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振幅偏移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振春 朱绪峰 韩文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1期10-15,64,共7页
在传统偏移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振幅偏移在偏移后的AVA/AVO/AVP分析及属性预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简要回顾了真振幅偏移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在Kirchhoff型真振幅偏移中起关键作用的积分权函数的几种不同形式,以及基于声波波动方程... 在传统偏移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振幅偏移在偏移后的AVA/AVO/AVP分析及属性预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简要回顾了真振幅偏移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在Kirchhoff型真振幅偏移中起关键作用的积分权函数的几种不同形式,以及基于声波波动方程分裂的单程波真振幅偏移和粘弹性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Kirchhoff积分 权函数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chh off型真振幅偏移与反偏移 被引量:49
2
作者 孙建国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对Kirchhoff型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公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综合评述 ,并探讨了在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看 ,已发表的真振幅成像理论与波动方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数学上 ,加权... 对Kirchhoff型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公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综合评述 ,并探讨了在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看 ,已发表的真振幅成像理论与波动方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数学上 ,加权绕射叠加和等时线叠加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 ,真振幅加权函数具有多解性 ,这为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的实现提供了多个途径。如果速度模型过于复杂 ,已发表的真振幅加权函数将在波场的焦散区失效。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探讨焦散区的加权函数计算问题。此外 ,要找寻最佳偏移孔径的快速估算方法 ,建立相应的预处理体系 ,并将现有的标量理论推广到矢量波场和各向异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chhoff型 真振幅偏移 偏移 反射地震 振幅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的2.5D真振幅偏移
3
作者 Joe Dellinger 马建波 +1 位作者 侯春丽 蒋先勇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3期50-55,共6页
基尔霍夫叠前深度偏移被广泛用于把地表地震数据转换为一种地下的图像。该算法是基于一种简单的设想:地下的一个散射点会散射地震能量,在记录数据中产生一种可检测信号。记录的同相轴的时标和时差将取决于散射点的地下位置。 为了确定... 基尔霍夫叠前深度偏移被广泛用于把地表地震数据转换为一种地下的图像。该算法是基于一种简单的设想:地下的一个散射点会散射地震能量,在记录数据中产生一种可检测信号。记录的同相轴的时标和时差将取决于散射点的地下位置。 为了确定在地下某一位置上是否有一散射点,扫描数据并且检查此处是否有相应同相轴。基尔霍夫成像是通过对全部沿预测同相轴取样的记录数据求和来完成这种检查的。如果同相轴在预测位置上,数据采样值将进行累计。由于地下的一个反射层能够被认为是一种绕射点的集合,通过闭合地下点的网格,并且检查每个点,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地下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速度模型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非均匀介质中真振幅地震偏移算子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崔兴福 张关泉 吴雅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9-513,共5页
利用三维非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进行振幅保真波场偏移算子分解 ,得到用于真振幅偏移的单程波方程 .经过数学推理 ,导出裂步Fourier法真振幅偏移和Fourier有限差分法真振幅偏移的算子方程 ,并给出其具体的实现过程 .
关键词 三维非均匀介质 单程波方程 真振幅偏移 裂步Fourier偏移算子 Fourier有限差分 地震反射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步傅里叶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斐 吕彬 +2 位作者 王宇超 王西文 赵玉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7-390,364,共5页
由于传统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一种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的偏移方法,只能反映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不能反映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因此不能保持地震数据的真振幅特性。为此本文在传统裂步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裂步傅里叶真振幅叠前深... 由于传统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一种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的偏移方法,只能反映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不能反映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因此不能保持地震数据的真振幅特性。为此本文在传统裂步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裂步傅里叶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及其实现流程,即在实现传统裂步法偏移的两个步骤中分别引入不同的真振幅校正算子项对传统的偏移算子进行校正,实现真振幅成像。文中给出此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试算的结果及实际地震数据的偏移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振幅保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裂步傅里叶 真振幅偏移 照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保真的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 被引量:77
6
作者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0-1430,共21页
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真振幅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对各种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偏移振幅作出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为了得到正确的偏移振幅,叠后偏移之前必须进行球面扩散校正.但是,作为叠后相位移偏移算法的推广,Dubrulle氏的共炮检距偏... 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真振幅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对各种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偏移振幅作出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为了得到正确的偏移振幅,叠后偏移之前必须进行球面扩散校正.但是,作为叠后相位移偏移算法的推广,Dubrulle氏的共炮检距偏移除了零炮检距和平层两种特例外,它不能给出正确的偏移振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单程波单炮偏移不是保振幅算法.利用真振幅单程波方程分解和校正地表的初值条件,我们可以将常规偏移方法改造为真振幅算法并且证明在高频渐近的意义下,新方法的偏移振幅等价于Kirchhoff反演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单平方根算子和双平方根算子输出真振幅共反射角剖面.我们的分析指出,这时正确的成像条件为乘积pUpD*.与真振幅共炮偏移所需的商型成像条件pU/pD相比,共反射角偏移的计算稳定性大为改善并且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单程波方程 共炮偏移 共反射角偏移 单平方根算子 双平方根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振幅地震偏移:三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Samuel H.Gray 杨红霞 《石油物探译丛》 1998年第2期17-25,37,共10页
了解地下弹性参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差异就能了解岩性的变化。在地震记录上弹性参数差异表现为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在未偏移的记录上解释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或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常常受到共深度点拖影、不正确选定的... 了解地下弹性参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差异就能了解岩性的变化。在地震记录上弹性参数差异表现为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在未偏移的记录上解释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或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常常受到共深度点拖影、不正确选定的几何扩散损失、震源/接收方向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叠前偏移共反射点道集可以解决这方面的某些问题。其前提是能够消除震源和接收器之间波传播的所有振幅畸变。 偏移法可以消除这样的畸变,进而在无损、各向同性、弹性介质中的分析点上产生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称之为“真振幅偏移”。真振幅偏移的原理很简单,有好几种方法都可以被看作是“真振幅”的。本文中笔者研究了三种这样的偏移方法:一种是Berkhout,Wapenaar及Delft大学的合作者提出的;一种是Bleistein,Cohen及科罗拉多矿院的合作者提出的,新近Hubral及Karlsruhe大学的合作者也有研究;第三种由Tarantola提出,国际上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方法在其推导、实现和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基本的相似之处,包括某些基本的限制条件。笔者用统一的观点对这三种方法作一简明的阐述和比较。其目的在于指出这种方法的相似性以及它们的相对长处和短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Delft法 CWP法 最小平方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偏移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白英哲 孙赞东 周新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7-11,163+166,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区,洞缝型储集层往往埋藏在5000m以下的区域,再加上沙漠地区地表十分疏松,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十分严重,使得在这些地区采集得到的地震信号往往具有能量弱,频率低,子波形状严重畸变等特点,因此在对这些地区地震资... 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区,洞缝型储集层往往埋藏在5000m以下的区域,再加上沙漠地区地表十分疏松,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十分严重,使得在这些地区采集得到的地震信号往往具有能量弱,频率低,子波形状严重畸变等特点,因此在对这些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时,必须考虑由这些非弹性因素造成的振幅衰减、频率下降和相位畸变。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Kirchhoff法的Q偏移方法。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数值模型试算,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将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轮古38井的实际VSP资料中,通过与利用传统方法所成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黏弹性介质 Q吸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综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淑芳 李振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3期153-161,共9页
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单平方根方程偏移,在偏移过程中,上、下行波分别向下延拓,并通过互相关成像条件来提取成像值;另一类是基于“沉降观测”概念... 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单平方根方程偏移,在偏移过程中,上、下行波分别向下延拓,并通过互相关成像条件来提取成像值;另一类是基于“沉降观测”概念的双平方根偏移,在偏移过程中,炮点和检波点同时向下外推,当两者重合时(零偏移距),零时间的波场值就作为该空间点的成像值。对共炮真振幅偏移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也可以在角度域道集实现该算法。理论模型的处理效果证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是解决强横向变速情况下复杂构造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 真振幅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像到反演: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共23页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度偏移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为满足生产需求所发展起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从真振幅偏移理论出发,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Kirchhoff偏移、射线束偏移和单程波偏移等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特别讨论了逆时偏移的理论和应用。介绍了逆时偏移研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方法,如叠前道集输出、各向异性偏移、非弹性衰减补偿、组合炮记录偏移、成像中的鬼波补偿、多次波成像等等。讨论了最小二乘偏移的理论、方法以及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了偏移反褶积和最小二乘偏移的区别。全波形反演是近十年来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真振幅偏移理论可以作为联系成像与反演的纽带,全波形反演的算法核心仍然是基于反演的真振幅逆时偏移。对全波形反演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低频缺失、走时反演、反射波反演、多参数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自动化全波形反演大幅简化了处理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成像精度。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有助于反演出高精度的定量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真振幅偏移 逆时偏移 Kirchhoff偏移 共成像点道集 各向异性偏移 非弹性衰减补偿 多次波偏移 鬼波 最小二乘偏移 偏移反褶积 全波形反演 跳周现象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射地震方法研究物理海洋-地震海洋学简介 被引量:39
11
作者 宋海斌 董崇志 +1 位作者 陈林 宋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6-1164,共9页
地震海洋学是通过传统反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物理海洋学的一种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接触式温盐深测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和能快速对整个海水剖面成像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方法.本文将详细阐述反射地震方法在探测海洋... 地震海洋学是通过传统反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物理海洋学的一种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接触式温盐深测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和能快速对整个海水剖面成像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方法.本文将详细阐述反射地震方法在探测海洋锋温盐细结构、刻画水团边界、海洋内波、黑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海水层温度差异主要通过叠加剖面的反射轴振幅计算得到,但是叠加剖面并没有做真振幅处理.为了解决计算过程中的误差,最后提出在地震海洋学仲利用真振幅偏移结果可以使计算更加合理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海洋锋 温盐细微结构 海洋内波 真振幅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方根方程谐波分解法提取角度道集及AVO反演
12
作者 孙鲁平 首皓 +1 位作者 申奇博 赵晓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199,共5页
AVO反演的精度取决于所用振幅是否准确,叠前偏移可以使振幅归位同时校正非均质地层引起的振幅畸变,通过叠前偏移改善AVO反演的精度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综合了保幅偏移、角度道集提取以及AVO反演等前人的工作,对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 AVO反演的精度取决于所用振幅是否准确,叠前偏移可以使振幅归位同时校正非均质地层引起的振幅畸变,通过叠前偏移改善AVO反演的精度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综合了保幅偏移、角度道集提取以及AVO反演等前人的工作,对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谐波分解法进行了改善,获得了更高精度的角度道集,通过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双平方根方程 谐波分解法 相移加插值 AVO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