是肝脏C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CAP诊断肝脂肪变程度≥5%、≥34%、≥67%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P=0.000)、0.862(P=0.000)、0.889(P=0.00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9、318、332 dB/m。结论 FibroScan实施CAP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肝脂肪变分级是肝脏C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肝脂肪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玉君 常晓 +2 位作者 李晓宇 张鹏 田字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874-187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体检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05/2015-0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64例体检者进行Fibrotouch检测并记录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并获取...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体检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05/2015-0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64例体检者进行Fibrotouch检测并记录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并获取体检者人体学[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学(肝功、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P值与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呈显著性相关(F=228.89,P<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β=0.55,P<0.0001,BMI:β=0.31,P<0.0001;ALT:β=0.08,P=0.0279.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为CAP=118.0044+17.2832×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3.3909×BMI+0.1919×ALT,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R^2=0.6669,校正决定系数为R^2_(Adj)=0.6640.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肝脏CAP值受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值及ALT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脂肪变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振辉 古宝欢 戴小灵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SH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SH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P值诊断NASH的效能。结果NASH组CAP值为(291.1±94.5)dB/m,显著高于健康人【(216.2±43.1)dB/m,P<0.001】;60例NAS积分4分者、39例5分者、27例6分者和16例7分者CAP值分别为(247.4±20.4)dB/m、(282.4±25.2)dB/m、(352.4±31.4)dB/m和(372.4±27.0)dB/m,P<0.001;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P值诊断NASH的AUC为0.865(标准误0.025,P<0.001,95%CI=0.815~0.915),诊断NASH的截断点为293.7 dB/m,其敏感度为0.831,特异度为0.885。结论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能无创性定量评价NASH病变程度,对临床早期筛查NASH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瞬时弹性记录仪 受控衰减参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和Ultrasound診斷脂肪肝的比較
17
作者 林肇聰 楊金桃 +1 位作者 譚少華 張振榮 《镜湖医学》 2019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比較Fibroscan和Ultrasound診斷脂肪肝的一致性和靈敏度。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本院健康中心同時進行Fibroscan和Ultrasound檢查肝臟的363例患者,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以臨床常用的Ultrasound診斷的結果作為相對參考標準,Fi... 目的比較Fibroscan和Ultrasound診斷脂肪肝的一致性和靈敏度。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本院健康中心同時進行Fibroscan和Ultrasound檢查肝臟的363例患者,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以臨床常用的Ultrasound診斷的結果作為相對參考標準,Fibroscan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7.98%及68.38%。Fibroscan檢出脂肪肝共232例,診斷陽性率為63.9%;Ultrasound檢出脂肪肝共208例,診斷陽性率為57.3%;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7)。Fibroscan和Ultrasound診斷脂肪肝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75,P<0.001)。根據Ultrasound結果分組:無脂肪肝組(155例)、輕度脂肪肝組(133例)及中重度脂肪肝組(75例),用秩和試驗比較三個組別的CAP(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Fibroscan能夠定量診斷肝脂肪,與Ultrasound在脂肪肝檢測方面相比,有一致性,並且可能有較高的靈敏性,對於臨床上脂肪肝的診斷及監測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聲波 肝臟瞬時彈性記錄儀 脂肪肝 受控衰減參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