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在眼外伤、手术及某些眼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顾其胜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眼植入剂是一种长效定量缓释的新型药物制剂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多种眼科慢性疾患、眼外伤和眼科手术并发症。本文简要介绍了眼植入剂在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摘出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青光眼滤过泡术后瘢痕化、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术... 眼植入剂是一种长效定量缓释的新型药物制剂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多种眼科慢性疾患、眼外伤和眼科手术并发症。本文简要介绍了眼植入剂在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摘出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青光眼滤过泡术后瘢痕化、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术后并发症及角膜血管新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研究进展 眼外伤 眼科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斌 曾水清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依其载药方式和释药机制的特点 ,一般可分为库贮型和基质型这两类释药装置。前者主要以生物惰性材料醋酸乙烯乙酯 (EVA)和聚乙烯醇 (PVA)包封制成 ,多属非蚀解型植入剂 ,其释药研究显示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依其载药方式和释药机制的特点 ,一般可分为库贮型和基质型这两类释药装置。前者主要以生物惰性材料醋酸乙烯乙酯 (EVA)和聚乙烯醇 (PVA)包封制成 ,多属非蚀解型植入剂 ,其释药研究显示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后者一般是用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聚乳糖酸 (PLGA)模压制成 ,属生物蚀解型植入剂 ,实验研究显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又有人将可蚀性材料聚乙酸内酯 (PCL)制成多孔库贮型植入式释药装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眼后段疾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尤瑞金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13-315,共3页
关键词 骨科 植入式药物 缓释系统 迟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注入)式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间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传俊 蒋欣泉 张志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将一定的赋形剂负载抗癌药物制备成缓释系统,经不同方式植(注)入肿瘤或瘤周组织间质中,或直接植入肿瘤术后瘤床,实施局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反应。该给药方式称为间质化疗,可用于保存器官外形和功能而替代手术疗法,尤... 将一定的赋形剂负载抗癌药物制备成缓释系统,经不同方式植(注)入肿瘤或瘤周组织间质中,或直接植入肿瘤术后瘤床,实施局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反应。该给药方式称为间质化疗,可用于保存器官外形和功能而替代手术疗法,尤其适用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和瘤床植入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口腔肿瘤大多位置表浅和直观,便于作间质缓释系统的植入,应为植(注)入式缓释系统局部间质化疗的最佳适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缓释系统 间质化疗 肿瘤 化疗 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毛仁 郑荣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超声 缓释载体 药物浓度 植入体内 控释作用 肿瘤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骨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载体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6
作者 伍卫刚 郑启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72-375,F0003,共5页
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在治疗骨科感染、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进展,研制了不同的材料作为骨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的载体,拟对骨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载体材料研究现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载体材料 骨感染
原文传递
环孢素A缓释系统眼内植入治疗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晓光 徐玉梅 +3 位作者 原公强 史伟云 谢立信 王身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治疗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只新西兰白兔中,其中30只建立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6只、空白DDS植入组(B)6只、CsA口服治疗组(C)6只及C... 目的探讨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治疗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只新西兰白兔中,其中30只建立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6只、空白DDS植入组(B)6只、CsA口服治疗组(C)6只及CsA DDS植入组(D)12只,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兔眼前房闪辉、房水细胞、前房渗出、玻璃体细胞以及玻璃体混浊度并进行分级,并进行视网膜电图(ERG)、眼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余13只新西兰兔右眼植入CsA DDS,检测玻璃体腔CsA药物浓度。结果(1)30只实验兔均成功诱发葡萄膜炎模型。各时间点A、B、C组各项炎性指标分级均高于D组,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G检查显示A、B两组b波波幅降低幅度均较D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睫状体和视网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明显破坏,而C、D组则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基本完整。(2)CsA DDS植入术后玻璃体腔药物浓度在1个月时达到(491.0±481.6)ng/ml,2个月时为(575.2±373.2)ng/ml,3个月时缓慢下降至(301.5±128.5)ng/ml。光镜检查未见眼内毒性反应。结论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能够在眼内维持安全有效的药物浓度,明显减轻兔眼葡萄膜炎性反应,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缓释系统 植入治疗 实验研究 眼内 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性葡萄膜炎 组织病理学检查 玻璃体腔 药物浓度 中华眼科杂志 新西兰白兔 视网膜电图 DDS CsA 统计学 动物模型 不同时间 房水细胞 前房渗出 新西兰兔 指标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