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苏怡 高保燕 +3 位作者 黄罗冬 吴曼曼 李爱芬 张成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691,共15页
以真眼点藻纲8株微藻(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斧形魏氏藻(Vischeria helvetica)、点状魏氏藻(Vischeri... 以真眼点藻纲8株微藻(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斧形魏氏藻(Vischeria helvetica)、点状魏氏藻(Vischeria punctata)、星形魏氏藻(Vischeria stellata)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研究材料,用3种氮源(硝酸钠、碳酸氢铵或尿素)和4种氮浓度(18、9、6和3 mmol)在改良的BG-11培养基中对藻细胞进行培养。比较分析这8株微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液p H、生物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而筛选出适合该类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氮源与最佳氮浓度。结果表明,这8株微藻均能在3种氮源中生长,但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以碳酸氢铵和尿素为氮源时藻液p H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为5.0—6.0,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藻液p H保持在7.0—8.0,变化不大。当以尿素为氮源培养时,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但是不同藻株在不同尿素浓度时达到最高生物量。最高生物量是波氏真眼点藻(E.polyphem)在9 mmol时达到,为10.96 g/L。总脂含量分析发现,在低氮浓度下均能促进8株微藻油脂的积累,真眼点藻属中的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在8株藻中获得最高油脂含量,达到59.24%。进一步对脂肪酸分析发现,8株微藻总脂肪酸含量为细胞干重的50%—58%,主要脂肪酸组成为豆蔻酸(C14鲶0)、棕榈酸(C16鲶0)、棕榈油酸(C16鲶1)、油酸(C18鲶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鲶5),其中拟微绿球藻(N.oculata)细胞中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50%左右;其他7株微藻细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较高,其占总脂肪酸含量范围在40%—60%。8株微藻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量与油脂积累能力,以尿素为氮源,氮浓度为6 mmol时更有利于该类微藻生物量和油脂的积累。总体来说,真眼点藻纲的微藻是一类极具潜力适合于微藻生物燃料生产的微藻,而真眼点藻属藻株表现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氮源 液pH 油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硝酸钠浓度对魏氏真眼点藻的生长、形态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思思 高保燕 +3 位作者 雷学青 万凌琳 李爱芬 张成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4-582,共9页
为了确定不同初始氮供应水平对产油微藻——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生长、形态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改良的BG-11培养基中设置4种不同的初始硝酸钠浓度(17.6、11.7、5.9和3.0 mmol/L)对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进... 为了确定不同初始氮供应水平对产油微藻——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生长、形态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改良的BG-11培养基中设置4种不同的初始硝酸钠浓度(17.6、11.7、5.9和3.0 mmol/L)对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进行培养。观察结果表明,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的营养细胞为一具裂叶状叶绿体、细胞质中有一红色素体和许多振动颗粒及光滑细胞壁的球形单细胞;细胞繁殖方式主要是形成二分裂和四分裂的似亲孢子。在低氮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油体逐步形成,至培养末期占据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同时培养物的颜色也由绿色向黄绿色转变,最终呈橙黄色。实验结果表明,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生物质浓度在17.6 mmol/L组获得最大值为9.14 g/L;总脂、中性脂和总脂肪酸三者占干重的含量随着初始硝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在3.0 mmol/L组获得最高值,分别为60.81%、56.59%和53.47%;三者的单位体积产率均在5.9 mmol/L组获得最高值,分别为0.24、0.21和0.20 g/(L·d);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ω3,EPA),其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上述研究表明,魏氏真眼点藻(E.vischeri)是一株适合于生产生物柴油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EPA的高产油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真眼点藻 硝酸钠 生物质浓度 总脂 脂肪酸 单位体积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眼点藻类色素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其雨 李爱芬 张成武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分别采用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有机溶剂提取7种真眼点藻的色素,比较3种有机溶剂提取色素的效果,测定3种有机溶剂色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利用分光光度法计算藻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比较甲醇和乙醇色素提取液在A470和A666的最大... 分别采用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有机溶剂提取7种真眼点藻的色素,比较3种有机溶剂提取色素的效果,测定3种有机溶剂色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利用分光光度法计算藻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比较甲醇和乙醇色素提取液在A470和A666的最大吸收峰。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比甲醇和90%丙酮操作更简便、快捷并且毒害低。3种有机溶剂色素提取液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取率基本一致。色素在3种有机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相似,甲醇和乙醇的色素提取液在A470和A666的最大吸收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醇色素提取液可使用Lichtenthaler的公式计算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色素 甲醇 乙醇 丙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下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产油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思思 高保燕 +2 位作者 黄罗冬 李爱芬 张成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为了解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 Hibberd)的生物学特性,探究"批量法"、"两步法"、"补料法"和"添加碳酸氢盐"4种不同培养模式对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不同... 为了解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 Hibberd)的生物学特性,探究"批量法"、"两步法"、"补料法"和"添加碳酸氢盐"4种不同培养模式对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浓度的硝酸钠供应、更换培养基、分次少量补加硝酸钠及添加低浓度Na HCO3或NH4HCO3等方法培养魏氏真眼点藻。结果显示,"批量"培养下,硝酸钠浓度为3.0 mmol/L时藻细胞生物量达到8.41 g/L,油脂最高可达到65.16%,油脂产率为0.30 g·L-1·d-1。"两步法"和"补料法"培养对藻细胞油脂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通过"添加碳酸氢盐"培养对该藻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效果最显著,其中Na NO3+NH4HCO3组生物量达到11.56 g/L,油脂最高达60.92%,与相同氮浓度"批量"培养相比,生物质浓度提高了1.0 g/L,总脂含量提高了10%,大大提高了该藻的总脂产率(达到0.39 g·L-1·d-1)。因此,魏氏真眼点藻是一株高产油藻株,当添加低浓度碳酸氢铵时最有利于促进该藻生物质浓度和总脂含量的提高,这是一种最佳的培养模式,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真眼点藻 培养模式 生物质浓度 总脂产率 碳酸氢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真眼点藻生长、总脂及二十碳五烯酸(EP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瑾 李涛 +3 位作者 李楚琳 朱顺妮 王忠铭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1-271,共11页
真眼点藻可以积累二十碳五烯酸(EPA)而受到广泛关注,温度是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JHsu-01)为材料,设置高温组(30℃)和低温组(15℃)两种培养条件,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脂肪酸组成和甘... 真眼点藻可以积累二十碳五烯酸(EPA)而受到广泛关注,温度是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JHsu-01)为材料,设置高温组(30℃)和低温组(15℃)两种培养条件,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探究温度对EPA合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培养促进了真眼点藻JHsu-01膜脂和EPA的合成,EPA含量最高达到2.78%DW,糖脂是EPA的主要载体,但温度可以改变EPA在糖脂和中性脂之间的分配比例。转录组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脂肪酸从头合成、三酰甘油(GPAT、plsC、PLPP和DGAT)、糖脂(MGD和DGD)、硫脂(SQD1和SQD2)和ω-3合成途径(Δ5 Des、Δ6 Des和Δ15 Des)中多个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综上所述,低温可以促进真眼点藻EPA的合成,同时也是一种获得高含量糖脂型EPA的理想培养方式,研究结果为提高真眼点藻EPA产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真眼点藻 EPA 温度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晶泡绿藻(Vacuoliviride crystalliferum)——分离自特殊生境的真眼点藻纲中国新纪录属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琪 郑凌凌 +1 位作者 李天丽 宋立荣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8-523,共6页
从南京产白乳胶样品中分离和培养得到1株藻种,编号为FACHB-2245,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和S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藻株为单细胞,球状至椭球状,细胞壁平滑。细胞具有1个大液泡、1个红色球体和1个透明晶状结构以及许多折光颗粒。叶绿体周... 从南京产白乳胶样品中分离和培养得到1株藻种,编号为FACHB-2245,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和S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藻株为单细胞,球状至椭球状,细胞壁平滑。细胞具有1个大液泡、1个红色球体和1个透明晶状结构以及许多折光颗粒。叶绿体周生,1至多个,具膨大的蛋白核。结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株藻种为真眼点藻纲的具晶泡绿藻(Vacuoliviride crystalliferum Nakayama,Nakamura,Yokoyama,Shiratori,Inouye&Ishida)。该属种在我国是首次报道,生活于白乳胶这一特殊生境。基于SSU序列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具晶泡绿藻藻株与真眼点藻纲中的角绿藻属(Goniochloris Geitler)、粗盘藻属(Trachydiscus Ettl)和假十字趾藻属(Pseudostaurastrum Chodat)的亲缘关系密切,位于这些类群的基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具晶泡绿 特殊生境 新纪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户外培养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涛 赵伟 +4 位作者 杨冰洁 陈子硕 吴华莲 吴后波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138,共9页
真眼点藻(Eustigmatos)具有生长速率快、可以积累高含量油脂等特性,受到藻类学家的关注,评价它的户外生产性能和探索油脂提取工艺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利用自制的平板光生物反应器,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评价一株分离... 真眼点藻(Eustigmatos)具有生长速率快、可以积累高含量油脂等特性,受到藻类学家的关注,评价它的户外生产性能和探索油脂提取工艺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利用自制的平板光生物反应器,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评价一株分离自宁夏地区的耐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SCSIO-45821)的户外生长特性及乙醇提油可行性。结果显示,真眼点藻SCSIO-45821可以利用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进行培养,6 cm光径反应器有利于生物质和二十碳五烯酸积累,平均生物质和二十碳五烯酸产率分别为93.5 mg/L·d和0.6 mg/L·d,而在促进油脂积累方面,4 cm光径反应器更加具有优势,平均油脂产率达到22.0 mg/L·d。利用100%乙醇、常温下提取真眼点藻油脂可以获得94.3%的提取率,所提油脂含有超过70%的中性脂与4.0%的EPA,但藻油需要进行精炼和脱色处理。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较理想的真眼点藻培养装置,但需要根据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光径,乙醇可以作为真眼点藻的油脂提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产率 油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眼点藻纲的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保燕 张成武 +1 位作者 万凌琳 李爱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5-956,共12页
真眼点藻纲是1970年、1971年Hibberd和Leedale根据其细胞学和超微结构的特征,将原黄藻纲中的一些成员重新调整而成立的一个新纲。自该纲成立以来,由于新种不断被发现,科、属和种的数量都有所增加,目前该纲已有1目6科13个属28个种。该纲... 真眼点藻纲是1970年、1971年Hibberd和Leedale根据其细胞学和超微结构的特征,将原黄藻纲中的一些成员重新调整而成立的一个新纲。自该纲成立以来,由于新种不断被发现,科、属和种的数量都有所增加,目前该纲已有1目6科13个属28个种。该纲藻类的主要细胞光合作用色素包括:叶绿素a、堇菜黄素、无隔藻黄素和β-胡萝卜素;细胞内具有一周生裂叶状的叶绿体或多个盘状的叶绿体,具一柄状蛋白核或无,叶绿体内具有三条类囊体为一组的片层,无环带形的片层,双层叶绿体膜外有一层叶绿体内质网膜包裹,它不与核膜相连;细胞中具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近球形的液泡,其中含有能振动的颗粒物和一个直径在1—3μm的红色球状体;繁殖方式通常形成2个D形或4个四面体形的似亲孢子,有时会形成8个或16个的似亲孢子;大多种类能产生烧瓶状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有单根两侧排列管状小茸毛的鞭毛(另一根退化)或另具一根为光滑型的鞭毛。通过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的分析,该纲与异鞭藻门其他各纲藻类的亲缘关系得到确定。脂肪酸分析结果发现该纲的藻类皆含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真眼点藻纲的藻类在淡水、海水和土壤表面等环境中都有分布。该纲的拟微绿球藻属中多个种类被广泛应用于轮虫、卤虫及珍贵海产品幼苗的开口饵料,亦已成为二十碳五烯酸和重要类胡萝卜素的潜在生产藻株。另外,研究发现该纲的大多数种类富含油脂,它们已成为微藻生物燃料开发的备选藻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超微结构 系统演化 生化组分 商业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盐初始组合浓度对类波氏真眼点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爱玲 高保燕 +2 位作者 黄罗冬 王飞飞 张成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为了研究培养基中主要营养元素氮、磷、硫初始组合浓度对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 D.J.Hibberd)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别以NaNO_3、K_2HPO_4、MgSO_4为氮、磷、硫源,设置不同的营养盐初始组合浓度对其进... 为了研究培养基中主要营养元素氮、磷、硫初始组合浓度对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 D.J.Hibberd)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别以NaNO_3、K_2HPO_4、MgSO_4为氮、磷、硫源,设置不同的营养盐初始组合浓度对其进行培养,采用干重法、重量法、气相色谱分析法、元素分析仪等依次对生物量、总脂、脂肪酸组成和细胞内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氮、磷、硫三者的初始组合浓度变化对类波氏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具有明显的影响,9 mmol/L NaNO_3、0.92 mmol/L K_2HPO_4、0.3 mmol/L MgSO_4营养条件下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9.19 g/L;低氮、低磷胁迫或二者共同胁迫均促进其油脂积累,但低硫胁迫对油脂的积累影响不大,最大油脂含量出现在3 mmol/L NaNO_3、0.029 mmol/L K_2HPO_4、0.3 mmol/L MgSO_4条件下,为68.7%(DW)。此外,类波氏真眼点藻富含棕榈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达60.88%。选择合理的氮、磷、硫初始组合浓度能够有效促进其生长或油脂及棕榈油酸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波氏真眼点藻 总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耐高盐真眼点藻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伟 李涛 +4 位作者 吴华莲 陈浩 刘德海 向文洲 吴后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8,共7页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源(硝酸钠、尿素、碳酸氢铵),每种氮源设置三种氮浓度(3.5 mmol/L、5.9 mmol/L、17.6 mmol/L),跟踪测定真眼点藻培养过程生物质浓度、总脂含量、脂类分级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以碳酸氢铵为氮源,氮浓度为17.6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的生物质浓度最高(7.07 g/L);三种氮源3.5 mmol/L 组真眼点藻的总脂积累量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实验组中获得最高总脂产量(4.18 g/L),其次为硝酸钠(4.07 g/L),最低为碳酸氢铵(3.42 g/L)。氮胁迫可以使真眼点藻的中性脂比例增加,3.5 mmol/L 组的中性脂比例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尿素组、碳酸氢铵组和硝酸钠组的中性脂含量分别为79.0% TL(TL 为total lipid 的简写)、77.0% TL 和75.7% TL;真眼点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C14∶0(豆蔻酸)、C16∶0(棕榈酸)、C16∶1(棕榈油酸)、C18∶1(油酸)、C18∶2(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和C20∶5(EPA),其中C16∶1 的含量占51% TFA(TFA 为total fatty acid 的简写),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处理组中,17.6 mmol/L 条件下C20∶5(EPA)的百分含量最高,为7.18% TFA,尿素氮源次之(6.20% TFA),最小为碳酸氢铵(4.82% TFA)。该研究显示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生长 总脂 脂肪酸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氮浓度对2株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桂秀 高保燕 +4 位作者 周芷薇 雷学青 黄罗冬 李爱芬 张成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2-1452,共11页
【目的】研究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的2株高产油微藻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EM)和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EP)的细胞形态、生长、总脂含量、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利... 【目的】研究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的2株高产油微藻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EM)和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EP)的细胞形态、生长、总脂含量、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高氮(18.0 mmol/L NO3--N)和低氮(3.6 mmol/L NO3--N)浓度培养微藻。【结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真眼点藻(E.magnus)和波氏真眼点藻(E.polyphem)营养细胞具有1个周生的裂叶状叶绿体,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能够振动的颗粒物,以及一个较为明显的红色色素体;生殖方式通过形成2个D形或4个四角形的似亲孢子;随着培养周期的延伸和营养盐的消耗,细胞中油体逐步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对2种微藻的总脂积累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生物质浓度分别为9.0 g/L和8.5 g/L,均低于高氮浓度下的生物质浓度。而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总脂、中性脂与总脂肪酸的单位体积产率均明显高于高氮浓度组,其最高值分别为:59.10%、51.90%、46.95%和0.28、0.24、0.22 g/(L·d)(EM);64.20%、56.80%、50.01%和0.32、0.28、0.25 g/(L·d)(EP)。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四者的总含量(占总脂肪酸)分别达到85.83%和85.48%,其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氮浓度胁迫有利于大真眼点藻和波氏真眼点藻细胞内油脂的积累,两种微藻均为适合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脂生产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波氏真眼点藻 总脂 中性脂 脂肪酸 单位体积产率
原文传递
4株真眼点藻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元丽 李其雨 +1 位作者 李爱芬 张成武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4株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Eustigmatos polyphem、Vischeria helvetica、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色素组成及光合生理特性。方法:采用重量法、HPLC和分光光度法及液相氧电极法测定藻细胞的色素组成和光合生理指... 目的:研究4株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Eustigmatos polyphem、Vischeria helvetica、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色素组成及光合生理特性。方法:采用重量法、HPLC和分光光度法及液相氧电极法测定藻细胞的色素组成和光合生理指标在不同时相的变化。结果:4种藻最大生物质浓度分别为:9.4 g·L-1(E.sp.)、10.42 g·L-1(E.polyphem)、7.26 g·L-1(V.helvetica)和7.15 g·L-1(N.oculata);随培养时间延长,其chlorophyll a/β-carotene和violaxanthin/β-carotene的值均降低,最大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呼吸速率则不断上升;N.oculata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9.62μmol O2·mg-1Chla·h-1和54.23μmol O2·mg-1Chla·h-1;4种藻的77 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均没有高等植物PSⅠ730 nm处的特征峰。结论:真眼点藻的生长与光合生理特征具有种间差异性,其77 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与高等植物相比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生长 色素组成 光合生 HPLC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FTIR法快速测定产油微藻细胞内生化组分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小妹 张敬键 +4 位作者 吕雪娟 夏嵩 万凌琳 李爱芬 张成武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的:以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为材料,建立一种测定微藻细胞内生化组分的便捷方法。方法:利用FTIR法与Lowry法、重量法及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氮浓度条件下E.cf.polyphem细胞内蛋白质、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时相变化... 目的:以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为材料,建立一种测定微藻细胞内生化组分的便捷方法。方法:利用FTIR法与Lowry法、重量法及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氮浓度条件下E.cf.polyphem细胞内蛋白质、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时相变化。结果:随时相的迁移,蛋白质不断降低,总脂含量不断升高,碳水化合物先升高后降低;最终总脂含量在低氮组达到最高为66.1%,最高生物量为9.15gL-1;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在高氮组达到最高,分别为13.05 g L-1和23.36 g L-1。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具有相关性(R2=0.9820;R2=0.9531;R2=0.9033)。结论:FTIR是一种测定微藻内生化组分的高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波氏真眼点藻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生化组分 油脂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